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5:我是這個城市的漂移者

2020-08-28 地主婆趕山

今天計劃要去的地方有點遠,出門也有點遲,所以決定騎自行車。從三鋼加油站這裡騎出來,往水廠方向騎去。可是當汽車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時,我有點怕怕的,到列東大橋時,就牽著車子往河邊自行車道上走,不能不說在這專用自行車道上騎車,真是舒服。

我從水廠這個路口騎出來,往化工廠大門這裡騎進去。如果說火車站是我的腳第一次踏在三明這塊土地上的話,從水廠市場到化工廠大門進來是我在這個城市走的第一段路。

進化工廠大門一百米左右,再左拐一兩百米左右,就是我最早在三明生活的地方。這裡以前是省一建二隊所在地,叫新堂,現在是三化五村。在之後三十幾年裡,我在這個城市的住處,改變了十幾次,其中有五次是和前夫一起改變的。所以有一次他說他的命運是過幾年要改變點什麼,不是住處發生改變,就是工作發生改變。大概他持這想法,最後很堅決把老婆也改了,當然這其中我自己犯了大錯誤。

我是離婚過後,才覺得過幾年變一下,更像是我的命運。離婚後我前夫的工作和住處基本穩定住了,而我繼續漂移,還不知道漂移到什麼時候為止。

女兒讀初三那年,我計劃等她初中一畢業,帶她進行一次主題為媽媽成長之旅的旅行,是希望她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要像我老走彎路。那次設計的路線第一站是新堂,現在的三化五村的位置。


而等我女兒畢業時,我並沒有實施媽媽成長之旅的主題,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讓她了解我的成長經歷。我在網絡上寫故事,內心也很矛盾,一旦被女兒看到,她會恨媽媽嗎?我不希望自己的行為給她添加陰影。包括前夫也是,我並不想給他造成不良影響,這並不是我對他還有什麼感情,而是他是我女兒的爸爸,他平安無事,我女兒負擔也會輕一些。

那次旅行最後是約上我同學帶著她兒子,我帶著我女兒,去了杭州,再從杭州到雁蕩山,再從雁蕩山到我老家——我小時候長大的地方。然後回到三明。

後來我發現那次旅遊是我好日子階段性終結,自那時開始我的生活一級一級往下跌,這裡面的過程敘述起來有點複雜,我也不知道在以後的篇章是不是有合適的敘述。現在還是先回到今天的行程上來。

我以為三化五村這裡有共享單車停放點,原來沒有,我就騎著車繼續往裡走。過去挨著二隊家屬區的是化工廠家屬區,再裡面往三鋼方向延伸是化工廠廠區。化工廠早已被三鋼合併。

我的同學裡住新堂的就只有一個叫麗的女孩,我剛來時,沒什麼朋友,經常就跟麗一起玩。記得第一個年三十晚上,是手裡拿著摔炮,跟在麗的屁股後頭,在化工廠廠區瞎逛,結果那個年的記憶就只有灰色的馬路和頭上方黑色縱橫的管道,那時候只有少數人擁有黑白電視。

我延著鐵路邊這條小路騎出來,出涵洞口,馬路對面就是白沙,這條路不記得以前有走過,好像以前也不需要經過這條路,去學校是從二隊食堂邊上的那條小路下去,若要去列東或城關就從化工廠大門這裡出去坐公交。在這裡,我記憶裡的東西,還有什麼保留著過去的痕跡的話,也就這條鐵路了。


我再騎到白沙河邊的自行車道上,關於白沙的故事後面會寫到,前面經過的新堂也還有一些內容還沒有寫出來,今天我準備先騎回家。

到索橋這裡,有電話通知我已使用車子超過50鍾了,正好這裡有停車點,我決定還了車走路,想一路好好看看,有興致、有時間、有心情,這三樣能湊齊不容易。

經過正順廟這裡,走進天后宮,天后就是媽祖娘娘,媽祖的前身是漁家姑娘林黙娘,因經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漁民,最後成仙。福建林姓大多是開閩始祖林祿的後代,所以我和這媽祖娘娘可能都是林祿的後代。

我跪下來拜拜,默默地祈禱:「我,地主婆,今天路過這裡,沒有帶香燭,下次來還上,原娘娘保佑我及家人、朋友身體健康!保佑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平平安安!像冠狀病毒之類早點徹底消失,其他讓人當心的災難也不要來臨!」

這一路上還有其他廟宇,我就不一一記錄,靠梅列大橋這裡有個「梅列門」,和我幾天前提到的「東壁門」一樣,是個古城堡的大門,大概是早年的人們通往河對岸的渡口處。

回到家快十二點了,簡單的撈點麵條吃,洗澡,午睡到自然醒。接下來兩天時間,是讀書、寫字、生活,還有整理今天的出行筆記。

感覺這樣出去一趟,像是進行一次一日遊,一次過去和現在時光交錯的旅行,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旅行。

