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雜談

2020-08-29 山澗鷹啼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圖片:網絡

微信公眾號:山澗鷹啼

落日的餘暉穿透了窗格,驀然照在了那一排書架上。四周的昏暗頓時襯出了那一抹黃光,讓人覺得出奇地暖。懶洋洋的順著光線看去,一張早已發黃的霸王別姬的勾畫拓本靜靜地平躺著,旁邊就是李碧華的那本同名作品。興許是常翻的緣由,顯得格外陳舊。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它似乎還有一個同名電影,立時坐起身來,懷著消遣的心思,搜索之後點擊了開始鍵。不成想,這一看,竟再也走不出來……

世間萬物千百轉,命緣痴纏得以延

一個假霸王,兩個真虞姬。從小石頭到段小樓,從小豆子到程蝶衣,從戲班子裡自幼互相扶持的師兄弟再到幾尺方臺上傳世的霸王虞姬。二人與花滿樓頭牌菊仙的相遇恰巧在時代碰撞之下,勾勒出了三個人的命緣,使得他們時而背離,時而貼合。蝶衣不瘋魔不成活的執念,菊仙對凡俗生活的嚮往,段小樓對於活著的搖擺掙扎。特定社會環境下,人性的複雜於此片呈現。

情起情深情未了,曲終落得空悲嘆

影片初始,被母親切斷了第六指的小豆子再一次闖入戲班子。小孩兒的尖叫將整個園子鬧得人仰馬翻,而命運的齒輪也似乎從此開始運轉。儘管我早已讀過無數次霸王別姬的原著書,可在影片中看到小豆子因師兄無數次的保護幫助,進而深深地愛上師兄,甚至在一舉成角兒後,深陷於虞姬的角色時,而不免悲嘆。

人的力量有時著實是巨大的,它足以扭曲一個孩子的性別認知。母親為了讓戲班子收下他唱旦角兒,不惜用菜刀剁掉他的第六指。師兄為了戲班子的未來,用煙槍將他的嘴捅出了血,只為聽到那一句那爺想要的「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而後張太監的猥褻更是使得小豆子自此徹底喪失了對於性別的認知能力。

有人曾說好的文章影視因悲劇性的情節而顯得格外美麗。可未曾想過,文章所創作出的實體也許恰恰是那個時代人物的縮影呢?如今的我們似乎難以想像那時活著的艱難。可若趕上了路有凍死骨的時代,做戲子伶人又如何?有口飯吃,能活下去都是天大的福分。哪怕是悲劇,也好歹算是過了或長或短的一生。我憐惜極了那個小小年紀卻逃不過命運擺布的小豆子,可一想到到底是時代使然,卻又深知,終不過是空悲嘆罷了。

八尺將軍千裡騅,拔山扛鼎不妨奇

縱然心有百轉千回,可在小豆子眼中,師兄當真是楚霸王轉世。那楚霸王,是何許人也?天下無敵的蓋世英雄,橫掃千軍的勇將猛帥。縱然萬人圍堵,仍心懷江東父老,以死明節的豪雄。初始的霸王段小樓也確實同楚霸王一樣有著遇強則霸之勇,遇弱則憐之仁。面對地痞砸場子,笑說給爺叫個好,用腦袋開磚;面對袁四爺權勢威壓,笑侃霸王回營就該走七步,拒絕所謂的栽培;面對青樓嫖客的故意為難,笑飲定親酒,勇救菊仙。

