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張和燒餅

2020-10-25 不會逆流的時光

老張出場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故事大意是說一位妻子要出門,給懶丈夫套了一個餅在脖子上,等回來時,發現丈夫把嘴巴前面的那一塊餅吃完後,因為懶得轉動餅被活活餓死了。

我那時候年幼,不能理解故事的寓意,更不會去思考故事的合理性,只覺得深深的感嘆和可惜:怎麼會有這麼懶的人?

直到參加工作後,才從同事老張那裡得知這個故事起源於浙江縉雲,故事中的餅也是有名的縉雲燒餅。

老張是地地道道的縉雲人,也是當時的重慶分公司總經理,經常帶著我外出公幹,總給我講老家縉雲的一些奇聞趣事。

久而久之,我對浙江縉雲和縉雲燒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老張說在他老家舊屋的旁邊和大門口,分別有一條大路和牆弄,在大路和牆弄的丁字路口,一到夏天,每天晚上幾乎有半個村的人在這裡乘涼,因此,自他能記事以來,就記住了在這裡聽到的很多傳說和故事,其中就有很多是關於縉雲燒餅的。

可能是由於老張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我受老張的影響,到浙江出差時,我們都會不謀而同地藉機到老張家鄉走一圈。


大爺講燒餅

在老張老家大路和牆弄的丁字路口,有一個老大爺,大概是村裡最年長的一位老人,其他人都圍著他聽他講百聽不厭的老故事,老大爺跟我同姓,見我面生,拉著我就一直講,巴不得把他一生所見所聞都講給我聽,估計也是印證了那句「誰不說咱家鄉好」吧!

我還聽到過縉雲燒餅很多的其他傳說,比如歷史上第一個縉雲燒餅的誕生,是軒轅黃帝煉丹的時候,隨手把一團麥麵貼在丹爐內壁,結果烤出的一個麥餅特別好吃,從此就有了縉雲燒餅;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個村婦剛剛做好麥餅,發現她兒子燒火煉丹用的土鼎內還有炭火,就順手把做好的餅貼在土鼎內壁,結果烤出來的餅香味四溢,吃起來酥香、糯軟。村婦因此得到啟示,發明了特製縉雲燒餅的燒餅桶和特殊的製作工藝,一直流傳至今。

還有很多與朱元璋、劉伯溫等等古代皇帝和名人有關的傳說,這些傳說不僅在同姓大爺口中經常聽到過,還能在很多書上可以看到。


老張和燒餅

老張的兒童時代是在上世紀60年代後半葉到70年代上半葉,那時村裡偶爾會請附近的劇團來演平安戲。

每次村裡演平安戲,戲臺面前就擺了好幾個燒餅攤,每個燒餅攤都有一個圓形的燒餅攤和一張方形的小桌子。方是規矩,圓是通融,一個小小的縉雲燒餅攤,蘊含了方圓之道、為人處世的哲學思想。

燒餅攤在戲臺前一擺出來,就吸引了很多小孩子圍觀,目不轉睛地看著燒餅師傅在小方桌上先把面揉來揉去揉成一坨,再滾來滾去滾成長長的一條,然後用刀唰唰均勻地切成一段段的小塊。

切好後,師傅抓起一塊啪啪幾下壓扁,塞進肉絲和菜乾,放在桌上一邊轉著圈子一邊壓成又圓又薄的一個燒餅胚,然後一手託著餅胚,一手用刷子乾脆利索地來回幾下刷上糖油,就小心翼翼地貼在燒餅桶裡。

過了一會兒,就用鉗子從通紅的燒餅桶裡夾出一個黃黃的、油油的、亮閃閃的燒餅。此刻,我的眼睛就像燒餅的表面,幾乎要流出亮閃閃的油來。

看戲時,大人們樂哈哈地看戲,老張眼巴巴地只看做燒餅。

到了冬天,村裡的各種農事空閒了下來,村裡就會有人張羅請做燒餅的人來村裡烤燒餅,這時,村裡想吃燒餅的人就用小麥換燒餅。

一斤小麥換幾個燒餅,或幾個燒餅需要多少小麥換,老張已經記不清楚,但是小麥換燒餅的事情他卻印象深刻。


老張被打

因為燒餅,老張還被娘狠狠揍過一頓。

那是在念小學的時候,村裡的小學又叫後田祠堂,大概是二三年級那年,一天放學後,老張從後田祠堂一回到家裡,同道的三叔婆就對他說:你娘去村口換燒餅了。

於是,他立即向村口走去。剛走到村口燒餅攤附近,給他家做的第一個燒餅正好被燒餅師傅取出燒餅桶,娘笑嘻嘻地把剛出爐的第一個燒餅遞給同村的一個手藝人,村裡,習慣把匠、木匠、泥水匠等等工匠稱為手藝人。

