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從王琦瑤一路走來的朋友,看女人們之間的友誼

2020-09-23 愛琴海ai讀書

今天,我們繼續深入《長恨歌》,來看下王琦瑤一路走來的朋友們。王琦瑤的一生中滿打滿算有四個朋友,吳佩珍、蔣麗莉、嚴師母、張永紅。但說得上是知己的、一心一意為她好的只有一個,吳佩珍。

吳佩珍和蔣麗莉,是王琦瑤學生時代的閨蜜。但相比較蔣麗莉,吳佩珍對待王琦瑤的友誼要純粹得多。書中說,吳佩珍對王琦瑤的感情,有點像一個少年對一個少女,那種沒有慾念的愛情,為她做什麼都肯的。

王琦瑤的故事,是從四十年前的片廠開始的,亦是從她與吳佩珍的友誼開始的。吳佩珍將去片廠參觀當作禮物一樣獻給王琦瑤,為的是成全王琦瑤心中所嚮往的羅曼蒂克。

或許是吳佩珍的醜愈加襯託了王琦瑤的美,也或許僅是王琦瑤不動聲色的美,後來導演看好她讓她試鏡。而隨著試鏡的失敗,她和吳佩珍的友誼也走向終點。不是因為她們的感情出現問題,而是王琦瑤作為小女子的個人原因,覺得「像有什麼底細被她窺伺了去似的」

總之,和吳佩珍的友誼,從躲避到疏遠,以致一去不復返。如此珍貴的情誼,會有這樣的結果,讓人不禁懷疑起女兒家的所謂友誼來。雖然吳佩珍的本性是粗心的、不計較的,但架不住王琦瑤的小女兒情態。

後來,王琦瑤因為程先生的緣故,一躍成為「滬上淑媛」,出盡了「風頭」的她依然故我,卻是再也找不回和吳佩珍的友誼了。說到底,是王琦瑤沒有福分擁有至真至純的閨蜜情罷了。

而蔣麗莉的出現在最初就帶有一點私心,王琦瑤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她和吳佩珍的關係是彼此沒有責任的關係,全憑的是友情。與蔣麗莉便不同了,是有些利益的,當然,利益也不是不好的利益。她和吳佩珍的關係是有些類似萍水的關係,至清而無魚,和蔣麗莉則是蓮藕和泥塘。

後來因為程先生的緣故,王琦瑤和蔣麗莉最終一拍兩散;而之前,王琦瑤因為蔣麗莉對程先生的一往情深,礙於蔣家的恩情,愣是沒敢光明正大接受程先生。

通過這些,我們盡可看清女人們之間親密無間又脆弱不堪的「閨蜜情」,這種情誼,很多時候,是經不起變故的,特別是當因為男人時,愈加不堪一擊似的。

我們不免去想,如果沒有蔣麗莉,王琦瑤或許不會成為「上海三小姐」;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蔣麗莉,或許王琦瑤能與程先生牽手也未可知。只是,一個人的命運是有定數的。就像王琦瑤無緣擁有吳佩珍的友誼一樣,她也同樣無緣擁有程先生的愛。

但無論如何,王琦瑤和吳佩珍也好,和蔣麗莉也罷,她們之間的情誼是小女兒間的情誼,多少有珍貴難得的成分在;後來,當李主任死後,王琦瑤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化後,結交的朋友,幾乎都稱不上是真正的朋友了。

先說嚴家師母。嚴家師母最初接近王琦瑤,是因為自覺居住在簡陋的平安裡與她的高貴身份不符,她不屑於和周遭的「小市民」有一絲半點的聯繫,倒是在王琦瑤身上隱約看到「繁華場」上的影子,找到「同病相憐」之感。

她從到王琦瑤家打針的顧客,到有事沒事常來坐坐的熟客,再到牌友,和王琦瑤一步步相熟起來;而她們的兩人陣營也慢慢壯大到四人。四個人,兩男兩女,從麻將搭子到下午茶,再到圍爐夜話,很大程度上排解了各人的寂寞,獲得心靈上的寬慰與滿足。