每每想到此,我都不禁拍手叫絕。身處於被認為下三濫的行當中,仍舊能夠維持本真,肆意嬉笑怒罵,當真好一個仁義氣節共存的段霸王!可誰曾想到,這樣一個身懷傲骨的漢子,卻在後來一次次的顯露出了人性的複雜。從霸王的神壇跌落成泥,淪為一個可悲又可恨的存在。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鏡頭一轉,四處都是敲鑼打鼓歡呼著的人們。我覺得原書中「一地一地的解放了」來形容此情此景最為貼切。人民告別了壓迫與苦難,迎來了人權平等的時代。這個時候,數年前蝶衣撿回的那個名叫四兒的孩子終於出場了。我總喜歡稱他為新舊時代的複合體。關師傅去世後,他執意按老規矩跪夠七天才起,他同樣嚮往著成角兒。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他逐漸發現他可以不再像舊傳統一樣整日被呼來喝去,在苦練和挨打裡熬日子。相反,他可以仰仗著新社會賦予的權利和師父平起平坐,用民主法制去抵抗老一套的森嚴戒律。蝶衣與四兒因觀念相悖的決裂就像是天降的一把斧頭,劈開了京劇的傳承紐帶。

而後到來的那場文化大革命,更是讓人四兒意識到了他甚至有機會把曾經的師傅踩在腳下。因而才有了段霸王被率先批鬥,小四兒讓其揭發程蝶衣以報復的場景。影片中曾有一處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在四兒和一眾新社會民眾齊聚臺前與師傅蝶衣共同商討表演形式時,二人的分歧達到了最大化。蝶衣不滿將用神韻與動作就可傳遞出來的千軍萬馬的意境直接替換為以圖畫甚至實物就代替的新表演形式。他認為唱戲在於意境。我恰恰頗為贊同。記得曾經讀過一篇名為《槍挑紫金冠》的文章,同樣也是抒發了對當今聲光電等技術代替意境這一現象的不認同。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這一方戲臺,雖無波濤卻會江水長流,不事耕種也有滿眼春色。」傳統與新的碰撞,一旦處理不當,帶來的是藝術的末日,它將瘋狂的破壞一切藝術,粗暴的打爛一切信任。這其中就包括成角兒就得吃苦受罪的信念。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兒瘋狂的反擊下,段小樓終於敗了。那個孩提時代,日治時代,國民黨時代都壓不倒的段小樓,終受不了精神和肉體的崩潰,徹底的暴露了他是假霸王的事實。也許這才是霸王別姬的深層含義。他信誓旦旦的說著不愛菊仙,他怎麼可能會愛一個窯子的頭牌。他甚至告訴激進的人們,他的師弟曾給日本人唱過堂會,給袁四爺當過相公。我至今都記得菊仙的眼神。迷茫,痛苦,崩潰,絕望,解脫……霸王早已不復存在,她這個虞姬又何苦哀哉?最終她身穿大紅嫁衣,上吊自殺,當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而小豆子同樣覺醒,絕望地大喊:「斷壁殘垣,奼紫嫣紅,連堂堂楚霸王都低頭了,京劇還能不完嗎?」

四面楚歌之下,假霸王到底是低了頭,令人傷懷的確是白白被蹉跎的兩個真虞姬。影片結尾,在十一年後的舞臺上,假霸王唯唯諾諾,老態龍鍾。而仍舊美麗動人的虞姬自刎再別霸王。自此,曲終,人散。

相對於書中後半生苟活甚至於接受政府安排娶了妻子的蝶衣,我不得不殘忍的表示我更喜歡影片的結局。霸王別姬,姬別霸王。這才算是應了書中那句話,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這許多的瘋魔、天真和痴戀只化作歷史捲軸上的一筆,剩餘處全是空白。演戲的人走向了終結,看戲的我們則奔往留白處的萬水千山。而自始至終活在戲裡的程蝶衣和菊仙,終生美麗。

