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的唐僧最愛哭鼻子,為何一上電視就不哭了?

2020-11-05 影視m記

86版《西遊記》裡面的唐僧真的超級帥,小時候看到他簡直就是心曠神怡,尤其是他的每一抹笑,讓人覺得是仙子下凡,雖說有三個人扮演這個角色,但同一部電視劇裡面的唐僧卻讓人覺得差不多。可讓人驚訝的是,這個人物在原著中並沒有這麼超凡脫俗,更多的是世俗,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愛哭

首先,吳承恩是明代的小說家,在不同的時代,人們的審美會受環境的影響。那個時代的僧人,享受著很多朝廷的優厚政策。在明朝制定的宗教政策中,僧人在雜派和差役上會有所優免,寺院的田產稅收也會有所減免。甚至於還出現了僧人參政的局面,那個時候的僧人已經世俗化了,大眾與僧人之間的距離走得更近了。

現實的利益誘惑,使得僧人們不再清心寡欲,甚至於連常人的道德法律觀念也被拋棄,也因為這樣,僧人醜陋的一面在大眾的眼裡也逐漸浮出水面。所以,在原著中的唐僧,成為一個凡俗之人,大眾也是可以接受的。

原著中唐僧的「哭」

原著中的《西遊記》多次提及唐僧哭的畫面,他的哭分為四種:因慈悲之心的哭;觸景生情的哭;眼前阻礙的哭;身負重任的哭。

1、因慈悲之心的哭

  • 第三十八回 唐僧對烏雞國死去的國王魂靈所說的悲慘經歷,失聲痛哭。
  • 第四十七回 唐僧聽聞陳家莊的人要把自己的孩子獻祭,止不住腮邊淚下。
  • 第七十八回 唐僧聽聞比丘國國王以小兒做藥引,腮邊淚墜,並直罵這國王是昏君。
  • 第八十五回 唐僧聽聞樵夫的遭遇,放聲大哭。

2、觸景生情的哭

  • 第六十二回 唐僧看到金光寺悽涼的場景,止不住眼中出淚。
  • 第九十三回 唐僧在天竺國布金禪寺聽到有人在哭,「哭的是爺娘不知苦痛之言」,看此情景勾起了唐僧的心酸經歷,因而落淚。

3、為眼前阻礙而哭

  • 第十五回 唐僧的白馬被小白龍吃了,想到西行之路長路漫漫,不知如何前進,萬水千山感覺看不到頭,於是淚如雨下。
  • 第二十二回 唐僧在過流沙河的時候,長老說這條河過去會特別艱難,就因為這點阻礙,唐僧又哭了。
  • 第二十五回 唐僧因為徒弟們偷吃人參果,不得不連夜逃走,累得一夜無眠,淚眼婆娑地怨他的三個徒弟。
  • 第五十四回 唐僧接受徒弟的意見,與女兒國國王假結婚,面對國王他不敢說話,只能讓兩行淚直流。
  • 第二十一回 唐僧有個命懸一線的阻礙,他被妖怪綁於柱子上,邊哭邊喊著他的徒弟悟空。

4、身負重任而哭

第八十一回 唐僧生病了,委託悟空給唐王帶信,表達了一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子之心,因感激而落淚。

你看,在原著小說裡面唐僧落了多少眼淚,細數之下,大大小小也有幾十處了,可是在86版的電視劇中唐僧基本上沒有哭過,只哭過一次,而且這一次哭也並非是書本上存在的環節。就在「三打白骨精」這裡,唐僧誤會孫悟空濫殺無辜,要將他趕走,這時候唐僧熱淚盈眶。

這一處哭是全劇唯一一次哭,其餘書中描寫的「哭」,電視劇裡都用了惋惜、憂愁的情態來代替。而劇中的那次「哭」在書裡面反而不哭,作者將唐僧寫得十分的不近人情,改編一下更能讓人接受。

為什麼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唐僧要減少眼淚

首先,我們從小說和影視作品塑造人物的方式說起。小說依靠的是語言文字,影視依靠的是視聽覺體驗,雙方塑造人物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把小說拍成電視劇,由於電視劇畫面篇幅有限,不可能將小說中描述的畫面一一展現。

