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低嫁?英國公嫡女嫁二婚暴發戶,卻是聽了媽媽的話?

2020-09-03 狐小仙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被稱為明蘭好閨蜜的張桂芬,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女。比起穿越過來的明蘭,身份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但是,她為何要嫁給二婚暴發戶,還當了後娘?

明蘭顧廷燁

在原著中,英國公貴女張桂芬本來是有很好的姻緣的,就是要嫁進鄭家。可是,申辰之亂後,改變了皇子的命運,落魄戶八王爺上位後,所有人的命運都變了:

  • 本來要嫁進忠敬侯鄭家的英國公嫡女張桂芬,為了聖恩皇命,要嫁給威北侯,也就是二婚的暴發戶沈國舅。
  • 皇后嫡親的妹子小沈氏,搶了張桂芬的婚事,嫁進了鄭家,成為御林軍左副都統領鄭驍的夫人。

小沈氏和張氏

張桂芬就是不嫁進沈國舅府,另尋一處人家,也是可以的。只是,英國公說:皇帝聖恩浩蕩,滿府的女兒們,就張桂芬最為尊貴。所以,為了忠心也好,為了皇恩也罷,張桂芬得嫁過去,不僅是為了家族,更是為回應皇帝的拉攏。

小沈氏嫁進鄭家後,因為不是長媳長婦。所以,不用管家,婆母年紀大了,也不用站規矩。而張桂芬嫁進威北侯府後,處處受妾室掣肘,日子過的很不舒心,甚至打算窩在自己的院子裡,孤獨終老。

名門貴女奉旨低嫁,又有得力父兄,按理說應該過的舒心才是,為何過得這樣憋屈?

張桂芬

張桂芬嫁進威北侯府後,並不管家理事。她知道,沈國舅有一個心愛的妻子過世了,當時,夫妻兩個人是夫妻情深,只是,大鄒氏去世了。

沈家為了顧全恩義的名聲,鄒家不肯放棄一個暴發戶的女婿。所以,就將小鄒氏塞了過來為妾。小鄒氏嫁過來後,就立誓要將國舅府管理好,為自己的外甥、外女守住家業。

其實,如果小鄒氏本分管家理事,她和張桂芬並不會有多少矛盾。只是,小鄒氏想要的太多,一個妾室,想管家理事,還想要誥命。當然,她最想要的就是國舅夫人的頭銜。所以,她一個人攪的國舅府不得安寧。

顧廷燁

張桂芬生產的那日,也是小鄒氏扣著太醫不肯放,才導致張氏生產出來風波。也是這場風波,讓張氏在一場處於下風的局面,扭轉為勝局:

  • 初小鄒氏為救大鄒氏的孩兒下水救人,全是詐騙。
  • 將家事上升為國事,張家盡忠盡孝,而鄒家沈家卻不按常理出牌。

一波硬核操作後,沈國舅夫妻和好了。而張氏也是聽了媽媽的話,才有人生逆襲。當初,張氏就知道小鄒氏胎兒是保不住,才自導自演了一出下水救人,失去了孩子。但是,張夫人卻告訴女兒說,打蛇打七寸,不然揪出錯誤,也不會將對方置於死地。

明蘭

後來,張桂芬兒女繞膝,連著大鄒氏的女兒也喜歡這位後娘。

編後語:不管是古代的女人,還是現代的女人,都很不容易。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代講究自由戀愛。可是,日子長了,人心也就變了。更何況一個男人。

