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是九爺
1
早七點,姚瑤被姚媽的關門聲震醒。
她迷迷瞪瞪地起床來到客廳,後背靠上沙發的一瞬間徹底回神,馬上站起來,整理被她坐出褶兒的沙發墊。姚媽歲數越大強迫症越嚴重,要是等會兒回來發現兩個靠墊的小碎花不對齊,保準能叨叨半天。
抹掉自己搞破壞的痕跡,姚瑤捂著前胸貼後背的肚子來到廚房,飯煲、炒鍋、餅鐺挨個翻看,皆空空如也。
姚媽沒給她做早飯。
姚瑤嘆了口氣,從櫥櫃裡翻出一包燕麥片,用開水泡了一碗,勉強果腹。她端著碗,邊吃邊環顧擦得鋥亮的地板、抹得一塵不染的茶几、擺得秩序井然的花花草草,再看看自己邋裡邋遢的造型、像狗窩一樣的小臥室和寒酸的早飯,腦子裡溜過一行彈幕:「被嫌棄的人生。」
掐指算算,姚瑤失業已有三個月。
公司剛倒閉那會兒,姚瑤上了一股急火,滿嘴長燎泡,姚媽時不時安慰她:「工作沒了別急,休息一段時間慢慢找。」
半個月後,天天窩在家裡的姚瑤長胖了三斤,工作還是沒著落,姚媽開始催促:「你多投點簡歷,廣撒網,說不定就有什麼好機會砸到你頭上。」
一個月後,姚媽開始不耐煩:「現在就業形勢不好,你要求別那麼高,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美事兒?」
姚瑤苦笑著回答:「媽,真不是我挑工作,是工作挑我。」
姚媽頓了頓:「那,要不你去相親算了,趁有時間先解決人生大事?」
從失業至今,因為再就業不順利,姚瑤變得越來越頹,與之相對應,姚媽變得越來越挑剔,越來越刻薄。
起初,一天三頓飯,準時準點,葷素搭配,時不時還能煮一碗去火的水果粥;
慢慢地,三頓飯就有些隨意了,給人的感覺就像撿兩片菜葉子扔鍋裡,扒拉兩下就完事,有時候幾天不見葷腥,水果粥沒有了,不過還有水果;
到後來,水果經常斷頓,早飯沒有了,因為姚媽趕時間跳廣場舞,午飯和晚飯也不再照顧姚瑤的口味。姚媽愛吃四合面大饅頭,有次連著吃了一個禮拜,姚瑤只說了一句「能換點別的主食嗎」,就被姚媽白了一眼:「你愛吃啥,你自己做,反正你也沒啥事。」
姚瑤無言以對,從此看清自己的地位,過得那叫一個謹小慎微。
2
姚媽回來的時候,姚瑤正在衛生間洗衣服。
姚媽進來上廁所,坐馬桶上又開始叨叨:「你姐那天說,她有個朋友的公司招前臺,要不你去試試?別嫌錢少沒技術含量,總比待著強,起碼給交五險一金。」
姚瑤拒絕:「暫時不去,我在網上找了一份在線教育的兼職,給英語班學員糾音,老師讓我幫忙帶兩個班。」
「啊!工資多嗎?」
姚瑤沒吭聲,實在不好意思說帶一個班每月只有幾百塊,因為工作量很小。
姚媽沒等到回答,提了褲子擠到洗手臺,不耐煩地說:「起開起開我要洗手。嘖嘖,你瞅瞅,家裡地上全是你頭髮。」
主人不爭氣,頭髮都受連累,人生啊,真的好難。
招人嫌的姚瑤心裡有點憋悶,也不想在家裡看姚媽白眼,收拾收拾出門,直奔家對面的商場。
那家商場裡有一家中老年服裝店,姚媽喜歡他們家的裙子。這個周末是姚媽的生日,姚瑤尋思著,自己賴在家裡給老媽添了不少麻煩,趁這個機會討好一下老太太吧。
姚瑤挑了好半天,選了件清灰底色繡雪蓮的棉麻裙,特清麗特素雅。回家時經過一家糕點店,順手買了一斤榴槤酥、一斤椰蓉酥,都是姚媽愛吃的。她把裙子藏起來,把糕點擺茶几上,姚媽正在看電視,斜了一眼,嗔怪道:「你都不賺錢,可別亂花錢。」
說著,一隻手伸進盒子裡捏起一塊送進嘴裡,滿室充斥著榴槤味兒。
午飯時,夥食明顯有所改善,姚媽竟然包了小餛飩。
姚瑤一邊喝著鮮香的高湯一邊想:這年頭,親媽也不無私奉獻了。
周末,姚瑤起早給姚媽煮了碗長壽麵,臥了倆雞蛋。趁著姚媽心情好,姚瑤獻寶一樣拿出自己買的裙子,姚媽摘了標籤穿上身,還在鏡子前轉了好幾圈,看起來相當滿意。
說說笑笑間,姐姐和姐夫過來了。
姐姐將隨手帶的生日蛋糕放在桌上,然後從包裡掏出一個酒紅色的絨布小盒。姚媽接過來,砰一聲打開,姚瑤瞬間感覺屋子裡亮了好幾度。
姐姐送的禮物是一個大金鐲子,實心的,鐲子上刻著幾行字,姚媽拿手裡掂了掂,說道:「嚯!這麼沉!」言畢低頭尋價籤,姚瑤也伸長脖子去看, 50多克呢。
