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青山腳下有這麼一戶人家,家裡只有父子倆,王貴和兒子王有才,王有才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生病去世了,只留下父子倆相依為命,王貴是做燒餅地,就是自己在家做好,然後推著小車出去賣,他的生意不錯。加上他為人善良,見到吃不上飯的小孩或者老人總是讓他們免費吃一個。
王有才從小跟著王貴屁股後面,看著他和面,醒面,揉面,然後在鍋裡做好燒餅,然後推著小車出去賣,王有才慢慢地也幫上忙了,學會了父親的這一套手藝, 看著長大的兒子幫自己幹活,王貴欣慰地笑了。
王有才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吹笛子,他幫忙幹完活了,就拿著笛子去山上吹一會,自小失去母親的他看著別人有爹有娘也羨慕,但是他對娘的想念不敢跟爹說,怕爹傷心,只能把這份情通過笛聲表達出來。
在王有才18歲的時候,王貴突然生了一場大病,一病不起沒過多長時間就撒手而去,家裡只剩王有才了,王有才悲痛萬分但是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生活得過,日子得繼續,他就接手了父親的生意,開始自己做燒餅賣燒餅。
他經常是做好了燒餅,就拿出幾個跑山上父親和母親的墳前告訴他們今天做了多少燒餅,自己要去哪賣賣,經常說著說著就哭了,然後每天賣完燒餅回到家就拿起笛子往山上跑,吹會笛子。悽涼的笛聲在山上響起。。。。。。
話說小翠是鄰村老張家的女兒,小翠家家庭條件不錯,小翠又是獨生女,家裡對這個女兒十分寵愛。有一次小翠從山腳下路過聽見悽涼的笛聲就被吸引了,後來她經常去山上聆聽,然後打聽到這是一個大孝子在吹笛子,打聽到王有才的身世後,不免對這個年輕人多了幾分同情,後來知道他自己在做小生意,自立更生,不免多了幾分好感。
知道王有才每天會在山上吹笛子,小翠就掐著點每天去,有一次小翠主動上前打了招呼,兩個年輕人打開了話匣子。。。。。。後來每天倆人都會聊會天再回家,還是小翠主動提出要給王有才當老婆,王有才心裡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這個好姑娘,畢竟自己沒爹沒娘,也沒攢下多少錢,拿什麼去提親啊,小翠家條件又好,還是獨生女,她爹娘怎麼會把自己的寶貝許配給一個窮小子呢。
小翠看出了他的顧慮安慰他說自己的爹娘很識大體的,不會計較這些的,小翠就提前給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小翠的爹一打聽知道王有才確實是個孝子,還有手藝,雖然窮點,但是肯吃苦還善良,於是同意了這門婚事,並把自己的一個門臉讓給了王有才,讓他做燒餅賣燒餅,這樣有了門臉不至於每天跑出去叫賣,省下不少時間。
王有才特別感激自己的老丈人和丈母娘,把女兒嫁給自己,他和小翠用心地經營著自己小家,把小翠的父母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來對待,日子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