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祥|媒人老張

2020-06-25 齊魯壹點
劉維祥|媒人老張

文|劉維祥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

劉維祥|媒人老張

01

老張頭叫張豪,是個胖乎乎的老頭,說話風趣幽默,話鋒極健。他走到哪兒,都能引起一陣笑聲。不信?你看,老張瞧見有一群村人坐在街邊捧著碗邊吃邊談,就又湊了過去:「唉呀,這幾天胃口不好,走到茅廁裡,看見啥都不想吃。」眾人「哄」的一聲笑了起來,老張卻板著面孔,仍然在鬆鬆地啦呱。

老張先前是不說媒的。前幾年,老張頭從建築公司退休,賦閒在家,悶坐無聊,就想起來說媒。第一次是受表妹所託,為外甥女張羅對象。男女雙方小青年見了面,都沒啥意見,正準備進一步接觸。老張頭卻探聽到男方有一隱疾,脊背上有一肉疙瘩。唯恐落埋怨,就打電話告訴了表妹。表妹一聽,心裡著惱,竟給自己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說了一個這樣的對象。表妹沒有吭聲,「啪」地一聲掛了電話。老張尷尬不已,事後又遭男方一頓埋怨。經此一事,老張才意識到「媒哄」的真正含義。

劉維祥|媒人老張

老張第二次說媒,是為妻侄女劉芳找婆家。本村有一戶家庭,家境殷實,小夥子張哲也老實本分。剛開始說媒,老張頭手頭資源匱乏,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老張頭就為他們牽起了紅線。姻緣實由天訂,那姑娘沒相中張哲,卻看上了陪同張哲一起去玩耍的陳三娃。張哲母親認為老張頭夫婦沒給他兒子添好言,竟與老張夫婦結下了暗仇,在以後的種地澆水事宜中,處處與老張頭作對,著實令老張頭煩悶了幾天。三娃與劉芳兩情相悅,開始自由戀愛,成就了婚姻。老張的妻侄女嫁給三娃後,才發現,三娃不唯有英俊的外表,還家徒四壁,拉了一屁股的饑荒。劉芳雖有嬌滴滴明星般的面容,面對生活中的油鹽醬醋,也只得放下身段,拼命爭氣掙錢。奈何紅顏命薄,那三娃卻是個好吃懶做的人,又嗜賭如命。劉芳辛辛苦苦經營著一家小吃店,養著自己那無所事事的男人和年幼的兒子。不料有一天,劉芳晨起做生意,竟發現飯店易主,劉芳頓時傻了。原來,三娃賭錢輸得眼紅,竟把鋪子抵了出去。劉芳回家大鬧了一場,念及年幼兒子,不捨得離婚,只得去姑姑家哭訴,順帶著把老張夫婦埋怨了一番。老張妻子氣得牙根疼,發誓不再讓老張說媒。

但老張不聽妻子的,他不怕媳婦,雖然他在兩口子打仗中不佔上風。老張妻子長得五大三粗的,有力氣,幹起來農活虎虎生風。老張在單位上班,終日閒散,捂出一身細皮嫩肉,手無縛雞之力。因此,幾次近身肉搏戰,老張均被媳婦牢牢壓在身下,飽受一頓老拳。久了,老張就總結出一些實戰經驗。每有心得,老張必會賣弄:「哎呀,今天打了個勝仗。」「咋回事?」有人追問。「今天上午,我下了班,把自行車叉到大門外,掉轉車頭,朝向大路。進了門,見老娘們正撅著腚抱柴禾。我攢足勁,朝腚上跺了一腳,轉身就跑出了門,騎上自行車就往單位來了。那個老娘們沒追上。」老張頭得意洋洋。

劉維祥|媒人老張

退休前,老張終日在單位吃食堂,妻子則領著幾個孩子在家裡艱苦度日。妻子會過日子,她精打細算,把家裡老母雞嬎的蛋攢起來,拿到集上去換錢。有一次,老張對本單位的一位同事說:「兄弟,今天跟我趕集去。你推著自行車,別吭聲,只管聽我的。」只見老張走到一個賣雞蛋的攤子前,伸手抄起盛雞蛋的包袱,順手一兜,抱在懷裡就跑。「兄弟,快上車,跑。」老張和那小青年揚長而去,那後面的婦女罵著追了好遠才作罷。原來,那個婦女就是老張妻子。

