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出了一個姓松的能工巧匠,人稱松木匠。他做的木匠活遠近聞名,看到的人沒有不誇的。
這一天,忽然來了一個衙役,說是縣令喚他去縣衙裡,做一頂官轎。縣令姓高,官轎破舊了,想換新的,得知松木匠手藝最好,便傳喚他去做。
松木匠背著工具,到了縣衙。一談到工錢,高縣令出的價比市場價低了三成,松木匠說太低,背著工具想走。師爺湊近他耳邊說:「縣太爺高看你一眼,才會讓你打造官轎,你這一走,別想混生活了。」松木匠一愣,覺得言之有理,馬上換了一副笑臉,答應下來。自古以來,民不跟官鬥,他只有忍下這口氣。
轉眼間,官轎做好了,師爺來驗收後,結算了工錢。臨走時,松木匠進到轎子裡面,拿著小錘子敲了一下。
為什麼要敲這一下呢?因為松木匠不滿縣令剋扣工錢,想捉弄他一下。這些年,他研究透了榫卯結構,榫卯咬合後,太松或者太緊,都會不平衡,家具會發出響聲。他在轎子的一邊敲了一錘,榫卯咬合太緊,另一邊比較松,就會導致轎子行走時,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要是縣令找他的麻煩,大不了在另一邊敲一錘子,就行了。到時候胡亂找個理由,搪塞一下就過去了,反正縣令也不懂木匠行當裡的門道。
這一天,縣令啟用新轎,坐著轎子走在街上,鳴鑼開道。突然,轎底脫落,掉出一封一封的銀子。人們本來躲在兩邊迴避,聽見響聲,呼啦一下子圍上來看熱鬧。高縣令惱羞成怒,喝令衙役們驅趕老百姓,收拾銀子回縣衙去了。
最近,縣衙裡來了十萬兩銀子,是朝廷撥下的治理河道的專款,高縣令昧下一萬兩。他不敢明目張胆地把銀子放在後衙,用官轎偷偷轉移到私宅裡。這套私宅是他偷偷地置下的,專門用來暗藏私吞的贓款。每天轉移一千兩,十天左右可以轉移完畢。
因為舊官轎狹小,高縣令藉口破舊,換了一頂寬大的新轎。萬萬沒有想到,新轎子如此不經用,讓他出了大醜,露了餡。
官轎裡藏銀的事情,一下子傳開了,滿城盡知,大家不免議論紛紛,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高縣令非常惱火,下令把松木匠抓到公堂上審訊。松木匠做夢也沒有想到,縣令會用官轎裝銀子。轎底的一邊被敲了一錘子後,雖然會發出響聲,但是不至於脫落。如今重量增加了許多,轎底不平衡,一上一下地顫動,故此導致底板脫落。如果重量不增加,根本就不會出意外。
松木匠當然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的,大呼冤枉。可是,高縣令哪裡相信?他用舊官轎藏過銀子,心裡有譜,一千兩銀子加上他的體重,是壓不垮轎底的。他下令大刑伺候。
松木匠熬不過大刑,把他留了一手的事情招認了。高縣令大怒,呵斥道:「你這人心地如此歹毒,為了不讓你以後繼續害人,本縣廢了你的雙手!」他下令衙役把松木匠的雙手放在刑凳上,用木棍敲打,一直到把所有的指關節敲斷為止,然後把松木匠投入大牢。
高縣令捏造了許多罪名,申報上司,只等上司批覆後,就把松木匠發配滄州。松木匠在監獄裡苦不堪言,心生後悔,本來只是捉弄一下縣令,想不到斷送了自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這一天,牢子來到松木匠的面前,滿臉堆笑地說:「松木匠,給你道喜了,你出獄的日子不遠了。」松木匠嘆口氣說:「爺,你就別拿我開涮了,我如今生不如死,巴不得早日死去,哪裡還敢奢望出獄?」
牢子說:「我有這麼無聊嗎?怎麼會拿你開玩笑?」他告訴松木匠,高縣令被抓起來了,目前正在接受調查。高縣令既然倒臺了,松木匠不是離出獄不遠了嗎?
原來,高縣令貪贓枉法的傳聞,早就傳到了總督的耳裡,總督派出兩名幕僚悄悄調查,苦於沒有明確的證據。那一天,轎子裡掉落銀子的一幕,正好被兩人看見。他們馬上回到省城裡向總督匯報,總督大怒,派出官員下來查帳。治理河道的專款還沒有開始啟用,銀兩短缺的真相暴露了出來,高縣令被捉拿起來革職查辦。
這樣一來,松木匠成了揭露高縣令的功臣,被無罪釋放,獎賞了五百兩銀子。
松木匠出獄後,再也幹不成木匠活了,於是收了幾個徒弟,帶著徒弟們幹活,他只動嘴不動手,現場指導一下。至於那種錘子敲打榫卯結構的絕活,他決定爛在肚子裡,不打算傳授給徒弟們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