我見過老張娘,年輕的時候應該是一個大美女。但老張說山村美女是非多,小時候,這個手藝人會送一些他自己做的,看起來很精巧的衣架、褲架之類的小物件給娘。

那個時代,有人發現手藝人給他家送稀罕的衣架褲架,就散布了不少謠言,這些謠言那時候叫桃色新聞,現在叫緋聞。

因為緋聞,老張被一個比他大很多的村民罵過是「手藝人兒子」,這樣的罵人話在他們村裡是非常刻毒的。老張回憶被罵過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自己不是爹親生,以至於後來有很多年,他都經常把手藝人送給娘的衣架和褲架偷偷地藏起來,讓娘曬衣服的時候老是找不到。

而在此時,看見娘把第一個燒餅送給手藝人,老張頓時感到惱火,站在燒餅攤附近,要不要過去吃燒餅猶豫了好久,剛巧娘轉過身看到了他,他發現娘的臉上頓時出現尷尬的表情,娘的表情助長了他的怒氣,一轉身負氣回家,回到家裡就躺在床上。

過了沒多久,娘提著一摞燒餅回來了,叫他吃燒餅,老張躺在床上愣是不吭聲。

娘又連勸帶哄地叫了一陣,他還是沒有起來吃燒餅,娘也火了,走過來一下把老張摁在床上,又掐又錘,一頓狠揍。

老張說,娘大概在她自己心裡也是有委屈,長期積壓,無處發洩,正好朝他出氣,下手很重,把身上打得一塊青一塊紫。揍完了,還惡狠狠地撂下一句:「今天,你不吃燒餅,我揍死你!」

估計怕被娘揍死,老張只得從床上爬起來,一邊抽泣一邊吃燒餅,燒餅是什麼味道卻一點也沒有吃出來。那是他有生以來吃燒餅最沒味道的一次。

想起老張現在這把年紀如果還被娘打,我心裡就忍不住想笑,但想起這個故事心裡也泛酸,老張家其實很不容易。


燒餅幫了老張

老張因為燒餅被娘打,但也因為燒餅帶來人生的轉機。

上世紀最後一年,麗水電視臺向全市招聘記者,那時老張還在麗水市下屬一個縣的中國銀行做職員,為了能進城也參加了這次招聘考試。試卷裡有一道寫作題,題目要求的大意是:你為什麼要做記者。

老張在試卷上寫道:

在讀中學時,曾經在學校的《語花報》上發表了一篇小文章,報社給我寄來了記不清楚是5角、8角,還是1元的稿費。之前我的家庭成份不好,在村裡,娘的日子一直過得挺受氣,事事處處被審查,受打壓,家裡人被別人看不起。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並得到稿費,娘覺得是一件值得高興,也是可以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的事情,於是,就用我的稿費去鎮裡買了燒餅和餛飩皮,也不知道我的稿費夠不夠娘買到那些燒餅和餛飩皮,也許娘自己還貼了錢才能買到。娘煮好餛飩熱了燒餅,坐在家門口,呼嚕呼嚕地吹著熱氣吃一口燒餅,再吸溜吸溜地吃一個餛飩,見到有路過的人就說:「我兒子寫了文章,得了稿費,買來的呢!來來來,吃燒餅、餛飩?」然後路人就誇獎「你兒子真厲害,能寫文章賺鈔票了!」

那天,娘特別高興。也是從那時開始,我立志長大以後要做一名記者。因為我覺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記者,不僅謳歌英雄,也揭露黑暗;不僅歌頌正義,也鞭撻醜惡;更重要的是記者不僅傳達黨委和政府的聲音,也在傳遞廣大人民的心聲。假如我能成為一名讓娘覺得臉上添光的記者,她的臉上肯定始終蕩漾著幸福的笑容。