老張頭說了幾次媒,漸漸嘗到甜頭。每走到一處,無論男家還是女方,主人都好煙好酒侍候著,美味佳餚吃著,老張慢慢就吃刁了味口,回到家裡,看見老婆做的粗茶淡飯,就難以下咽。老張頭慢慢習慣了走街串巷,開始了職業說媒的生涯。

劉維祥|媒人老張

02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自古以來婚姻所必不可少的程序。古人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如果沒有媒人撮合,那就是淫奔苟合,為人不恥。於是媒人便成了人們不敢得罪的人物了。前幾年,老張頭憑著自己三寸不爛之舌,過人的眼力,倒也成就了幾對美滿姻緣。玉成姻緣,功德無量,況且媒禮錢也越來越水漲船高:小青年訂婚需要交四幹元,倘若遇到那些搶手貨——二婚頭,或者小寡婦,則會有六七千元的紅包揣入媒人的衣兜。老張頭很是樂此不疲了一陣。但老張頭漸漸發現,媒不好說了。現在的小青年不再是以前的懵懂毛頭小子,大姑娘也不再是足不出戶的大家閨秀。現在都時興外出打工,自由戀愛。一個正青春,一個正妙齡,沒有父母的拘束管教。正是,乾柴烈火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而小夥子們也很快就發現了這對付丈母娘的快捷方式和不二法寶——先上車,再買票。春風幾度,珠胎暗結。在前幾年,這種情況會引起丈人跳河抹脖子的。現在,丈母娘只能咬牙罵幾句「死妮子」,便不顧醜不顧羞地匆忙做了賠本生意,肚子不等人啊!新娘子在婚禮上腆著大肚子,談笑自若,倒是老婆婆疼愛備至,不斷提醒主持人,「招呼著點鬧喜的人,媳婦有了。」一下子添兩口,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雙喜臨門啊!父母之命成了虛談,媒妁之言更是白扯。現在都時興起一種新風尚:男女青年談戀愛,火候差不多,告訴父母。男方父母約上幾個族人,到女方會親家訂婚,直接一腳把媒人蹬得遠遠的。唉,世風不古啊!

劉維祥|媒人老張

「如今這年頭,啥行業也不好幹了,啥買賣都有競爭的。」老張感嘆著。近幾年,有一批巧嘴小腳老太太異軍突起。她們憑藉可以自由出入內帷的優勢,登堂入室,姐長妹短,拉走了大部分青年客戶資源。她們要求低,走門串戶,說一對青年男女見面,一兩盒「小蘇」煙即可打發。並且這些媒婆很有職業操守,婚事不成,絕不吃請,不像老張那樣,得好酒好菜伺候著。這些媒婆在乎的是那一張張紅通通的票子。她們不厭其煩地出入俊男靚女之家,剩男大女之戶,催換帖,追婚期,不嫌腿酸腳疼。婚事不成,每天也有幾盒煙入兜,折換成錢,也能有百餘元到帳。低廉的價格、熱情的服務,讓老張大感壓力倍增。老張本就資源不多,再加上那些老太太明橇暗挖牆跟,事業愈發衰退。

事急從權,老張也開始轉變原先信奉的原則底線,變得有些不擇手段。他開始出動出擊。首先,堅守商業機密。「老張啊,你有好的男小夥麼?」「沒有啊。」老張相信,只要自己吐口,那個同行準會當天殺到彼處,到時自己只有乾瞪眼的份。其次,老張開始擴大視野,主動深入一線,到各村去尋找適齡訂婚男女。有一次,我姐姐正在家裡忙家務,聽到有人敲門。打開門一看,老張笑著伸過頭來。「大妹子,在家了,家裡有孩子該訂婚麼?」「大女兒在大學裡上學,不訂。」「二閨女呢?」「二閨女在上小學。」「男孩呢?」我姐姐有些不耐煩,「這不,還在地上爬著玩呢,等他大了,再仰仗你吧。」我姐姐開始關門,「這是哪兒來的人啊,魔道。」老張不以為意,繼續私訪。有時,老張也狠心拆婚。雖說,寧摧一座廟,不拆一樁婚。但有些小崽子們也太不像話:明著說婚事不成,暗裡卻陳倉暗度,卿卿我我,還沒過河就拆橋,只為省那幾千元錢。老張狠心跑到女方家裡,說了一些男方的不是。可惜,破壞婚姻不成,反招來男方母親的一頓臭罵,老張頭威信大減。

