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前有個姓王的人家,兄弟二人,哥哥王福家境富有,弟弟王義家裡很窮,兄弟兩家只隔了一道牆。
一年,天下大旱,王義家窮得揭不開鍋。一天,天過晌午,王義家還沒生火做飯,全家老小餓得肚子咕嚕叫,王義媳婦愁得沒有一點辦法,就叫王義去求哥哥借點米下鍋,王義嘆氣說:「沒用!要是哥哥可憐咱們窮的話,早就來幫助我們了。」妻子執意要他去,王義無奈就讓兒子去了。過了一會兒,兒子空手回來了。王義對妻子說:「怎麼樣?我說的不錯吧?」妻子問兒子大伯說了些什麼,兒子說:「大伯猶豫地看看大伯母,伯母對我說:『現在兄弟已經分家,咱們各家吃各家的飯,大災之年,我們家也好幾張嘴,誰也不能顧誰了。』」王義兩口子聽後無話可說,只好把僅有的破舊家具賣掉,換了點秕糠來餬口。
話說村裡有三四個無賴,平時就靠偷雞摸狗維生,如今荒年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他們知道王福家裡很富裕,於是半夜裡翻過牆頭,鑽進王福家。王福兩口子聽見動靜,從睡夢中驚醒,連忙大聲喊叫。可是鄰居們因為王福夫婦平時太刻薄,誰也不願去援救。王福沒有辦法,只得大聲呼喊隔壁的弟弟王義。王義聽到哥嫂呼救,想去救助,妻子卻一把拉住他,大聲對隔壁說:「兄弟已經分家,誰有禍誰受,誰也顧不了誰呀!」
不一會,無賴們砸開房門,抓住王福兩口子,用毒打他們,逼著交出財物。夫婦二人慘叫聲陣陣傳來。王義聽了不忍說:「哥嫂雖然不講情義,可作為兄弟哪有看到哥哥被害而不去救的!」於是抄起木棒帶領幾個兒子大聲喊叫著翻過牆頭。王義父子本來就會些功夫,無賴們又怕招來眾鄰援助,就四散逃走了。
王福夫婦雖然忍受了皮肉之苦,可錢財卻沒有損失。王福對妻子說:「如今咱們能保全財產,全靠弟弟解救,應該給他點銀子和糧食。」可妻子卻說:「王義如果拿你當親哥哥,早點相救,我們哪會受這份罪呢!」王福聽了也就不再吭聲了。
王義趕走無賴救了哥哥,滿以為哥哥會送點東西來酬謝他。可是過了很久,也沒聽到動靜。王義的妻子等不得了,就叫兒子拿著口袋再去借糧,結果這會好歹借了一鬥糧回來。王義妻子見了嫌少,就讓兒子送回去,王義勸住了,說有一鬥總比沒有強。
又過了兩個月,王義家窮得實在熬不住了。王義對妻子說:「如今實在沒有辦法可以餬口了,不如把房子賣給哥哥。哥哥如果怕我們離開他,或許會不接受我們的房產,還會想辦法接濟我們。就算不是這樣,賣得十來兩銀子,也可維持度日啊!」妻子覺得也只有這樣了,就讓兒子拿了房契去找大商。
王福聽說王義要賣房產,就和妻子說:「就算弟弟不仁義,也是同胞手足。他們如果走了,我們就孤立了,不如歸還房契,再周濟他們一點。」妻子則說:「不行。他說走是要挾我們。如果信了他,就正好中了他的圈套。世上沒有兄弟的人難道都死了嗎?我們把院牆加高,再僱幾個護院,足可以自衛了。不如收下他的房契,他愛上哪上哪好了,我們也可以擴大我們的宅院。以後也不用時常周濟他們了。」於是就叫王義在房契上簽字畫押,付了房錢。無奈王義只好拿著錢搬到鄰村去了。
村裡那幾個無賴,聽說王義走了,於是又來搶劫,他們抓住王福夫婦一頓毒打,王福為了活命只好把所有的金銀財物,都交了出來。無賴臨走的時候,還打開王福家的米倉,招呼村裡的窮人隨便拿。頃刻之間王福的家產被洗劫一空。
第二天,王義才聽說這事,急忙趕來看望。可是,王福已經神志昏迷,不能說話了。他強睜開眼,看見弟弟,只能用手抓撓床蓆,不一會兒就咽氣死了。王義憤怒地去找縣官告狀。可領頭的無賴早已逃走了,沒有逮到,那些搶糧食和財物的都是村裡的窮人,災荒之年縣官對他們也無可奈何。
王福死後撇下的小兒子,才五歲。自從家中窮了以後,孩子就常常自己到叔叔家,好幾天不回去。送他回去,就哭個沒完,王義的妻子對這孩子白眼相待,王義見了就說:「孩子的父親不仁義,孩子有什麼錯呢?」就到街上買了幾個蒸餅,送孩子回去。過了幾天又背著妻子,偷偷地拿了一鬥米給嫂子送去,讓她撫養兒子。從此之後就這樣常常接濟他們母子。
後來,王福的媳婦賣掉了家裡的田產,母子倆的日子才稍微好過一些,王義這才不再接濟她們。
轉年,又鬧災荒,路上到處可以看見餓死的人。王義家吃飯的人多,不能再去照顧別人。侄子這年只有十五歲,年小體弱不能幹重活,王義就讓他挎個籃子,跟哥哥們去集市賣燒餅。
一天晚上,王義夢見哥哥,哥哥神情悽慘地說:「兄弟呀,我被老婆的話所迷惑,丟了手足情分。弟弟不計較從前的怨仇,更使我羞愧得無地自容。你以前賣給我的房產,如今空著,你就搬去住吧。屋後亂草下面的地窖裡藏著一些錢,把它拿出來,也能過上溫飽日子。就讓我的兒子跟著你吧。那個長舌頭老婆,我最恨她!你就別管她了。」王義醒來以後,還記得夢裡哥哥的囑咐,於是就用高價租回了房子。住進去以後,果然在房後挖出了五百兩銀子。
有了銀子,王義一家便不再做小買賣,而讓兒子和侄子在街市上開了一家店鋪。侄兒非常聰明,帳目從來沒有差錯,又忠厚誠懇,就是出入很少一點錢,也一定告訴哥哥,王義非常喜愛他。這天,侄兒哭著來見叔叔為母親要點米,王義的妻子想不給她。王義見在侄兒的一片孝心,於是就從此按月給嫂子糧食。
又過了幾年,王義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於是就花錢買回了以前兄弟兩家的房屋和田產,並把嫂子供養起來。王福的媳婦十分感激王義,從此足不出戶吃齋念佛。後來王福媳婦生病死了。王義也老了,就和侄兒分了家,把家產的一半分給了侄子。侄兒也十分懂事,把叔叔嬸嬸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與王義的幾個兒子則處的象親兄弟一樣。從此王家家族和睦,人丁興旺,成為了當地的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