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房子,鄉下的娘

2020-08-04 三閒人

我出差歸來,發現母親整天心神不寧,飯吃不香,覺睡不好,精神狀態極差,人也瘦了許多。

看著母親這樣,我差點掉下淚來。

妻子見狀,趕緊說:「我已經帶母親上醫院檢查過了,醫生說沒什麼病,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

我白了妻子一眼,沒好氣地說:「怎麼了難道你不清楚?」

「你什麼意思?聽你的話,分明是在責怪我沒照顧好母親,是不是?」妻子瞪了我一眼。

「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明白就好。」我依然不讓步。

「你這人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段時間來為了照顧好母親,我準時下班,連廣場舞都不打跳了,每天都給母親做合口的飯菜,我做錯什麼了?」妻子似乎很委屈。

「喲,你誰呀!天下第一賢妻良媳呀!」我不依不饒。

「一張嘴,兩層皮,好話壞話都是你,有媽在,我懶得跟你吵。」妻子看了母親房間一眼,放低了聲音說。

城裡的房子,鄉下的娘

小時候,我們兄弟姊妹多,為把我們拉扯大,母親沒過上一天好日子。等到我們都長大了,父親卻又走了,留下母親一個人,和二弟一家住在下鄉老家。

近幾年來,母親的身體漸漸差了,我就打算把母親接來一同住,生病啊什麼的方便照顧。

剛開始,她一直不同意。我知道她是擔心我靠工資吃飯,買房還欠著一大筆貸款。沒辦法,我只好藉口說工作忙,女兒沒人照顧,如果她不來我們請保姆也得花一筆錢。好說歹說,母親總算願意進城了。

妻子是一個特別愛講究的人,家裡的地板經常是擦了一遍之後,站起來反覆察看有沒有擦不乾淨的地方,如果有又重新擦一遍。所有的物件擺放得井井有條,要是誰放亂了,準會挨一番嘮叨。為此,我和她約定,在母親來的時候,她得改改這個習慣,遷就些,不要讓母親覺得不自在。

現在看來,肯定是她的老毛病又犯了,要不然,母親怎會不開心?

看到妻子不說話了,我也只好住了口。

第二天剛好是周末,為了讓母親高興,我們打算帶母親去公園散散心,母親卻不肯去,說外面風大。正在為難的時候,機靈的女兒說奶奶不去她也不去,在家陪奶奶。

最後母親還是拗不過女兒,就一起去了公園。

可是,從公園回來,也沒見母親有絲毫高興的跡象。並且,我已經從女兒那兒了解清楚,妻子確實已經改掉了她那講究的習慣,在家裡母親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並沒有使母親感到不自由。

看來,是我錯怪了妻子。

接著,妻子帶著母親去購物,大包小包地買回了很多母親的衣物。過了兩天,又帶著母親去了老年健身活動中心……

但是,一切辦法都想盡了,母親還是老樣子,整天唉聲嘆氣,並且日漸消瘦。問她,她想說什麼卻又沒說。

我著急得嘴都起泡了,但也是干著急沒有辦法。

城裡的房子,鄉下的娘

我和妻子甚至暗暗商量,是不是應該為母親找個老伴。因為畢竟我們是兩代人,存在著年齡差距,母親的內心世界並沒有完全向我們打開,也許有些話不方便跟我們溝通。

又過了一個星期,母親終於開口了。她說還是想回鄉下去,地裡的白菜該下種了。

我知道這絕不是母親要回鄉下的真正原因。

我說:「媽,你在地裡刨食辛苦大半輩子了,你一個人能吃多少白菜?多少糧食?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的,養得起你。是不是我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惹你生氣了呀!」