劉維祥|媒人老張

老張不氣餒,他利用自己識字的優勢,建立了幾本適婚男女信息檔案,進行分門別類,有大學生類,二婚類等。檔案本內,家長姓名,學歷,長相,找對象的要求,無不條理清楚,一目了然。老張有部老年手機,鈴聲是豫劇《鍘美案》,每每響起,李斯忠的黑頭腔都聒得人耳朵嗡嗡叫。

「大妹子嗎?我是老張。」「我還給閨女操著心嘞。小夥子長得別提多俊了,工資也高,一月一萬多。啥,談著哩?哪怕啥?不結婚不為就,一家女百家求,多看一個,多個挑揀的機會。喂,喂,大妹子,……,掛了。」

劉維祥|媒人老張

03

我一出車門,老張看見就躊躇起來。他一直盯著我,嘴裡嘟囔著,「年齡大了些,大了些。女孩才二十多歲。」他怕女方罵他,不敢往女方家裡領。我不由好笑起來。「你說啥?我的兒子都二十多了。不是我相親,是領外甥相親的。」老張看著年輕的外甥也笑了起來。「這個中,中。」

進了女方家中,外甥說了幾句就退了出來,臉色不悅。「這個老張,瞞人。只說漂亮,沒想到卻結過婚,談了幾句,那女子竟又多了個兒子!」

劉維祥|媒人老張

回來的路上,老張看我臉色不悅,忙搭訕著。「大兄弟,前面莊上有個好閨女,看看去不?」我看外甥沒有反對,便點頭答應了。不料,這是老張風聞的一個女方信息,以前與女方父母沒有接觸過,也沒有電話聯繫,徑直殺到女方門前。女方一家人對老張做法很是反感,堅決不許老張進門提親,直推說女方有男朋友了。老張看著我們的白眼,尷尬了一會,就扎進了車裡。

老張開始老眼昏花了。有一次,我回家辦事,老張截住了我。「你還在北京上班麼?有編制了不?」「北京?」我不由詫異起來。「你想找個啥樣的對象?」我愈發驚訝起來,「你說的啥?」「噢,大兄弟,認錯了,認錯了。」老張不好意思起來,慌忙走開。

