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黎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是奢侈品店的銷售,卻因為感情受挫,選擇辭掉工作,回老家生活。
回去後沒多久,父母就為她介紹相親對象王志,結果對方一看就中,後來還為她安排好了穩定的工作。
她只需要每天打打魚曬曬網,就能安穩度日。
與上海比起來,這裡平靜、安逸,鄉裡鄉親相親相愛,沒有大城市的勾心鬥角,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簡單,走在街上都能聞到一股人情味。
當我看到這一情節的時候,感嘆道,這不正是許多城市文青們嚮往的生活嗎?
但是她而言,安穩似乎毫無吸引力,因為對她來說,人生應該更有意義,生活應該有更多可能性。
在上海已經生活了八年的王漫妮,早已不習慣這裡的生活。
她不習慣每天都在街上都有人認識她;
不習慣去相親,還有人給她父母隨時匯報她的行蹤;
不習慣王志自作主張的以男朋友自居;
不習慣&34;的物物交換;
不習慣在辦公室無所事事仍然能得到一份穩定的工資。
她說:我想去山的那邊看一看!
所以,她最終還是決定辭掉穩定的工作,回到上海繼續打拼。
她有野心,有想法,她追求的不是穩定而無意義的生活。
說真的,最近,我身邊接連好幾個朋友,都辭掉了原本穩定的工作。這份工作穩定到什麼程度呢?
雖然不是體制內,但是如果你自己不辭職,不犯原則性的大錯誤,是沒有人會辭退你的。
但是,她們乾脆的走了。
L和小T是同事。
小T問L:&34;
L說:&34;
但是這時候,大家都以為她們只是在閒聊,因為,在這個辦公室裡,辭職是口號,每個人都喊過,但從來沒有人真的敢去做。
所以,當L乾脆地辭職之後,同事們都沒反應過來。
在L走之前,她的全家人都在勸她:你知道現在這份工作有多吃香嗎?你以後想進都進不了了。
L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想法。
她說:&34;
其實很多下定決心辭掉穩定的工作人,要麼就是已經找好了退路,要麼就是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要麼就是想得很明白。
人生不過一場豪賭,賭輸了,重來過。
所以,他們很乾脆。
但是,也有例外。
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穩定的工作不好。
小Y就是這樣的人。
有人問小Y:你現在的工作有意思嗎?
她笑著說:我覺得還不錯啊。
小Y之所以覺得還不錯,是因為她現在是單位裡的一個小領導了,而且她本身對待工作的態度就很認真負責,為人處世雖然不圓滑但勝在真誠,同事有困難能幫就幫,領導也很信任她,經常把工作交給她,讓她直接安排。
所以,她能在這份工作中找到存在感和認可感,她能藉助這個穩定的平臺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所以,我並不是鼓勵大家都放棄現世安穩,去求一個石破天驚。
真正的人才,在穩定的工作中,也能發光發熱。
但可怕的是,有的人既不安於穩定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時常陷入迷茫和自我懷疑當中。
這種感覺猶如百爪撓心,但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放棄自己,所以才自己跟自己較勁。
最可怕的是,有的人有幸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卻整天沉迷於娛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嫌棄工作沒有挑戰性,不能讓他發揮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人,即使出來,也什麼都做不成。因為讓他為之著迷的不是有挑戰性的工作,而是自己幻想中的「美好」生活。
這種人 ,自己不醒過來,誰也救不了他。
其實什麼是穩定?什麼是不穩定?沒有明確的定義。
一份固定的工資不能代表穩定,一份不會被辭退的工作,也不能代表穩定;同樣的,工資的起伏,職位的變遷,也不能代表不穩定。
我認為,穩定和不穩定的區別在於,你的能力是否能夠讓你在任何崗位都能生存下去。
真正的穩定,是能力的穩定。
那麼怎樣的能力是穩定的?
我認為,穩定的能力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該隨著時間積累而積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
我們需要的是穩定的學習能力。
當你擁有穩定的學習能力,才能有勝任任何崗位的可能性,才能擁有不可替代性。
傳統意義上的穩定,早已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定義。
混吃等死的穩定,是在浪費生命;而穩定的學習能力,才會成為我們競爭的武器。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對瑞德說過一句話:
&34;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兩種人,一種是混吃等死的人,一種是努力奮鬥的人。
曾國藩在三十歲那一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為&34;。
&34;
要麼成為聖賢,要麼成為一個碌碌無為的人。
沒有第三種選擇。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會嘗試翻過一座一座的高山,挑戰別人口中的不可能。
這樣的人,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圓滿。
不後悔不妥協,乾脆而勇敢。
作者:大黎,寫優質的文章,說有趣的廢話。
歡迎關注我的帳號:大黎說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