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兒倒碗茶,溢滿柔情蜜意;襲人的兩杯茶,三顆少女心。

2020-08-29 詩心痴語

智能兒:你是我眼中的唯一

《紅樓夢》第15回,鳳姐帶著寶玉和秦鍾在水月庵歇腳過夜。

寶玉秦鍾在大殿上玩,遇到了小尼姑智能兒。寶玉慫恿秦鍾吩咐智能兒倒茶來吃。

秦鍾說:「能兒,倒碗茶來我吃。」

智能兒「心眼俱開」,走去倒了茶來。

有意思的是,明明兩個人,她只倒了一碗茶來,惹得二人爭搶嬉鬧。

假如是寶玉說:「能兒,倒碗茶來我吃。」那麼肯定的是,智能兒會倒兩碗茶來。

說話的是秦鍾,這時候她的心裡眼裡只有秦鍾一個人,寶玉這個超級亮的大燈泡被自動屏蔽了。

寶玉把二人的眉來眼去、欲語還休的樣子看在眼中,覺得有趣,故意搶茶吃。

這碗茶本是屬於寶玉的,秦鍾臨時變卦搶著吃,因為這是一碗比蜜甜的、「有情意」的茶。

可惜他沒搶過寶玉。

寶玉搶到了茶,秦鍾得到的是美人的心。

原文如下:

今智能見了秦鍾,心眼俱開,走去倒了茶來。秦鍾笑道:「給我。」寶玉叫:「給我!」智能兒抿嘴笑道:「一碗茶也爭,我難道手裡有蜜!」寶玉先搶得了,吃著,方要問話,只見智善來叫智能去擺茶碟子,一時來請他兩個去吃茶果點心。他兩個那裡吃這些東西,坐一坐仍出來頑耍。

正是應了那句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少男少女的初戀情懷和愛搞怪的小心思,也是有趣的緊啦。

半杯殘茶,善意的謊言,剔透善良的少女心

第62回,寶玉和黛玉一起聊天,襲人倒了兩杯茶送去。剛巧黛玉轉身離開找寶釵聊天去了。

襲人的貼心和周到,是別人所不及的。

兩杯茶,寶玉吃了一杯,另一杯讓襲人送去給黛玉。

襲人說:你們二位誰渴了,誰先喝這一杯,我再去另倒一杯來。

寶釵的表現有點莫名其妙。

她說:我不渴,只漱一口。拿起來就吃了半杯,然後直接送到黛玉手中。

這就奇怪了。既然不渴你就別喝,讓給渴的人喝不好嗎?為什麼偏要搶著喝一口呢?

一口就下去了半杯 ,這還叫不渴嗎?


面對半杯剩茶,襲人是有些尷尬和忐忑的。她素來知道黛玉是個有潔癖的人,十分擔心黛玉會嫌棄。可是如果直接回身另倒一杯來,難免又落了寶釵的臉面。

一方面她心裡肯定納悶,一向善解人意的寶姑娘怎麼這樣失禮?一方面又擔心,細心的林姑娘會不高興。一時有點不知所措,連忙說:「我再倒去。」



這時候黛玉的舉動替她解了圍。

黛玉是真的渴了。她說大夫不許自己多吃茶,吃半杯就足夠了,把寶釵的半杯殘茶一飲而盡,不忘謝過襲人的好意。

避免了襲人的一番勞乏,又顧全了寶釵和襲人兩個人的面子。

同時也表示,黛玉已經從心裡真正接受了這位和藹可親的「寶姐姐」。


原文如下:

寶玉正欲走時,只見襲人走來,手內捧著一個小連環洋漆茶盤,裡面可式放著兩鍾新茶,因問:「他往那去了?見你兩個半日沒吃茶,巴巴的倒了兩鍾來,他又走了。」

寶玉道:「那不是他,你給他送去。」說著自拿了一鍾。

襲人便送了那鍾去,偏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鍾茶,便說:「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

寶釵笑道:「我卻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夠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

襲人笑道:「我再倒去。」

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鍾盡夠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

襲人又來接寶玉的。

經歷了這個小插曲,襲人對這兩位姑娘的為人和行事,肯定又有了一層體會。

值得探究的是,黛玉所說的是真的嗎?現在我們看病,醫生總是囑咐多喝水。有不許多喝水的大夫嗎?

