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讓我們看清了愛的本質

2020-10-22 圓啟

《朗讀者》是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1995年的作品,2008年由著名導演史蒂芬·戴德利拍攝成了同名電影。女主角是凱特·溫斯萊特,這可是經典電影《鐵達尼號》中露絲。「愛屋及烏」再去閱讀這本書。那是在愛情就是生命全部的年齡階段閱讀的這本書,以為這就是一部感人的愛情小說。後來越讀越發現,這部小說展現的是潛藏在愛情背後的人性,直接讓我們看清了愛的本質,這中間歷經了十年的歲月洗禮。

(同名電影中的漢娜扮演者)

小說講述了一個叫米夏的15歲青澀少年,和一個叫漢娜的36歲單身性感女人,由原始的欲望吸引而在一起的「不倫故事」。故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米夏的少年時光,他享受著漢娜性感豐腴的身體。漢娜是個文盲,這是她心底最大的自卑,偶然聽到米夏的朗讀,她愛上了這種體驗。漢娜的升職打破了他們的美好時光。升職後的工作會暴露她不能讀寫的自卑,她不告而別,逃避到納粹集中營做看守,為了保守她的這個秘密。

第二個階段:米夏已經長大成年,在大學裡讀法學。在法庭上再次見到了漢娜。漢娜因為在納粹集中營做過看守而被審判,審判過程中再次因為她要保守自己是文盲的秘密而承認了不該承擔的罪行,最終被重判為終身監禁。米夏當時知道這個秘密,因為很多顧忌也未能出手相救,從此他們身處兩個世界。之後米夏結交女朋友,結婚、離婚,又經歷各種女人,生活和事業陷入了迷茫。

第三個階段:米夏人到中年,迷茫的他,在一次朗讀後,撥雲見日般找到了人生的快樂。他開始一本一本的朗讀,把錄音寄給在獄中服刑的漢娜,十年如一日。漢娜在這過程中付出巨大的努力學會了讀寫。就在漢娜十八年刑期即將假釋的時候,他們再次見面了。但是這次見面,擊碎了漢娜所有的夢想。她在出獄前自殺了。

這個故事是一個愛情悲劇,通過這個愛情悲劇,讓我們徹底看清了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電影劇照:那個夏天的美好時光)

01愛的是肉體嗎?

15歲的米夏,有著青春期的萌動,還有對成熟女人的好奇,這種刺激讓他迷醉而不能自拔。他眼中的漢娜是「舒緩流麗,嫵媚生姿,風情萬種。的確是某種誘惑。」「她有一副非常健康強壯而又特別富有女人味兒的身材。」「當充滿情慾的目光如此放肆時,就如同宣洩慾念本身一樣。」「從那天夜裡起,我已經愛上了她」。

36歲的漢娜,一個漂亮的大齡未婚女人,在15歲的米夏面前,完全是強勢的、主動的,如果她不給米夏機會,最多只是米夏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但是漢娜也沒有禁得起誘惑,開啟了欲望的閘門。

這個階段他們有著單純的情慾:一個是少年懵懂、青澀的愛;一個思想簡單不顧及世俗眼光的愛。「我還想像,我們的關係在五六年後會是怎樣一番情景。我問漢娜她是怎麼想的。哪知她卻回答說,她連近在咫尺的復活節怎麼過都還沒想過呢!」他們這個夏天,是幸福的、快樂的,人生所有的事情就只有兩件:身體的滿足和閱讀的快樂。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充實。

(電影劇照:人生簡單得就剩下兩件事)

02愛的是靈魂嗎?

張愛玲說過:「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唯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果真如此嗎?當漢娜學會讀寫,有了精神世界,展現出了靈魂的美麗,但是迷人的身體不再。與米夏再次相見的結果,就能明白張愛玲真的說出了真相。

(電影劇照:秀色可餐)

漢娜在監獄裡「付出了多少精力加辛苦」,學會了讀寫,擺脫了文盲的自卑。「漢娜能夠鼓足勇氣去脫盲,這就標誌著她已經從幼稚向成熟邁出了一步,這是啟蒙開化的一大步。」漢娜開始給米夏寫信,「那總是寥寥數語,或一份謝意,或一紙祝福……更有甚者,漢娜對於文學的體驗和評論經常十分準確,令人驚詫。」

