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的深圳煎餅人

2020-09-10 三色米蘇揚

因為那該死的瘟疫,一家人被關在出租屋裡小半年,看著那點兒積蓄,他心裡越來越慌。他想念那出攤的日子,喜歡聽那微信收款的提示語,喜歡雞蛋打在煎餅上的倍兒爽,更喜歡老婆幫他算帳時寫滿臉上的小幸福。

兒子今年參加中考,從河南老家轉過來上的初中。他曾無數次對著煎餅攤對面的金融大廈發誓,砸鍋賣鐵,也要讓兒子上大學,有朝一日,也能在那樣的大樓裡做個白領。

孩子很懂事,也很努力,成績總保持在中上。他問過好多人,都說兒子可能上不了公立高中,因為,他不是深圳戶口,要多考幾十分才行。於是,他暗暗拿定了主意,民辦高中也要上!他要完成自己的誓言,那幾萬塊錢的學費,他打算以後每天多出一次攤,賣宵夜!

他在夢裡都在詛咒,該死的瘟疫,還不走!無數次吶喊著,我要出攤!他知道,不能再耗下去了。

終於,城市復活了,上班的人回來了,他的煎餅攤前又開始人頭攢動。澆上一勺麵漿,單手神奇的一轉,磕上一顆雞蛋,灑上一把蔥花,心裡美美的,這就是他的畫作,綠地與太陽,是他的希望。