「哪會呢?看到你們一家和和睦睦,我就放心了。你是不知道呀,那煤煙嗆得我整天心慌慌的,晚上也睡不著覺。」

「還有,你家的樓層高,上下樓不方便,一個人悶得慌,不像在鄉下老家,大門一開,就接觸到地氣,感覺心裡踏實,你還是讓我回鄉下去吧。」

說到底,原來母親是不習慣城裡啊。

我沉默了。母親與其說是不習慣城裡的煤煙和樓房,不如說是對那一方親密接觸了大半輩子的故土至死不渝的眷戀,是一種「落葉歸根」的企盼。

想來想去,我最終決定把母親送回鄉下老家去,也許那裡才是她最好的歸宿。

城裡的房子,鄉下的娘

相關焦點

  • 城裡房子和鄉下房子
    趁現在房價還不高要不付個首付在城裡買套房吧。她二姐說:那三十萬讓你二姐夫借給別人了,每年能給個幾萬塊錢的利息,你二姐夫年齡也一年比一年大了運輸也幹不了了,我們還要靠那點利息生活呢。鄰居三姐看看對她二姐也多說無益,也就不再說什麼了,自己做生意掙點錢省吃儉用存下來只要手裡夠付個首付就去首付買套房,然後好歹一裝修就租出去以租養房,這樣也好減少一點壓力。
  • 73的母親變賣老家房子,去城裡參加兒子婚禮,被兒子拒之門外
    ,大娘把鄉下老房子賣了,兜著8000多塊的現金直奔城裡。獨自一人住在鄉下的趙大娘,兒子前天讓人捎信過來,在城裡找了位姑娘,過兩天要舉行婚禮了,讓娘在家好好呆著,不必來婚禮現場。趙大娘一顆心掛在兒子身上,也想見見這未曾謀面的兒媳婦是什麼樣,更想把兜裡的8000多塊包紅包,親手遞給兒媳婦手裡,聽她喊一聲「娘」,便也心滿意足了。
  • 十幾年前有40萬,卻被逼在鄉下建房,城裡安放不了我哥的人生
    我爸拿這些錢在村裡建一了幢當時堪村裡最好的房子。但他們不知道,這幢房子大概就是我哥最為悲慘的人生的開始。 那些年,我哥本來一直想在省城買房,那時候城裡的房價才5000多一平米,他當時正談了一個女朋友,準備買房結婚的,我記得有一次見著他,他還說等他買了房接我去住幾天。 可是我爸媽知道後,堅決不同意我哥在省城買房。
  • 嫂子嫌娘洗的菜髒,沒動筷子就離席,臨走留下花布衫,娘喊她閨女
    我娘是鄉下目不識丁的老太太,她的話不多,可是一天到晚,手腳都沒有閒過。哥嫂靠著自己掙的錢,在城裡買了房子後來嫂子出了月子,娘就回鄉下照顧我爸了。我娘在鄉下種了很多水果,每年桃子熟了的時候,娘總是會摘下長得最大最紅的大白桃,寄到城裡給嫂子和侄子吃。
  • 娘暈倒送去醫院,兩兒嫌髒不背,女婿主動背嶽母上車,得了棟房子
    娘暈倒送去醫院,兩兒嫌髒不背,女婿主動背嶽母上車,得了棟房子年近80歲的馬大娘出生在河南,早年嫁給在機械廠當工人的同事餘江,兩人生了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馬大娘從早就有點重男輕女,但是丈夫卻十分寵愛女兒,女兒不僅聰明漂亮,性格也很乖巧。
  • 表姨說:她一個鄉下女人比城裡女人幸福,但還是要來城裡擠窩棚
    表姨說:「我一鄉下女人感覺比城市某些女人過得幸福,但我還是願意住在城裡五平米的窩棚,不願意住在村裡三層小樓。」 這是我的一位親戚來家裡做客時說出的奇特話。如果不知道她的背景,不了解她的工作內容,是很難理解她的話,下面就是表姨給我講述她做鐘點工的故事。
  • 新房子,舊房子
