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圖片:網絡
微信公眾號:山澗鷹啼
落日的餘暉穿透了窗格,驀然照在了那一排書架上。四周的昏暗頓時襯出了那一抹黃光,讓人覺得出奇地暖。懶洋洋的順著光線看去,一張早已發黃的霸王別姬的勾畫拓本靜靜地平躺著,旁邊就是李碧華的那本同名作品。興許是常翻的緣由,顯得格外陳舊。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它似乎還有一個同名電影,立時坐起身來,懷著消遣的心思,搜索之後點擊了開始鍵。不成想,這一看,竟再也走不出來……
世間萬物千百轉,命緣痴纏得以延
一個假霸王,兩個真虞姬。從小石頭到段小樓,從小豆子到程蝶衣,從戲班子裡自幼互相扶持的師兄弟再到幾尺方臺上傳世的霸王虞姬。二人與花滿樓頭牌菊仙的相遇恰巧在時代碰撞之下,勾勒出了三個人的命緣,使得他們時而背離,時而貼合。蝶衣不瘋魔不成活的執念,菊仙對凡俗生活的嚮往,段小樓對於活著的搖擺掙扎。特定社會環境下,人性的複雜於此片呈現。
情起情深情未了,曲終落得空悲嘆
影片初始,被母親切斷了第六指的小豆子再一次闖入戲班子。小孩兒的尖叫將整個園子鬧得人仰馬翻,而命運的齒輪也似乎從此開始運轉。儘管我早已讀過無數次霸王別姬的原著書,可在影片中看到小豆子因師兄無數次的保護幫助,進而深深地愛上師兄,甚至在一舉成角兒後,深陷於虞姬的角色時,而不免悲嘆。
人的力量有時著實是巨大的,它足以扭曲一個孩子的性別認知。母親為了讓戲班子收下他唱旦角兒,不惜用菜刀剁掉他的第六指。師兄為了戲班子的未來,用煙槍將他的嘴捅出了血,只為聽到那一句那爺想要的「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而後張太監的猥褻更是使得小豆子自此徹底喪失了對於性別的認知能力。
有人曾說好的文章影視因悲劇性的情節而顯得格外美麗。可未曾想過,文章所創作出的實體也許恰恰是那個時代人物的縮影呢?如今的我們似乎難以想像那時活著的艱難。可若趕上了路有凍死骨的時代,做戲子伶人又如何?有口飯吃,能活下去都是天大的福分。哪怕是悲劇,也好歹算是過了或長或短的一生。我憐惜極了那個小小年紀卻逃不過命運擺布的小豆子,可一想到到底是時代使然,卻又深知,終不過是空悲嘆罷了。
八尺將軍千裡騅,拔山扛鼎不妨奇
縱然心有百轉千回,可在小豆子眼中,師兄當真是楚霸王轉世。那楚霸王,是何許人也?天下無敵的蓋世英雄,橫掃千軍的勇將猛帥。縱然萬人圍堵,仍心懷江東父老,以死明節的豪雄。初始的霸王段小樓也確實同楚霸王一樣有著遇強則霸之勇,遇弱則憐之仁。面對地痞砸場子,笑說給爺叫個好,用腦袋開磚;面對袁四爺權勢威壓,笑侃霸王回營就該走七步,拒絕所謂的栽培;面對青樓嫖客的故意為難,笑飲定親酒,勇救菊仙。
每每想到此,我都不禁拍手叫絕。身處於被認為下三濫的行當中,仍舊能夠維持本真,肆意嬉笑怒罵,當真好一個仁義氣節共存的段霸王!可誰曾想到,這樣一個身懷傲骨的漢子,卻在後來一次次的顯露出了人性的複雜。從霸王的神壇跌落成泥,淪為一個可悲又可恨的存在。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鏡頭一轉,四處都是敲鑼打鼓歡呼著的人們。我覺得原書中「一地一地的解放了」來形容此情此景最為貼切。人民告別了壓迫與苦難,迎來了人權平等的時代。這個時候,數年前蝶衣撿回的那個名叫四兒的孩子終於出場了。我總喜歡稱他為新舊時代的複合體。關師傅去世後,他執意按老規矩跪夠七天才起,他同樣嚮往著成角兒。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他逐漸發現他可以不再像舊傳統一樣整日被呼來喝去,在苦練和挨打裡熬日子。相反,他可以仰仗著新社會賦予的權利和師父平起平坐,用民主法制去抵抗老一套的森嚴戒律。蝶衣與四兒因觀念相悖的決裂就像是天降的一把斧頭,劈開了京劇的傳承紐帶。
而後到來的那場文化大革命,更是讓人四兒意識到了他甚至有機會把曾經的師傅踩在腳下。因而才有了段霸王被率先批鬥,小四兒讓其揭發程蝶衣以報復的場景。影片中曾有一處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在四兒和一眾新社會民眾齊聚臺前與師傅蝶衣共同商討表演形式時,二人的分歧達到了最大化。蝶衣不滿將用神韻與動作就可傳遞出來的千軍萬馬的意境直接替換為以圖畫甚至實物就代替的新表演形式。他認為唱戲在於意境。我恰恰頗為贊同。記得曾經讀過一篇名為《槍挑紫金冠》的文章,同樣也是抒發了對當今聲光電等技術代替意境這一現象的不認同。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這一方戲臺,雖無波濤卻會江水長流,不事耕種也有滿眼春色。」傳統與新的碰撞,一旦處理不當,帶來的是藝術的末日,它將瘋狂的破壞一切藝術,粗暴的打爛一切信任。這其中就包括成角兒就得吃苦受罪的信念。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兒瘋狂的反擊下,段小樓終於敗了。那個孩提時代,日治時代,國民黨時代都壓不倒的段小樓,終受不了精神和肉體的崩潰,徹底的暴露了他是假霸王的事實。也許這才是霸王別姬的深層含義。他信誓旦旦的說著不愛菊仙,他怎麼可能會愛一個窯子的頭牌。他甚至告訴激進的人們,他的師弟曾給日本人唱過堂會,給袁四爺當過相公。我至今都記得菊仙的眼神。迷茫,痛苦,崩潰,絕望,解脫……霸王早已不復存在,她這個虞姬又何苦哀哉?最終她身穿大紅嫁衣,上吊自殺,當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而小豆子同樣覺醒,絕望地大喊:「斷壁殘垣,奼紫嫣紅,連堂堂楚霸王都低頭了,京劇還能不完嗎?」
四面楚歌之下,假霸王到底是低了頭,令人傷懷的確是白白被蹉跎的兩個真虞姬。影片結尾,在十一年後的舞臺上,假霸王唯唯諾諾,老態龍鍾。而仍舊美麗動人的虞姬自刎再別霸王。自此,曲終,人散。
相對於書中後半生苟活甚至於接受政府安排娶了妻子的蝶衣,我不得不殘忍的表示我更喜歡影片的結局。霸王別姬,姬別霸王。這才算是應了書中那句話,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這許多的瘋魔、天真和痴戀只化作歷史捲軸上的一筆,剩餘處全是空白。演戲的人走向了終結,看戲的我們則奔往留白處的萬水千山。而自始至終活在戲裡的程蝶衣和菊仙,終生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