我們說文學作品中的圓形人物,就是指是複雜立體的人物形象,好也並非全好,壞也並非全壞。他會按照生活本來的面目去塑造人物,揭示人性的複雜和豐富。

所以,你在書中看到的哭哭啼啼的唐僧,帶有些許虛偽,將反面的特點進行描繪,進而將反面和正面的特點融合在一起,最終讓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的豐滿。

語言藝術是抽象藝術,要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但影視劇是具象藝術,具象藝術必須展現視覺上和聽覺上能刺激到觀眾的情感的一種體驗,如果大量展現唐僧的反面形象,很容易衝淡總體的正面形象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小說中讀到的唐僧這麼愛哭,但是你腦子裡面卻有著一個先入為主的思想:他是聖僧。那麼就算他愛哭,在你眼裡也不那麼難看了。因為他已經讓你有了先入為主的好感,不會輕易從視覺觀點去考慮他的。

小說中還描寫了很多的「」,通過這個「醜」去展現唐僧的一種滑稽感。比如唐僧會罵徒弟,而且言語犀利;面對困難表現得比較悲觀。這些醜都不會造成什麼公害,人們依然會記得那個肩負重任,為國家,為芸芸眾生求取真經的唐僧。

如果電視劇也將這些醜陋的形象這麼直白地表現的話,也許剛開始會有點滑稽,但越往後,這種醜的形象帶來的視覺效果會慢慢地讓觀眾厭惡。劇版的唐僧靠醜帶來可笑性是無法穩定長久的,他無法掩蓋醜帶給觀眾的反感。

結語

影視作品帶給觀眾的體驗都是比較直觀的,它不像小說,還會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它是一個展現具象原貌的藝術品,它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唐僧形象,正是在證據確鑿地告訴大家,這就是唐僧,絲毫不給觀眾想像空間,因而對於唐僧在原著中的醜態,自然是不敢冒險展現。