恐怕只是黛玉借著大夫說的一個善意的謊言罷了。

不得不說,寶釵的舉動,表現出的是她性格中隨和的一面,多少也有點炫耀的意思

大家看吧,我和林姑娘相處的多好呀。

有道是「擒賊先擒王」,寶釵和別的姊妹相處融洽,並不算稀奇。和出了名清高、難相處的黛玉打成一片,才能顯示她的好人緣和人格魅力。

黛玉大概也是理解的,選擇了配合。

誰說黛玉小氣刻薄?她在這裡表現出來的大度、智慧和善解人意,只有身臨其境的襲人能體會的到。

痴語說

三杯茶,兩段小故事。

曹公對人物的刻畫,寥寥數語,入木三分,令人回味無窮。

寶玉的「搶」暗含著成人之美的赤子之心,「搶」其實是「無爭」。

寶釵謙讓的是半杯茶,想要的是什麼呢?人心?愛情?

曹公不明說,留給後人慢慢揣摩。

相關焦點

  • 李嬤嬤為何最喜歡找襲人的茬?原因應該與"楓露茶"有關。
    襲人做為一個下人,卻有手段挾制住寶玉,讓寶玉不得不聽從自己的安排,第十九回,襲人假說自己母兄要贖自己出去,探得寶玉不舍之情後,又挾制寶玉答應三個要求,第二十二回,又因寶玉去瀟湘館洗漱而賭氣不理寶玉,逼得寶玉答應以後都忻襲人的話,一個能讓主子聽從自己的丫頭,性子怎麼會軟?
  • 王大爺的茶
    我踏著輕快的腳步奔向王大爺家,聽說王大爺不知從哪弄到了好茶,等我過去沏上一壺一起品味。> 我心中格外的高興,甚至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奸笑,就像我正坐在院子裡吃米飯就饅頭,天上突然掉下來一隻烤鴨,扎進我的碗裡
  • 孤苦無依的老人最愛那一口茶,搪瓷杯裡裝著的是孤獨
    直到茶葉在杯子裡上下翻騰,冒著泡泡,範老找出碗給大家一人倒上一碗。大家都笑到:「範老,這麼多年你的習慣還是沒有變啊!還喜歡這「一鍋煮」?」範老呵呵地笑著:「習慣了,習慣了……」回來之後的範老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以前總是愛端著他那個大搪瓷杯子到處轉悠。遇到老朋友總會熱情的打招呼,現在即使見面也不在說話,整天抱著他那有些發黑的大搪瓷杯子坐在門口,時不時來上一口。
  • 半杯「濁茶」,林黛玉一飲而盡,情商瞬間爆表
    襲人的服務也還周到,見寶黛二人在一起有些時候了,就忙去捧了兩杯新茶過來,用小連環洋漆茶盆託著。誰知襲人到達之前,黛玉已離開去寶釵那邊去了。襲人略有抱怨,寶玉還是命令她送了過去。襲人走過去,黛玉寶釵正好在一處,卻只有一杯茶。如何送出去,也就是個問題。如果是讓愛憎沒分明的小編去送,小編一定會送給林黛玉,因為小編欣賞林黛玉,寶釵要我再去倒。
  • 茶痴喝親喝到傾家蕩產
    茶痴喝茶喝到傾家蕩產有個有錢的人是茶痴,喜歡喝茶。 有一天下人進來報告,說外面有個要飯的,想討主人的一杯茶。主人就有些好奇,說要飯的你給他兩個錢打發了不就算了。下人 說,這個要飯的不一般,說是聽說您的茶好,特地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專門要討一杯茶喝喝的。主人想這樣風雅的要飯的也實在難得,叫進來賞杯茶喝喝吧。
  • 半杯茶水,一顆珍珠,二兩人參裡有答案
    半杯茶水折射了薛寶釵的品質,也分出了兩家的差距。《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賈寶玉過生日,吃完飯在大觀園裡遊玩。襲人端來了兩杯茶,一杯給賈寶玉和林黛玉。寶玉接過茶後,襲人發現林黛玉和薛寶釵在一起,襲人將茶端到林黛玉和薛寶釵面前。薛寶釵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直接往林黛玉手裡送。
