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隱秘的角落》後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不能簡單去定義的劇,它涵蓋了太多的話題,包含原生家庭教育,人性善惡的剖析以及人生關鍵時刻的抉擇。
這些都是這部劇引起人們廣泛討論的理由,裡面的每個人物都面臨著人生最關鍵的幾步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如何進行決定是受家庭和社會所影響的。
這其中,朱朝陽又是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從標準的好學生過度到連環殺人犯,他心中的希望是如何一點點幻滅的,他心中的罪惡之火是如何一點點爆發的?
在我看來,朱朝陽的變壞之旅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一則受父親,二則受母親,雖然有其他因素,但其餘部分都是因不當家庭教育變化的衍生物。
朱朝陽父親對他的影響其實不用多說,離異家庭的孩子從小跟了母親,對父親自然比較冷漠與疏遠,尤其是當父親有了孩子之後,與前一個家庭更隔著一層厚厚的霧。
這種雲霧般的隔膜在劇中也很明顯:父親有了新家庭後刻意的疏遠,五六年朝陽只見過妹妹晶晶一兩次,父親礙於後媽的威懾力不敢給前妻錢,朝陽穿的衣服和鞋都是便宜的舊款,更別提父親沒有參加過過一次朝陽的班會,不知道他的成績是第一……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父親在朝陽生活中的角色缺失,這種缺失是不僅導致了他極度缺愛,也導致了他內心的自卑與敏感。
一般來說即使父母離異,只要方法得當也完全可以平衡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可朝陽的父親不僅沒有做到這一點,反而讓兩個家庭一步步走入極端。
極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向上,一是朱晶晶的家庭,他們完全隔離了朝陽父親的過去,甚至抹殺了他的過去;另一個就是朱朝陽的家庭,朝陽與母親生活在一個沒有父親和丈夫的世界,兩個人的內心多少是被過去記憶壓抑著的。
前者是不斷的在抹殺,後者是不斷的在壓抑,在這樣的隱形刺激下,朱朝陽的父親卻始終沒有覺察到失衡,反而在朝陽面前更加的溺愛朱晶晶,給渴望父愛而不得的朝陽一次次的重擊。
於是,雖然朝陽的內心還留有過去的美好記憶,可他在父親的打擊下親自泯滅自己的希望,同時朱朝陽的世界開始分裂,與表面上的隱忍懂事不同,他的內心是正在尖叫的魔鬼。
因此,正是由於父親早年對朝陽教育和父愛的缺失,才導致了他的罪惡之源。
如果說朱朝陽的父親是罪惡之源,那麼他的母親就是罪惡的催化劑。
電視劇豐富了母親周春紅的角色,她在原著裡是非常弱化的,這一點算是小說裡的一個小小紕漏。小說並沒有非常明顯的講述朝陽的黑化過程,因為它忽視了母親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母親所扮演的角色始終是孩子視角裡的第一位,無論一對夫妻有沒有離婚,母親帶來的影響往往大於父親角色的扮演。
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母親孕育了孩子的生命,早在父親和孩子接觸前,孩子就已經和母親的子宮緊密連接,而分娩的疼痛與觸動是任何男性角色體會不到的。
第二點原因在於女性相對男性來說更感性,大多數的母親容易得產後憂鬱症,很大部分原因就在於太過於將孩子看做自己的全部世界,因此會高度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搞得自己精疲力竭。
在這兩方面上,父親是不如母親的角色影響力的,而這一點恰恰是朱朝陽黑化的又一個因素,因為朱朝陽的母親,並沒有給孩子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周春紅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呢?