但是,嚴家師母對王琦瑤畢竟沒有多少交心的感情的;只能說是兩個落寞的人相互靠近、彼此取暖而已。而當王琦瑤和康明遜真的相好,礙著嚴師母這個表姐的情面時,她們之間的友誼也就無疾而終了。沒有半點令人惋惜的成分在。

王琦瑤通過嚴家師母結交的康明遜,而康明遜的存在,雖說讓王琦瑤體會到真摯的愛情,卻不能不說,他是王琦瑤一生中邁過的除李主任之外的另一個「坎」。嚴家師母到底還是給王琦瑤的人生,帶來了不算太大但也不小的「災難」。

王琦瑤生下與康明遜的女兒,獨自一人撫養她長大成人,人生路雖坎坎坷坷,倒也一直挨著往下過,之後,便結交了她人生中的最後一位女性「朋友」。

說起張永紅,就不得不說王琦瑤的女兒薇薇。因為張永紅首先是薇薇的朋友,然後才成為王琦瑤的「知己」的,或者也可以說是她的「仰慕者」、「崇拜者」、「追隨者」,都不為過。

但,所有這些都必須是帶引號的。她們這種「忘年交」非比尋常,是以時尚、潮流、女人間的愛美之心、一味地追求羅曼蒂克之意為前提的;猶如在空中綻放的煙花,稍縱即逝;亦如夜晚的曇花一現、夢醒成空。

同時,也是因著張永紅的引薦,王琦瑤得以接觸越來越多的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從而結交「老克臘」和長腳,最終走向生命之毀滅的。可以說,張永紅是王琦瑤一生中送她走最後一程的人。

其實,倘若我們仔細地審視張永紅這個人物,便不難發現,她過得是王琦瑤的另一種人生。

她的家境和王琦瑤一樣普普通通,甚至比王琦瑤更加不堪;長相卻是出類拔萃,又深得時尚之要領。倘若王琦瑤當初沒有競選「上海小姐」的機會,或許就會成為張永紅。不過,王琦瑤畢竟比張永紅聰慧些,張永紅依仗著自己的美,男朋友挑來揀去的,最後怕是把自己剩下了,或許,王琦瑤不會像她那樣。

但是,誰知道呢?畢竟,王琦瑤當年果斷放棄程先生而選擇李主任,絕非明智之舉;這恰恰足以證明女人們的「聰慧」有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總之,書中有關張永紅的那段,總能讓我將她和少女時代的王琦瑤作比。

俗話說,女人心海底針。光只女人本身就夠令人難以捉摸了,更何況女人間的友誼,更是柔腸百轉、嫌隙叢生的。

其實,王琦瑤的不幸,除了在這些女性朋友身上能窺視一二外,在她的親人身上也一樣。有時我甚至覺得,她的親人恐怕還不如這些朋友呢。

薇薇作為王琦瑤的女兒,並不與母親交心;反倒是「天下仇敵只有母親一人」。母親身上耀眼的光芒遮住了她,又無奈自己只是個相貌平平的女孩。這不禁讓人可憐起王琦瑤來。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而王琦瑤卻沒有這般幸運。

同樣的,王琦瑤也沒能擁有一個母女連心、為其操心掌舵的媽媽。當年王琦瑤選擇李主任就是一個例子。書中曾如此說,「上海弄堂裡的父母都是開明的父母,尤其是像王琦瑤這樣的女兒,是由不得也得由她,雖沒出閣,也是半個客了。」

是的,王琦瑤和母親之間的感情十分冷淡,很難知冷知熱,看上去簡直不如一個外人。當時她剛生下薇薇時,母親話裡話外地刻薄康明遜,是難得對女兒的心疼;可女兒卻是毫不領情似的,對母親反唇相譏,薄情的母親便收拾收拾一走了之了。當時的情景,怨不得一個,卻是不能不讓人心寒。