  • 黔西南州舉辦第五屆「普安紅」杯制茶大賽
    中工網訊 近日,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第五屆「普安紅」杯採茶制茶技能大賽在茶源街道天下普安·古茶城舉辦,來自普安縣的35名職工參加。大賽分為工「普安紅」功夫紅茶、手工扁形綠茶、手工捲曲形綠茶等三個項目。比賽中,選手們全身心投入,整個制茶過程一氣呵成,展現了嫻熟的制茶技藝。
  • 《如懿傳》一杯「茶」暗藏帝後危機,一聲輕嘆終是「蘭因絮果」
    「這什麼茶?!這麼難喝!朕喝不慣!」乾隆皇帝皺眉,擲茶杯,不悅地抿嘴,仿佛全身的每一根毛髮都在抗拒著這杯茶。可笑的是,如今討厭的這杯茶,竟是他曾經最愛的龍井茶。這般的物換情移,皇后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眾所周知,康、雍、乾這三代皇帝
  • 茶在,店在,姑娘也會一直在
    三杯茶下去,辦張綠卡,也加了綠衣姑娘的微信(好吧,我承認這是主要原因),妹子果斷的送了我這塊茶磚:「哥,黑茶養胃,還醒酒。」VIP卡專用的身份,從此讓我駐足小巷的玻璃門,時不時的去喝茶買茶,從此江湖人稱:「小茶哥哥。」也是,這個年紀,身邊的狗子也沒幾個喝茶的。關鍵的問題是,這個年紀,身邊也沒幾個狗子。
  • 100個故事·叄|走遍貴州,訪山尋茶,他從茶痴變成茶人…
    ,討杯茶喝。我看他泡茶,出湯,香氣溢出來,不似巖茶的焙火濃香;氣味淡淡的,若有似無,茶湯青翠,入口微苦,而後回味甘甜,倒正好解了口渴一杯茶有自己的家鄉,風土,經過工藝的成長他說,世上沒有兩杯完全一樣的茶
  • 小小說:《茶寮》(譚鑑洪)
    小小說:《茶寮》作者:譚鑑洪廣州人去賓館,酒店,茶樓飲茶巳成習慣。現在又時興冒出很多叫什麼茶藝館,往日鄉間還有一種傳統的飲榮地方叫"茶居「。很早就聽說鄉間有間喝茶不收錢的茶寮。小路拐彎處一間簡陋木屋敝著門,裡面有一張硬木板床,前邊擺著一張老到掉牙的小園桌上面一字排開幾隻大紅雞碗,一個粗糙的陶製茶壺,幾張原樹頭鋸成的小矮櫈,就是這裡全部像檔。行人隨便互相相打個招呼就坐下聊著就熟落起來。簡陋木屋是一個叫添叔老人打理著,他身材高瘦,慈祥的臉上刻記著歲月風霜留下的皺紋,交談中得知他已是年逾七旬老人,精神嬰爍,爽朗,臉上總是掛著笑呵呵笑容。
  • 第一次去見男友母親,她給我倒了杯茶,第二天我果斷報警
    午飯之後,我們吃著水果,他媽媽給我們端來了茶水,將其中單獨的一杯遞給我到醫院後,醫生說我是食物中毒,第二天檢查化驗出來後,原來是男友媽媽泡的那杯涼茶有問題。但是這種偷偷在茶裡下藥的婆婆我也不敢接受啊。你們覺得呢?
  • 一個年輕人和老和尚喝茶聊天,茶沒喝成,卻學到了一個道理
    不久端上來一壺茶,老和尚端起壺給年輕人往茶杯裡倒茶,年輕人一動不動地看著,而老和尚一直倒,茶杯滿了後還是倒,已經灑到桌上了,這時年輕人沉不住氣了,驚訝地說,滿了滿了,灑出來了!可老和尚卻沒停下的意思,繼續倒茶,一直將一壺茶水全部倒出來了,灑了一桌子。
  • 故事:民間傳奇:父子茶