我們當然不能忽略她身上閃光的地方,作為中年離異女性,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肯定非常艱苦,可她從未抱怨過一次累,而是將她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對朱朝陽的關註上。
她就像每一個平凡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浸透在生活裡的,她的愛的表現就是早餐,午餐和晚餐,無論 每天下班多累她會第一時間給朝陽做好吃的。
甚至於當她遇到一個不錯的男人,和男人約會時都要時刻考慮朝陽的心情,會不會讓孩子心理不舒服,會不會讓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如此種種,周春紅很明顯是想給朝陽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陪伴,這本身並沒有錯,錯的地方在於,她對朱朝陽的好是一種自私與固執,並非是朝陽內心所希望的。
換句話說,她在潛意識中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由此她才會在老師反饋朝陽心理問題時逃避,會在朝陽不喝牛奶時逼迫他喝,才會用一種又哭又笑的表情宣告自己的勝利。
周春紅經常對朱朝陽說的幾句話是:「你現在只用學習就可以了,等你長大就什麼事都沒有了,是你的父親拋棄了我們,你的父親一點也不愛你。」
這幾句話就是她教育朝陽的中心思想,這裡沒有一句是真心為了朝陽考慮的,她沒有進行一個樂觀和積極的引導,而是用與「幸福,快樂,興趣,愛,溫暖」這些詞彙的反面,來壓抑朱朝陽的天性和未來。
也因此,她又是一個不平凡的母親,她看似關懷孩子的背後其實是在滿足自己的傾訴和控制欲望。
比如她經常以朱朝陽的成績為榮耀,可這份榮耀只是她向外界誇耀的資本。
在周春紅看來,她為孩子所付出的夠多了,犧牲了時間犧牲了愛情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他身上,這難道還不夠嗎?
不是不夠,而是她的注意力完全放反了。倘若她能夠在老師找她的第一時間,去了解朝陽深入他的內心去發現孩子心中隱藏的問題,也許之後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因此,周春紅對朝陽的引導錯誤就成為他黑化的催化劑,一點點地啃食他的內心,直到踏入不歸路。
在看這部劇時,令我感觸最深的不僅是朱朝陽的黑化之旅,還有他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模式。
記憶最深的一幕當然是他母親逼著他喝牛奶的過程,她面目猙獰的掰開孩子的嘴,硬是將牛奶從他嘴裡灌進去。
看到這裡我的心是緊緊繃住的,仿佛有一根弦的張力已經到了極致,當我看到周春紅帶著勝利的笑意離開時,這根弦便突然崩裂了。
我突然對這一幕裡的母與子產生極大的共情感,仿佛我就是被硬灌牛奶的朱朝陽,也是那個苦笑不得的周春紅。
他們都是可憐人,做母親的不會做母親,做孩子的不會做孩子,他們仿佛在雙方迎合,卻又在假面之下離的越來越遠。
這讓我想起現實中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大部分的母親的確像周春紅一樣,關注孩子的學習超過對孩子生活的興趣,關注孩子的表面現象而不願意深究內心,甚至更多時候會簡單粗暴的命令孩子,迎合自己的某些要求。
大部分的孩子雖然沒有朱朝陽這樣的隱忍,在本質上對母親的態度仍舊是不真誠的,他們或離經叛道讓母親生氣,或乾脆用沉默應對母親的疑問。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家庭關係當中,那麼,總要有一個人去打破這種緊張的不協調因素。
這個人,只能是母親。
就如前文所說,母親的角色是比父親更為重要的,她們一般與孩子的聯結更深,如果想徹底了解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要求與控制欲,去認真的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身為母親這個角色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奉獻什麼,也不是只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而是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性格狀態有明確的了解。
所以,學會傾聽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緩和母子關係最重要的一步。
傾聽不是為了想辦法怎樣控制孩子,而是了解孩子內心的不同想法之後,用心的在日常瑣事之間引導孩子走向正路。
這種正路不是學校裡的學習,而是引導他交往志趣相投的朋友,學會開發自己的興趣,學會融入學校的小型社會,學會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再將學習第一看做成長的唯一指標。
如果周春紅真的能夠了解孩子,而不是只關注於孩子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那麼朱朝陽的未來完全可以發出耀眼多彩的光芒。
很多人看完這部劇都會說「今日之東升,明日之朝陽」,卻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有多殘酷。
一個明明可以健康成長的孩子卻在童年時期就被泯滅了人心之善,一個明明可以解救他的父母卻只是自私的想著自己,這兩頭的深淵加起來就是毀滅。
這種毀滅與新生,是《隱秘的角落》之殤,也給當代父母深刻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