多年以後,米夏見到了一個靈魂美麗而身體衰老的漢娜,「只見她滿頭白髮蕭蕭,只見她滿臉皺紋縱橫,只見她滿身臃腫沉重。」 「以前,我總是特別愛聞她身上的氣味。現在,我坐在漢娜身旁,聞到的是一個老女人的體臭。」眼前這個年老色衰散發著體臭的漢娜,讓他提不起一絲慾念,甚至有一種厭惡,曾經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點殘酷,但這就是人性。愛的是明明是你的身體,卻欺騙你說愛的是靈魂。

(電影劇照:看到這個身體還有愛的衝動嗎?)

03愛的是你嗎?

更大的欺騙不僅如此,甚至愛的根本不是你,而是這個「我」。宗薩欽哲仁波切說:「當你愛上別人時,通常對愛的定義是:你深切地關懷對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愛。但實際上,愛只是『自我』尋求證明自己的另一種方法。『自我』只愛自己不愛他人,它充滿著自己,根本沒有空間留下來愛別人。它關心所愛的人,以那個人能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來決定。」下面我們來問問兩位「當事人」是不是這樣。

漢娜愛的是米夏嗎?

漢娜內心最大的自卑是不能讀寫,這個自卑直接決定了她的人生軌跡。漢娜有文盲的自卑,同時也有著進入知識世界的好奇心。與米夏在一起時,她會用情慾作為條件,換取例行的朗讀。她從電車售票員升職為司機,對正常人來說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因為新的職位需要讀寫,這不得不暴露她的自卑點,她不顧一切的選擇了逃離。她的離開,不是擔心這個「不倫之戀」會影響米夏的未來,她只是為了自己心底藏著的自卑不會被揭穿。漢娜的愛中更多是「自我」中對自卑的掩飾。

(電影劇照:眼神中透露著強勢)

米夏愛的是漢娜嗎?

當漢娜不辭而別後,他開始了正常的愛情,與門當戶對的女孩在一起,但是缺少了挑戰與好奇,「曾經漢娜難為水」。正常的婚姻,已不能讓他得到這種滿足,最後選擇了離婚。因為那個夏天的記憶是他人生中難以越過的一座高山。

漢娜有自卑,米夏同樣也有。他的自卑就是在二人世界中的角色地位。他在性感、豐腴的漢娜面前,生理上是自卑的,心理上是討好的,行為上是卑微的。「儘管我們之間時有爭吵,儘管他一而再,再而三對我拒之千裡,而我也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匍匐在地。」 米夏的這種自卑,也激發了他挑戰的欲望。這種挑戰讓他的人生充滿激情,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比同齡人更加有思想和魅力。這種從自卑到挑戰再到獲得成就感的過程,有點像吸食精神鴉片,一旦嘗試了就讓人慾罷不能,失去後便終身在尋找。

他後來的事業和生活全都陷入了迷茫,在一次整理給漢娜朗讀過的舊書時,再一次的朗讀,讓他激情燃燒,那種感覺又找到了。於是他想像出一個漢娜,一本一本的朗讀、錄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恰恰因為漢娜和我處於一種特殊狀態,瀟灑自如地保持著既親近又疏遠的關係,我才不大情願去探望她。漢娜對我只能是在某種距離之外才真實可信,像過去那樣。我有點害怕,一旦我們距離拉近,那片由問候簡訊和錄音帶所營造的世界,那片小小的、輕微的、安全的世界,就會露出本相。」

(電影劇照:曾經滄海難為水)

這個就能解釋為什麼他朗讀的十年間,一次都沒有探望過漢娜,一封信都沒有給她寫過。儘管 「她真是望眼欲穿盼著給她寫信」。 寫信是平等的雙向溝通,漢娜不停給他寫信,但是他從不回復。他刻意拉開的距離,只是為了沉浸在他營造的「安全的世界」。過去通過朗讀換取肉體的滿足,現在通過朗讀換取自我的滿足;那時候是觸手可及的女人,現在是他心中創造的女人。他不是在贖罪,也不是在懺悔,只是在尋找「自我」,重建頑固的「自我」。