總之,王琦瑤是不幸的。在沒有親情亦沒有友情的情況下,她獨自一人面對男權社會裡眾多自私的男人們,要遂心如意簡直難如登天。其實,話說回來,不單王琦瑤一人,其他的女人亦如此。因為大家面臨的是相同的處境。

只可惜,女人們總把同性看作是有競爭性的「仇敵」,無論是愛情方面,還是生活中其他的方方面面上。放眼望去,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坦誠相待的「她們」存在著。所以,女人們總是勢單力薄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多疑、善忌、虛榮、攀比、小家子氣等等,幾乎是所有女人的通病,也是女人無論如何都戒不掉的頑疾。縱觀全書,王琦瑤不例外,普天之下的女人同樣也不例外。悲哀算不上,只能說是女人的弱點吧。

所以,也就不必為王琦瑤的沒有朋友而惋惜了;只希望,作為讀者的我們能從中有所覺悟,珍惜眼下的「女兒情」。

相關焦點

  • 人生長恨水長東:通過鏡像理論,淺析《長恨歌》王琦瑤的悲劇命運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巔峰之作,小說運用短短二十幾萬的字符譜寫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心酸往事。不僅展現了上海的幾經波折和時代動蕩,更體現出女性在時代變遷中命不由己的悲劇命運。紙醉金迷的大上海是多少人魂牽夢繞的銷魂窟,在這裡上演了一出出才子配佳人好戲。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幕布後的故事,才子不在、佳人玉殞 ,繁華之下只有無盡唏噓。
  • 《長恨歌》裡的王琦瑤:為啥男人都喜歡她,卻都不娶她?
    花了三天時間,讀完了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這本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王琦瑤四十年的情與愛,她曾是豔絕一時的「上海小姐」,身邊男男女女不斷,最終卻孤身一人慘死寓中,結局令人唏噓。都叫《長恨歌》,最後都是紅顏薄命,結合《長恨歌》的詩句來解讀小說《長恨歌》,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 解讀王琦瑤(一)(電視版《長恨歌》. 王安憶)~黃奕主演
    我們能夠在《長恨歌》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石庫門弄堂生活、找到自己周圍熟悉的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 如果說當年那遙遠的似乎又脫離塵世的上海灘「許文強」和「馮程程」的經典愛情故事感動了幾代人,那麼《長恨歌》中的故事更如流金歲月在人們心中流淌,那是因為《長恨歌》中的故事更真實,更貼近上海大眾。 閱讀王安憶原版長篇《長恨歌》,我們從中可見近代上海歷史一步步走來。在十幾年前看完了35集電視劇《長恨歌》。
  •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之《長恨歌》|淺底的溫暖,一世落寞
    《長恨歌》開頭一章,前面四節全部都是場景和背景描寫,直到第五節本書的主人公王琦瑤才正式出場。另外,在本書中,還有不少章節,都有大篇幅的場景細節描寫。但這大段大篇幅的時代背景、場景描寫真的只是襯託,這是與張愛玲的文本截然相反的。王安憶的《長恨歌》是真正的一個女人的一生,時代是背景,場景是陪襯,男人、朋友甚至女兒,都只是見到了一個側面,甚至是王琦瑤這個主角,展現的也不是全部。
  • 《長恨歌》1:有的女孩,不要努力,卻贏盡好感
