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2

2020-08-20 渝夫文苑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插圖/梳靈•遼寧瀋陽

第五十二回 心愛的人在哪裡 溫暖的家在哪裡

有內涵的段子,總能用最精短的語言精確描繪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有個段子,講夫妻容易吵架的三件事:一起養孩子,一起裝房子,一起開車子。

不得不說,這三條,確實是普通夫妻小吵小鬧的重要導火索,並且排名靠前的,易燃易爆性最強,稍不克制,就會戰火紛飛。

好在有愛,好在維繫夫妻感情不靠講理而靠包容。

中國人歷來講究「家國天下」。

何為家?有房子,才有家;有住處,才像家。房子與家,總有掰扯不清、割捨不開的聯繫。

二零零二年八月,當鄰家女孩領著兒子到達哈爾濱時,我一手張羅貸款購買的那套一室半的小房子已經到手。

於是,裝修房子成為鄰家女孩到哈爾濱後最為重要的工作。

等待新家落成的那些日子,忙碌而幸福。

不過必須承認,裝修房子真是個麻煩事。

當然,也沒那麼麻煩。因為沒有多少錢,一切需要從簡。簡單裝修,自然沒那麼複雜。

但必要的設備還是要有的。譬如,廚房要打壁櫃,衛生間要鋪地磚,其它房間要有複合地板。

麻煩不在這裡,在於要去買建材,要去找施工人員,還要監工。

我忙於上班,鄰家女孩要照看一歲多一點的兒子,我們兩個都沒充足的時間。

幸運的是,與我同村的一位近房堂兄的兒子和另一個遠房堂弟在哈爾濱上大學,碰上暑假,他們又不回老家,兩個小夥兒便成了我家裝修房子的骨幹力量。

雖然不負責具體工作,但鄰家女孩依然忙得不亦樂乎,一天要去新房子好幾趟。

女人對裝修房子,似乎有股天生的熱情。

每每從新房子回來,鄰家女孩都會給我詳細講述裝修進度,以及她發現和糾正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家的房子在八樓,剛開始,一口氣爬上八樓,還真有些氣喘籲籲。

鄰家女孩手腳麻利,似乎並不在意樓梯的長短。

她在意的是房子何時裝修完畢,我們一家三口何時能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在鄰家女孩和兩個大學生的忙碌下,房子一天一個樣。

大概二十多天以後吧,房子煥然一新,有了家的模樣。

此時,借來的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必要的家具還是要買的。最重要的,莫過於電視和床了。

二零零二年的中國,商品已經豐富起來,但像電視這樣的家用電器依然價格昂貴。

大概花了一千八百元,一臺二十九英寸的TCL彩電搬回了家。

哈哈,TCL,太次了。

都說TCL的電子產品質量不好,猶如其品牌的簡稱,用漢語拼音,就是「太次了」。

我曾買過一部TCL手機,一年保修期內,換了三次主板。

最後一次換主板,是在保修期滿的前一天。第三次換完主板的第二天,手機又壞了,保修期也過了。

真是TCL,太次了!

不過這臺TCL電視還算管用,用了五六年,後來還搬到了瀋陽。

在一次搬家過程中,鄰家女孩一時失手,這臺電視總算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除了電視,另一個家具大件就是那張床了。

我的意見是,買個簡易的對付一下就行了,理由很充分:沒錢。

鄰家女孩堅持要買張好一點的床,理由很多。

什麼人生苦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床不能對付。

什麼生活不易,每天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上床睡覺,床必須質量好。

什麼青春易老,愛情中最激動人心的事情需要床作為道具,床應當成為所有家具中最為重要的一個。

什麼孩子還小,喜歡在床上蹦來蹦去,不買張結實的床,哪經得起他折騰?

我哈哈大笑,笑問鄰家女孩:是怕小孩折騰?還是怕我折騰?還是你自個兒折騰得太厲害?

鄰家女孩笑罵我「臭流氓」,但依然堅持要買張結實耐用的床。

理由都這麼充分了,我還有什麼理由反對?