老張越來越令人討厭,婚事說成的也越來越少了。

劉維祥|媒人老張劉維祥|媒人老張劉維祥|媒人老張

作者簡介

作者:劉維祥, 鄄城縣引馬鎮中學教師 業餘寫作者

劉維祥|媒人老張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老實人老張
    經過兩年的治療,老張的病治好了,只是不能做特別勞累的活。但是老張的父親累倒了,身體越來越不好。等到老張25歲的時候,老張的父親終於熬不住了,肝病去世了。幸好各個兄弟姐妹也長大了,都能獨立了。這十幾年給老張給老張的父親看病,可以說是讓家裡負債纍纍。而老張不能幹重活,掙錢少,這一切又壓在兩個弟弟身上了。別人家都住上了樓房,就剩下他們家還住著瓦房。
  • 老張,老張
    桂英和老張是當年在雲南當支邊知青時認識的,返城後沒多久兩人就結婚了。桂英分在了紡織廠,老馬去了機械廠。在老張眼裡,桂英有雙靈巧的手,尤其擅長刺繡,繡出的鳳凰活靈活現的,好像一不留神就會飛走一樣。老張記得,當年他們結婚的時候,桂英親手繡過一對帶鴛鴦圖案的枕頭。那枕頭上的鴛鴦,每一片羽毛都清晰可見,手摸上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
  • 修鞋的老張
    我家橋頭有一個修鞋師傅,人都叫他老張。長得不算高,中等身材,臉圓圓的,泛著略微帶點紫褐色的光。一年到頭都穿著洗得有點發白的工作服,半舊的運動鞋。無論晴天還是雨天,他都雷打不動的端坐在橋頭,等來修鞋,修拉鏈的人。 一般我們小區的人,哪家孩子的鞋壞了,無論運動鞋,皮靴,拖鞋,都拿去叫老張修。這要經了老張的手,眨眼功夫就為你修好,連一點破綻有時都看不出來。
  • 老張又住院了
    老張心臟病復發又住院了,這事不知道怎樣傳到了發小嚴明耳朵裡,嚴明打來電話問候,說了許多許多安慰的話,還說等老張出院了一定要登門看望,並且要約倆朋友好好的喝一喝,敘敘舊,嚴明自己說他請客,誰也不許和他搶,他現在不是過去的他了。老張出院好些日子了,也沒見嚴明再打來電話。過了兩個多月,嚴明突然打電話要來看老張。
  • 老張的一生
    現在我爸去哪都帶著他的弟弟,生怕他吃不著飯,我在西安安家後,在老張的努力下,他自己做了小區的清潔工,也把他的弟弟也帶了過來,這樣他才放心,剛開始我很反對他的到來,可是在老張的堅持下,最後留了下來,我跟老婆後來也沒在說什麼,畢竟他跟我也有血緣關係,由於我的房子小,住不下,在外面給他租了一單間,安頓下來了。 老張跟我媽是初中,高中同學,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
  • 老張的羊群
    老張今年五十九歲,是地地道道的農村漢子。一張國字臉被太陽曬得黝黑,濃密的雙眉看得出是個長壽的人,因為兩側分別有兩根眉毛,長得很長很長,老張從來不讓人剪。眼角上的一道道皺紋,自然地展示著這些年曆經的滄桑。老張很愛笑,笑起來就會露出幾顆鑲上去的銀色的牙。滿臉的絡腮鬍茬,還有那兩條又直又長的腿,越發顯得有男人的味兒。
  • 單位的老張
    其實老張是有學問的,他是一所中學的教務處主任,由於犯了一些問題就主動辭職了。教育界是待不下去了,就來到製造企業工作。 老張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工作一天也沒有絲毫的怠惰,深得老闆的賞識。但年齡大了,他本人也不願意到辦公室幹個閒職,喜歡一直忙忙碌碌這種工作狀態。
  • 保安老張軼事
    老張應聘當上了某小區的保安。上崗沒幾天,老張就把小區的車型、車牌一一登記在冊,張師傅、王阿姨、王老闆、趙經理都能隨口叫來,頗受小區居民喜歡。每天早上,老張就像檢閱官一樣,站在門口,看著住戶一個個開車出去,揮手、微笑,在他看來,幹保安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
  • 我認識的老張
    據老張講,他家家境還算殷實,老伴兒跟著女兒生活。兒女都已成家,在家閒著無聊。於是他就出來,租房收廢品。他說,自己還不算太老,每天早出晚歸的,雖然辛苦,但不想拖累兒女。就這樣和老張慢慢的熟識了。每老張來時,也許是出於同情趕到飯時母親總會留他吃飯。或是因了鄉人善良的拘謹?也或許盛情難卻?抑或是母親的真誠勾起來他一個漂泊異鄉之人的思鄉心緒或者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起初,他不肯,後來也就接受了。
  • 小小說:老張請客
    老張,最近局裡要評選科技成果獎,你認真準備一下,很快發正式通知。」這是農業局辦公室楊主任打給他在基層工作的同學老張的電話。  「我……我哪有什麼科技成果呀?」老張吞吞吐吐地說。  「科技研究探索的論文也算,你認真寫一寫,弄個獲獎證書評職稱可以加分的。」  老張聽到這個消息,不但沒有高興,反而皺起了眉頭:自己平平庸庸,哪來的什麼科技成果啊?
  • 故事:再見,保安老張
