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胡同》是中宣部、中央電視臺、中國圖書評論協會評選出的「2015中國年度好書」,獲得首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最高獎青銅獎,入選了特級教師張祖慶2020寒假推薦書單。
介紹這個書,並不僅僅因為它獲了獎,有專家名人推薦,而是因為這本書確實感動了我,讓我想讓自己的孩子讀。
《將軍胡同》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2015年7月
小說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老北京城內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用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那段特殊時期,各種有趣的事,傳奇的人。
主人公「我」是一個八歲的男孩,名叫大寶,住在姥爺家的大宅院裡。這座院落曾是清朝奉國大將軍的府邸,朱紅的大門。如今奉國將軍的後裔落魄了,人們叫他圖將軍,圖將軍將院子賣了一部分給姥爺,自己和老媽相依為命。
圖將軍精通各種老北京玩意兒,唱京劇、養鴿子、鬥蛐蛐、養蟈蟈,卻依靠變賣家產為生。做生意發家的姥爺人很善良,經常幫襯圖將軍,鼓勵他自力更生。
圖將軍雖然落魄,卻很有氣節,不肯為偽滿洲國做事,最後放下身價去拉車。姥爺為了幫他,買了嶄新的三輪車,請圖將軍接送大寶上下學。
「我」最喜歡圖將軍,因為小孩兒喜歡的玩意圖將軍都懂。他還是摔跤高手,答應教「我」摔跤。
「我」在學校和同學鬥蛐蛐,「我」的叫鐵彈子的蛐蛐咬死了小海子的蛐蛐,那是他爸爸準備參加日本人賞蟲會的。小海子的爸爸給日本人做事。
鐵彈子和日本漢奸的蛐蛐大戰,以弱勝強,但最終傷勢過重死了。大家叫它鐵英雄。圖將軍手下的英雄可不少,叫蟲會上滅了日本人威風的蟈蟈「老黃忠」、圈回日本軍鴿的「四塊玉」、咬死日本軍犬的獾狗,最後圖將軍自己也成了真正的英雄,摔死了兩個日本人,結果犧牲了自己。
除了圖將軍,小說裡還寫了在姥爺家做傭人的小姑娘秀兒和她唱皮影戲的父親的故事。因為日本侵略者的佔領,北京城裡的老百姓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沒人看皮影戲了,秀兒的爸爸只能去日本人的工廠做工。結果卻因為日本人搞細菌戰,染上了霍亂不幸去世。小說揭露了當年發生在北京城郊石景山的霍亂疫情,死亡數據也是查找了當年的歷史資料,十分令人震撼。
小說寫到的死亡還有耍猴藝人的小猴「美猴王」,與姥爺一家交好的日本父女和他們的金魚「魚美人」,雖然死亡和戰爭如此沉重,但小說卻著眼於普通人的現實生活、孩子眼裡的有趣世界。
鴿子、蛐蛐、金魚、耍猴、風箏……老北京那麼多玩不完的有趣玩意;雖然生活艱難,但人與人之間有著親人一樣溫暖的情感;還有人們無論貧富貴賤,內心都始終有股不屈的氣節,所以有希望。
什麼是家,什麼是國?為什麼愛家,愛國?具體的情境才會讓孩子有感性的認識,除了切身經歷,文學作品是最好的認識方式。
我們和孩子都習慣了和平安逸的生活,對上世紀前半葉的歷史缺乏真正的了解,但這一部分的教育其實是不可或缺的。
2020年據說是天道輪迴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時期,世界並不安定。往往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才感受到小家和大國的關係,感受到每一個渺小的個人都和這個世界緊密相連。
「我」和圖將軍生活的年代其實離我們很近,他們的喜怒哀樂都那樣真切地發生在這同一片土地上。穿行在現在北京的任何一個胡同裡,某一扇滄桑的紅色大門後面,或許就曾上演過「圖將軍」一樣的故事。
在家長為孩子的學習終日發愁的時候,為什麼學習,學習的動力其實是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現在很多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他們學習是因為家長要求,「你看,我都做了這些了,你們還不滿意?」
我們孩子的內心沒有被激發,他們滿足於屏幕的影音快感,遊戲贏家的短暫成就,對於家、對於國、對於天地,他們缺乏更高遠的視角。
《將軍胡同》裡,「我」發現日本人老橫澤會給金魚治病,魚美人生病,他總能說出用怎樣的比例勾兌鹽水,或者用什麼藥物,「我」感到了科學和現代文明的力量,發誓要好好學習。「我」讓圖將軍教我摔跤,因為聽說日本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體育課就學習他們的國術柔道,「不能讓咱的孩子從小就輸給小日本崽子」。這才是真正有動力的學習。
我們身處的環境不同,今天沒有外族人佔領著我們生活的城市,我們不會連白麵粉都吃不上,但未知的危險仍在四處窺伺,在南海、東海,貪婪和野蠻的外族人仍在巡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先輩們曾經振聾發聵的聲音激勵我們。
我們小時候有過夢想,長大要當解放軍、警察、醫生、科學家。我們努力學習過,現在為養家努力工作,也在為祖國出一份力量。
孩子們也有夢想,他們說要開宇宙飛船、做藝術家、當足球明星。我們需要時間、耐心,讓孩子站得更高遠,點燃動力。
《將軍胡同》裡,在蟈蟈的叫蟲會上失敗的日本人橫澤說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他嘆服圖將軍的養蟈蟈技藝,但他說:「如果中國人能把這樣的精細勁兒放在經國大業上,那麼日本人還能像現在似的嗎?」
我們雖然勝利了,但卻一度將這「精細勁兒」都要丟掉了。文化認同是一個人存在的根本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找回文化的承續和自信,找回那種「精細勁兒」,像蟈蟈「老黃忠」一樣發出蒼勁響亮的聲音,我們才能不再重蹈歷史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