相關焦點

  • 《霸王別姬》,差點就看不了了
    今天我們講的影片跟項羽有關,但又無關,那就是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主演的《霸王別姬》。霸王別姬《霸王別姬》全片長160《霸王別姬》一開始在大陸是被全面禁止上映的,因為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體現出了文化大革命時的殘酷和扭曲,中國在這方面一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 戲說《霸王別姬》
    這一段歷史我想著也是大家都熟悉的,而《霸王別姬》這一部電影,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曾經一度成為了意難平,陷進去就不再想出來。這一部《霸王別姬》演出了角色錯位,演出了那個時代的生存狀態,最真實的反映出了現實的狀態,人性的思考和領悟,讓我們看見了信仰與現實,迷戀與背叛,才有了這一出,真虞姬,假霸王
  • 三國雜談第九章-進軍官渡(完結),長篇圖文持續更新中
    前八章詳見: 三國雜談第一章-東漢末年大背景三國雜談第二章-袁紹的布局三國雜談第三章-漢末人間煉獄三國雜談第四章-曹操的崛起三國雜談第五章-四戰之地三國雜談第六章-河北爭雄三國雜談第七章-徐淮攻略三國雜談第八章-官渡風暴前夕如果跟著我的故事讀下去,相信會對三國有一個不一樣的感悟~~~歡迎大家與我共同探討。
  • 淺談《霸王別姬》程蝶衣,避免悲涼。
    《霸王別姬》,個人認為是中國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導演,所有的機緣巧合,造就了這部曠世之作。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這部內涵豐富的寶庫電影中,我們可以窺見時代變遷,身不由己,我們可以品味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天,我們不講政治,我們不批判人性,我們靜下心去品味一顆心靈,那戲痴情種——程蝶衣。
  • 《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霸王別姬》是改編自陳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的,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以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僅僅看電影的名字《霸王別姬》,我就能夠聯想到霸王項羽和他的女人虞姬的悲劇。但是當我看完了陳凱歌執導的電影《霸王別姬》的時候,這部電影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觀。
  • 世上本就只有一個程蝶衣,《霸王別姬》的臺前幕後。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霸王別姬裡程蝶衣砍斷一指劇照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霸王別姬》開拍。主演都拒絕用替身、苦練京劇,而且當時虞姬的主演有多個競爭者(當時程蝶衣的空缺吸引了很多的藝人,比如:張衛健和姜文)。後面虞姬這一角主演尊龍毛遂自薦,後酬勞沒談攏,就作罷了。
  • 《霸王別姬》:從小說到電影,戲痴情痴程蝶衣,憂鬱王子張國榮
    有兩個原因:其一,此文主要說的不是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而是電影《霸王別姬》的編劇、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我有個臭毛病,看了熱播的影視劇,非要把原著找出來看一下(如果有原著的話)。我覺得要想真正看懂電影《霸王別姬》,必須悉心閱讀小說《霸王別姬》。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霸王別姬:離合悲歡皆幻夢
    ——李碧華 《霸王別姬》此時的新光戲院,蝶衣與師兄唱過最後一次《霸王別姬》,也只是拍拍身上的灰塵,隨團回去了……「唉,大王啊!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 一千個人心中只有一個虞姬——《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出自她之手的經典佳作還有《青蛇》,《胭脂扣》等作品,她是一個能把愛情寫的盪氣迴腸的女作家,在她的書中充滿了夢幻,浪漫與悽美。而作為中國史詩級經典電影,霸王別姬除了朦朧的情感意境,還通過商業類型片的技法,讓他融入進了中國的歷史風雲,時代變化,等等,所以她既是一個悽婉的詩歌也是時代影響下的悲劇。
