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僧》| 一個女人眼中的歷史與江湖

2020-08-16 香港電影風雲


誘僧的故事被設置在初唐玄武門事變的背景下,李建成陣營的石彥生和李世民陣營的霍達,再加上一個美麗的紅萼公主,主角們就此備齊。李碧華沒有按照套路安排主角們的命運,或者說她的套路和她的文字一樣,有著美麗,也有些詭異。



石彥生按理說是個悲劇英雄。觀眾歷來偏心悲劇英雄,從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人們總是感嘆命運對他們的不公,卻淡化他們的本身的缺憾。而石彥生卻不同,他是一個讓人愛不起來的悲劇英雄。



英雄還是英雄,身邊總要圍繞著幾個好漢。這些人聚在一起寺院終究是不復平靜。佛渡有緣人,他們本就無心向佛,佛祖又何必庇佑他們?


紅萼的到來徹底讓他們放棄清修,先是吃雞,後又下山,最後還帶著無辜的小和尚去了妓院。就是在這個時候,紅萼真正的誘僧了。鏡梳妝的紅萼說:記住這個這樣子,一個人不會永遠都好看的。這句寫的真好。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石彥生啊,你既然已經負了如來,就不要再辜負眼前人的心意了。紅萼是敢愛敢恨的,看上了石彥生,就甘願和他去浪跡天涯,至少在感情上,她比石彥生要誠實的多,灑脫的多。


如果石彥生選擇和紅萼就此私奔,苦命鴛鴦在追殺中共赴黃泉,也算是個絕美的愛情故事,而石彥生的英雄形象也算是建立了。石彥生再次沒能做成英雄。


石彥生一伙人被堵住,紅萼天真的認為公主的身份可以換得情郎一命,卻沒想到她這個公主其實什麼也不是,區區一個武將就能隨意的給她一刀。她忘了,李世民連親兄弟都敢殺,她這個妹妹在他眼裡又有多少分量。



紅萼的血終於讓石彥生有了洪荒之力,他殺出重圍,隻身逃到了荒山中的破廟。經歷生死,他可能也真心想皈依佛門了。有些瘋瘋癲癲的老和尚奪走他敲得煩亂的木魚,一語道破天機:既然要清修,還敲什麼木魚?


石彥生拿佛當解救自己的稻草,可自己一直放不下塵世,心魔哪能靠念幾句經就消除呢?命運見不得英雄無聊,再次給他送來了一個女人:一個貌似紅萼的寡婦。寡婦在寺內火葬了自己的丈夫,乾脆自己也剃度出家。也就李碧華能大膽想出這樣的情節吧。


誘僧的戲碼再次上演。一個尼姑,一個和尚,不發生什麼還真有點不正常。這是這次的美女是來要石彥生的命的。



石彥生還真是悲劇,躲到哪麻煩都能找上他,可又讓人絲毫可憐不起他。紅萼死在他面前,他面對另一個紅萼到底會怎麼想?是壓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還是將女刺客當做紅萼的替身?那種解釋都會讓人替紅萼不值吧。當女刺客露出真面目時,可能還會腹誹,誰讓你抵不住誘惑?


石彥生還是做不成真正的英雄。瘋瘋癲癲的老和尚救了石彥生,還告訴了他一句至理名言,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死亡時死亡。命不該絕的時候,就好好活著吧,總有死的那天,何必著急?



經歷了兩次誘惑,兩次生死大戰,石彥生終於悟了。自己只是棋子而已,李建成、李世民之中必有一死,哪說得清什麼對錯。


石彥生放下了,霍達卻放不下了。石彥生知道的太多了,漸漸成了他的心病,乃至於心魔。最後,兩個人在著火的屋內進行了決戰。


霍達死了,石彥生走了,只剩下一片白雪,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而他們也確實沒被記錄於歷史中,淹沒於時光裡,毫無痕跡。



整個故事歷史於武俠交叉,卻又不想普通的傳奇故事,有著李碧華獨特的味道。都知道唐太宗是千古一帝,貞觀治世為無數後人所稱道,玄武門的鮮血就漸漸被人淡忘了。史書寫的隱晦,後世文人也不見得樂於損壞自己的偶像。


李碧華筆下卻放棄了唐太宗,反而選擇了失敗陣營中的一個小人物當主角。這可能是對小人物的悲憫和對歷史的一絲不滿吧。每一個被記錄下的成功人物身後都埋葬了無數小人物,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有誰為那些可憐的踏腳板立傳呢?