    做完胃鏡後,小兒子便將老張帶回了家。雖然做胃鏡檢查的過程並不長,又是無痛胃鏡,但是老張依舊覺得更加疲憊不堪了,甚至覺得有些頭暈眼花。所以,當小兒子說要帶他回家休息,留在大兒子等報告的時候,老張並沒有任何懷疑。事實上,兩個兒子早就知道了結果,只是還瞞著老張自己罷了。
  • 老兵故事|保障兵老張,20年前曾是一名主發射號手
    清晨,老張踩著號音走出帳篷,第一個站在連長面前。連長低聲對老張說道:「班長,晚上又沒睡好?」「四點半就醒了,睡不著啊。」老張苦笑了一下。整隊報告完畢,連長大步朝隊列邁去說道:「上午機關組織流程考核,火力單元的號手不出操了,利用開飯前的時間溫習溫習,其他單元做好陣地上的保障。」連長掃了一眼前排,頓了頓繼續說:「老張你負責一下。」「是!」老張的聲音震落了身上的露珠。
  • 有感於老張的退休
    實際上老張已經60歲零5個月了,因為帶畢業班班主任的緣故,晚退了半年。退休手續應該會從到年初就辦理了,這半年估計會按照臨時聘用教師發放工資。平時哪個人怕累不想幹班主任,校長就說:「你看人家老張!」。最後時刻,老張的高級6檔工資被校長解決了。老張是個老牌中師生,書法功底了得,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他認真,較真,認死理。眼鏡架在鼻尖上,是個從鏡框上邊看人的老學究。
  • 我、老張和燒餅
    可能是由於老張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我受老張的影響,到浙江出差時,我們都會不謀而同地藉機到老張家鄉走一圈。老張的兒童時代是在上世紀60年代後半葉到70年代上半葉,那時村裡偶爾會請附近的劇團來演平安戲。老張被打因為燒餅,老張還被娘狠狠揍過一頓。
  • 老張的故事之十元人民幣
    ,想著老張的老婆便在客廳對老張說道:「老張同志,明兒你老朋友韓老師要過來跟你下棋,眼下家裡的沒什麼東西可招待的,要不你去超市買幾個西瓜啊。」老張頓了頓,嘆道:「恩,晚點去買幾個。」說著老張不由自主的把手往兜裡,看看錢還夠不,不看還真不知人民幣的禍端,一看老張心裡沮喪至極。因為他發現兜裡人民幣中一張十元人名幣中缺了一角!霎時間老張心間直哆嗦著冷汗。這十元人民幣誰弄來的?老張腦海裡頓時閃出一張和氣孩子臉,突然旁邊一張缺角的十元民幣遮住了這張和氣臉頰子,一愣變得無比灰色不堪,老張心裡越是想著心情就是越是沮喪,可是事已境遷,還想什麼?
  • 相對象,乳山銀灘老張的喜事
    我的鄰居老張就是地道兒的「老西」,不過他的話還是聽得懂的。這天,他樂呵呵地告訴我,家有喜事了。接著老張的喜信兒,我也替他高興。平時見他一個人進進出出的,也挺孤單的。樓上樓下住著,免不多聊幾句,大抵也知道了他的一些情況。說起老張,也是苦命。十幾年前,媳婦兒意外走了,一個人拉扯著閨女熬日子,又當爹又當娘的,引得周圍人唏噓不已,自然就有熱心人張羅著給他找個伴兒。誰知,老張一聽,頭搖得像個拔郎鼓兒,像個悶葫蘆似的。你說了上句,卻聽不到他的下文,半響也回不了一句話兒。
  • 狗屎運老張
    按歲數算起,我們算得上是正正好的青春美少男,更老的就得看老張了,歲數到是不小了,個子確實不大。這該是我遇見的第一個室友,一看那一身胡迷瞪蛋的著裝,平頭圓眼,斜跨背包。根據我四年高中的混跡經歷,也著實看不懂這路數,只好拿出認為倍兒有面的20元黃鶴樓,結果人家不接招。後來我才明白,還是太年輕沒經驗啊,怎麼能以衣著定人呢,得看膚色啊,憨厚可掬和混子有個毛關係。
  • 《老張獲獎》
    老張獲獎了,大夥都不太相信,老張他自己都有點不相信!而且還是《模範貢獻獎》。 新的市長剛上任幾天秘書就來報告:月底有一個《企業家貢獻獎》和《模範貢獻獎》。報上來的個個都是納稅大戶,一下要定誰還真難! 苦思難眠,信步路邊攤。一碗炒麵啤酒剛上桌對面就坐一面善精幹之人。周圍人群都和他打招呼:張老闆近段怎麼跑來吃路邊攤了?半是招呼半是玩笑。「唉!
  • 賣舊書的老張
    賣舊書的老張認識老張是在二年前,他的舊書攤在集市頭上的柏油路邊的人行道上。每五天一個集市,賣的都是舊書,書擺放在舊布單上,五元一本的排一起,二元一本的在另一邊。書擺放得很齊整,有文學、武打、言情、養生、醫藥、書法類。書的外表雖然陳舊,但完整不缺書皮不掉頁,錯字別字也少。書的版本不錯,基本都是正規出版社的正版書。舊書都是他從城裡的廢品回收站一本本仔細挑選出來的。
  • 小小說:老張的「壞脾氣」
    近年來,老張的脾氣越來越壞了 老張胯下有七個兒女,個個都有出息。其中,五個在國外工作,一個在外地工作,只有大女兒在其身邊。這是昔日老張最引以為豪的。 可令其幾個兒女費解的是,老張退休前是一位德高望重、文質彬彬、脾氣老好的大學教授。小時候,父親經常教育她們,「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脾氣代表了一個人的修養,要求她們每個人都要加強個人修養,養成好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