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除夕,北方小城,家家戶戶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慶氣氛中。程家老兩口是樸實農民,他們的五個孩子,除了老小,都成家的成家,上學的上學。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看看老人,吃上一頓團圓飯。
程家座落在小城邊上,一家13口人。父親在外奔波賺了些錢回家過年,母親圍著鍋臺轉,包餃子,與丈夫一起盼著兒孫們來過年。
可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老兩口悽涼地過了兩個人的除夕夜。
初一,二兒子程遠帶著女友從北京來。二兒子是研究生,從北京帶回來個高幹子弟——部級以上幹部家的大小姐。春節回家,屁股還沒坐熱乎,就開始張嘴要錢了,理由是做社會調查。
大兒子和大兒媳婦,一個老實內向,一個潑辣勢利。自從去年砸了團圓飯後,一年都沒登門兒。這次來拜年,當然不是孝敬爸媽那麼簡單。
大女婿丁圖是個單位領導,為人油滑、兩面三刀,還在外沾花惹草。大女兒懦弱、膽小,受丈夫家暴,「掛不住胎」,不明真相的老父以為大女兒不能為丁家生養,總覺欠著丁圖什麼似的。
小兒子不學無術,沒工作,成天帶著小女朋友看電影,一宿看五場。一回來便插門睡覺,父親大為惱火,他還不知小兒子已列出2500元的訂婚聘禮單……
二女兒是老兩口的心頭肉,曾因不顧父母反對嫁給架子工大川而與家裡斷絕了來往。如今發達了衣錦還鄉,卻連門兒都不敢進,大姐夫也沒少在老兩口那兒給他倆添油加醋說壞話。在眾人的勸說下,老爺子同意他們進門。
富裕起來的的二女兒夫婦為一家人準備了豐厚的禮物,最高興的是大兒媳婦和小兒子。
年初一的團圓飯上,兒女們一個個託出企求:
小兒子結婚得靠哥哥姐姐募捐,說婚後不分家照顧爹媽,實際上是要將啃老進行到底。
二兒子向老父親暫借1000元,是為了所謂的社會調查。
精明、勢利的大兒媳看見兩個小叔子紛紛向公公要錢,氣的牙根疼,趕緊轉移話題。
二兒子和小兒子相互排斥、擠兌,吵得不可開交。
父親看穿後極為傷心,大川夫婦為兄弟們慷慨解囊又刺傷了父親的自尊心,父親端出最後一道菜:8000元人民幣。
當年的工資大概每月在100—200塊,這8000塊錢,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吧。
丁圖在外面的事被揭發,小兒子為大姐報打不平與丁圖在雪地上滾打起來,小兒子女朋友也加入到混戰之中。
大兒媳還惦著8000元錢,發現錢不見了急瘋了。一向懼內的大兒子喝多了酒,「酒壯慫人膽」,終於借著酒勁打了媳婦一巴掌,這下可炸了窩:大兒媳婦和大兒子扭打在一起,眾人好不容易拉開。
大兒媳婦繼續不依不饒的撒潑,盤子摔了、桌子掀了、鏡子砸了。和去年過年一樣,整個家一片狼藉。
雪花飄落、兒孫散去,年邁的父親、母親坐在爬犁上,懷著無限的傷感離開了熟悉的家。
這是1991年過年前上映的一部叫《過年》的老電影的故事情節。演員全是曾紅極一時、且現在看已經被封神的老戲骨:趙麗蓉、李保田、葛優、六小齡童、梁天、申軍誼、丁嘉麗、胡亞捷。
之所以想起這部老電影,是這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電影,對現代社會仍然有很大的啟發和教育意義:
一、熱熱鬧鬧的一頓團圓飯, 揭露人性的醜陋面目。
飯桌上的所有矛盾,歸根結底都是這盤大菜的「分配問題」,使得心懷鬼胎的子女們醜態畢露。
大嫂的迎合奉承、大姐夫的虛情假意、二兒子攀高枝兒的資本,小兒子結婚的如意算盤,全都源於二老的積蓄。
只有二女兒夫婦,是目的單純的,他們有錢,就不用惦記著錢。
二、「啃老」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有、現在仍然有。
影片中三個兒子,不管是否已經結婚、是否已經自立,都把啃老當成了理所當然。
大兒子夫婦早就成家立業,大兒媳婦還是一雙眼睛盯緊年邁的公公婆婆,連婆婆的一個戒指都不放過。窩囊的大兒子,敢怒不敢言,只能默許老婆的行為。
二兒子已經研究生畢業,並且還攀高枝結識了北京部級大領導的千金,還大言不慚的跟父母借錢。那麼,上大學、讀研究生肯定也是「借的」父母的血汗錢。
小兒子更是奇葩,「吃嘛嘛不剩,幹嘛嘛不行」,直接工作都不找,就和女朋友天天吃喝玩樂。結婚禮單列好了,老爸老媽掏錢;結婚費用,哥哥姐姐掏錢。
還美其名曰婚後不分家照顧爹媽,我是小兒子、理所當然要將啃老進行到底。
儘管時間過去了三十多年,生活中這樣的啃老一族仍然大有人在吧?
三、不論什麼年代,子女多少都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
影片的結尾,年邁的父母伴著飄落的雪花,無限傷感的走向皚皚白雪的遠方。看到這個鏡頭,眼淚泛起淚花。
父母吃盡了苦、受盡了累,生養了我們,我們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任何人沒有權力在父母年邁之時,再去榨乾他們最後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