而女人有了孩子後,重心更是放在孩子身上。而這些,都是另一個女人經歷過的,她的名字叫媽媽。

所以,聽媽媽的話,總是沒錯的!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彪悍母親英國公夫人:罵醒張氏狠鬥小鄒氏,大快人心
    不得不說,面對皇帝的賞賜,當時的英國公夫人竟敢公然違抗聖旨,實在令人佩服!這似乎就成了英國公府傳統,幾乎每位英國公夫人,都不是「省油的燈」,這樣傳承了幾百年下來,現任的英國公夫人更是將這樣的傳統發揚光大,頗有穆桂英的風骨。英國公在外奮勇殺敵,英國公夫人在內同樣颯爽英姿。
  • 本是高門貴女,卻淪為鞏固皇權的工具,她才是《知否》最慘的娘子
    張大娘子是英國公獨女,而英國公又是前朝的能臣,於社稷有功。新帝登基後,為了拉攏老臣的心,皇上便想出了聯姻的方法。張大娘子嫁給沈國舅,英國公為了女婿也得忠於新帝。也就是說,張大娘子只是鞏固皇權的工具,至於她個人的情感和前途,是沒有人在意的。
  • 知否:英國公張夫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許多令人佩服的女子,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英國公張夫人。作為武將家屬,張夫人行事果斷且有勇有謀,可以用彪悍二字來形容她的人生。英國公在朝中地位非常高,英國公夫人在女子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覷,真真應了顧廷燁那一句,我在男人堆裡是老幾,你在女人堆裡就是老幾!
  • 知否:英國公獨女張氏如此優秀,嫁給沈將軍到底可不可惜?
    >張氏是英國公唯一的女兒,從小在萬般寵愛之中長大。英國公夫婦更是將張氏看作自己的性命一般疼護,自然也要為女兒尋得一個門當戶對,配得上她的良人。可英國公是三朝元老,戰功赫赫,又有公爺爵位在身,想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哪那麼容易。門當戶對可以挑選的就那麼幾戶人家,並且在這些與英國公家相配的人家中又出紈絝子弟,一貫真槍實幹的英國公實在看不上這些公子哥。
  • 《知否》英國公獨女張氏:活得如此霸氣,何需人來同情?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自關心則亂的《庶女明蘭傳》,大家對這部劇也非常喜愛,對其中人物的評價也不一,尤其是對其中英國公獨女張氏,很多人對其很同情,對張氏生產當晚,英國公夫婦接女回家的舉止讚嘆不已,感慨娘家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 知否原著:英國公獨女被妾氏欺辱,母女倆一文一武扳回大局
    看知否小說時特別喜歡英國公夫人和張桂蘭這對母女,!英國公夫人有勇有謀,不僅在英國公府說一不二,還能救女兒於危難之中;張桂芬身為公府嫡女,為了家國利益奉獻自己,用自己一生幸福交換前朝安定,家族興盛。,當時人們都笑她是老蚌懷珠,但她卻覺得這是上天的恩賜,她十月懷胎產下女兒,英國公唯一的女兒。
  • 《知否》中這三段低嫁婚姻:女人最好不要低嫁,原因很戳心
    文/竹英看了《知否》後,發現裡面有三段低嫁結果並不什麼好的婚姻當年盛家老太太在勇毅侯府當大小姐的時候,有自己獨立的院子不說,身邊有管事媽媽三個、一等丫鬟五個、二等丫鬟八個、三等丫鬟八個,還有五六個跑腿使喚的小么兒,其針線、漿洗、灑掃的使喚婆子若干,若干大約等於十個,林林總總加起來差不多有三十多個人伺候。可見盛家老太太身份的尊貴。
  • 《知否》小官家的庶女明蘭為什麼會跟英國公府獨女成為了閨蜜
    《知否》裡英國公夫人做壽宴請各家女眷賓客,獨獨沒有請明蘭。明蘭心裡很憋氣,自己做姑娘的時候也沒有受過這般奚落。 英國公沒有請明蘭一個是因為顧廷燁早年名聲不好,另一個原因是婆母小秦氏說明蘭不尊重婆母,苛待下人。
  • 知否:原著中這對手帕交,一個成了永昌侯夫人,另一個嫁給英國公
    她們就是永昌侯府的梁夫人和英國公張夫人。張夫人不是沒有規勸過梁夫人,在她剛剛嫁入永昌侯府時,深知她性格的張夫人就規勸過好友,一定不要和侯爺賭氣,被別人搶了先,可梁夫人並沒有聽進去,才有了後面的煩心事,她的心裡也是有後悔的,但是木已成舟,只有一路向前,為了兒子淌出一條路來才是上策。
  • 知否:與王氏想法不同,華蘭為什麼覺得嫡女出身的如蘭更適合低嫁
    如蘭定親對於容貌性情都不如華蘭姐姐的如蘭,其實她是適合低嫁的作為長姐,華蘭覺得明蘭才是最適合嫁給顧廷燁的人,儘管如蘭是自己的親妹妹,但是她的性情,處事和容貌都不及明蘭,而如蘭卻更適合低嫁。結語:事實上,如蘭是適合低嫁的。
  • 《知否》:為什麼餘嫣然最適合低嫁?女人與其靠運不如靠己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婚姻大事上,卻是遠嫁低嫁,這是為什麼呢?無非是兩個原因。餘嫣然為什麼必須要遠嫁低嫁?歸根結底是因為餘府沒有人可以替她出頭。低嫁的話,夫家也許會顧忌到餘家的威勢不敢對她怎麼樣。自己的本事不夠除了娘家這個外在條件之外,餘嫣然自己也是個立不起來的。餘嫣然是被她的祖母養大的,性格及處事各方面完全隨了她的祖母。她的祖母又是怎樣的人呢?是一個時時需要別人護著的人。
  • 中國丈母娘駕到,看英國女婿如何接招?
    楊媽媽見皮特一頭灰發,大深眼窩子,怎麼都看不順眼。她苦口婆心地勸女兒:「咱不適合嫁洋人,趁早吹燈吧!」楊姐忙著狼吞虎咽媽媽做的菜,分手的話隻字不提。英國女婿小心翼翼地討好自己的樣子讓楊媽媽又好笑又心疼。這些年,皮特為了女兒放棄紐西蘭的高薪工作,來到異國他鄉打拼,讓她對女婿已經開始有了一點兒好感。緊張的工作和學習讓楊姐的身體免疫力下降,血小板低到105。楊媽媽不得不留下來照顧女兒。
  • 聽媽媽的話快點長大(一).....寫在春節前
    小時候常聽媽媽講故事。 有一天,媽媽講了一個春節臨近的故事。
  • 屬於英國的幽默,將諷刺英國的書變成英國的代名詞
    「約翰牛」的由來:一本暗喻英國的書有些文章中常用「約翰牛」一詞代表英國,可「約翰牛」(John Bull)這個雅號是英國人自己取的。1712年,英國宮廷御醫兼作家約翰·阿布斯諾特寫了一本書,名叫《約翰牛本事》,藉此書抨擊民權黨(英國自由黨前身)搜刮民脂民膏為大英帝國擴張服務的好戰政策。書中主人公約翰牛生性殘忍、冷酷、自私而桀驁不馴,作者在書中把它暗喻為英國。「約翰牛」最初的形象是一個身強力壯的中年船長,他滿臉橫肉,盛氣凌人,好像隨時準備同人揮拳格鬥,表現了英國人當時在世界上不可一世的地位。
  •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八——大財迷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八——大財迷原創 月白風輕 詩曰: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見有錢人家高門大戶、飫甘饜肥,說不盡的豔羨,做夢都想著發財。走路經常低著頭搜尋,希望能拾得元寶。人給他起外號,叫大財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