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橋頭有一個修鞋師傅,人都叫他老張。長得不算高,中等身材,臉圓圓的,泛著略微帶點紫褐色的光。一年到頭都穿著洗得有點發白的工作服,半舊的運動鞋。無論晴天還是雨天,他都雷打不動的端坐在橋頭,等來修鞋,修拉鏈的人。
一般我們小區的人,哪家孩子的鞋壞了,無論運動鞋,皮靴,拖鞋,都拿去叫老張修。這要經了老張的手,眨眼功夫就為你修好,連一點破綻有時都看不出來。花費錢還不多,有時也就3元,5元這樣子,孩子就可以穿了對付一陣子。還有衣服,褲子的拉鏈,換拉鏈頭,修拉鏈,老張也是手到擒來,不費多少事的。因此,老張算受小區裡的大爺,大媽歡迎的一個人。
一次修鞋,和老張聊起,才知道老張的兒子還是市級機關裡一個比較有名的人物呢。本來兒子是不要老張出來幹活的,兒子養活他,綽綽有餘。無賴老張勞動慣的,要休息下來,還是渾身的不自在。因此就有了每天在橋頭修鞋這件事。
每天上午8、9點的樣子,老張推著小車將修鞋工具運到,擺開攤子,然後就泡好一杯茶,打開小小收音機。一邊聽著小曲,一邊喝著茶,一邊幹著手中的活。那情那景,看看都讓人覺得老張的愜意,悠閒。
老張家本來在外地農村,年輕的時候家境不好,就來到了城市打工。在一家鞋廠一幹就是30幾年。孩子在老家爺爺奶奶陪著上學,老張每年也回去不了幾趟,日子過得比較艱辛。好在兒子爭氣,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學。知識改變了命運。四年下來,兒子分配進了機關,成了一名公務員,在當地也有了自己的房子。
老張從那個小鞋廠下來了。兒子就將他接過來了。本來也是叫他多享幾年清福的,可老張是個閒不住的人,不幾天就在橋頭擺起了鞋攤,做起了修鞋子,拉鏈的活。
一次一位客人,找老張修衣服拉鏈。隨手就將衣服放在老張這了,答應第二天來取。大概當時這位客人有點急事,匆忙中將錢包放在口袋裡忘記拿出來了。晚上到家,才想起錢包裡還有360元錢呢。客人在家非常著急,假如修鞋師傅將錢包拿去了,謊說沒有怎麼辦?據客人後來講,當時擔了一夜的心,覺都沒有睡好。第二天早早地就去了橋頭見老張,跟老張把情況一說,老張呵呵一樂,隨即將衣服拿出,當場從口袋裡掏出了錢包交給了客人。客人非常高興,一定要將10元錢交給老張,叫不要找了。老張嘴裡一邊說著不需要,一邊將6元錢找給了客人,說當時講好4元錢的。客人非常感動,連向老張豎大拇指。
像這樣助人為樂的小事,在老張身上還發生了好多。以致於小區裡的大爺,大媽,提到老張都是誇不絕口。可每當此時老張都咧開大嘴樂著,那分滿足,那種開心,只有他自己體會得到。
老張,就這麼一個平凡的老張,我們確實也看到了他的不平凡之處,然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