文章暫時寫到這裡,拿來提交頭條寫作課的作業的話,大概還是95分,95分算不優秀,不足之處內容簡單的羅列,缺少詳細分析和論述。這5分好像是我不能成為真正作家的距離。

相關焦點

  • 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13:我要漂亮到老
    幾天前,我趁在地主媽媽家之便,去剪一下頭髮。地主媽媽家吃晚飯時間是下午5點,地主說她媽媽50歲退休以後,三十幾年來,一直是上午11點吃午飯,晚飯下午5點,這麼規律的人確實少見。晚飯後,六點左右,從地主媽媽家旁邊一條小路走下去,穿過列西這片,這城市中僅存的菜地。也不知為什麼,還保留著這塊菜地。不過走這條小路,並不太舒服,路邊蓋滿簡易的廁所,也不明白哪來這麼多人上這樣廁所。
  • 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6:爸爸的死
    這讓我感到高興。一切只是場景在變換,小人兒還在跑著,遊戲就還在繼續。故事從新堂這裡開始寫,等於從中間開始寫,腦子裡有時閃現著更早的過去,有想到現在。現在活著過去,過去又帶去現在的見解和分析。回憶就是現在的我在審視過去的我。所以我說昨天來到新堂,是過去和現在時空交錯的旅行。我們在新堂的住房比較單獨,隔壁就一間醫務室,還有一間醫務室護士使用的廚房。
  • 愛撿破爛的前公公曾在這城市,四處出行
    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14如果沒有住到小高爐來,我大概一輩子不會走上祖峰頂。這是一座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小山,上面建一座大聖廟,一座祖師廟,這座大聖廟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一座了。上山有兩條路可走,一條都是臺階,樹蔭濃密,適合夏天上下,一條條路可以騎摩託車上下,不過太陽很曬,冬天上山可以走這條路。
  • 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9:餘生像有才一般努力
    後來,我發現其中一個是很聰明的女孩,另一個確實有點傻。聽店裡的人叫比較傻的女孩「有才」。有一次有才的媽媽來看有才,糾正我說她的女兒名字叫「水才」,不叫有才。因為大家都這麼叫,習慣了,我也沒有改過來。有一次,我跟有才開玩笑,她是被這個名字起壞了。參了水的東西,叫水貨。水才,就是才裡參水,顯然是才不足了。
  • 80後小夥成三明「李子柒」,拍短視頻帶貨幫鄉親脫貧致富
    ,是個80後,說大名不知道,可提起我的網名『農二喜』,可能寧化人會更熟悉。」這位曾經在城市做服裝設計的小夥子,回鄉後看到村民們手裡的農產品賣貨難,就創業開起公司,專門拍攝製作短視頻幫村民們帶貨,被稱作是三明的「李子柒」。如今,廖省華年銷售額已經達到180多萬元,其中120多萬都是幫貧困戶銷售的。
  • 姥姥空頂著一個地主婆的名字
    而我和奶奶,就住在西間。我們家還有兩間西廂房,一間是磨房,一間是廚房。我家的磨房供著全村人家磨麵用,那時候還沒有磨麵機。我曾經推過磨,當時是推不動的,得和大人一起。有時也用驢拉,把驢的眼睛遮上,驢就在磨道裡一圈圈的轉。
  • 南寧人出行無憂、交通便利竟都與這個平臺有關
    ,公安交警實戰應用和可視化指揮管理形勢越發嚴峻,如何提升警務實戰指揮能力、優化警力配置和警務資源利用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科達收購了一些交通行業內的技術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再加上公司投入大量的研發力量、對行業應用的不斷深入和交管業務的精細化深耕,以及公司「構建中臺戰略,打造高效敏捷的行業AI應用」,對自身的需求更加地明確。三是客戶「煙囪式」系統間的交互環境,這三個方面給科達公司創造了很大的機會。通過跟南寧交警支隊的合作,也是對我們的能力服務進行業務層面的靈活編排組合,使這個平臺快速成熟、做大。
  • 這個城市不曾離開
    跟多數生在北方非工業城市的人一樣,他不會抱怨城市的空氣,因為去過南方的他很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能讓南方人多麼的驚嘆。那差距如果要形容的話,用夕的話來說就是「那簡直是女神與刁婆嘛」。雖然一直自喜於這樣一片北方寒烈的天空給了自己一個健壯的身體,但今天這樣的天氣……「真他媽的見鬼了。」夕又低聲的咒罵了一句,繼續惡狠狠的盯著那灰色的天,只是剛才嘴裡的菸捲已經變成了一地的碎屑。
