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明超說故事,今天要說的是一個自然界的離奇故事!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杜牧
據史料記載,在100多年前,龍山山頂上還是雜草叢生的一大片荒地,平常人跡罕至。可是在清鹹豐六年,南陵縣下了幾天幾夜的雨。雨停之後山頂上突然就出現了一個湖,因為這事特別不可思議,再加上湖泊景色優美,就引得方圓幾百裡的老百姓都跑來看熱鬧。而附近南陵,銅陵和青陽三個縣的縣令又都想將這個湖歸為自己管轄,為此爭得不可開交。
眼看就要動手打起來了,就在這時,欽差大人剛好路過此地,碰見三人爭吵。而這三位縣令非要欽差大人給判一判,這湖應該歸誰。就在欽差大臣犯難的時候,湖裡就出現了一個倒影,仔細一看是文峰塔的。而這文峰塔正是南陵縣的一處建築,欽差大人就說這個湖當屬南陵無疑。於是就跟著屬地順勢給這湖取了一個名叫做:南陵湖!
南陵是現在安徽省蕪湖市的一個小縣城縣,距離省會合肥兩百多公裡,而南陵湖距離南陵縣只有35公裡。屬於這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溼潤,降雨量非常大,南陵湖平均溫度28℃左右。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南陵湖自然消亡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更重要的是,在龍山還有很多比南陵湖的蓄水量還少,而那些湖都還好好的,並沒有消失。並且南陵湖在歷史上發生過數次離奇出現和消失。第一次出現就是鹹豐年間,短短幾天後就消失了。後來在光緒年間出現過幾次,但都是沒有幾天便消失了,毫無規律可言。
1976年7月28日,南陵湖最後一次出現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是「唐山大地震」發生的日子。根據當地村民回憶,1976年大地震之前,龍山山頂的窪地裡面種的都是玉米。28號這天,南陵縣的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村民們上山一看,山裡的玉米地全部都被淹沒。這片窪地也徹底變成了一個大湖。沒過幾日村民們發現憑空出現的南陵湖裡也沒人投放魚苗,卻出現大量的魚蝦。湖裡的魚又大又鮮美,有的村民甚至開始以捕魚為生。可是好日子沒過幾年,這湖就發生了更加詭異的事情!
據村民說,有一天夜裡他們正在家睡覺,忽然聽見這龍山頂上的南陵湖傳出了一陣轟隆隆的悶響,就跟打雷似的。剛開始大伙兒都以為是要下雨了,可沒想到緊接著就又傳來了嗚嗚嗚的響聲,一直持續到了天亮。第二天一大早,大伙兒跟往常一樣上山捕魚,可到了山頂才發現,昨天還綠汪汪的一大灘湖水,竟然在一夜之間消失了。這可比1976年南陵湖的出現還要詭異呀!一時間引得南陵湖附近的百姓開始人心惶惶。
南陵湖的所在地,屬於沿江平原的丘陵地帶,在億萬年前的淺海環境下,沉積層厚達萬米。大概得3億年前。陸塊抬升,露出地表,逐漸就演化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比較大的喀斯特地貌群。這裡的分布的石林、石芽、喀斯特窪地,溶洞等地貌。而喀斯特湖也是其中的一種地貌景觀。所謂的喀斯特湖,又叫做巖溶湖。是巖溶作用下所形成的窪地積水,從而才變成湖泊的。屬於侵蝕湖的一種。而這種喀斯特湖主要是靠地下水供水,水量一般都比較穩定。而且這種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和地下暗河相連,湖底會有和地下暗河相連的落水洞。
喀斯特地貌
前來勘探的專家在谷底找到了一些規則的圓洞,通過對這個湖的觀察和測量。專家判斷這個洞很有可能就是喀斯特所特有的落水洞。經過一番勘探,專家們在表示南陵湖的確是喀斯特湖的一種,龍山上的窪地的長期被水溶蝕,就使得窪地中的巖石有了縫隙,同時也在地表上形成了落水洞。由於某些原因落水洞會被堵塞,如果此時地下水又特別充沛的話,暗河的水就會順著巖石裂縫流入窪地,從而就形成了湖泊。但是由於水的壓力等其他外力作用,這些落水洞有可能又被打開了,這個時候這些湖水就會突然消失。
所以大自然擁有著神奇的力量和規則,它可以輕易的創造出讓我們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看更多故事,請關注「明超說故事」!
看完記得點讚、評論哦!
(故事與部分圖片來源:《經典傳奇》)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