結果,在這次有80多名應聘的考試中,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功被錄取到麗水電視臺。他想,能成為一名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記者,縉雲燒餅無疑為他取得總分第一的成績幫了大忙。


我、老張和燒餅

自從被老張帶上道後,就是我和老張與縉雲燒餅的故事了。

2006年,陰差陽錯成為重慶分公司總經理的老張,由於是縉雲人,對當地比較熟悉,被派駐到縉雲縣前路鄉做建設現場指導員,帶著我駐紮鄉裡一直到2007年,夜間值班的時候,隔三差五地要去附近一個名叫宮前的村裡吃燒餅,據說那裡的燒餅,整個縉雲縣味道最純正。而這裡的縉雲燒餅,的確能讓人吃上癮。

再比如前幾年,我去麗水大洋路南段的一家縉雲燒餅店吃燒餅,在店裡我摔了一跤,跟店老闆產生了一點不愉快。

再比如老張每次回老家,總要找機會到地道的縉雲燒餅店吃一次縉雲燒餅和餛飩,而且都會給我帶一些回來。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吃縉雲燒餅,總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那種感覺不僅觸動了味蕾,更觸發了對縉雲故事和縉雲故人的奇怪思緒!

過去,我和縉雲燒餅發生了很多故事,我想今後,我和縉雲燒餅之間,肯定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會發生……

