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廬州舒城縣出了一個叫陳子興的清官,他愛民如子,嫉惡如仇,不攀附權貴,秉公執法深受老百姓愛戴,被人們稱為陳青天。
陳子興雖然深受百姓愛戴,卻不受朝中之人待見,朝中權貴多次寫信讓他依附在自己門下,陳子興不但不接受,還會回信斥責。
雖然陳子興政績卓著但一直都沒有升官,因為京中爭權奪勢之人不會允許陳子興這樣的「異己」爬到高位,跟自己作對。
有一日,皇帝做了個夢,夢到自己被一頭狼一直追,朝中兩派紛紛為皇帝支招,雖然說法各異,但最後卻達成了一致,為了讓皇帝安睡,提出了屠狼令。
想法很簡單,沒有狼自然就不用怕狼,只要龍顏大悅,死幾頭狼又算得了什麼。
朝堂上難得出現統一的建議,皇帝想也沒想便同意了。
眾官員為了迎合皇帝紛紛下令各州府獵狼,為了加強政策的實施,官員們還想出讓百姓拿狼皮換銀子來激勵百姓捕狼。
結果半年時間不到,狼的數量大幅銳減,除了舒城縣,廬州知府同樣也下達了獵狼令,可陳子興拒絕執行,還多次跑到知府衙門去找知府,表示狼一定不能獵,否則要出大亂。
陳子興不但自己不執行,還逼著知府下令讓其他各縣也不要獵殺,知府認為狼有害無利,何況又是朝廷下達的旨意,知府拗不過陳子興只能閉門不見。
陳子興見不到知府,只能親自去找各縣長官,讓他們放棄獵狼,可所有人都認為陳子興瘋了,竟敢違抗聖旨,紛紛閉門謝客。
老百姓打狼有銀子拿,官員有政績,上下一片祥和全國上下都沉浸在打狼的喜悅之中,除了陳子興。
由於陳子興禁止打狼,舒城縣百姓眼饞別人拿狼換銀子,有人想到了辦法,偷偷上山打狼然後拿到鄰縣去換。
陳子興發現後嚴令禁止,發現屢教不改的百姓,不惜動用大刑以儆效尤。
陳子興的「禁打令」傳到了皇帝的耳中,在其他官員的添油加醋之下龍顏大怒,下令將陳子興收押,秋後問斬。
廬州知府終於等來除掉這個不聽話下屬的機會,即時動身前往舒城縣抓捕陳子興,在舒城縣的縣衙,知府大人當著本縣百姓的面對陳子興動了刑,平時稱陳子興為陳青天的百姓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陳子興求情,就因為陳子興不讓他們獵狼。甚至還有人說陳子興是昏官。
陳子興被押上囚車開赴廬州,等待秋後問斬。
入秋之後,奇怪的事發生了,各地糧食大面積欠收,除了舒城縣。
朝中大臣趕緊派人調查大面積災害的原因,得回來的結論是野兔和野豬泛濫,大批野豬下山覓食和隨處可見的野兔洞,將農民的糧食都禍害的差不多了。
大臣們怕連累自己,合力隱瞞各地的災情,這些災情都是大肆獵狼造成的,少了天敵的制衡導致野兔、野豬大量繁殖。
可是紙包不住火,各地的流民越來越多,很多流民轉為暴民,打砸官府搶糧。
皇帝這才知道民間已經亂成這樣,大臣們為了逃避責任,把人禍說成了天災,派出去一波又一波的軍隊去鎮壓暴民。
光鎮壓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朝廷決定先讓百姓吃飽飯,等百姓的地裡有了糧食問題就解決了。
隨即下達了各州府縣城開倉放糧,安撫受災的百姓。
可是賑災銀兩和糧食經過逐層盤剝,真正到了災民手中的已是寥寥無幾。
暴民們一邊吃著救災糧一邊接著鬧。因為就算有種子下地,野豬和野兔不除,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皇帝這下頭疼了,不給糧食百姓鬧事,給糧食百姓吃完了還是鬧。
