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皇帝夢中被狼追下詔屠狼遇天災,縣令抗旨只為拯救蒼生

2020-08-09 賽半仙

很久以前,廬州舒城縣出了一個叫陳子興的清官,他愛民如子,嫉惡如仇,不攀附權貴,秉公執法深受老百姓愛戴,被人們稱為陳青天。

陳子興雖然深受百姓愛戴,卻不受朝中之人待見,朝中權貴多次寫信讓他依附在自己門下,陳子興不但不接受,還會回信斥責。

雖然陳子興政績卓著但一直都沒有升官,因為京中爭權奪勢之人不會允許陳子興這樣的「異己」爬到高位,跟自己作對。


有一日,皇帝做了個夢,夢到自己被一頭狼一直追,朝中兩派紛紛為皇帝支招,雖然說法各異,但最後卻達成了一致,為了讓皇帝安睡,提出了屠狼令。

想法很簡單,沒有狼自然就不用怕狼,只要龍顏大悅,死幾頭狼又算得了什麼。

朝堂上難得出現統一的建議,皇帝想也沒想便同意了。

眾官員為了迎合皇帝紛紛下令各州府獵狼,為了加強政策的實施,官員們還想出讓百姓拿狼皮換銀子來激勵百姓捕狼。

結果半年時間不到,狼的數量大幅銳減,除了舒城縣,廬州知府同樣也下達了獵狼令,可陳子興拒絕執行,還多次跑到知府衙門去找知府,表示狼一定不能獵,否則要出大亂。

陳子興不但自己不執行,還逼著知府下令讓其他各縣也不要獵殺,知府認為狼有害無利,何況又是朝廷下達的旨意,知府拗不過陳子興只能閉門不見。

陳子興見不到知府,只能親自去找各縣長官,讓他們放棄獵狼,可所有人都認為陳子興瘋了,竟敢違抗聖旨,紛紛閉門謝客。


老百姓打狼有銀子拿,官員有政績,上下一片祥和全國上下都沉浸在打狼的喜悅之中,除了陳子興。

由於陳子興禁止打狼,舒城縣百姓眼饞別人拿狼換銀子,有人想到了辦法,偷偷上山打狼然後拿到鄰縣去換。

陳子興發現後嚴令禁止,發現屢教不改的百姓,不惜動用大刑以儆效尤。

陳子興的「禁打令」傳到了皇帝的耳中,在其他官員的添油加醋之下龍顏大怒,下令將陳子興收押,秋後問斬。

廬州知府終於等來除掉這個不聽話下屬的機會,即時動身前往舒城縣抓捕陳子興,在舒城縣的縣衙,知府大人當著本縣百姓的面對陳子興動了刑,平時稱陳子興為陳青天的百姓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陳子興求情,就因為陳子興不讓他們獵狼。甚至還有人說陳子興是昏官。

陳子興被押上囚車開赴廬州,等待秋後問斬。


入秋之後,奇怪的事發生了,各地糧食大面積欠收,除了舒城縣。

朝中大臣趕緊派人調查大面積災害的原因,得回來的結論是野兔和野豬泛濫,大批野豬下山覓食和隨處可見的野兔洞,將農民的糧食都禍害的差不多了。

大臣們怕連累自己,合力隱瞞各地的災情,這些災情都是大肆獵狼造成的,少了天敵的制衡導致野兔、野豬大量繁殖。

可是紙包不住火,各地的流民越來越多,很多流民轉為暴民,打砸官府搶糧。

皇帝這才知道民間已經亂成這樣,大臣們為了逃避責任,把人禍說成了天災,派出去一波又一波的軍隊去鎮壓暴民。

光鎮壓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朝廷決定先讓百姓吃飽飯,等百姓的地裡有了糧食問題就解決了。