  • 《霸王別姬》:妙手蓮花繞指柔,瘋魔一世幾方休
    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的《霸王別姬》,在1993年上映之後,便獲得了口碑、獎項雙豐收,甚至是在24年後的今天,也稱得上是一部驚世之作。影片所傳達的對藝術文化的敬畏、對人性本質的剖析、對性別界線的重置、對家國變革的反思都仍值得我們探索體味。
  • 《霸王別姬》:戲神程蝶衣也有看不懂的戲
    引言: 一朵瑰麗怒放的牡丹,兩張勾畫得油墨重彩的粉面,小說《霸王別姬》的封面在一眾書籍櫃架中顯得如此精緻濃烈。《霸王別姬》:戲神程蝶衣也有看不懂的戲 成名之後,貴妃醉酒等一眾花旦的角色都是程蝶衣的拿手好戲,可似乎都不及他心目中的這一出《霸王別姬》深刻。
  • 《霸王別姬》――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
    圖片來源網絡《霸王別姬》講的正是一個京劇藝術家的成長史,看到他起起落落的一生,似乎也見證了那個時代的浮沉要知道,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國產電影,能在世界級電影頒獎會上佔有一席之地,可見《霸王別姬》的偉大與魅力。
  • 《霸王別姬》:青樓女子情深似海,梨園兄弟情同手足
    故事的開頭在這一聲聲氣息中傳來,《霸王別姬》成為了過去,而演繹的歷史卻成了一輩子。最初熟悉《霸王別姬》是在影視中,一幕幕的放映,一句句的臺詞,都將觀眾帶進了這個輕描淡寫的社會,帶進了這個充滿「尖叫」的梨園,也是程蝶衣故事的開始,從小說到電影,再從電影到小說,結尾的過程顯得平淡無奇,卻各有千秋。看完了電影,是那牽動著無數人雙眼的戲臺,渾濁吵鬧,而在小說中,卻是一陣似清風般的描摹,歷經滄桑,卻不失初心。
  • 《霸王別姬》:主角出場之前,值得品味的精彩細節
    今天再刷《霸王別姬》,僅僅看到兩個主角剛剛成人,大戲還沒算開始,就又品出很多細節的絕妙之處。這齣戲唱的正是《霸王別姬》,小癩子哭著說:「他們怎麼就成角兒了,這得挨多少打啊。」精美的作品,每一個鏡頭都不會浪費,《霸王別姬》中,小到一個小小的道具安排,都經過巧妙的構思。襁褓裡的嬰兒只是想交代四兒這個人物嗎?
  • 《霸王別姬》的故事,人生總在「兩難」中
    三 兩千年前的虞姬死了,兩千年後的另一個虞姬和霸王的故事卻上映了,那就是張國榮的電影《霸王別姬《霸王別姬》中張國榮飾演程蝶衣 到底是袁四爺,他一語中的:「你們這是霸王別姬啊,還是姬別霸王啊?」《霸王別姬》鞏俐飾演菊仙
  • 10年後再觀《霸王別姬》:有些從一而終,跨越半個世紀
    作者 | 相宜《霸王別姬》改編自作家李碧華的同名作品,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鞏俐主演。影片講述了兩個京劇伶人從清末到文革後,在大時代的洪流中,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一出《霸王別姬》更是響徹四方。師父教導,對京劇要從一而終。
  • 張愛玲《霸王別姬》:從虞姬自盡的背後,看女性意識的4個維度
    引言:《霸王別姬》是張愛玲唯一一篇歷史小說,但是在她塑造的眾多女性角色中,虞姬的形象依舊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是舊瓶裝新酒,但管中規豹,足以瞥見閃爍在其中的女性意識。1937年,17歲的張愛玲寫了一部短篇小說《霸王別姬》,發表時編者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直稱「這是一篇力作」。這篇小說取材於眾人皆知的傳奇歷史故事《霸王別姬》。
  • 《霸王別姬》——錯付的人生,錯付的時代
    每每想要重溫《霸王別姬》,心中總有一種不忍:不忍再看一遍蝶衣的一生,每一處都有泣血之痛《霸王別姬》把中國歷史上這段從未太平過的亂世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因而顯蒼涼壯闊蝶衣和段小樓在老闆的幫助下,成功出演了《霸王別姬》。
  • 《霸王別姬》:在痛苦的歲月中,支撐他們活下去的是一絲絲的愛
    可是也有因為愛而不得,導致悲憤或者絕望選擇自殺的,例如在《霸王別姬》中的菊仙和程蝶衣,就是如此。因為2020年4月1日,是張國榮逝世的17周年。所以在這一天,我選擇安安靜靜的欣賞這部讓他享譽國際的代表作《霸王別姬》。
  • 《霸王別姬》:戲裡戲外的人生。是非曲折,自有後人評說(上)
    電影《霸王別姬》海報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電影《霸王別姬》劇照母親脫下身上的長袍,披在兒子的身上,轉身飛快地離去。電影《霸王別姬》劇照終於碰到一次能逃跑的機會。小賴子(另一學戲的孩子)大喊:「小豆子,快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