於是,花了兩千五百餘元,買了一張還算結實的床。

誰知,這張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結實,床板好幾次塌陷。

別想歪了,主要是因為我和兒子在上面蹦跳和打架所致。

這張床,後來又被我們搬到了瀋陽,超期服役了很多年。

服役期間,這張床數次塌陷,至少有三次發生在我和鄰家女孩親熱的關鍵當口。

哎呀呀,好事總被破床擾,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

二零零二年「十一」前,我們一家三口從出租房搬到自己的家。

雖然是貸款買來的房子,但感覺大不一樣,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家了!

雖然房子不大,但裡面卻裝滿溫情和溫馨。

在鄰家女孩的教導下,每每我下班回家,每每我在一樓按響門鈴,不到兩歲的兒子會爬上凳子,為我打開電子防盜門,之後打開家門,擺好拖鞋,歡迎老爸回家。

每每進到家門,看到鄰家女孩在廚房忙碌,兒子在幾間不大的房間來回亂躥,心裡總是暖洋洋的。

搬進新家不久,因為家庭經濟壓力太大,因為要補貼家用,鄰家女孩開始出去找工作。

兒子被提前送到小區裡的私人幼兒園,前一周,天天哭成淚人兒。

後來竟然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不去反倒不行了。

鄰家女孩去了小區裡一家美容院,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那些日子,鄰家女孩的壓力很大。

一方面要學習按摩手法和美容常識,一方面還要為完成老闆規定的銷售額發愁。

老闆的條件很苛刻,完不成定額,一分工資沒有,還要罰款。

每到月末,鄰家女孩都會焦頭爛額。有時為了完成定額,不得不自己花錢,請朋友去消費。

那時鄰家女孩的普通話講得不好,同事和顧客經常學她講「川普」,弄得她很是尷尬。

鄰家女孩原本以為一切順利的婚後生活,沒想到卻如此艱難。

或許,生活永遠都不會有一帆風順的時候,總會有曲曲折折,總會有坎坎坷坷。

明天,還有會有什麼樣的風風雨雨?

【桐言無忌】

有時,明白自己想過一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想刻意追求什麼,也因此很不喜歡卯足勁甚至咬牙切齒般的去拼搏;有時,又突然「驚醒」似的,種種不甘與「憑什麼」在心中反覆跳躍,於是耐不住了,然後很自覺地,甚至是雄心壯志般的投入浪潮中也去爭取些什麼!

人啊,有時真的很難認清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應該追求的是什麼?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以物質基礎衡量國力、經濟、生活質量的時代,金錢成為一切中心。如此氛圍下,追求簡單生活的思想,和混跡於社會浪潮中的思想,該如何抉擇和平衡?

當看到渝夫夫婦從青澀的戀愛直至現在的三口之家,這一步步的堅持和打拼,這中間千辛萬苦的歷程,既溫馨又感人!如若沒有最初的執著,鄰家女孩怎會有現在滿滿的幸福指數;倘若沒有開始的堅持,渝夫同志怎麼能「收穫」嬌妻巖兒?

這裡有父愛如山,偉岸勇猛,這裡有男人的堅定和堅強,這裡更有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這裡有母愛如水,綿遠流長,這裡有女人的辛勤和辛勞,這裡更有對丈夫的關心和對兒子的呵護。即便你買下一套五星級住宅,安置一個高大上的家,過一種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雅生活,也不一定有此馨暖的平淡之愛,這份親力親為的打拼所換來的心安理得的陪伴,豈不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天倫之樂嗎?

