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計劃要去的地方有點遠,出門也有點遲,所以決定騎自行車。從三鋼加油站這裡騎出來,往水廠方向騎去。可是當汽車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時,我有點怕怕的,到列東大橋時,就牽著車子往河邊自行車道上走,不能不說在這專用自行車道上騎車,真是舒服。
我從水廠這個路口騎出來,往化工廠大門這裡騎進去。如果說火車站是我的腳第一次踏在三明這塊土地上的話,從水廠市場到化工廠大門進來是我在這個城市走的第一段路。
進化工廠大門一百米左右,再左拐一兩百米左右,就是我最早在三明生活的地方。這裡以前是省一建二隊所在地,叫新堂,現在是三化五村。在之後三十幾年裡,我在這個城市的住處,改變了十幾次,其中有五次是和前夫一起改變的。所以有一次他說他的命運是過幾年要改變點什麼,不是住處發生改變,就是工作發生改變。大概他持這想法,最後很堅決把老婆也改了,當然這其中我自己犯了大錯誤。
我是離婚過後,才覺得過幾年變一下,更像是我的命運。離婚後我前夫的工作和住處基本穩定住了,而我繼續漂移,還不知道漂移到什麼時候為止。
女兒讀初三那年,我計劃等她初中一畢業,帶她進行一次主題為媽媽成長之旅的旅行,是希望她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要像我老走彎路。那次設計的路線第一站是新堂,現在的三化五村的位置。
而等我女兒畢業時,我並沒有實施媽媽成長之旅的主題,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讓她了解我的成長經歷。我在網絡上寫故事,內心也很矛盾,一旦被女兒看到,她會恨媽媽嗎?我不希望自己的行為給她添加陰影。包括前夫也是,我並不想給他造成不良影響,這並不是我對他還有什麼感情,而是他是我女兒的爸爸,他平安無事,我女兒負擔也會輕一些。
那次旅行最後是約上我同學帶著她兒子,我帶著我女兒,去了杭州,再從杭州到雁蕩山,再從雁蕩山到我老家——我小時候長大的地方。然後回到三明。
後來我發現那次旅遊是我好日子階段性終結,自那時開始我的生活一級一級往下跌,這裡面的過程敘述起來有點複雜,我也不知道在以後的篇章是不是有合適的敘述。現在還是先回到今天的行程上來。
我以為三化五村這裡有共享單車停放點,原來沒有,我就騎著車繼續往裡走。過去挨著二隊家屬區的是化工廠家屬區,再裡面往三鋼方向延伸是化工廠廠區。化工廠早已被三鋼合併。
我的同學裡住新堂的就只有一個叫麗的女孩,我剛來時,沒什麼朋友,經常就跟麗一起玩。記得第一個年三十晚上,是手裡拿著摔炮,跟在麗的屁股後頭,在化工廠廠區瞎逛,結果那個年的記憶就只有灰色的馬路和頭上方黑色縱橫的管道,那時候只有少數人擁有黑白電視。
我延著鐵路邊這條小路騎出來,出涵洞口,馬路對面就是白沙,這條路不記得以前有走過,好像以前也不需要經過這條路,去學校是從二隊食堂邊上的那條小路下去,若要去列東或城關就從化工廠大門這裡出去坐公交。在這裡,我記憶裡的東西,還有什麼保留著過去的痕跡的話,也就這條鐵路了。
我再騎到白沙河邊的自行車道上,關於白沙的故事後面會寫到,前面經過的新堂也還有一些內容還沒有寫出來,今天我準備先騎回家。
到索橋這裡,有電話通知我已使用車子超過50鍾了,正好這裡有停車點,我決定還了車走路,想一路好好看看,有興致、有時間、有心情,這三樣能湊齊不容易。
經過正順廟這裡,走進天后宮,天后就是媽祖娘娘,媽祖的前身是漁家姑娘林黙娘,因經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漁民,最後成仙。福建林姓大多是開閩始祖林祿的後代,所以我和這媽祖娘娘可能都是林祿的後代。
我跪下來拜拜,默默地祈禱:「我,地主婆,今天路過這裡,沒有帶香燭,下次來還上,原娘娘保佑我及家人、朋友身體健康!保佑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平平安安!像冠狀病毒之類早點徹底消失,其他讓人當心的災難也不要來臨!」
這一路上還有其他廟宇,我就不一一記錄,靠梅列大橋這裡有個「梅列門」,和我幾天前提到的「東壁門」一樣,是個古城堡的大門,大概是早年的人們通往河對岸的渡口處。
回到家快十二點了,簡單的撈點麵條吃,洗澡,午睡到自然醒。接下來兩天時間,是讀書、寫字、生活,還有整理今天的出行筆記。
感覺這樣出去一趟,像是進行一次一日遊,一次過去和現在時光交錯的旅行,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旅行。
文章暫時寫到這裡,拿來提交頭條寫作課的作業的話,大概還是95分,95分算不優秀,不足之處內容簡單的羅列,缺少詳細分析和論述。這5分好像是我不能成為真正作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