相關焦點

  • 我認識的老張
    據老張講,他家家境還算殷實,老伴兒跟著女兒生活。兒女都已成家,在家閒著無聊。於是他就出來,租房收廢品。他說,自己還不算太老,每天早出晚歸的,雖然辛苦,但不想拖累兒女。就這樣和老張慢慢的熟識了。每老張來時,也許是出於同情趕到飯時母親總會留他吃飯。或是因了鄉人善良的拘謹?也或許盛情難卻?抑或是母親的真誠勾起來他一個漂泊異鄉之人的思鄉心緒或者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起初,他不肯,後來也就接受了。
  • 老張,老張
    桂英和老張是當年在雲南當支邊知青時認識的,返城後沒多久兩人就結婚了。桂英分在了紡織廠,老馬去了機械廠。在老張眼裡,桂英有雙靈巧的手,尤其擅長刺繡,繡出的鳳凰活靈活現的,好像一不留神就會飛走一樣。老張記得,當年他們結婚的時候,桂英親手繡過一對帶鴛鴦圖案的枕頭。那枕頭上的鴛鴦,每一片羽毛都清晰可見,手摸上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
  • 老張:我的家容不了渣女和渣男
    中秋,多麼富有詩意和情調的日子!然而卻有兩個即將出世的龍風小生命,在這個浪漫又喜慶的時日裡被無情的扼殺掉了!那天這媳婦以平平的肚子帶著數位娘家人拉走了自個所有的東西,看樣子是要徹底和老張兒子拜拜的意思。老張兩口子躲在外面大氣也沒出一聲,顯然這是遇到了個硬茬的親家。
  • 村口做燒餅的老李
    小時候很愛吃老李做的燒餅,每天路過老李的燒餅攤,都會花上兩角買上一個。剛做出來的燒餅熱得燙手,看著外皮被火烤的焦黃,趁熱咬上一口酥脆鹹香,那味道至今都在懷念。可惜再也吃不到了,老李前些年已經走了。記得那時候我們幾個人,經常會一個人買上一個燒餅,纏著老李讓他給我們講故事。老李只要不忙,都會給我們講上幾個。老李住監獄那年老李在四川,幹的是走街串巷賣小吃的賣貨郎。一天,在一個街上看到一個流浪的女人,神志不是很清醒。老李看她可憐就把那女人領了回去,給女人買了衣服和吃的。這女人看老李人好,就怎麼著也不肯走了。老李也是心善,就讓女人住了下來。
  • 故事:賣燒餅的小王
    很久很久以前,在青山腳下有這麼一戶人家,家裡只有父子倆,王貴和兒子王有才,王有才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生病去世了,只留下父子倆相依為命,王貴是做燒餅地,就是自己在家做好,然後推著小車出去賣,他的生意不錯。
  • 蘭花的奧秘與猶太人「賣燒餅」的故事
    某個市場上,有兩個人在賣燒餅,且只有兩個人,我們稱他為燒餅甲,跟燒餅乙。 他們的燒餅沒有物價局監管,每個燒餅一元錢就可以有工錢利潤,並且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甲再發二元錢賣乙一個燒餅,乙也發二元錢賣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繼續發三元錢賣乙一個燒餅,乙也發三元錢賣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這個時候整個市場的人,包括看故事的路人你,覺得燒餅(蘭花)的價格飛漲。
  • 老張的羊群
    可是十九歲高三還沒畢業的時候,父親就擅自做主給他訂了婚,從那以後,老張覺得在學校抬不起頭來,不好意思見老師和同學輟學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不好意思和鄉親收錢。辛辛苦苦幹了兩年,也沒收回來多少木工費。後來他將全套的木工家具送給了連襟,自己買了村裡第一臺農用四輪車。老張很有眼界,他發現機械逐漸會代替人力來耕作,於是又購置了播種機,翻地機,農忙時沒白天沒黑夜,勤勤懇懇得在地裡幹著。幾年下來賺了一些錢,家裡也有了積蓄。鄉親們都知道他有錢,就和他來借。老張好說話,來的人他從來不讓空手回,總是讓媳婦把錢給拿上。
  • 中國民間故事:圓夢燒餅
    其中有一種名菜叫「肉末燒餅」,也叫「圓夢燒餅」,為什麼叫「圓夢燒餅」呢?那可是有一段典故的。 據說老佛爺慈禧太后一天晚上做了個夢,夢中她吃了一種夾著肉末的燒餅,非常的好吃,醒來後沒有對任何人說起,很巧的是當天用膳的時候竟也吃到了這種燒餅,慈禧非常高興,就問是誰做的。
  • 武大郎燒餅為什麼那麼好賣?
    今天中午下班,在街上看到一個賣燒餅的男人,他身邊圍著好多女人,我不禁有點好奇,走進人群一看,原來他在賣武大郎燒餅。燒餅裝在箱子裡,一共兩箱,用扁擔挑著,男人打扮也和武大郎相似。燒餅我沒買,不知道味道如何,但生意不錯,其中一箱差不多賣完了。買燒餅的幾乎是女人,我不禁有點好奇。
  • 老實人老張