相關焦點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3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寫在前面】歷時83天,每天更新1個章回,到今天,《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往後的13年,包括必將繼續下去的若干年,還有許多湯湯水水的平淡日子值得記錄和銘記。 回望過往,自1982年5月我和鄰家女孩初次相識並成為一牆之隔的鄰居,到1994年12月我們兩個互生情愫,再到後來相知相戀、結婚生子,轉眼間,38個春秋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巖哥已然長成大小夥兒並且已經戀愛了。 歲月悠悠,如夢如煙。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真就難以記清寫全。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8
    那時候,對於我們三口人而言,每天需要面對的,不過就是四點一線:家,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 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都在哈爾濱十分有名的「軍工院」內。 把四點串聯在一起的,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當然,也可以叫做「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家為中心,輻射到我和鄰家女孩的單位以及兒子的學校。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2
    二 鄰家女孩應該屬於「保守派」。她對音樂不是那麼敏感,學唱新歌的速度猶如《蝸牛與黃鸝鳥》裡的蝸牛。 往往是我和巖哥哼唱了好長一段時間,鄰家女孩才會覺得某首歌曲很好聽,之後支離破碎地學唱,很難完整地唱下來。 很長時間內,鄰家女孩喜歡哼唱的歌曲實在有限。 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有《萍聚》《糊塗的愛》,等等,絕對屈指可數。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32
    這個號稱「神話北極」和全國最寒冷縣城的邊境小城,四月飛雪是常事,六月飛雪也不稀奇。 結婚這天下大雪,對我和鄰家女孩而言,絕對的吉兆。 瑞雪兆豐年,瑞雪添喜慶! 一大早,我身著軍裝,和同樣身著軍裝的伴郎、我的同事、來自湖北仙桃的李慶,一起前往提前約好的理髮店修理髮型。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7
    等到飛機穿過雲層,看到觸手可即的藍天和腳下千姿百態的白雲時,新奇感慢慢消失。 好在帶了一本小說《亮劍》,使得兩個小時的航程變得並不那麼漫長。 到北京轉機,再飛到重慶,已是晚上六點以後了。 到歌樂山上的堂妹賢瓊家小住一晚,次日一大早,坐長途汽車趕往萬州。 那時,重慶到萬州還沒通火車,只能選擇長途客車。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2
    費盡心思給心愛的男人挑選和購買衣服,想必是每個女人都曾經歷、正在經歷或終將經歷的事兒。 我的鄰家女孩自然不會例外。 一 鄰家女孩和大多數女人一樣,喜歡逛商場。 要我說,女人逛的不是商場,逛的是服飾,是對青春和美麗的無比狂熱。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6
    這方面,我和鄰家女孩都走過一些彎路,記錄下來,警示自己,亦提醒他人。  一  鄰家女孩的老媽能幹利索,年輕時是我們村裡出了名的巧婦。  可能正是因為當媽的太能幹,啥活都一個人包圓,鄰家女孩從小幸福得很,雖然說不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結婚前會幹的家務不多,倒是不爭的事實。  也就是說,鄰家女孩幹家務,並不算是很在行。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5
    我和鄰家女孩四處問了一大圈,得到的回答完全一致:要麼再等一年,要麼找人通融通融。  我和鄰家女孩反覆商量,覺得兒子雖然個頭到了上小學的標準,但心性似乎還屬於幼兒園小朋友水平,再等一年,不到七周歲小上學,似乎也不晚。  於是回家和小屁孩兒商量,不料遭到巖哥的強烈反對。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7
    最明顯的,莫過於鄰家女孩和兒子之間的「矛盾」或是「糾紛」增加了。娘倆你方唱罷我登臺,一個想管,一個不服管,誰也不服誰,好不熱鬧。  本著教育孩子時夫妻倆紅臉與白臉必須分開飾演的基本原則,當鄰家女孩和巖哥「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更多時候,我是看客兼裁判,很少參與母子之間的「戰爭」。  這種兩邊不得罪的角色,倒也很爽。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7
    和鄰家女孩一起走過的那些日子,一些細節有些模糊不清了。  比如二零零三年,除了「非典」、兒子上幼兒園、鄰家女孩割雙眼皮失敗、父母經由北京去合肥之外,別的記憶碎片,怎麼也串聯不起來。  暫且記錄一些生活中瑣碎小事,算作我和鄰家女孩二零零三年的一個小結吧!  一  我和鄰家女孩很少爭吵,偶爾嗆嗆幾句,多半是為了孩子。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1
