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故事:從地主婆到貧農,趙二嬸是怎樣過了一家人?

2020-10-04 回村歇歇

大家好!俺是回村歇歇,一個留守在河北農村生活的老農,請點下關注,今天咱們講個故事:

趙二嬸92歲,無病而終,自此,在邯鄲平原上我們這個村莊裡,三寸金蓮的小腳女人絕跡。8個孫子一人分攤500元,買了一口四獨棺材,風風光光把趙二嬸送到了天堂。村裡年長者都嘆息:怕村裡再沒有如此剛強又度量大的女人了。

四獨棺材,管帽40釐米厚

棺材側面

趙二嬸的老公姓陳,去世30年有餘了。在那個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老婆沒姓地無主的年代,趙二嬸沒有像同時代的女人一樣隨了夫姓被稱為:陳氏,後人會都忘記她的姓氏,而是直呼她為「陳二嬸」。趙二嬸在我們村裡可是個個例,這是她的行為贏得了家族和街坊鄰居的尊重。

看下面這一件事,就足以證明趙二嬸乃女中豪傑了。

趙二嬸1928年生於鄰村一個富家,年方二八嫁給了我們村地主的13歲獨生子,當時兵荒馬亂,地主家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的。趙二嬸也識文斷字,被娶陳家家門,就一方面輔佐婆婆料理家務,一方面照顧剛不是兒童的小丈夫。耕讀傳家,望子成龍,陳家當然希望兒子能讀書出人頭地了。於是趙二嬸一個人有了三種角色:媳婦、姐姐、老師。

自此,陳家獨生子上學事宜就有趙二嬸總理了。趙二嬸21歲時,生了一個兒子。當時小丈夫已經十八歲了,從國軍南撤的部隊當逃兵回到了村裡,已經解放。

陳家肚子指望到國軍部隊裡混個一官半職,沒想到國軍大潰敗,他在軍營裡呆了兩年,卻學會了賭錢。這賭博一旦染上,就像吸毒一樣。趙二嬸的公爹沒少用鞋底子抽打小丈夫,可打的重了,趙二嬸就抹眼淚。因為陳家向國軍首長捐款賣掉了一千畝地,還剩下1千畝地,因此在村裡仍然是富裕戶。

天有不測風雲風雲,趙二嬸公爹得了個急病一命嗚呼,剩下婆婆不能主事。家裡這副擔子就壓在了趙二嬸的肩膀上,這時,趙二嬸又連續生了兩個兒子,照看年幼的兒子婆婆還是可以的。這上千畝地,用長工,找短工,播種收穫都由趙二嬸一手操辦,竟然打理得有條不紊。村裡人都暗暗向趙二嬸翹起了大拇指。

可當年趙二嬸的小丈夫已經成年,可賭博成性,一年收入幾乎都給輸光了,趙二嬸怎麼能管束了男人,也只能由著男人的性子來了,指望兒子趕快長大,當家裡的頂梁柱,不爭氣的男人怎麼還能把千把畝地輸光?

這一年過年,忽然要帳的堵住了家門,原來都是「小丈夫」欠下的賭債,有個討賭債的大漢拿著小斧頭,要不還錢就要剁掉小丈夫的一隻手。趙二嬸無奈咬咬牙,賤賣了200畝地,還上了賭債。小丈夫說,以後再也不賭錢了。趙二嬸心知肚明,賭鬼的話不能信,但遭遇到了這樣的男人,這就是命中注定,只能一個人獨自承受,三個兒子就是盼頭。趙二嬸變得幾乎不再開口和人說話,只要眼神,微笑,點頭,搖頭表達。一個人聽覺沒毛病,不說話,這需要多大的忍耐?

可每到年底,還是有討要賭債的,趙二嬸無奈就賣地。有人勸趙二嬸,新社會了,可以跟這個賭鬼離婚呀!趙二嬸只是笑笑不答。沒幾年,地被賣光了。本村鄰居,包括周邊村的人都知道陳家出了一個賭鬼,千把畝地都賭光了。

這賭鬼總想著翻本,這年,把家裡四合院也輸給了別人。趙二嬸並沒有像其它人那樣哭天喊地,而是默默地買了村外三間土坯房,一個小院子。她問男人:還去賭不?再輸掉這茅草房,咱們一起去要飯吃?其實這茅草房賭徒也看不起,周邊的賭徒再也沒人跟他一起賭博了。就這樣土坯房,還有四五畝薄田,由趙二嬸打理,勉強度日。

忽然,運動來了,要劃成分,趙二嬸一家被劃歸了貧農,進入人民公社,那兩個打著圈套贏走趙二嬸家地的人家,被劃為了地主富農,經常挨批鬥。

村裡人忽然決定,這趙二嬸簡直就是神呀!一時間議論紛紛。很顯然,如果她男人不是賭鬼,她陳家就是村裡頭號地主,還不被鬥掉一層皮?但事實就已經這樣了,三間土坯房,幾畝薄田,在村裡不是貧農是什麼?