隨即下達了各州府縣城開倉放糧,安撫受災的百姓。

可是賑災銀兩和糧食經過逐層盤剝,真正到了災民手中的已是寥寥無幾。

暴民們一邊吃著救災糧一邊接著鬧。因為就算有種子下地,野豬和野兔不除,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皇帝這下頭疼了,不給糧食百姓鬧事,給糧食百姓吃完了還是鬧。

晚上皇帝又做了一個夢,夢到一頭狼向自己哭訴,還講訴了天災的形成,正是因為獵狼政策所產生。


次日早朝,皇帝講述了自己的夢境,可大臣們告訴皇帝,夢境之事不可盡信,事情已經在朝廷的控制之內。

皇帝身邊的一個明哲保身的老太監實在看不下去了,跟皇帝說了實話,並告訴皇帝要是再不啟用正確的治災之人,將出現更大的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皇帝這才想到牢裡的陳子興,聽說他所在的縣裡是唯一沒有招災的地方,趕緊下旨將陳子興放出來,擔任賑災欽差,各級官員聽候調遣。

陳子興出獄後,什麼也沒有說,趕緊投入到賑災的事宜中來,將舒城縣的狼運到廬州各地控制野兔和野豬的繁殖,再由官府按照規定適量地捕殺野兔和野豬。

很快廬州的災情得到控制,陳子興急忙趕到其他州府一邊賑災一邊安撫百姓。

百姓聽說是廬州的陳青天來了,爭相控訴當地官員剋扣賑災糧餉的罪狀。

陳子興再次下令開倉放糧,所有存糧全部發放給百姓。告訴各級官員,就算當官的餓死也不能讓百姓餓死。

陳子興一邊賑災一邊安撫百姓,在陳子興的治理之下,此事總算平息,國家終於可以休養生息。


陳子興回京復旨,並將賑災期間各州府貪汙受賄官員的名單及數額呈交給朝廷。

皇帝這才清楚這場天災完全是人為造成的,隨即朝廷來了一次大清洗,此案牽出的官員有幾百人。

陳子興因賑災有功升任廬州知府,繼續為民作主,為國盡忠。

一年之後,有大臣舉報陳子興貪汙受賄,皇帝壓根就不相信陳子興這樣的官員會貪汙,可越來越多的舉報放在案頭,皇帝動搖了。

民間也開始謠傳陳子興利用職權貪贓枉法。

陳子興的朋友都勸陳子興出來說句話證明自己的清白,陳子興卻說:公道自在人心,我的清白日月可證,何須過多解釋?與其 向眾人解釋,不如多為國家做點事。

陳子興沒有等來別人的理解,卻等來了斬立決的詔書。

陳子興因為賑災之事得罪了朝中權貴,結果受到陷害,朝廷派出欽差監斬,陳子興被斬首後還被抄家,結果欽差從陳子興家裡一共只搜出了五兩銀子,陳子興的妻女穿的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欽差知道陳子興是被冤枉的,搖搖頭長嘆一聲回京復命去了。


陳子興死後來到陰間心灰意冷,在過奈何橋準備喝孟婆湯之時,鬼差得知他就是陳子興急忙阻止他喝孟婆湯,告訴他閻王有請。

閻王見了陳子興,對陳子興說:陳大人,你生前為官清廉,可惜遇人不淑命數如此,你下一世將出生在大富之家,一輩子享受福報,八十七歲善終。其實本王還有個不情之請,希望陳大人放棄再次為人的機會。

陳子興一驚道:此話何意?難道這陰間也如此不公嗎?

閻王身邊的判官說道:「陳大人誤會了,廬州城隍廟還差個城隍,陳大人可願意放棄再世為人的機會,繼續為廬州百姓謀福祉?