    劉天賜也很孝順,對劉樵夫噓寒問暖,日子雖然過得艱辛,倒其樂融融。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劉天賜十四歲那年,因山路溼滑,劉樵夫背柴時一腳踏空,從半山腰跌落下來,人沒死卻癱了雙腿。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劉天賜本不是劉樵夫的親生骨肉,但劉天賜接過劉樵夫的柴刀,不僅維持生計,還精心照料劉樵夫。若有鄉鄰來看望劉樵夫,他總是抹著眼淚對來人說,咱命好,上天送了我一個兒子。
  • 二十四節氣中離不開小滿,人生如茶,亦不能大滿
    五月的江門經常下雨,下雨天沏茶留客是規矩,他坐在我對面,我倒七分茶與他,他含笑致謝。我們在茶桌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他說:「出了社會才知道,原來給人倒茶是只能七分滿的。」兩夫妻一合計,都覺這個主意甚好,隔天大早,孩子娘便將家裡攢下的十個雞蛋,並一隻老母雞,還有五斤糧食進城了。老陳說,那幾乎是他們一家的家底了。
  • 信仰與茶(一)
    我與朱老闆的相識在她過去的錦瑞號茶館,彼時她要更內向一些,子時的江邊夜市已經陸續收攤,我走進她的茶店,開口說只喝熟茶,她笑笑說嘗嘗這一杯生茶,就這麼開始了我們的緣分(關於朱老闆可以分享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後期我會整理成冊,爭取多寫一些小故事,出一本書是最好的,大家敬請期)。
  • 故事|孟婆的故事,孟婆在奈何橋上給行人的是湯還是茶?
    孟姑娘有點兒失望,但還是把他要的那碗茶,加了兩倍的茶葉,澆上滿滿的熱開水,小心翼翼的踮著腳尖兒給他端過去。他稍稍欠身,點頭道了一聲謝,端了茶,慢慢的飲...孟姑娘悄悄的跑進屋,紅著臉指著軍師跟娘親說:「娘親,我就要嫁一個這樣子的人」,然後又被娘親揪著辮子罵:「大姑娘家家的,說這種話真是不害臊」。從那時起,大傢伙兒都驚奇的發現孟家茶攤的小茶娘,很久沒有往外溜了。
  • 唐僧五百年前給鎮元子遞了杯什麼茶?紅茶還是綠茶?你意想不到
    用鎮元子的話來講,是因為唐僧在五百年前於盂蘭盆會上給他敬了一杯茶。一杯茶何以讓鎮元子銘記五百年?這茶,究竟是什麼寶貝茶,竟比兩個人參果還貴重?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鎮元子款款同自己童子說道,五百年前,唐僧在盂蘭盆會親手給他遞了一杯茶,佛子敬我!
  • 官場小小說:倒茶
    歡送會就要開始了,局裡三位領導陸續上臺。再先給老局長倒,新局長能高興嗎?不行就先給副局長倒第一杯水我抬頭看去,臺上那三隻白白的茶杯,如同翻著白眼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我……趔趄,我踩空了,身子倒了下去
  • 三壺茶的故事
    茶已經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開門七件事:琴棋書畫詩酒茶。好多年前,就認識了一位外號「三壺茶」的小氣老闆,每有客戶造訪,只要他認為不是特別重要的客人,就拿出他的「三壺茶」待客。來人剛坐下,老闆即寒暄道:「喝壺茶?」,客人必客氣:「不渴,不用了,」其實老闆只是動動嘴,並無任何要泡茶的意思表示,然後雙方即開始各種聊天,待口乾舌燥之際,老闆又道:「喝一壺吧。」客人此時雖然口渴,處於禮節必會謙讓:「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