相關焦點

  • 唐僧當「男神」你敢不敢選?(上)
    我先澄清一下,我家只有一畝三分地,不需要老牛。也沒人作弊,沒人吹黑哨、收賄行賄、找關係、走後門……至於牛王和唐僧誰上男神榜,那是在反覆比對和市場競爭中得出的結果。牛王的諸多人格屬性,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經逐條分析了。所以,今天來就來探討一下,唐僧會不會當選「男神」的問題。
  • 劉備真的愛哭鼻子嗎?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劉備經常哭鼻子,眼淚說來就來,想哭就哭,很具有表演天賦。比如:漢獻帝受欺負了,他哭;劉表死了,他也哭……那歷史上劉備真的這麼愛哭鼻子嗎?他不喜歡多說什麼話,對別人很友善,既不愛哭也不愛笑,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表情比較高冷的人。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三國志•劉備傳》說劉備對人很有善,從一個類似「白雪公主」的小故事上可以看出來。
  • 原著《西遊記》中的唐僧並不是好人?原著很黑暗,孩子該不該讀?
    當時滿堂嬌已經懷孕,生下孩子後,把孩子放入盆中,順水漂到金山寺,和尚撫養唐僧到18歲,告訴他身世,唐僧便去救下母親,把劉洪抓了起來。這個故事有很多疑點,讓人對唐僧的身世產生很多疑問。宰相之女不是應該找門當戶對的良媒嗎?為何需要在路上拋繡球招親?宰相之女的夫君招人殺害,她和她的家族竟毫無辦法,只能苦苦等待孩子長大?萬一孩子夭折呢?
  • 《三生三世枕上書》電視裡的東華比原著中更愛鳳九
    鳳九終於見到了自己心中的大英雄,而且這個英雄實實在在地救了她一命。回到青丘後的鳳九一直念念不忘,嘴上說著要去報恩,其實就是想去帝君身邊吧。不像小說裡,帝君第一次見到鳳九,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在宴席上,也是鳳九把花盆踢到他頭上。而不是電視裡,帝君對鳳九感興趣,主動讓鳳九出醜。
  • 唐僧為何突然得重病,竟要寫遺書?唐僧和老鼠精之間發生了什麼?
    我們討論的是原著,那電視就不算數,所以還是從原著去找資料。我想這老鼠精可能是作者最喜歡的角色之一,原著光她的外貌描寫就有三處。沒必要逐字解釋,反正結論就是好看,很好看,特別好看。第一處為:桃腮垂淚,有沉魚落雁之容;星眼含悲,有閉月羞花之貌。第二處為:發盤雲髻似堆鴉,身著綠絨花比甲。一對金蓮剛半折,十指如同春筍發。
  • 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來的真經,為何後來無人看呢?
    《西遊記》作為我們國家的四大名著之一,被廣為流傳,尤其是被拍成電視劇以後,更是成為男女老少最愛看的電視劇之一,曾經每年的暑期檔,電視上面都會重播,雖然播出的頻率很高,但是每次的收視率仍是居高不下。唐僧,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留學生
  • 為何孫悟空不背唐僧到靈山?原著給出解釋
    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就是西遊記了,不管重播多少遍,甚至裡面的臺詞都能背下來,但每次換臺的時候看到總會自覺的駐足觀看,雖然86版西遊記的特效,畫質等方面不算精美,也不妨礙我們對這部神劇的熱愛。但沒看過原著的我從小就有一個困惑,孫悟空一個跟鬥就是十萬八千裡,為什麼不帶唐僧直奔靈山呢?
  • 仙女們為何一下凡就要洗澡?蜘蛛精一天洗三次比吃唐僧肉還急?
    沙僧是老司機,勸孫悟空把飯缽遞給唐僧:老闆不吃,你討來有鳥用?孫悟空頓悟。唐僧拿到缽後,到了一個村子,先看到四個美貌女子在做針線活,趨步上橋,又看到三個姑娘在踢氣球做遊戲:只要你乖給你買到街;只要你聽話,買條項鍊拖到胯!唐僧一向對美色都是抗拒的,偏偏這次卻經受不住誘惑,居然整整看了半個小時,口水差點流到腳面!
  • 86版《西遊記》中唐僧愛上女兒國國王?不可能,她開的條件太低
    畢竟,86版《西遊記》中楊潔導演特意的給唐僧和女兒國國王加了這樣的一段兒感情戲。這也難怪。至於說原著《西遊記》中是否有這樣的問題,那就不用擔心了。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電視版的改編了太多。也有的答主已經給出了原著的截圖,在這裡就不再一一的贅述了。
  • 《西遊記》與原著小說不符?為樹立「唐僧」形象,楊潔煞費苦心
    但是,讀過《西遊記》原著的朋友們應該很清楚,在吳承恩所著的小說中,有關於唐僧這個角色的形象和描述,與電視劇中唐僧的形象卻大有不同。在原著小說中,唐僧是一個動不動就哭、遇事唯唯諾諾,還有些許自私的和尚。所以,在拍攝電視劇《西遊記》之初,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趙樸初先生,以及佛教界是非常不認可《西遊記》原著小說的,其原因就是小說中對於唐僧的形象有所貶低。