姚瑤偷摸算了算,頓時精神就萎了:同是媽媽的女兒,妹妹送的是三百塊錢的裙子,姐姐送的是近三萬的鐲子,差距太大。
下一秒,姚瑤臊眉耷眼地穿過熱聊中的姐姐姐夫和姚媽,默默退到廚房洗菜洗水果。
自從失業後,她就變得異常敏感,剛才的場景讓她覺得非常尷尬。
3
午飯是姚媽做的,她嫌姚瑤手藝不好。
飯做到一半時,家裡的醬油沒了,姚媽使喚姚瑤下樓買一瓶。
姚瑤拎著醬油瓶子回來時,高壓鍋裡的大棒骨已經燜爛乎,姚瑤在門口就聞到了那股膩人的肉葷味兒。
客廳裡只有姐夫在,姐姐和姚媽說笑的聲音從廚房傳出來。姚瑤直奔廚房,正想說「原來那個牌子的醬油賣光了」,就被眼前的一幕扼住了喉嚨。正在做拆骨肉的姚媽,把一塊肉餵給了姐姐,邊餵邊小聲說:「哎,這塊兒好,連筋帶肉、連肥帶瘦。」
姐姐張嘴去接,姚媽又不知從哪裡翻出一根吸管插到棒骨裡,送到姐姐面前:「就這半根的骨髓還在,你吸吧。」
姚瑤就站在門後,為了不被沙發上的姐夫發現端倪,她還刻意掏出手機,假裝有人與她講話,假裝她沒有進廚房,只是為了處理某些急事。
她為了讓這樣的假裝看起來真實一些,還投入地皺起眉頭,小聲嘟囔:「好煩,這點事也找我。」
她看起來在打字,其實只是在刷新朋友圈,滑下來、鬆手,再滑下來、再鬆手,盯著那個彩色的小圈圈轉啊轉,靜靜地等著媽媽和姐姐親近完,才把醬油送進去。她不想全家人都尷尬,更不想聽媽媽和姐姐為了一塊肉、一口骨髓與她周全,她怕忍不住哭出來。
那頓飯,她食之無味。那盤拆骨肉,她一口沒動。被吸得空空的棒骨腔,還有缺失的那塊「連肥帶瘦、連筋帶肉」,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姚瑤:媽媽的世界裡也有人情冷暖。
送走姐姐姐夫後,姚瑤躲進屋裡投簡歷,就像姚媽之前說的那樣「廣撒網」。
她迫切需要找到新工作,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找回從前在家裡與媽媽耍無賴的底氣和勇氣。
比如今天這種事,若是在從前,她一定會衝進廚房,一口叼走媽媽餵給姐姐的那塊肉,聲討媽媽偏心眼兒。哪怕媽媽罵她饞嘴、姐姐笑她沒正形,她也會覺得那是家人親密無間的相處方式。
同樣的事,她現在就不想、也不敢,遠遠看一眼都覺得是傷害,帶著醍醐灌頂的警醒,讓她傷春悲秋。
姚瑤覺得,放在自尊心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被她親媽壓斷的。
4
姚瑤投出去的簡歷少有回覆,面試過兩次均無下文。整日焦灼,頭髮掉得更多,惹來姚媽更多念叨。
否極泰來,兩個月後,姚瑤兼職的那家線上教育機構有人員離職,與姚瑤熟識的老師就推薦了她,姚瑤竟然轉正了,有五險一金,有穩定的收入,白天做正職,晚上繼續帶班,收入比過去還多了不少。
得知姚瑤重新找到工作,不再閒在家裡吃白飯,姚媽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說道:「你以後可要努力工作,現在工作不好找。」
姚瑤說不清自己是什麼心理,有了穩定收入後,她總想著給姚媽花錢。
說是為了爭寵,但姐姐也不常過來;說是為了打姚媽的臉,但姚媽好像拿了好處,還和從前一樣愛叨叨,嫌姚瑤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掉了滿地頭髮、減肥不吃飯、總也不出門、出門不著家、到了年紀不找對象……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反正就那些事,念叨過來念叨過去,頻度並未因姚瑤找到了工作而有所減緩。
唯有不同的是,隨著姚瑤對家庭的「貢獻」越來越多,姚媽開始給她做早飯了,菜單上消失的水果粥又出現了。
有一天晚飯,姚媽做了棒骨燉豆角,在飯桌上,姚媽指了指棒骨,對姚瑤說道:「你把骨髓吸了,有營養,感覺你天天挺累,頭髮掉得越來越多。」
姚瑤滋滋吸骨髓,笑著問:「媽,你最近咋對我這麼好?」
姚媽瞪了她一眼:「我什麼時候對你不好?你個小沒良心的,從小就和你爸親,別人家的小孩寫作文都寫『我的媽媽』,就你寫『我的爸爸』。有什麼好吃的都給你爸留一份,拍個全家福都要你爸抱。你這樣對我,我也沒生你氣啊!」