    一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有兩個親哥哥、一個親姐姐、一個親妹妹,還有親叔叔、親姑姑家的三位堂兄、兩位堂姐和若干表哥表姐。 相對我們家的枝繁葉茂,鄰家女孩只有一個弟弟,外加一位堂弟、三位堂妹和若干表弟、表妹。 鄰家女孩姐弟倆從小吵吵鬧鬧,但感情很好。結婚以後,鄰家女孩提及最多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那唯一的弟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0
    不知什麼緣故,女鄰居對我很熱情,甚至熱情得有些過頭。 女鄰居不停地和我碰杯喝酒,一個勁兒地勸我吃菜,滿屋子其他人,似乎都入不了她的法眼。 擔心我沒吃飽,女鄰居還特地給我煮了一袋方便麵。 至於鄰家女孩和巖哥吃不吃,女鄰居連問都沒問。 期間,女鄰居不停嘮叨那四條小金魚的養育過程,中心意思只有一個:比孩子還難伺候。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5
    二零零五年秋,考慮到次年九月兒子巖哥就要上小學,之後回老家的概率會越來越少,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在此之前帶兒子回趟故裡,讓小傢伙再次確認他來自哪裡,明白自己的根在何處。 計劃沒有變化快。誰也沒有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人禍和另一場傳說中的天災,大大提前了鄰家女孩和兒子回老家的時間。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3
    一室半的小房子裡,從此有了老人和小孩的歡笑聲。  這個不大的家,越來越像一個家了。  孩子有公公婆婆照看著,鄰家女孩的壓力沒那麼大了,但她的日子並沒有因此輕鬆起來。  當年,鄰家女孩和我結婚,除了愛,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她已經厭倦打工生活。  沒想到,結婚了,有兒子了,鄰家女孩還要繼續打工生涯。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6
    雖然偶爾小爭小吵,但規模很小,頻次很少,範圍一般控制在我和她之間,幾乎不會驚動雙方父母或其他家人。 算是經驗之談吧,兩口子吵架,本無誰對誰錯,關鍵是有一方得不講條件地勇於認錯。 譬如我,和鄰家女孩有了矛盾和糾紛,不論對錯,我都習慣於推功攬過,總是首先認錯,想辦法把鄰家女孩逗樂。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3
    自從小屁孩兒巖哥出生以後,他實際上成了我和鄰家女孩的中心。 某種意義上,巖哥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了我和鄰家女孩是和睦相處還是劍拔弩張。 我是個粗線條的人,尤其在養育孩子上,一直堅持粗放散養,除了原則性問題必須較真,其他方面堅持順其自然,儘可能保持孩子的天性和純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1
    這個從小就在暗戀我的鄰家女孩,這個滋潤了我孤寂心靈的女人,這個今生註定無法相忘的孩子他媽,如果沒了我,她會怎樣? 在單位,我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可在我的三口之家,在鄰家女孩的心目中,我卻是那棵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如果我這棵或許並不堅強的大樹倒了,我的鄰家女孩怎麼辦?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3
    如果說有什麼不足,就是太把我和兒子當回事 鄰家女孩的感情世界裡,老公 鄰家女孩時刻惦記著我和兒子,唯獨沒有她自己。 回憶和鄰家女孩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有兩個詞可以概括她對我和兒子的深厚感情。 一個是疼愛。很多時候,我和兒子的待遇差不多,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享受的都是母親般的疼愛,溫柔體貼,無微不至。 另一個是牽掛。鄰家女孩似乎擁有和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我和兒子的喜怒哀樂,全都逃不過她的雙眼。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8
    對於我的這個嗜好,從小一起長大、天天爬山過坎的鄰家女孩完全認同和適應,但對於生在東北、長在城裡的巖哥小朋友而言,爬大山、走山路就不那麼輕鬆和容易了。 二零零六年那個春節,串門走親戚,爬山走山路,讓當年五歲多一點的巖哥記憶深刻。 一 爬山,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持久的毅力和一顆堅韌的心。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4
    嚴格講,我和鄰家女孩都屬於那種胸無大志之人。 我從不奢望當大官發大財,一直憑覺悟和良心幹工作,幾乎沒在個人成長進步上動過歪心思。 幹活看我的,用不用我聽組織和領導的。 在當時的政治生態下,這不是灑脫,是傻,但我不想讓自己變得那麼聰明或世俗,僅此而已。 在對待仕途錢財方面,鄰家女孩與我高度一致,甚至比我還清醒和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