    經過兩年的治療,老張的病治好了,只是不能做特別勞累的活。但是老張的父親累倒了,身體越來越不好。等到老張25歲的時候,老張的父親終於熬不住了,肝病去世了。幸好各個兄弟姐妹也長大了,都能獨立了。這十幾年給老張給老張的父親看病,可以說是讓家裡負債纍纍。而老張不能幹重活,掙錢少,這一切又壓在兩個弟弟身上了。別人家都住上了樓房,就剩下他們家還住著瓦房。
  • 老張的一生
    現在我爸去哪都帶著他的弟弟,生怕他吃不著飯,我在西安安家後,在老張的努力下,他自己做了小區的清潔工,也把他的弟弟也帶了過來,這樣他才放心,剛開始我很反對他的到來,可是在老張的堅持下,最後留了下來,我跟老婆後來也沒在說什麼,畢竟他跟我也有血緣關係,由於我的房子小,住不下,在外面給他租了一單間,安頓下來了。 老張跟我媽是初中,高中同學,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
  • 修鞋的老張
    我家橋頭有一個修鞋師傅,人都叫他老張。長得不算高,中等身材,臉圓圓的,泛著略微帶點紫褐色的光。一年到頭都穿著洗得有點發白的工作服,半舊的運動鞋。無論晴天還是雨天,他都雷打不動的端坐在橋頭,等來修鞋,修拉鏈的人。 一般我們小區的人,哪家孩子的鞋壞了,無論運動鞋,皮靴,拖鞋,都拿去叫老張修。這要經了老張的手,眨眼功夫就為你修好,連一點破綻有時都看不出來。
  • 單位的老張
    會後,看著老闆滿意的神態,我想他開了個好頭。 車間裡他也的確做到了身先士卒,哪裡缺人手他到哪裡,儘快熟悉了每一道崗位,和每一位員工的名字。 其實老張是有學問的,他是一所中學的教務處主任,由於犯了一些問題就主動辭職了。教育界是待不下去了,就來到製造企業工作。
  • 老張又住院了
    老張心臟病復發又住院了,這事不知道怎樣傳到了發小嚴明耳朵裡,嚴明打來電話問候,說了許多許多安慰的話,還說等老張出院了一定要登門看望,並且要約倆朋友好好的喝一喝,敘敘舊,嚴明自己說他請客,誰也不許和他搶,他現在不是過去的他了。老張出院好些日子了,也沒見嚴明再打來電話。過了兩個多月,嚴明突然打電話要來看老張。
  • 保安老張軼事
    晚上,老張依然站在門前,看著住戶們一個個平安歸來,車輛在進入大門時,都能主動搖下玻璃,象徵性的招一下手,老張還以微笑,微笑裡透出的自豪,由內而外散發出來。一天夜裡,大約十一點的時候,老張正準備關門休息,這時,一輛豐田小轎車呼嘯而來,直奔院內,老張急忙關閉大門,尾隨過去,可司機已經不知去向。誰的車?這麼快的速度?去哪了?
  • 小小說:老張請客
    老張,最近局裡要評選科技成果獎,你認真準備一下,很快發正式通知。」這是農業局辦公室楊主任打給他在基層工作的同學老張的電話。  「我……我哪有什麼科技成果呀?」老張吞吞吐吐地說。  「科技研究探索的論文也算,你認真寫一寫,弄個獲獎證書評職稱可以加分的。」  老張聽到這個消息,不但沒有高興,反而皺起了眉頭:自己平平庸庸,哪來的什麼科技成果啊?
  • 故事:「街角賣燒餅的女人帶走了我的心,我再也無法愛上別人了!」
    大概是那之後三四天,巷子裡便新開了家店,上面寫著「山東燒餅」。那天早上,天還不亮,我就戴著圍巾出了門,隔著老遠就看見巷子裡的火光,我走近了,才發現那是家燒餅店。「這燒餅怎麼賣啊?」她說,「你不能白住,你得幫忙做燒餅。」我打小沒做過飯,也懶得做,不過為了能住在這兒,只能無償和她做燒餅。周圍的鄰居來來走走,後來,邊上的水果商販和煎餅果子老闆都以為,我是老闆,她是老闆娘。他們看著我們,心裡想著歲月靜好,滿心羨慕。
  • 故事:再見,保安老張
    完善檢查,評估結束之後,老張被安排了手術。這讓老張很難理解,胃潰瘍不是輸液就可以了嗎,為什麼還需要開刀手術?老張的疑慮很正常,因為和他住在同一個病房裡的病人都先後接受了手術治療。對於一個平日裡身體健康的人來說,自己的身體突然需要開刀手術,自己看見聽見的幾乎都是這樣的病人,除非是智力有問題,否則又怎麼會不起疑心?
  • 兒子只知我喜歡吃縉雲燒餅,他哪裡明白,我吃的早已是一種情懷?
    第一次吃縉雲燒餅的經歷,儘管三十年過去了,至今仍然記憶如昨,我虔誠的、小心翼翼地把烤得焦黃的,散發著淡淡的小麥香的縉雲燒餅送進嘴裡的時候,輕輕一咬,瘦肉和黴乾菜混合的香味那個時候,我只是單純地想,以後我和婉芸在一起的時候,就有口福了,有這麼一個勤勞手巧的嶽母,什麼美食做不出來?
  • 要什麼燒餅,要一個你就夠了
    驚悟鳥啃著燒餅,「為什麼總是瞧著我?」仙人輕咳兩聲,看了看還在滴水的橋洞,自己和這驚悟鳥被逼的無處可去,才找了這樣一個地方……算是避難嗎?「我哪有瞧你?」仙人一臉正氣,說道,「你可記住,若是以後別人這樣,就是你臉上有東西。」驚悟鳥點點頭,又咬了一口大燒餅,一雙水眸滴溜溜地轉,「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