歷史是公正的,卻又是無情的,李碧華用女性的角度給了殘酷的歷史另一種溫度,讓它即使依舊鮮血淋漓,卻有了一絲人情味,最起碼失敗者知道是如何死的了。拋開歷史事實,這樣依託於真實歷史背景的傳奇故事,也能多少讓人換種角度思考歷史。


勝利者的榮耀固然要大書特書,小人物的故事也可歌可泣。現實中也一樣,大人物的故事萬眾矚目,小人物的悲喜也別有滋味。歷史、生活從來不是獨屬於大人物的,是屬於每個平凡的我們的。



江湖,給人的感覺就是仗劍走天涯,即使也有幫派林立,可終歸是大氣的。可李碧華筆下的江湖,卻沒那麼大氣,反而連一個女子都容不下。不是每個英雄都是蕭峰,錯失佳偶也不損他義蓋雲天,不是每個英雄都是郭靖,能娶得黃蓉相伴,楊過更是稀少,畢竟石彥生連私奔都不能給紅萼。


英雄難做,石彥生和那些英雄一樣身世悲慘,機遇崎嶇,受盡命運刁難,他只是做了平凡人能做到的罷了。江湖不好混,平凡人謹慎選擇。而且,江湖絕對不是女子能安身立命之所,不是每個英雄都能救得了美人的。