提起過世的爸爸,姚瑤心頭有點酸楚,小聲嘟囔:「嘁!我和我爸親,那是因為我爸對我更好呀。」
姚媽樂,用手指懟了下姚瑤的腦門兒:「你爸疼你年齡小,也就買糖多給你一塊兒,零花錢多給你一張,犯錯誤少訓你一句,你就跟個小尾巴似的,咋那麼容易被收買?」
姚瑤笑嘻嘻地回:「這不就是我心換你心嘛。」
說完這話,她一股勁兒把骨髓洗乾淨,盯著空洞洞的骨腔,忽然覺得心頭一輕,鬱悶陡然散去。
5
姐姐比姚瑤大五歲,姚瑤滿地打滾不懂事的時候,姐姐已經像個小大人一樣,幫助媽媽分擔家務了。
在姚瑤心目中,姐姐就屬於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長得好、性格好,啥啥都好。
她很謙讓姚瑤,有什麼好東西都先讓姚瑤挑,從不因為這些事讓爸媽煩心。
最重要的是,姐姐很孝順。
家裡有幾年因為爸爸下崗經濟情況不太好,姐姐一到假期就去做兼職,賺了錢交給媽媽補貼家用。
後來姐姐畢業了,拿到第一個月工資就給全家人買禮物。那時她還是單身,時不時就把自己的工資貼補給家裡。
家裡經濟狀況好轉後,爸媽不要她貼補的錢,她就把工資換成了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拎回家裡。
提起老姚家大女兒,街坊鄰居都會豎起大拇指。
姐姐婚後兩年,姚爸過世。姚瑤一貫粗線條,姚媽需要的關懷,都是姐姐給的。
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而姚瑤呢?她只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媽媽的照顧。當這種照顧變得沒有那麼熱情的時候,她甚至還有些抱怨。
在這種情況下,姚媽把最好的那塊肉留給姐姐,姚媽偏心眼兒,難道不是正常的嗎?
一如姚瑤當年,只因為爸爸對自己更好、付出更多,就更喜歡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能因此更喜歡姐姐?
6
姚瑤想:媽媽嫌棄自己有什麼錯呢?媽媽沒從自己這裡得到什麼,所以付出時便沒有那麼心甘情願,這是人之常情。
母女又如何?難道媽媽就欠你的嗎?難道掛著女兒的頭銜,就可以不付出,享受現成的關愛嗎?
媽媽勢利嗎?媽媽自私嗎?
不,用母女關係來綁架媽媽無私付出,才是最大的自私吧。
姚瑤也並非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她搶了微信群裡的紅包,知道自己也該發一個回去同樂;她吃了同事的小吃,隔日也會帶來自己喜歡的零食與大家分享;她想求朋友幫忙,會張羅請人吃飯、送禮物表示感謝;她得到了陌生人的照顧,會不安,會說一聲謝謝。
唯獨在她爸媽這裡,她不懂禮尚往來、忘記互不虧欠。就因為這層血緣關係,她把享受父母的愛當作勢在必得的關懷,不僅理直氣壯,還斤斤計較。
卻忘了,爸媽先是人,然後才是爸媽。
是人,便有人性,可以勢利、可以小氣、可以計較、可以存私。
作為兒女,都沒有把交換的對等關係建立起來,就莫要埋怨爸媽偏心了,太沒立場。
後來,姚瑤發了工資,總會帶媽媽出去吃大餐,平時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也會經常送姚媽一些小禮物。
姚媽還是總叨叨她,但姚瑤不會多想。她們在同一屋簷下相依為命,都很需要對方的關注和掛念。
所以姚瑤想付出,想討好,想像普通的人際交往一樣,從姚媽這裡,換得一份愛。
她早已懂得,對外人比對家人更好、更用心,這是人生最大的本末倒置。
這人世間,絕對無私的愛只能靠命運饋贈,不能強求。幾乎所有平凡人的心中,都自有一桿稱,一切都被放在這稱上稱量,來來去去、輕輕重重,從來都需要你去悉心經營。
** 本文版權為本人所有,凡抄襲、洗稿者,本號一經發現,追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