    今天,花醬和大家開啟新一輪的閱讀旅程——王安憶的《長恨歌》。這本書講述了上海弄堂女人,王琦瑤,從十六歲到五十六歲,四十年的人生旅程。王琦瑤經歷過普通女孩沒有的絢爛璀璨,也嘗到了普通女人沒有的心酸痛苦。一、閨蜜王琦瑤的故事要從四十年前說起。那一年,王琦瑤十六歲,還在上學。和普通的上海小女生一樣,她也愛唱歌,愛看電影。會撒嬌,會賣弄,也會感傷。但是,不同的是,王琦瑤長得太漂亮了。用閉月羞花來形容,也不為過。
  • 《長恨歌》2:中年男人的愛情,最不值錢
    上期,我們讀到王琦瑤競選「上海小姐」,獲得了第三名。一夜成名後的王琦瑤,能否順風順水,有一番作為呢?今天,花醬和大家共讀《長恨歌》第二部:被撩動的少女心。這三個人,一起看電影,一起吃飯,喝咖啡。程先生的話是對著王琦瑤說的,眼睛卻是看著蔣麗莉。蔣麗莉是個小說看多了的女孩子,腦子裡都是浪漫的愛情幻想。程先生看著她,她就像受到鼓舞似的,說出的話就像流水。一個先生兩個小姐,是一九四六年最通常的戀愛團體。
  • 林有有算什麼,《長恨歌》裡的王琦瑤才是小三界史詩級的槓把子
    長恨歌》中的王琦瑤才是小三中的戰鬥機,一輩子深耕於此,至死方渝。所以王琦瑤從很年輕的時候開始,當她看到上海小弄堂裡,為了幾毛錢就尖酸刻薄的老婦,就沒有打算走這樣一條路,她有著她的羈縻夢想,哪怕只是成為一個權貴人物的金絲雀。所以她為了達到她的目的,在她昭華最盛的時候,去參加了一場「愛麗絲」的選美大賽,那時的她,用她細斂的眉眼,初看不甚驚豔,再看卻是小家碧玉的細水流長的容貌,在一個權貴男人的心裡種下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情絲。
  • 王安憶《長恨歌》‖曾經滄海難為水,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對了,就是片廠,一間三面牆的房間裡,有一張大床,一個女人橫陳床上,頭頂也是一盞電燈,搖曳不停,在三面牆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這才明白,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於他殺。王琦瑤,王安憶《長恨歌》中的女主人公。書中唯一的主人公。
  • 《長恨歌》5:中年之後,我們要學會瀟灑告別
    上期,我們讀到王琦瑤懷了康明遜的孩子。並下定決心生下孩子。而後遇到程先生後,兩個會發生愛的故事麼?今天,花醬和大家共讀《長恨歌》第五部:留不住的就不是你的。其實,早在王琦瑤住進「愛麗絲」公寓,他就該清醒了。第二天,程先生沒有去王琦瑤那。他去找了蔣麗莉。蔣麗莉明白了程先生的來意,她很惱火:「天下女人都死光啦!」氣歸氣,但畢竟她還愛著眼前這個男人。
  • 推書:《長恨歌》一曲繁華終落幕
    在這裡想簡單敘述一下對於書中人物的形象認識:首先是蔣麗莉,作為主角王琦瑤幼年時期的唯一朋友,其實她是一個很典型的想要衝破舊制度思想壓迫的人,但是很可悲的是她本人卻依舊存在一些難以割捨的舊制度思想。書中對她的描述就是詩一樣多愁善感的女人,也正是因為如此,造就了她前期的理想主義思想。
  • 《長恨歌》3:骨灰級美女怎樣過好這一生
    上期,我們讀到王琦瑤成了李主任的情婦,住進了愛麗絲公寓。時局動蕩,李主任來公寓的時間,越來越少。王琦瑤的命運會走向何方呢?今天,花醬和大家共讀《長恨歌》第三部:不思量,自難忘。王琦瑤對他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王琦瑤有時像女人,有時又像孩子。李主任要走,王琦瑤也不像以前那樣懂事乖巧。她會像孩子似的,哭著挽著他的手臂,耍賴不讓走。那眼淚是動了真情的。李主任見慣了風雲的人,也不禁動容。
  • 長恨歌:一曲「情與愛」,夾雜「思與念」,味道卻是「孤與獨」
    在看《長恨歌》,之前零星的看過電視劇,知道況且,王琦瑤還是一個「只是為了自己」的人。在委身李主任後,她的閨蜜蔣麗莉曾去找她,她拉著人家的手,不害羞地說,人有兩種活法:一種是在面子上做人,活給別人看,為體面,一種是在心子裡做人,活給自己看,卻見不得人,但是實惠。很深刻,也很實在。