誘僧,最後說說這個誘字。紅萼和女刺客都誘惑已是和尚的石彥生,每一次他都抵擋不住誘惑。我玩笑的想,李碧華是不是從心裡就不相信出家人能六根清淨,才能在誘僧和青蛇裡都寫出差不多的橋段。吳興國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連當了兩次李碧華的男主角,一個是讓人記不住的許仙,一個是讓人愛不上的石彥生。人總會面對誘惑的,能低檔的住的,應該算少數吧。誘僧的片段風流卻不下流,導演能拍成這樣,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從《青蛇》到《誘僧》:李碧華筆下的恩仇情僧
    李碧華的《青蛇》和《誘僧》都是有關於僧人的作品,「朝為紅顏,夕成白骨」的人生讓人措手不及,恩怨情仇讓人眼花繚亂。《青蛇》是小青訴說故事,法海是非常有爭議的僧人;《誘僧》寫得是一個俗人轉變成僧人的故事,其中的迷惘與掙扎引人深思。
  • 27年前的《誘僧》改編自李碧華小說,如今看依舊驚豔
    3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1995年《誘僧》原著小說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它像一個旁觀者,把故事裡的悲喜情仇化成有生命的音符,奏給你聽。《誘僧》的電影配樂獲得了第3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和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對於它的創作者劉以達來說,《誘僧》是畢生音樂成就中的一朵奇葩,是眾多榮譽中的有分量的那一個。
  • 我眼中的《笑傲江湖》
    記得那是一個暑假,姥爺住的村裡,我在上大學的小舅包裡胡亂翻到一本模樣有些「奇怪」的書。整部書像《新華文摘》那麼大,但是比它要厚很多。書的前幾頁畫了好幾幅插圖,都是兵器類的。印象尤深的是有一個狼牙棒。我極力幫助他回憶,說裡面有一個人會劍的很多招數、在山洞裡有一個老人、還去了一個園子裡救了一個老漢.......。我發揮出最大的想像來描述,但是他茫然地搖著頭。記不起來了。引導別人回憶很難。你必須提供清晰有力的線索,才有找到的可能。那時年紀小,眼中只有自己感興趣的物件,其他的則沒有多少印象。我急得頭上冒汗,終不可得。想不起來。
  • 金庸唯一沒有歷史背景的鴻篇力作,江湖爭鬥波譎雲詭,極具批判性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受到大眾的青睞和喜歡,原因之一就在於穿插具體的歷史背景!在描繪多姿多彩江湖風雲同時,融入那時那地具體的歷史時代背景,讓讀者和觀眾感受其中紛繁複雜的歷史,深厚的文化,俠義情懷,讓讀者重溫歷史,消除一般武俠小說的單一空洞的江湖故事,因此他的小說歷史感厚重,更易引起讀者和觀眾的共鳴!
  • 故事:一人一劍挑戰整個江湖,最後幾乎毀在一個女人手裡
    沒有人知道,那個溫和的年輕人是如何憑自己一人之力白手起家,默默的建立起一個可以讓整個江湖震動的超級勢力的。 但是今夜,龍蕭渺並不平靜,他的苦苦追求了很久都沒能成功的女人失蹤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刻,他的眉頭微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是他生氣了。他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後果就是整個江湖一夜之間很多人再也沒能睜開眼睛。
  • 在《笑傲江湖》中為什么女人不去練葵花寶典跟闢邪劍法?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為什麼沒有女人來練這兩種武功。重男輕女在《笑傲江湖》中沒有提及女性得到過這兩種秘籍,況且,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大多都借中國古代歷史背景為依據,重男輕女思想氣息還是有的,況且在《笑傲江湖》的女性大多都三從四德
  • 這一個江湖我很喜歡
    武林自前任盟主儲秀開始,便有風評江湖人士的天下榜,分為前三甲,四宗師,上五家,後七秀。每有變動,皆會於長安灞河岸上的天下樓貼榜公示。而那柳懷秋像是憑空冒出的,自兩年前每隔一段時間便四處挑戰天下榜的人,至於稱他為「妖道」,除卻他只穿身上的道服外,他行事乖張,不僅沒有修行之人的風骨,反而行走江湖帶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加上他給自己定的三個規矩,江湖之人便稱他「妖道」。
  • 《笑傲江湖》沒有時代背景?書中兩個細節,將時代背景鎖定在明朝
    都是武俠小說,古龍的小說和金庸的小說有很大的不同,古龍的武俠小說,是純武俠小說,單純的只講武俠,架空歷史。而金庸的武俠小說,有著很濃厚的歷史背景,典型的例子便是《射鵰三部曲》了,射鵰三部曲中,《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時代背景是蒙古入侵,《倚天屠龍記》的時代背景,則是推翻元朝的統治。
  • 金庸打造的江湖,坐穩了李連杰的功夫皇帝
    霍元甲、陳真率領著武打戲邁入觀眾的眼中,新加坡、香港武俠劇《仙鶴神針》、《雪花神劍》在大陸熱映,武俠劇開創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風靡大陸。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播出時萬人空巷、經久不衰。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那個時候的小孩子們的必讀書。我初中讀的第一本小說則是《神鵰俠侶》,真是顛覆了我有生之年對文字的認知!