閻王看著陳子興似乎有些猶豫說道:陳大人為廬州百姓盡責,廬州百姓竟相信陳大人貪汙的鬼話,確實讓人憤怒,如果陳大人願意,本王可以安排其他地方的城隍任陳大人挑選。

「不用了,我陳子興為官從不求百姓回報,我願意接受廬州城隍的職位,繼續管世間不平之事。

從此,陳子興成為了廬州城隍,繼續造福潞州百姓。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所有故事均為原創,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郎中善心救病狼,危難之際狼為其洗脫冤屈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聊齋志異》:毛大福,一個關於狼報恩的故事。毛大福,太行人士,專門治療疥瘡,在當地頗有名氣。一天行醫回家,在路上遇的一匹狼,嘴上叼著個小包裹,他開始還膽戰心驚,怕它傷害自己,正在想辦法是轉身逃走還是抵死反抗,誰知道狼把小包裹放在地上,蹲在路邊,沒有呲牙咧嘴的兇狠樣子,而是不住地看看他,看看包裹。
  • 「遇狼」結束語
    」三部曲》只是回憶了自己三個年齡段和狼相遇的真實記錄,並不是簡單的理解為我這一輩子只和狼見到過三次面。 大概是在1956年的一個夏季,我家隔壁的一個地坑院,剛剛挖完土方,大概是十米的深度,一隻中狼不小心就掉了下去,我們都去看熱鬧,眼看著它一次次用力向上跳,每次就差那一米不到,但就是上不來,後來這隻狼的命運如何我已忘記了。 還有一次是村裡的民兵用槍打傷了兩隻老狼,用繩子拴著在街口讓人觀賞,我也在遠處看的真真的。
  • 蒲松齡《狼》
    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裡。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屠無機,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竟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之,則死狼也。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顎,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可笑矣。
  • 聊齋故事——狼之二
    聊齋故事——狼之二一個屠夫賣肉晚歸,擔子中的肉已經賣完,只剩骨頭。中途遇見兩隻狼,遠遠的跟著他。看到這兩隻狼,屠夫很害怕,於是,屠夫就把骨頭扔給狼一根。其中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而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夫;屠夫又投了一根骨頭,後狼停下而前狼又至;但擔子中的骨頭已經給狼投盡了,而兩隻狼並駕齊驅跟著屠夫和先前一樣。這樣屠夫很窘迫,恐怕前後受狼的夾擊。
  • 聊齋故事之夢狼:貪官如猛虎,酷吏似豺狼
    他一直認為白甲當縣令公務繁忙,所以這些年才沒有空回來。但他也不計較,好在有小兒子在身邊照料著也很孝順。這天,白老翁的一遠房親戚丁三過來看望他,丁三是走陰的,他經常魂遊陰曹地府兩地當差,聊天時白老翁問他,地府與陽間有什麼不一樣。丁三把陰司說的雲天霧地,白老翁也沒有聽明白。所以,他便想跟丁三去看一看,但他張了張嘴又把話咽了回去。
  • 放學途中遇狼的故事