趙二嬸是貧農,三個孩子上學,初中畢業後,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還有一個兒子當了兵,專業到了縣城參加了工作。趙二嬸三個兒子都娶媳婦成家了,那兩家地主富農的兒子因為成分不好,都打了光棍。趙二嬸只知道在生產隊一門心思幹活,孩子也是生產隊的農把式,還被評為公社勞動模範,先進分子。

集體解散,分地到戶。趙二嬸的三個孩子家的農田長得好,兒子們還在村裡燒磚窯上入股,年年分紅。趙二嬸成了村裡的富足人家。趙二嬸也成了村裡的傳奇人物。

相關焦點

  • 以前的鄉村醫生,其實也是接生婆,你是鄉村醫生接生的嗎?
    那時候我住著村委會的兩間走風漏氣的破窯洞,裡間住人外間是藥房、診療室、處置室等等的合體,到了晚上以後,外間的診療床就是兒子睡覺的地方。  「快躺下,天氣冷,你還想挨針管子嗎?」  我急忙將兒子安頓好後,便出去開門了  「月琴,快點到我家吧,我兒媳婦子要生了。」  「羊水破了沒?」
  • 姥姥空頂著一個地主婆的名字
    我曾經推過磨,當時是推不動的,得和大人一起。有時也用驢拉,把驢的眼睛遮上,驢就在磨道裡一圈圈的轉。我姥姥來我家時,我奶奶已經瞎了幾年了,她的生活已經程式化,除了我每天為她做的那些事,她自己也能摸索著走走,靠牆往左走十幾步,是廁所,往前走二十步是廚房,往右走十幾步是大槐樹。天熱了,她自己會拿個草苫,坐在樹蔭下。草苫這東西是高粱葉子或玉米葉子編的。
  • 「石女」年春的愛情故事
    「石女」年春的故事「石女」這個名詞我是在七幾年的時候就知道了的,那年我十三四歲。我們住在一段廢棄的老堤上,一個隊十幾戶人家排成一排住著,我家住在正中間,年春家就住在我家右邊隔壁的隔壁。年春的媽媽是地主成分,年春的爸爸是貧農成分。年春的上面有三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小弟弟叫落心,這個落心是獨子,也是老么,只比我大一歲和我是同學。年春又和我的姐姐同齡,兩人關係也很好。
  • 板慄燒雞的故事,那個地主的後代輟學結婚了,要我一輩子忘不了
    故事比板慄韻味。我時常會想起劉漢雲門前的那片板慄林。劉漢雲是我的小學同學。他現在或許早已做了爺爺。劉漢雲比我大10歲。剛上學那陣,他個子高我們一頭,一年四季不管冷暖,永遠穿著軍綠色卡其布的外套,藍褲子,解放鞋。更過分的是,他還會戴一頂藍布鴨舌工人帽,顯得格外……格外老,以致於很多不認識劉漢雲的,常把他誤認為老師。
  • 窮困一輩的老人,死後留下數千塊銀元——地主是怎樣練成的
    在舊社會,如何成為地主——關於我太姥爺的故事(一)2020年10月10日最近和朋友聊天,談到最近的一些事情,談到資本是如何把人變成工具的,即人的異化。關於人的異化,我講了一個「暴論」。我說,「在商言商」就是一種異化。為了拿出證據,我和朋友講了我太姥爺的故事。
  • 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13:我要漂亮到老
    幾天前,我趁在地主媽媽家之便,去剪一下頭髮。地主媽媽家吃晚飯時間是下午5點,地主說她媽媽50歲退休以後,三十幾年來,一直是上午11點吃午飯,晚飯下午5點,這麼規律的人確實少見。晚飯後,六點左右,從地主媽媽家旁邊一條小路走下去,穿過列西這片,這城市中僅存的菜地。也不知為什麼,還保留著這塊菜地。不過走這條小路,並不太舒服,路邊蓋滿簡易的廁所,也不明白哪來這麼多人上這樣廁所。
  • 地主婆三明出行和記憶5:我是這個城市的漂移者
    所以有一次他說他的命運是過幾年要改變點什麼,不是住處發生改變,就是工作發生改變。大概他持這想法,最後很堅決把老婆也改了,當然這其中我自己犯了大錯誤。我是離婚過後,才覺得過幾年變一下,更像是我的命運。離婚後我前夫的工作和住處基本穩定住了,而我繼續漂移,還不知道漂移到什麼時候為止。
  • 故事:吝嗇的地主
    大夫人以前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吃穿都是最好的,只不過嫁給王大壯後,以為日子會越來越好呢,誰知道王大壯吝嗇的很,她還沒以前過的好呢。吃穿掉了不是一個檔次。可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也不好說什麼。連自己陪嫁過來的丫鬟都時常抱怨生活質量不行。
  • 故事:鄉村老故事,張謙益先生的夢