  • 書評《長恨歌》|長得好看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漂亮女孩清醒錄
    王琦瑤選擇和吳佩珍做朋友,因為對方的長相很一般,可以襯託出自己的美。有這樣一個死黨在身邊,自己不虧。王琦瑤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帶著這些猜忌的小心思,去觀察別人。我們都可以在王琦瑤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和那些學生時代小女生之間的感情。
  • 《長恨歌》4:上海小姐私生活成謎:放縱情慾,到底有多可怕?
    上期,我們讀到王琦瑤搬到平安裡,靠給別人打針為生。並且,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也因為這些人,影響了王琦瑤接下來的人生。今天,花醬和大家共讀《長恨歌》第四部:不能說的秘密。兩個女人織毛衣,兩個大男孩就負責放線。聊天嘛,話題總是繞不過介紹對象之類的。在上海,不談些風花雪月,仿佛配不上這個個城市的風情。這天,大家都拿薩沙打趣,氣氛很好。可是,薩沙卻開玩笑說,要給康明遜介紹對象。把王琦瑤嚇了一跳,拿在手裡的湯勺也磕斷了。
  • 《長恨歌》中,女主一生的悲劇,都是源於不斷遇到的「畸形」男性
    《長恨歌》這本讀來盪氣迴腸的小說,圍繞著一個上海弄堂裡的美豔女子王琦瑤展開,寫盡了她人生四十多年裡的愛恨糾葛,以一個女子傳奇而又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展現了在那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女性在紙醉金迷的大都市中的漂泊無依與人生無奈。
  • 《長恨歌》6:相差30歲的畸戀,竟以這種荒誕方式收場
    今天,花醬和大家共讀《長恨歌》最後一部:人生是一場輪迴。王琦瑤就順著他的話往下編:然後你就請我看電影。編來編去,都是愛情的套路。王琦瑤大罵:「你這個癟三,你以為我看不出你的底細?不過是不拆穿你罷了!」這句「癟三」戳痛了長腳。他緊緊勒住了王琦瑤的脖子,直到她沒了氣息。
  • 《年輪》:男人寫長恨歌更狠一籌
    中年再看,發現這是一部寫中年人的劇,全劇42集,童年時代2集,青年時代6集,其餘34都在中年歲月裡打轉,間或有一些青春的回憶。劇中張萌和劉振興的愛情讓人唏噓。她是一個高幹子女。小的時候就讓人討厭,追求進步本也沒有錯,卻喜歡打小報告,他從小看她不順眼。
  • 5本青春校園寵文,男女主一路走來初心不改,一心一意愛著對方
    好羨慕男女主角,一路走來一直不變的心,一心一意愛著對方,哪怕男主有很多的機會,很多的誘惑,都沒能改變地的心意。肖兔和凌超一路走來,看似順其自然,又多了一分情路必經的坎坷之路。作者的文筆很細膩,很喜歡!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一段青梅竹馬的愛情,無形中演變成一種親情,最終成為一種深深的依賴。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插足,無法拆散的。
  • 《一路走來的財富》鄧三著中篇小說
    我的中篇小說《一路走來的財富》鄧三著(手機頭條直接原創)利用託尓斯泰的一句話:託爾斯泰說「只有人才有兩大罪惡的根源:無所事事與迷信;只有人才有兩大崇高品德:活動和才智。這個女人的活動純屬崇高的品德。從一無所有開始打拼到坐擁幾千萬。財富不多,多嗎?但是由活動中獲得了。不夠崇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