本故事已由作者:夕拾,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深夜奇譚」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
連續半月,都有一個陌生的人走進永和村。
經過幾番交談,村裡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能人,俗稱地仙。他穿著白色的褂子,臉上蓄了長長的鬍鬚,雙手負後從村中走過,確實有幾番仙風道骨的模樣。彼時正是早春,這個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裡已然有了復甦的跡象,山間流水青凌,草木抽新。
那人連續幾天都上了山,也沒人知道他在幹嘛。天黑的時候從村口走過,有人聽見他在搖頭說:好地方啊!
村裡有一個寡婦,姓吳,自己獨自帶著兩個十多歲的兒子。務農為生。她家的門前有一口井,水源靈活,四季不涸。也不知是恰巧還是故意,那個大師在她家討了幾次水喝,兩人一搭一聊中,便喝出了感情。
不久,那個大先生便入贅了吳家,跟她一心一意地撫養著兩個兒子。
大師不止一次說過,這裡群山連綿,卻又陽光充足。每逢開春,山樹尤早添綠,群花領先芬芳。但逢秋風起,山中草木紛紛,皆是埋葉於底,準備來年春天的勃發。不似別地的落葉,牽絲斷線般曳在樹上,不肯凋零。
尤其是門前的那口活水丼,更是靈氣匯聚。事實上,這也是永和村乃至周遭幾個村落裡的唯一一個不竭之丼,每逢冬季,隔壁好幾條村的村民都要來此挑水,可謂門庭熱鬧,來人絡繹不絕。
但是地方好則好,卻有些不足之處。原因之一是井邊種了一棵榆樹,一開房門便滿是榆蔭,遮住了大半陽光,闊大的榆樹枝葉幾乎要伸入屋中來。二來房子是朝北坐向的,北邊是青山屏障,整個屋中只有在下午太陽快要下山,才有光線探入,又增了不少陰涼之氣。
他因此提出建議說把門前的榆樹砍了,能發財,再將房子拆改一下,坐北朝南是不可能的。因為南邊背靠大山,那麼只能將大門朝東了。 寡婦帶2個孩子窮困潦倒,一男人「砍掉門前榆樹,能發財」
自從他入贅過來,吳寡婦倒是什麼話都聽他的。見他這麼說,便是想也沒想,勒緊了褲腰帶把房子重新拆建了。門前的榆樹一砍,房屋的四周也亮堂了不少。開門的時候,還能嗅到陽光溫暖的氣息。
果不出其然,五年過後,兩個兒子各自成家。小小年紀便外出經商,財路大開,一下成了村裡有頭有臉的人物。
可惜好景不長,沒幾年過後,那個寡婦染上風寒因病去世。風水師悲痛過度,因此哭瞎了一雙眼睛,把下半生葬在黑暗裡。
在此之前,兩個兒子又按他所找的地方各自砌了大宅子,所佔之地皆為風水寶地,因此在外頭所做的生意越來越大,賺了個金玉滿堂。
按道理說,他們能擁有如今的榮華富貴,他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現在的他已是目盲之人,生活極為不便,給他找個傭人照顧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他們卻沒有。不僅如此,常年在外的他們幾乎很少回家。母親去世後,守孝滿了一年便奔忙在外。
除卻母親的忌日,鮮少再回到這個被青山包裹的貧窮村落。
對於這一切,風水師並沒有說什麼。兩兄弟砌了大宅子,也沒說要接他去居住。不過他倒守著這個舊宅,他與他們母親相知相遇的地方,雖然清貧,可也算衣食無憂,倒挺心滿意足。而且,那兩兄弟也不算負心之人,雖然沒給他請傭人,亦知道他雙目失明生活難自理,在自己新宅裡安排了傭人定時給他送飯。
因而,他也不曾為此事怪罪過他們。
直到有一天,在食過午飯後,門前傳來了兒童的嬉笑聲,越來越近,整整齊齊兒歌般對他喊道:「貓飯先生,狗飯先生,貓狗不如的瞎子先生!」
他一聽,心中起疑,於是抓了一個問道:「你為什麼這麼說?」
那小孩充滿童真的笑聲響在耳邊,連笑了好幾聲才回話:「那是因為你吃的飯都是貓狗吃過的呀!」
他一下子放開了那個小孩,坐在堂前,久久沒有回聲。
晚上時,那個傭人再送飯來,他沒有吃,默默地接過之後倒在了一邊。夜裡躺在床上,亦是輾轉難眠,越想越想不通。自己膝下無兒,早已把這兩個繼子當成了親生兒子般,不然又何必給他們指風水明路,讓他們發家至此。沒成想,他們不但不心懷感激,還如此糟踐自己。
想了一個晚上,他都沒有睡著,早已乾枯的雙目中竟然又淌下了淚水。
次日一早,那個傭人再來送飯的時候,他跟她說:「把我的兒子叫過來一趟,我有些事情要跟他們說。」
眼下正逢他們母親的忌日,都難得在家。
那兩兒子雖然暗地裡如此對他,但也明白他是一個厲害之人,如今所得的一切,跟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待得兩人來到他居住的這座老屋中時,穿著舊白褂的他臉上留了發白的鬍鬚,依然是長長的,開口之際鬍鬚一起一落的如同一把篩子,「我的兒,如今你們已經擁有了常人難及的財富。但是,你們有沒有覺得生命中還有些別的缺憾呢?」
兩個兒子相視一眼,明顯在等著他的下文。
他頓了頓,也沒有繞彎,直接說了下去:「你們想不想擁有權力,在朝堂裡封侯拜相呢?」
兩人聞言心中一喜,裝模作樣地朝前拱手,「還望父親指導一二。」
「你們所居之處皆是我親自檢視的,自然是佳地。但是你們整條村,卻終究還是缺了點東西,靈氣不足不足以承載大體。你們聽我的,在村頭打七眼池塘,再到村尾做一個大油榨機。弄好之後,不足一年,準保官運到來。」
兩個兒子喜出望外,甚至連告別都沒有,便轉身回去鼓弄他所說的這些東西了。
很快,七個池塘便被挖出了模型,引水灌滿之後,如同一隻只巨眼般縱橫在田野間。
油榨機的規模雖然不小,但也是兩兄弟念官心切,請了整條村的人幫忙,不足一月,圓滿完工。
然而,一年過去,卻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官運來臨,伴隨著的是商業連年跌落,朝廷重農抑商全力打壓,他們如同在夾縫中求生存般艱難。如此維持了不足兩年,家道完全衰落,不得已兩人只得賣了自己的宅子,帶著一家老小住回了老屋裡。
一年前在家中如同斷崖般直線衰落時,兩人想起了那個大師。再去老屋裡找他的時候,卻儼然不見他的人影。仿佛這永和村還是之前的樣子,他也從未來過。
至此,整條村中再沒有他的消息。(原標題:《地仙傳》)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第一時間看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