    同一個「開山祖公",建一幢若大的房子,叫「祠堂"。中間是大堂,有天井,兩邊是廂房,橫七豎八,少則十來間,多則數十間。據說最多的達「九天十八井",一幢接一幢,大房子套小房子。為了公平起見,「開山祖公」會把採光位置好的正間和差的橫間均勻分配給子孫,這就出現了若大的房子裡,上間是大伯的,下間卻是叔叔的,東一間你的,西一間我的。在東屋頭吃飯,卻穿過另一家的弄堂,在西屋頭睡覺,零亂雜居,沒有一家一套房子的概念,幾十上百人聚居在一起,但居住的都是同姓本家。堂哥是個地道的農民,也沒讀多少書,以前一直靠種田為主。
  • 小說:婆婆將兒媳送回鄉下生孩子,想城裡養老時,兒媳:回鄉下吧
    婆婆將兒媳送回鄉下生孩子,城裡養老時,兒媳:回鄉下吧陳安安聽了醫生的話,急忙給紀盛洪打電話。紀盛洪得知她的身體狀況後,頓時慌了神,很快開車趕來醫院。他陪著陳安安做了好一番檢查,醫生告訴兩人孕期很關鍵,孕婦不要過於操勞,還要注意情緒波動。紀盛洪連連點頭,確定妻子暫時沒事後,這才小心翼翼帶她回家。
  • 城裡的媳婦,鄉下的爹,缺的不僅是拖鞋
    街坊鄰居都勸他別一個人過了,去城裡找兒子享福去吧。老吳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娶妻生子,留在城裡。老吳不想去城裡找兒子。他怕跟老王似的。 老王也是他鄰居,老伴早死了,老王一個人,靠著種幾畝地,加上有補鞋的手藝,辛辛苦苦供兒子上完大學,參加了工作。又給兒子在外買了房,娶了個城市媳婦。村裡人羨慕得不得了。老王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 為什麼鄉下親戚總認為城裡人「小氣」?原因有幾點
    ​ 那年我十八歲,我和妹妹在老家一百多裡的縣城讀高中,父親有次從老家趕來學校看我,順便從家裡帶來了許多鄉下土特產,是專給堂叔(爸爸的堂弟)帶的。堂叔是所有親戚唯一在城裡生活的,而且還是政府部門的主任。時隔多年,經過自己辛辛苦苦的打拼,我也在城裡擁有幾套子。在城裡生活了那麼多年,對城裡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動態也甚是了解。為什麼鄉下人總人為城裡人小氣,原因有這幾點吧1、城裡人吃,喝,拉,撒全用錢買。
  • 小說:「你把房子賣了?」
    「媽,您鄉下還有房子,您可以暫時回去住。」陸楊直接說,現在他也沒了地方住,不可能再讓媽待城裡了。「我不走,我說什麼也不走。死也要死在這房子裡頭,你和你媳婦商量好了趕我們走的,我告訴你,你死了這條心,門都沒有。」婆婆又想耍賴。陸楊沒理她,只是看著陸瑩瑩夫妻倆。「你們也老大不小了,哥是沒那個能力幫你們了,你們以後靠自己吧。」
  • 石頭他娘去了大城市,將攢的七八萬塊錢給了兒子兒媳,回來瘋了
    我問二哥:「剛才過去的那個有年紀的(鄉下對老人的稱呼)是誰啊?」「哦,她呀,你不認識了嗎,她是石頭他娘啊!」「石頭他娘?怎麼不像啊,這麼老相了啊,我都認不出來了!」二哥說的石頭我認識,他娘我當然也認識,原來在村裡的時候,常見她的,稱呼她叫嬸子,人很勤勞,能吃苦,很能幹,夏天中午頭上天那麼熱,還常常在地裡幹活。
  • 把100多萬元的房子送給了保姆,她為何會如此大方?
    作為獨生女兒的宛秋,把父親的價值100多萬元的房子無償送給了一個從農村僱來的保姆,這個驚人消息在瞬間小區裡迅速傳遍了。眾人紛紛表示不解,就算是這個保姆在老人去世前盡心盡力照顧他了,也用不著拿這麼昂貴的房子來答謝她吧?宛秋的心裡也是無味雜陳,既痛又喜。宛秋的爸爸去世了,在他被無情的病痛折磨了5年之後,終於還是被肺癌奪走了生命。