  • 巔峰歷史江湖文,深度剖析
    書中開局使用重生的手法,將一個現實世界中的總裁,重生到了一片新奇的大陸上,世界的背景文化,大家可以參考唐朝!不過作為架空歷史文,它的好處就是,世界背景猶如一張白紙,可以任由作者潑墨揮毫!文中的三塊大陸,八大世家,三大隱門,全都讓讀者們好奇不已,並且沉入其中。
  • 《雪中悍刀行》:古龍,金庸後的又一個「江湖」
    90年代,在那個尚沒有網絡的年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家國情澎湃了多少個夜晚; 「十一郎前雕玉虎,大人物上嘯歸潮」又在多少個少年心中安放了一個俠客夢? 因此,在學習工作之餘,金庸古龍的作品撐起了,一代人心中的江湖。隨著時間的流逝,網絡的興起,古龍「遠走」,金庸「仙逝」,那代人心中的江湖儼然成了 「將要失傳的絕學」。與我們 ,漸行漸遠。
  • 《儷殤》:那些在歷史長河裡「乘風破浪」的女人們
    30至50歲加的姐姐們,在舞臺上一個個英姿颯爽,展現不同的魅力。由此再看我手裡的這本《儷殤:改變歷史的女人先秦卷》,突然覺得書裡這10位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女人,也是在歷史長河裡「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啊!《儷殤:改變歷史的女人·先秦卷》由作家文茜所寫,書裡講述了先秦時期改變歷史的10位女性的故事。
  • 歷史上真實的張無忌,一個可悲的英雄,被明將常遇春殺害
    想他,從出生名門,淪落到荒島成了一個平凡的少年,再從荒島少年,一步步逆襲,遇上一個又一個美人,碰到一個又一個的機遇,學了一個又一個的武功。可惜,即使最後蒙古人的江山的搖搖欲墜了,作為坐擁無數教徒的明教之主,他並沒有成為江山之主,而是與趙敏浪跡天涯,隱居江湖。
  • 歷史上真實的張無忌, 一個可悲的英雄, 被明將常遇春殺害
    想他,從出生名門,淪落到荒島成了一個平凡的少年,再從荒島少年,一步步逆襲,遇上一個又一個美人,碰到一個又一個的機遇,學了一個又一個的武功。可惜,即使最後蒙古人的江山的搖搖欲墜了,作為坐擁無數教徒的明教之主,他並沒有成為江山之主,而是與趙敏浪跡天涯,隱居江湖。
  • 金庸留下的問題:是「笑傲江湖」,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讀出原湯原汁的中國味道,可以讀出深厚的歷史惑和文化意蘊。武俠在中國歷史上,最遲可以追溯到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列傳》,通常遊俠被認為是沒落的墨家所衍化而來的。金庸筆下的俠客形象,似乎更多的休現了儒家那種「兼濟天下」的參與精神和優患意識,俠並不是江湖仇殺中的白方或黑方,金庸為俠正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歷史上張無忌和趙敏的原型,一個被溺死,一個被殉葬,下場悽慘
    在金庸的小說中,幾乎每一個主角甚至配角在歷史上都有原型,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和趙敏。最後,張無忌和趙敏雙宿雙飛、退隱江湖,成就了一段佳話。嚴格來說張無忌在歷史上是沒有原型的,但以他明教教主的身份來說,有一個人物無論年紀和經歷都很相似,他就是元末明初的「小明王」。
  • 烽火戲諸侯中的江湖,是你想像中的江湖麼?
    好則好已,都是無與倫比的經典,珠玉在前,烽火筆下的江湖無論從逍遙入手還是從家國入手,都難免有拾人牙慧之嫌,而且也很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畢竟烽火也要恰飯,只能用最短的時間精力來描繪自己心中的江湖,沒有積澱完善。
  • 《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
    《射鵰》也在南宋,《碧血劍》在明末清初,《鹿鼎記》在清朝……然而,最受觀眾喜愛,翻拍次數最多之一的《笑傲江湖》,是個例外。它沒有交代時代背景,歷史中的人物也沒有在書中作為角色出現。金庸在新修版的後記中,這樣寫到: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團體之中。
  • 其實是因為一個女人
    笑傲江湖的世界,屬於最純粹的江湖世界,裡面沒有歷史背景,更沒有官府衙門的各種約束。可以說,《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俠最純粹的武俠小說,而這個江湖,也是最真實的武俠江湖。令狐衝放蕩不羈、看破生死的態度,儘管不同於郭靖的「俠之大者」,但卻最痛快,最瀟灑的,自然是讓人最喜歡的。
  • 小說:女人突然沉默下來,眼中隱隱有淚花閃動
    A國一個小海島上,一個肉糰子在海邊撒歡似地跑來跑去,時不時彎身撿起鑲嵌在沙子裡奇形怪狀的貝殼。迎面走來一個身形峻拔,藍毛衣藍休閒褲的男人,肉糰子一見他,立即撒著小短腿奔了過去,獻寶似地將手中漂亮的貝殼遞給男人看,「爹地,瞧,好看嗎?」此時夕陽初染西邊的天空,餘輝灑在男人身上,為他增添了一股神聖之光。男人溫和地抿了抿唇,「好看,棉棉找的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