  • 落寞地主的晚年(一)
    這是我和方大爺的孫女小方玩時,僅去過他家的一次,平時他家都插著門,很少有人來往,小方家人也很少來。 記憶中方大爺個子不高,眼睛上常年帶著齧馬虎,走路低著頭,有人打招呼就嗯一聲,從來沒有回話。小孩子們都離他遠遠的。方大娘則是高高的個子,裹著小腳,模樣俊俏,頭髮一絲不苟的在後面盤一個小抓髻,臉上笑咪咪的,但是也是那種不敢讓人接近的笑。
  • 三明出生日期更正在哪辦理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出生日期的,這一天表示著媽媽在忍受疼痛生產,而嬰兒出來接受新事物的開端,在辦理證件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可能導致出生日期出現錯誤,可以去辦理更正的,三明出生日期更正在哪辦理呢?下面華律網小編帶大家了解。
  • 小說:婆家親戚進城,我請假做飯陪旅遊,他們卻使喚我高血壓老媽
    怎麼都住不開,就跟三明商量:「老公,要不就去賓館開房間吧?」唐三明馬上拒絕:「那怎麼行?好像我們不樂意似的,住家裡才是親戚!」這都什麼邏輯?沒辦法,只能按照性別睡覺了,主臥室兒媳婦和兩個媽,次臥室兒子和爹,客廳沙發老公三明,七月帶著孩子回娘家。早晨起來,七月把女兒交給媽,自己趕緊開車回家給二表哥一家做早飯。
  • 婆,您是我天上的星星!
    我要寫的這個人是我的婆,一直到現在對別人提起,也叫她:婆。沒有很洋氣的叫她一句:奶奶。她個子不高,很瘦,一陣風都能把她刮跑了。滿頭的銀髮,有點稀疏,但她總是很認真的梳到腦後,做一個髮髻。喜歡穿素淨顏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褲腿用黑色的綁帶扎得整整齊齊,白色的襪子,黑色軟底布鞋,她的腳很小,是纏過的,看上去讓人心疼。她愛乾淨,下地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用撣子撣掉身上的塵土才進屋。
  • 鄉村故事:從地主婆到貧農,趙二嬸是怎樣過了一家人?
    俺是回村歇歇,一個留守在河北農村生活的老農,請點下關注,今天咱們講個故事:趙二嬸92歲,無病而終,自此,在邯鄲平原上我們這個村莊裡,三寸金蓮的小腳女人絕跡。8個孫子一人分攤500元,買了一口四獨棺材,風風光光把趙二嬸送到了天堂。村裡年長者都嘆息:怕村裡再沒有如此剛強又度量大的女人了。
  • 往事勾陳:記得當時鬥地主
    題目中的鬥地主可不是如今的紙牌遊戲,而是發生在四十多年前的真人版。我見過的鬥地主,應該是這個運動的末期了,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也沒有那麼殘暴,有時還有點像鬧劇。班裡有個女生,平時說話細聲細語的,長得白白淨淨,不過,家裡成分有點高,爺爺是「地主」,她就被那壞小子盯上了。
  • 川香婆小小說 | 餘可和小張的解壓術
    川香婆小小說,每周一說。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點一杯咖啡,心情不要太好喲,喜歡吃甜品的下班了和小姐妹去吃個甜品,逛逛街。,再加上一杯小酒,再看個綜藝節目,這無疑是我晚上釋放壓力最舒服的方式,吃過玩過之後繼續上班賺錢,因為不上班就沒辦法繼續吃喝玩樂啦!
  • 國民黨太太毛婆
    十一前的那個周末回家看我大,姐說今天埋毛婆,你大拄著拐回他那邊去了。我說怎麼就去了,姐姐說摔了,一直沒人照看,走了也好。毛婆是對門的一個老太太今年九十多,我對毛婆始終充滿著好奇,別人口中她的故事就像一個傳奇。毛婆是外地人,膝下四子一女,閨女嫁到縣城,兩個兒子在村東頭兩個兒子在我家對面挨著,毛婆住在小兒子家。
  • 神鬼之說,為什麼農村聽說有鬼,而城市卻很少聽說過!
    生活在農村的人多少都聽老人說過鬼的事,我也是一樣,而且我記憶裡都有些人碰到過。最早的一次是2003年,為什麼說我還記得是2003年呢?因為那年正好是非典的時候,所以印象一直很深!那年我還在讀小學6年級,我一個堂哥讀中學。
  • 故事:吝嗇的地主
    這些也都是實情,雖然王大壯是大地主,但是家裡吃穿都很吝嗇王大壯家現在過的是窮人的生活,大夫人馬上要生了,王大壯趕緊去叫了接生婆,好在母子平安,看著白白胖胖的大小子,王大壯樂開了花,把家裡唯一的十個銅板給了接生婆。這個兒子可能是過來懲罰這個吝嗇鬼的,不過王大壯也不想那麼多了,明天還是去找找活幹吧,還得養活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