    這是在我小時候父親對我講的關於他放學時遇狼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走了近一半路時,他猛然發現迎面不知從哪冒出了一個瘸著腿走路的大狗,就趕緊停了下來,心裡一陣緊張,馬上想到了可能是遇到狼了。待狼走的稍近些時,他猛然做了一個彎腰撿石頭的動作,來試一下到底是狗還是狼,如果是狗,它肯定會跑。但那隻大狗依舊停在那裡,並沒有像狗那樣轉身就跑。毫無疑問,這次是真的遇到狼了,而且是只可怕的瘸狼(父親聽鄉裡人說瘸狼不一定真瘸,它往往是狼頭)。
  • 聊齋故事——狼(之一)
    聊齋故事——狼(之一)有一個屠夫賣肉回家,忽然跟來一隻狼,遠遠地看著擔子中的肉,好似非常垂涎。屠夫走,狼也跟著走,尾隨屠夫數裡。這時屠夫感到十分害怕,便拿出刀向狼示意,狼則稍微向後退卻;然後屠夫又繼續前行,然而狼又跟從他。屠夫無計可施,默默念叨,狼所想要的是擔中肉,不如姑且把肉懸掛到樹上讓它早早地取食之。
  • 聊齋:路遇孤身女子強行推倒,後媽復仇化身巨狼
    一隻狼突然從門裡竄出來,差點兒沒嚇死丫的。進去一看,滿地血,地上東一個西一個滾著三個孩子的頭。轉身去追狼,早就不知道去哪裡了。這個故事真是氣殺人也!這個狼要吃人,為什麼不吃這個浪蕩子,卻要吃三個無辜的小孩。也可見聊齋先生謀篇布局真的是細節特別嚴密。這廝浪蕩無行,才會在山路上和人不可言說,才會接受陌生的美婦人,哪有好人家的女子幹這事的,正經人家避之唯恐不及。
  • 狼比有些人要強
    狼邊走邊回頭,沒多久到了一個洞穴,一狼臥在地上,頭上一個大瘡,已腐爛生蛆。毛大福恍然大悟,將爛瘡腐肉仔細拔除乾淨,按照醫人的方法敷上藥膏,然後告辭。此時天色已晚,請他來的狼不緊不慢地遠遠地跟在他後面,走了三四裡路,突然遇到幾匹狼,呲牙咧嘴目露兇光,將毛大福圍在中間。群狼步步逼近,毛大福驚慌失措,步步後退。跟在他後面的狼突然衝進狼群,幾聲低吠後,群狼全部散去。
  • 《少年記憶——「遇狼」》
    少年記憶——「遇狼」 還曾記得那是發生在自然災害的年代,農村的男勞力都到魏家溝,柏樹山搞鋼鐵去了,那些大山經國家測量,含有大量高頻的鐵砂,國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正處於工業大幹快上的時期,急需要煉鋼煉鐵,發展農業機械化。 小學生們和一些老弱病殘的婦女,包括老人留守在農村堅持農業生產,多打糧食支援國家工業建設。
  • 故事:聊齋故事:車夫推車上坡,卻被狼咬了屁股
    聊齋中一個短篇《車夫》。說有一個車夫,推著一輛載重的車子正在爬坡。估計貨重坡陡,比較吃力。一會兒上了坡,狼已經從車夫屁股上啃下了一片肉逃走了。這狼趁著車夫無能為力的時候,偷嘗他一片肉,也算是狡猾可笑了。故事很短,意思很值得深思。從車夫的角度來看,如果當時丟車趕狼,雖然能避免被咬,但是車子可能會翻車,車上的貨物可能會砸到自己,後果要比被狼咬還要嚴重,所以車夫選擇被咬。
  • 故事:狼去「犬」為「良」,「良」從「犬」為狼
    宋神宗時,李英被朝廷任命為登州知府。登州此地狼患甚重,白日裡也常有狼出沒,弄得百姓叫苦不迭。李英初到登州即嚴令捕狼,下令百姓每殺一狼就可獲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狼患漸漸平息。這一天,知府門外來了一位自稱白先生的人求見李英,見面後他把一封書信交給李英。打開一看,竟是當今吏部劉侍郎,親自舉薦白先生做自己的幕僚,李英遂聘白先生為幕中賓。
  • 兩隻狼的故事
    ,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兩隻狼的故事。"哪只狼贏了?"老切諾基簡單地回答。"只要你餵得對,他們都會贏。""你看,如果我餓死一隻狼,另一隻狼就會力量不平衡。比如說,如果我選擇只餵養光明的狼,陰影的狼就會變得飢餓和怨恨。它會躲在各個角落裡,等我的防禦力下降,然後再發動攻擊。