(電影劇照:通信的渴望)

漢娜最後為什麼自殺?入獄後一段時間,「她一直很注意保持體形,身體強壯,但很苗條勻稱,也好像有潔癖。」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後來她超越自卑,學會了讀寫,更在乎靈魂的塑造,「她就暴飲暴食起來,甚至還很少洗澡呢。她變得肥胖臃腫,聞起來也有股味兒。」「她重新給自己定了位」。她幻想著這個世界還有愛,不在乎肉體而在乎靈魂的愛,因為有人跨越時空給她朗讀了十年。可是她搞錯了,米夏愛的是那個夏天活色生香的「漢娜」,他在為他心中塑造的「漢娜」朗讀。所以那「見光死」一面,展現出了米夏的冷漠、現實的殘酷和未來的恐懼,所有的夢想瞬間被擊碎,她的世界崩潰了。

(電影劇照:脫盲了,也生無可戀了)

米夏和漢娜的故事讓我們看清了愛的本質,雖然很殘忍,但卻是真相,否則我們一直被迷惑著,沉浸在「刀口舔蜜」的快樂之中。現在我們認清了它,明白了「自我」的欺騙,這樣才有可能從中醒悟。「一念覺,則念念覺」。事情可能就是這麼簡單,但,也很複雜。

(意向圖:愛的覺醒)