  • 唐僧是躲過了一劫,還是錯過了一生?
    歡迎您收看本期禾禾愛生活每年當寒暑假來臨之時電視裡就會播放一些經典連續劇比如說西遊記說什麼王權富貴道什麼戒律清規等情節但是這些都是編劇和導演的神來之筆這些原著中都是不存在的但正是這些情節讓人們覺得唐僧有一種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感覺覺得他對女兒國國王動了真心
  • 原著中不一樣的二師兄-豬八戒
    在楊潔導演執導的劇本中,二師兄豬八戒背塑造成了一個好吃懶得,偷奸耍滑卻又憨態可掬這樣一個看似滑稽又不失可愛的這麼一個 角色,可謂是深入人心。,我熟悉的「二師兄」可能就要顛覆大家的人認知了:原著本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主管天河。
  • 孫悟空為何不直接馱唐僧到西天
    想必好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唐僧不會騰雲駕霧也就罷了,但是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的孫悟空為什麼不背著唐僧一個個筋鬥雲直接到西天呢?為什麼取經要一步步走呢?其實原著早有做答。 第一、背不動。看第十九回,唐僧見到烏巢禪師,烏巢禪師傳了一篇《多心經》與唐僧後,原著說:(烏巢禪師)要上烏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端。可見當時唐僧只知道往西走就是,根本不知道去西天的路在何方。
  • 難怪牛魔王不吃唐僧肉,原來他有一本領,可讓自己長生不老?
    他原本不打算與取經團隊為敵,但由於孫悟空欺負他老婆,想騙走他的傳家寶芭蕉扇,牛魔王不得不和取經團隊大打出手,奪回芭蕉扇。那麼,牛魔王為何不吃唐僧肉呢?是不敢吃嗎?恐怕絕非如此。牛魔王法力高強,本領和孫悟空不相伯仲,加之芭蕉扇在手,完全可以秒殺孫悟空。
  • 唐僧到底為何西行取經
    ,你會發現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人和你頭腦中認識的師徒四人有多大的差別,今天先說唐僧。多數人認為唐僧是一個有點軟弱,能耐也不大,心慈面軟這是他的缺點,但是他的優點非常突出,就是取經路上他最堅定,百折不撓,那麼在原著裡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是。
  • 《西遊記》為何不按原著拍?因為按原著拍,就是世界級禁片
    《西遊記》如果按照原著來拍的話,估計你就看幾個鏡頭可能就要吃救心丸了,原著中的畫面完全就是一個比地獄還恐怖的地方。書中描繪的場景如果拍成電視,那是怎樣的世界級禁片,什麼豚鼠、人體蜈蚣系列都比不上這個口味重。
  • 唐僧終是對女王動了心,長大後才讀懂這是八十一難中最難的一劫
    小時候,一放假,就會守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我爸最愛看戰爭片,警匪片,我愛看武俠和愛情片和動畫片,我爸一看我看武俠片就會叫嚷著有什麼看頭,然後趁著插廣告的空,偷偷換了臺。但是有部電視劇老少皆宜、百看不厭,就是《西遊記》。
  • 唐僧最厲害的師傅並非如來,背景強大,連如來也要默念他的法號
    或許是因為相互需要的關係,如來表面上對唐僧處處關照,可說話總是居高臨下,不帶一絲感情,唐僧呢,表現出來的也只有對領導的敬畏之感唐僧一出生便被母親拋入了江中,幸好是法明和尚收留了他,還一直照顧他到十八歲,並親自指點他報了血海深仇,人間最珍貴的是什麼,其實是陪伴,唐僧最重要的記憶中,一直是法明和尚默默守護著他,他心裡焉能不感激。
  • 亮劍:朱子明叛變歸隊後,為何不坦白交代?看看原著中怎麼說
    導語:亮劍:朱子明叛變歸隊後,為何不坦白交代?看看原著中怎麼說《亮劍》當中給我們展現了非常熱血的戰爭年代,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會有一些人選擇向日本人妥協,最後出賣國家和戰友。其實都是因為電視當中沒有完全按照原著來拍,在原著當中的他根本就沒有前面表現的那麼硬氣,反而是被抓住之後沒有多久就選擇了投降叛變,可以說是沒有一點革命的精神。所以後面他那麼的猥瑣和沒骨氣也是很正常的轉接,沒有那麼突兀。
  • 看一看西遊記中的爾虞我詐,你還會覺得西遊記,是美好的故事嗎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磨難,最後取得真經,對於大家而言,電視劇西遊記的故事是完美的,但是其實央視版的西遊記與原著相差甚遠,原著中所表達的意境完全與央視版西遊記不同。首先從西遊記的人物特徵來看,央視版的西遊記就不符合原著,央視版的西遊記過於美化了孫悟空、豬八戒與沙僧形象,在央視版西遊記中,孫悟空美猴王的形象是完美的,而豬八戒也是可愛至極,沙僧並沒有醜陋不堪,其實也可以理解,這也是為了電視效果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