  • 父親與狼的故事
    我記憶中第一次回籍貫老家是在1974年夏天,那年我四歲,那是一個位於河南密縣和新鄭縣交界處的山青水秀的小山村,背靠以軒轅皇帝手下大將名字命名的山峰「風后嶺」,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村下山谷中流過「狼!」一念閃過之後父親全身汗毛都豎了起來,他屏住呼吸突然轉身紅纓槍向後刺去,同時打開手電筒:身後三四米遠,一頭小牛犢大小的狼呈進攻姿態,手電筒的燈光下,一雙燈泡般的眼睛閃爍著……父親不敢輕舉妄動,此刻那條忠誠的土狗聽到了動靜立即回到父親身邊,看到那頭狼後勇敢地撲了上去,但顯然二個犬科動物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土狗馬上被狼咬住喉嚨壓在身下,發出嗚咽似地哀嚎,「打狗還得看主人!」
  • 《聊齋之夢狼》
    當時,白翁姐姐的兒子,是山西的縣令。白翁驚訝地說:「怎麼在這裡?」丁說:「如果你不信,就進去看個明白。」白翁進了大門,果然見外甥坐在大堂上,頭戴飾有蟬紋的帽子,身穿繡有獬豸圖案的官服,門戟與旌旗列於兩旁,但沒有人給他通報。丁拉他出來,說:「你家公子的衙署,離這裡不遠,也願去看看嗎?」白翁答應了。走了不多一會兒,來到一座官府門首,丁說:「進去吧。」
  • 小說:夫妻救狼一命,晚上兒子被狼叼走,追出去後才知狼在救人
    而在我們家鄉,就流傳著一個關於人與狼之間的故事,正好可以證明這一點。我這就給大家細細講來。這個故事說的是在草原上,有一對叫巴哈和木娜的年輕夫妻,他們倆在捕獵的時候,看到了一頭懷孕的受傷母狼。見這頭母狼很可憐,他們便好心救下它,然後還放母狼離開了。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 與狼有關的故事
    聽老人們說,剛解放的時候更遠一點的山裡還見過華南虎、金錢豹,很小的時候就常聽老人們說起老虎和豹子的故事,當然說的最多的是狼和狐狸還有黃鼠狼的故事,那時候狐狸在村人心目中是很神秘又帶著「大仙」形象的東西,都說絕對不能得罪。像狼、豺狗、獾、狐狸和野貓、野豬等等野生動物都是很普遍的。
  • 聊齋故事:寡婦求獵戶將狼崽還給母狼,三年後母狼蛇口救寡婦之子
    原來,這是一隻狼崽,母狼一直在身後伺機救回她的孩子大蛇吃痛放下獵物逃走了,吳氏定睛一看原來纏著的是一匹狼,此時已經被大蛇纏得奄奄一息。原來,大蛇攻擊的對象本來是徐強,徐強被纏住後,這匹狼不知從何處跳了出來,放下嘴裡的兔子,去攻擊大蛇,結果大蛇放開徐強轉而將狼纏住。徐強驚慌的不知所措,只能大聲呼喊,雖然他少不更事,但也明白這匹狼是為了救他。
  • 頃刻斃掉兩隻狼,人之智慧勝籌攥—屠夫殺狼歌謠(改寫《狼》)
    回首一看兩隻狼,眼射邪光露貪婪。兇惡面孔嚇煞人,屠夫頓時打冷戰。急中生智扔骨頭,拋後立馬向前趕。一狼啃骨暫停追,另一隻狼緊緊攆。舉刀倚靠柴禾堆,不懼兩狼瞪眼看。突然一狼走開掉,一狼假寐蹲前面。另一隻狼竄哪裡?移步柴堆後面看。只見狼在打洞子,企圖偷襲陰謀險。榔頭鑽進柴禾堆,露著屁股尾巴尖。屠夫再次把刀揮,攔腰砍狼大功見。
  • 聊齋故事:於江殺狼
    他們這一帶到了晚上鬧狼,人們不帶傢伙不敢出來。老於馬上就要看到收成,連日的守護他也累了放鬆了警惕。他琢磨著這麼多日子都沒見到狼,今天也不會有什麼事。這正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老於睡到半夜狼來了,話不多說老於成了狼的盤中餐。第二天日上三竿,一家人還不見老於回來,就知道大事不妙急匆匆的都往地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