    過了許多日,家中也一如往常,男耕女織並無異樣。到了後來,只剩下幾間柴房,才不至於風餐露宿。張先生家就此衰落,到了他祖父的時候才又好轉了起來。這是張先生高祖的故事,與此同時,張先生高祖的堂兄也做了個相似的夢。他也夢見了一位乞討者,只不過那位乞討者並沒有向他乞討。張先生高祖堂兄的兒子慶嵐先生,後來和他的伯曾祖一起去當了兵。剛開始只是個小戰士,但自從張先生的伯曾祖戰死後,慶嵐先生便逐漸發達了起來,後來在孫連仲的26路軍傳達處工作,軍銜和師級幹部差不多。
  • 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 完結+番外
    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 完結+番外作者:壹木之南寧彎彎有著三世的記憶,經歷過各色人生,無比惜命。惜命到每次咽氣的時候都想不出一件值得回憶的事情。可就是這樣,每一世還是活不過二十就莫名其妙的掛了!於是等寧彎彎又又又出生之後她決定這一世要且作且珍惜,以此來充實自己貧瘠了三輩子的人生!親爹是庶子整天受欺負?
  • 農村那點兒破事:(2)米湯能救活一家人,玉米棒子也功不可莫
    父親離開我已經走了十五年了,但父親給我講的他自己的故事我還記得清清楚楚。那是從我七八歲開始,小時應該父親也說過,但年紀太小,記不清了,父親就經常給我們講述他一個玉米棒子救活我們全家的事。故事大概是在上個世紀新中國剛剛成立,整個國家還是一窮二白的時候,農民種地全靠天,那時又沒肥料和農膜,一畝地產量很低,又是正在搞大集體,大夥食堂撤銷第二年。
  • 往事勾陳:記得當時鬥地主
    題目中的鬥地主可不是如今的紙牌遊戲,而是發生在四十多年前的真人版。我見過的鬥地主,應該是這個運動的末期了,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也沒有那麼殘暴,有時還有點像鬧劇。班裡有個女生,平時說話細聲細語的,長得白白淨淨,不過,家裡成分有點高,爺爺是「地主」,她就被那壞小子盯上了。
  • 在地主外爺的屋簷下(故事)
    後面是高蹺、芯子、血故事、跑旱船,還有滑稽的大頭和尚戲柳翠,滿身蘆花的毛人搖著雁翎扇,我們哥仨跟著遊玩的隊伍跑前跑後,在楊村鎮各條街道上走完並繞城一周,最後回到三官廟戲臺下面,大戲就要開始了。大哥牽著二哥,二哥牽著我,泥似地瞅著縫兒往裡鑽。村丁們在維持秩序,他們揮動竹竿,在人群頭上「譁啦」「譁啦」掄過,人群便一會兒向東倒,一會兒向西伏,好象大風下的一片麥田。
  • 故事:地主家的兒子
    也許是真誠感動了上天,沒過多久,大地主家晚年得一子,家裡都高興壞了,取名寶兒,對這個兒子更是寵愛有加,平時更是要星星不給月亮,這樣也把孩子慣的好吃懶做。整天無所事事閒逛。誰知道第一天上私塾,回來的時候寶兒就哭著說再也不去了,大地主忙問:「怎麼了?「原來寶兒在私塾挨打了,看著寶兒哭的梨花帶雨的,大地主的娘不幹了,我就這麼一個寶貝,自己都捨不得動一根手指頭,怎麼就挨打了,大地主同樣的生氣,於是帶著寶兒去了私塾質問私塾的教書先生,後來了解到原來是寶兒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課所以挨了板子。
  • 故事嘉魚 ‖ 青石板
    幻想故事之青石板從前,有個叫梅花的姑娘,九歲死了爹,十二歲死了娘,從此,她就孤苦伶仃的一人過日子。村裡有個地主叫曹虎,他見梅花長得好,過不了幾年就可以賺得一大筆錢梅花望著借據只是傷心地哭,地主裝作蠻同情地對她說:「我看你可憐,沒得錢還算了,你就在我家做事,有你吃,有你穿。」梅花無可奈何,被這地主連哄帶騙,騙到了他的家裡。梅花到了地主家,累死累活,稍不如意就挨打挨罵。有一年冬季,地主要梅花到山上去割一簍青草給牛吃,梅花背著籮筐走在山坡上,山坡光禿禿的,哪裡有青草?回家又會挨打。不由急得哭了,哭得蠻傷心。
  • 落寞地主的晚年(一)
    方大爺的房子在胡同中是最好的,青磚到頂,地基很高,要爬十多個門階才能進屋,屋子不大,但是窗戶很精緻,屋裡收拾的特別乾淨。這是我和方大爺的孫女小方玩時,僅去過他家的一次,平時他家都插著門,很少有人來往,小方家人也很少來。 記憶中方大爺個子不高,眼睛上常年帶著齧馬虎,走路低著頭,有人打招呼就嗯一聲,從來沒有回話。小孩子們都離他遠遠的。
  • 第六回 鄉村少年
    我們課餘之後跟在大人後面鬥地主,記得經常把地主戴上高帽子拉著去批鬥遊鄉,大哥哥有時忙不過來,把監控地主的任務交給我們這些手握紅櫻槍的紅小兵,有一次,我見到一個叫李運吾60多歲的地主雙手梱的紅腫起來,我偷偷地幫他鬆了一下繩索,他雖然是地主,也談不上什麼壞人,他是一位出名的老中醫,鄉裡村裡只要誰得了病痛都是找他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