他感覺一切還是那麼美好,就連往日攆得他滿街跑的城管也朝他露出良善的笑。他還不知道地攤經濟,心裡還暗暗的叨「這傢伙是不是悶家太久,有點傻了」。

可是,才高興了沒幾天,下雨了,整天的下,連著幾天的下。煎餅攤沒法出攤,他的心揪得更緊了。

又一夜沒睡,窗外每一滴雨,都象重錘一樣,狠狠的落在他的心上,濺起的是點點血花。第七天了,雨好像還沒有停的意思,躺在靠窗的舊沙發上,他緩緩的合上布滿血絲的雙眼。……想著,西裝革履的兒子,站在灑著金光的金融大廈門前,微笑著向他招手。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故事:貨車司機擺地攤
    這是個難題,話說都去擺地攤,可是要賣什麼東西,可得有講究,不是賣什麼都能賺錢的。老關觀察了好久,覺得賣兒童玩具挺不錯的,於是利用跑車的便利,經過魚池口小百貨批發市場的時候,批發了一些小玩具,沒有敢多批發,害怕壓貨。
  • 一個擺地攤女人的曾經
    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前沿線,各方面都較好的城市。所以,英子到了一個臺資老闆開的公司去應騁。以她的學歷,長相,溫柔的樣子,找工作太容易了。剛從學校出來,她先去做了一個辦公室主任的助理。英子的性格特別好,主任讓她做的事從不敢怠慢,認真地完成工作。上班一個多月,英子被公司老闆注意到了她。老闆的年齡也就38-9來歲,英子23歲,正值青春綻放的年齡。
  • 十年前的我,是怎麼擺地攤的?(三)
    心想,此人若是跟著我去擺地攤,我該有多輕鬆。再一看胸前,赫然印著兩個字:保安。「幹嘛拿我東西?」他好像是被我的速度嚇到了,咽了下口水說道:誰讓你在這裡擺地攤的?我:沒人讓,我自己來的。他:這裡不能擺地攤。我:為什麼打氣球的那個就可以?他:人家是交了錢的。當時我很想說:誰知道他交錢了?或者:我也可以交錢。
  • 深圳是新城,也是故鄉——讀《叉仔——與深圳一起成長》
    、股票、清水河爆炸……這些極具特色或記憶的詞彙映入眼帘時,你一定可以知道,這是一本講述深圳故事的書籍。《叉仔——與深圳一起成長》是國家一級作家張黎明的新作, &34; 。深圳,一座夢想之城,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有著無數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小說從1979年開始,至1999年結束,對特區成立、逃港潮、92年新股認購、清水河大爆炸等深圳重大事件都有反映。
  • 十年前的我,是怎麼擺地攤的?(四)
    有那個閒心,想想怎麼擺地攤吧。說來也怪,剛想到這裡,眼前出現了一個道觀,道觀前人來人往,好生熱鬧。一開始,我還以為他們是在求籤,實則不然,就是人多。再往前走一段路,才忽然大悟,原來這裡有一家大型商場,好多人飯後無事,一來散步,二來隨便轉轉,看看給生活點綴一番。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我又折返回去,觀察一下道觀周圍的環境。道觀前,有一片草坪,草坪前的人行道很寬, 不遠處還有兩個公交車站。
  • 我的朋友因為擺地攤逃亡五年。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街頭風吹日曬
    我的同學,一個很好的朋友,十年前因為擺地攤和城管發生了衝突,背井離鄉,在外遁了五年,方才回家。實際上大部分人擺地攤,都是生活所迫!我有十萬塊錢租房子,為什麼還要在街頭風吹日曬。只是蘭子對於擺地攤這一營生方式,有著無比的痛。她寧願在工地當小工,都不願意擺地攤。她說:「我覺得最沒有安全感的工作就是擺地攤,那種東張西望,忐忑不安,如同犯罪的感覺今生都不願意再嘗試。」
  •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寫的都很現實嗎?看看深圳網友怎麼說
    慕容雪村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地名用的是真實的,時代背景用的是真實的,甚至故事情節也是有原型的。在現在的人看來,書中看似寫的荒誕,悲觀,消極,但事實上,這些事情發生在深圳一點都不出奇。前段時間寫了關於這本書的書評,有很多深圳的網友留言了。都在反映,這本書寫得很真實。比如有位先生說:這本書我05年在深圳的一個書店買的,當時讀了很震驚,寫得太好了,虛幻的情節展現的卻是真實的深圳。後來又讀了幾遍。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三章《深圳野史》(3)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擺地攤的女人》(小故事)
    女人嘴上嘀咕著,一個擺地攤的還如此裝束打份?但大家不自覺地都效仿起來。由於她光彩照人,大家都願意到地攤轉轉,臨走捎帶買幾件衣服。
  • 深圳,我又回來了
    「今晚請你們吃頓好的,在深圳的最後一頓了「我要在深圳的中心上班!」她也踩著高跟鞋,穿著套裝,抱著簡歷滿頭大汗擠進了招聘會。她笑容燦爛,順利地被招進了排隊最長的一家公司。她給媽媽打電話,說起來依然是鬥志昂揚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在CBD!就是深圳的中心!」
  • 全款買房,一個攤位養活一家人,你還在認為擺地攤不體面嗎?
    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找不到工作,出門擺地攤度日,買點煎餅、地瓜餅,並一臉崇拜地看著你:「你們這些讀書人真好,以後肯定賺大錢,不像我們為了幾塊錢風吹日曬的。」也許早幾年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但是現在要是還能聽見擺地攤的人說這話,估摸著不是客套就是拉攏客源了。看著一個個穿著隨便,t恤套著大褲衩,圍裙袖套穿一身,說不定月月都拿著3、4萬的收入,在這跟你嘮嗑呢。
  • 十年前的我,是怎麼擺地攤的?(二)
    或許是因為天快黑了,或許是因為她太愛這個女兒,又或許她看出來我是第一次擺地攤,隨手掏出10塊錢給我。 此時正在擺地攤的你們
  • 在深圳,你還要繼續努力!
    每次去深圳的感覺都不一樣,深圳給我的感覺節奏特別快,在早高峰和晚高峰隨處可以看見年輕人在焦急的奔跑,有的急著趕公交和地鐵,有的忙著推銷和倒賣。(一)T,80後,2003年來深圳,初中畢業,因為不喜歡學習,初中畢業在家呆了幾個月就跟著別人來到深圳,一直在這個城市打拼。
  • 小說:婆婆逼兒媳擺地攤,賣不完不準回家,兒媳一招,眾人都叫好
    每天她都非逼我這個做兒媳的擺地攤,賣不完還不準回家。後面我這個做兒媳的只用了一招,就讓眾人都拍手叫好。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因為現在我還在接受婆婆的刁難。見我這個兒媳回家了,婆婆打開門,臉色不是很好:「今天賣了多少錢?」我底氣不足,小聲說道:「二百二十六。」
  • 一個真實故事,深圳遺忘的女孩
    前年去廣東開會,順路去看看在深圳開幼兒園的朋友,朋友開的幼兒園規模不小,大概有300多位小朋友,是貴族幼兒園。以前,她讓我幫忙推薦過幼兒園老師,所以,見面後自然聊到這些應聘的老師,她說的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 小說:兒媳為貼補家用去擺地攤,隔天家中消失,檢查監控後婆婆嚇蒙
    兒媳為貼補家用去擺地攤,隔天家中消失,檢查監控後婆婆嚇蒙王燦燦嫁進秦家才一年,男人就得病死了。她不僅成了單親媽媽,更是成了一個寡婦,保姆!一早,她麻利的收拾了一下,做好早飯端著上桌。可她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被婆婆劉娟催促道:「做好了飯就滾出去掙錢!」王燦燦憋著一口氣,卻不敢忤逆婆婆。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三章《深圳野史》(5)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一個人在深圳租房8年,這個故事告訴你深圳必須努力
    我和小羽拉著黑色的行李箱,結伴來到咕咕冒著熱氣的深圳。兩個單身的姑娘,沒有太多積蓄,只好租住在蔡屋圍那壓抑逼仄的城中村裡。小小的幾十平方米,雜亂無序地擺放了數張高低鐵床,目之所見,處處是灰塵與蟑螂。後來,小羽考上了東莞的公務員,她離開深圳之後,我一人無力承擔小公寓的租金,就搬到了景新花園,認識了郭嘉、仙德瑞拉、王婆和滅霸。這段舊時光,讓我至今都念念不忘,我們五個人住一起,雖有點擁擠、不搭調,但是又十分和諧,充滿人情味。
  • 深圳記憶之小馮
    在深圳遇見很多種人,我喜歡同各行各業的人聊天,但有一次很特別,因為對方是小偷。就叫他小馮吧!他讓我這樣叫他。那是2000年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公司剛開了周例會,然後聚餐,我託辭離開了,前幾天喝酒胃難受的很。到離公司很近的中心公園的亭子裡坐了一會,困了以後我躺了下來。把報紙蓋在臉上。不知不覺睡了一個多小時,警覺中覺得有人輕推我。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三章《深圳野史》(8)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