晚上皇帝又做了一個夢,夢到一頭狼向自己哭訴,還講訴了天災的形成,正是因為獵狼政策所產生。
次日早朝,皇帝講述了自己的夢境,可大臣們告訴皇帝,夢境之事不可盡信,事情已經在朝廷的控制之內。
皇帝身邊的一個明哲保身的老太監實在看不下去了,跟皇帝說了實話,並告訴皇帝要是再不啟用正確的治災之人,將出現更大的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皇帝這才想到牢裡的陳子興,聽說他所在的縣裡是唯一沒有招災的地方,趕緊下旨將陳子興放出來,擔任賑災欽差,各級官員聽候調遣。
陳子興出獄後,什麼也沒有說,趕緊投入到賑災的事宜中來,將舒城縣的狼運到廬州各地控制野兔和野豬的繁殖,再由官府按照規定適量地捕殺野兔和野豬。
很快廬州的災情得到控制,陳子興急忙趕到其他州府一邊賑災一邊安撫百姓。
百姓聽說是廬州的陳青天來了,爭相控訴當地官員剋扣賑災糧餉的罪狀。
陳子興再次下令開倉放糧,所有存糧全部發放給百姓。告訴各級官員,就算當官的餓死也不能讓百姓餓死。
陳子興一邊賑災一邊安撫百姓,在陳子興的治理之下,此事總算平息,國家終於可以休養生息。
陳子興回京復旨,並將賑災期間各州府貪汙受賄官員的名單及數額呈交給朝廷。
皇帝這才清楚這場天災完全是人為造成的,隨即朝廷來了一次大清洗,此案牽出的官員有幾百人。
陳子興因賑災有功升任廬州知府,繼續為民作主,為國盡忠。
一年之後,有大臣舉報陳子興貪汙受賄,皇帝壓根就不相信陳子興這樣的官員會貪汙,可越來越多的舉報放在案頭,皇帝動搖了。
民間也開始謠傳陳子興利用職權貪贓枉法。
陳子興的朋友都勸陳子興出來說句話證明自己的清白,陳子興卻說:公道自在人心,我的清白日月可證,何須過多解釋?與其 向眾人解釋,不如多為國家做點事。
陳子興沒有等來別人的理解,卻等來了斬立決的詔書。
陳子興因為賑災之事得罪了朝中權貴,結果受到陷害,朝廷派出欽差監斬,陳子興被斬首後還被抄家,結果欽差從陳子興家裡一共只搜出了五兩銀子,陳子興的妻女穿的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欽差知道陳子興是被冤枉的,搖搖頭長嘆一聲回京復命去了。
陳子興死後來到陰間心灰意冷,在過奈何橋準備喝孟婆湯之時,鬼差得知他就是陳子興急忙阻止他喝孟婆湯,告訴他閻王有請。
閻王見了陳子興,對陳子興說:陳大人,你生前為官清廉,可惜遇人不淑命數如此,你下一世將出生在大富之家,一輩子享受福報,八十七歲善終。其實本王還有個不情之請,希望陳大人放棄再次為人的機會。
陳子興一驚道:此話何意?難道這陰間也如此不公嗎?
閻王身邊的判官說道:「陳大人誤會了,廬州城隍廟還差個城隍,陳大人可願意放棄再世為人的機會,繼續為廬州百姓謀福祉?
閻王看著陳子興似乎有些猶豫說道:陳大人為廬州百姓盡責,廬州百姓竟相信陳大人貪汙的鬼話,確實讓人憤怒,如果陳大人願意,本王可以安排其他地方的城隍任陳大人挑選。
「不用了,我陳子興為官從不求百姓回報,我願意接受廬州城隍的職位,繼續管世間不平之事。
從此,陳子興成為了廬州城隍,繼續造福潞州百姓。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所有故事均為原創,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