  • 城裡兒子不養病重爹,鄉下侄子善心接回家,從此娶妻又發家
    來源網絡與故事無關劉老漢老伴走得早,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娘一個人把兒子拉扯長大,到了晚年上了歲數,兒子呢,也有出息,在城裡安家落戶有個幸福的家庭,這幾天溜達說身體不舒服,兒子就把老父親接到了城裡,村裡人沒有不羨慕的…到了城裡兒子家,開始幾天對待老爺子還算可以,伺候吃喝,可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不假,雖說老爺子性格剛強不需要兒子端茶倒水,但是就連老爺子咳嗽兒媳婦也有意見,時間久了兒子也不耐煩了。
  • 兒子剛送走鄉下母親,回來看到門口兩袋垃圾,忍痛選擇離婚
    林子健把鄉下的母親接來家裡住了一段時間,他從小和母親都在鄉下,想讓母親來城裡見見世面。他讀完大學,在城裡找了份工作,現在又結婚成家,在城裡買了房子,基本只有過年的時候會回家一趟,看看母親。母親是個很命苦的人,嫁給父親不到兩年父親就去世了,留下孤兒寡母,母親一個人把林子健撫養長大。所以林子健每次回去看她都有些心懷愧疚,帶一大堆吃的和補品去看她。
  • 兒子送走鄉下母親,回家時看到門口兩袋垃圾,忍痛提出離婚
    林文武把鄉下的母親接來家裡住了一段時間,他從小和母親都在鄉下,想讓母親來城裡見見世面。他讀完大學,在城裡找了份工作,現在又結婚成家,在城裡買了房子,基本只有過年的時候會回家一趟,看看母親。母親是個很命苦的人,嫁給父親不到兩年父親就去世了,留下孤兒寡母,母親一個人把林文武撫養長大。所以林文武每次回去看她都有些心懷愧疚,帶一大堆吃的和補品去看她。
  • 農村小夥找城裡女友,結婚當天,新娘潑一碗茶,親戚都勸他別結了
    可是小王就是一意孤行,看中了小敏,而且小王覺得自己現在在城裡上班,找個城裡的女朋友也是應該的。人家好多農村人有了錢,在城裡買的房子,過得並不比鄉下人差。兩人處了半年以後就開始張羅婚禮了,小王的父母拿出攢了一輩子的錢給小王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
  • 半拉房子的和解
    在城裡掙了錢,便尋思回鄉下建房子安居。外省女子剛進麻家。老太太笑臉相迎。外省女子聽不懂咱這兒的話,老太太只用擺個笑臉兒便叫外省來的媳婦無比放心,以為夫家婆婆和娘家媽一樣把自己當女兒。二兒子跟媳婦商量拿錢買地皮建房,外省媳婦二話不說,爽快掏錢,叫人看著好像她這錢是大風颳來的。
  • 我那城裡的親戚(一)
    爸爸剛剛又來電話說我縣城裡的親戚一家大小開車又去家裡掃蕩了一遍。親戚家是前幾年搬到城裡的,而爸爸是前幾年退休回鄉下的。前幾天他們剛剛提了新車,當時快到午飯時間了,打電話給媽媽說他們試車到會我們家,我們家有兩套房子,平時爸爸媽媽都在有田地那邊住,他們要過來就會去新家
  • 故事:人是在農村好還是在城裡好?
    2、我隔壁有對小夫妻,都是農村戶口的,雙方父母都還在農村,男方的父親農忙時種莊稼、農閒時做包工頭子;女方的母親呢,農忙的時候給丈夫打下手,農閒的時候就在附近的小鎮上開超市,自己做起了老闆娘了3、好幾次,男方的父親都是開著奧迪越野過來看孫子的,男方父親跟我年歲差不多的,每次打了個照面,就遞給我黃鶴樓1916;我這個在城裡生城裡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