相關焦點

  • 《朗讀者》是一本即使熬夜也必須一晚讀完的小說
    有讀者評論說,《朗讀者》是一本即使熬夜也必須一晚讀完的小說。第一次和這部小說接觸到,是以看電影的方式,當時劇荒,偶然刷到,就被劇情所吸引了,其實,吸引我的就是小說裡對於愛、性的需求。這幾天,又讀了一遍原著,還是有那種忍不住讀下去的衝動,這部小說讀過的人有的看到的是世俗不應許存在的悲慘愛情,有的是看到男主米夏對於曾經的摯愛見死不救的窩囊和為漢娜的這份愛不值的憤憤不平,也有的看到的是人性的本質-性。
  • 再刷原著《朗讀者》
    誰是「朗讀者」?書中還有其他人能擔當這個角色嗎? 當米夏給監禁中的漢娜寄送朗讀磁帶時,我意識到他成為一名真正的朗讀者。並非年少時以朗讀來取悅漢娜,滿足自身欲望的前提條件。此時的朗讀延續了十八年,那根本就是少年青年米夏與中年漢娜的對話。
  • 電影《朗讀者》:奇幻化的情感糾結背後隱含的歷史隱喻
    今天又一次重溫了一下2008年上映的劇情片《朗讀者》,這部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奧斯卡影后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電影,翻拍自一部同名的暢銷小說,雖然已經過去了12年,但是再次重溫這部電影的時候,依然能夠讓人感動和帶來不同的體會。
  • 性和愛是否能分離?《紅城堡》揭示人內心深處的本質
    作者通過這些看似露骨的情色描寫揭露了到道貌岸然掩蓋下的人性陰暗,揭露了人內心深處的本質——性慾。在傳統婚姻面前,性慾從來都不是論述的重點。崇高的是愛情,那令世人迷戀的性慾,是粗俗不堪的。《紅城堡》冒天下之大不韙,通過一段才子佳人失敗的婚姻故事,揭露了深層次的一個問題:性和愛是不可分離的。
  • 《朗讀者》15歲中學生愛上36歲女人:愛還是情慾,都深困其中
    這個情節來自德國作家施林克的小說《朗讀者》。
  • 《朗讀者》:為了保守一個秘密你能走多遠
    《朗讀者》德國法律教授和法官本哈德·施林克於1995年撰寫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十五歲的米夏與三十六歲的電車售票員漢娜之間的戀情,而小說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德國年輕一代對於國家在二戰中所犯下罪行所進行的反思。
  • 《朗讀者》:兩人的愛情命運,早就被契科夫預言了
    原創文|著陸的兔子《朗讀者》是由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15歲的男學生邁克,意外結識了36歲的女售票員漢娜,隨後兩人展開了一段&34;,這段戀情在某一個午後,隨著漢娜的消失,戛然而止。漢娜的離開令邁克心如刀絞。
  • 本質愛的不是同一人
    本質就是昊辰和付出和禹司鳳的付出不同,禹司鳳是真心用愛情打動璇璣,昊辰卻是用計劃在接近璇璣,從來只有真心才能換得真心歸根結底,禹司鳳和昊辰從始至終愛的都不是同一個人。禹司鳳一直都知道自己愛的是璇璣,所以他的目標非常明確,生來就是幫助璇璣歷劫,用真心換她的愛。
  • 普通人:我們愛過,我們還會再愛
    兩個人一路上在羞恥和奉獻之間浮浮沉沉,在友誼和深愛之間兜兜轉轉——就像一盆土中的兩棵植物,環繞著彼此生長。當我們的人生是陡峭的,連帶著愛情也不得不陡峭了起來。我們都有各自隱秘的命門,因此才會有恐懼和懦弱。
  • 《三國演義》透過現象看本質之二:是否把我當成自己人
    今天筆者再說一個現象和本質的聯繫:是否把我當成自己人。俗話說的好,「事非經過不知難,人不經事不知情」,通過一件事看清一個人很重要。另外本性難移,看清楚的時候早做打算也是必須的。 個人觀點,各位如有興趣,且看「《三國演義》透過現象看本質之三」。(網名)與你隨後再敘!
  •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在《清平樂》熱播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邀請了這兩本書的作者,宋史研究者吳鉤和美國漢學家、藝術史學家、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藝術與文化教授包華石(Martin Powers)共同探討熱播劇背後的宋朝政治文明,澄清長久以來我們對宋朝的種種偏見,並將話題延伸至歐洲中心主義和「中西本質論」對歷史研究乃至國際關係的負面影響。
  • 《紅玫瑰與白玫瑰》:婚姻的本質,擁有的有恃無恐,失去的在騷動
    只是重新再來一次而已,最終生活教會你,其實錯的不是婚姻對象,婚姻的本質就是如此。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講述了一個花心男人的故事,其實也揭示了婚姻的本質:擁有的便有恃無恐,失去的永遠在騷動。嬌蕊表現出了一種出奇的平靜和從容,她的回答是鉛華洗盡後的平淡和從容,「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
  • 重溫《歡樂頌》:應勤與邱瑩瑩和好,本質上也是一場算計
    《歡樂頌》這部電視劇,劇情也是非常貼近生活的,涉及到了許多現實方面的因素,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之前觀看的時候,挺希望邱瑩瑩和應勤在一起的。如果應勤真的愛邱瑩瑩,就應該不嫌棄她的過去,每個人都有過去
  • 給自卑的你:不要愛的太卑微
    裡面的邱瑩瑩愛的實在太卑微,我從中看到了自己。邱瑩瑩,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學歷也不高,來到上海剛開始就找了一個普通文職工作,除了平常的衣食住行,工資勉強能夠養活自己。父母都想著她能夠在上海闖出一片天地,現實談何容易,一個沒有高學歷,沒有家庭背景的小姑娘在上海立足有多難。
  • 被出軌的錯誤認知(6):他本質不壞,所以會改
    婚後,他卻發現自己愛的是妻子,小三不過是年輕版的妻子。同樣,我們對「本質壞」的渣男也有著刻板印象,似乎他們完全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感受,拿玩弄女人當作遊戲樂趣,並且毫無愧疚心理。可是那個背叛你的男人,他明明也會好好照顧家庭,耐心陪伴孩子,甚至會因為出軌而愧疚痛哭,這樣的人,怎麼能稱之為渣男、怎麼能算本質壞呢?
  • 《財政科學》郭代模等:財政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要求
    標題:財政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要求本文在梳理財政理論發展的歷史脈絡基礎上,闡述了財政本質的內在要求,並對準確認識財政本質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進行了論述,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克服片面看本質、堅持中國特色看本質、堅持時代主題看本質。
  • 《怦然心動》簡單的故事,教會我們怎樣去愛
    看似講述男孩女孩間的情竇初開,卻教會許多大人如何去愛。我們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但苦苦追求、死纏爛打,往往適得其反,不但不能讓對方喜歡,反而可能變成一種厭惡。所以,如果喜歡一個人,適當表達喜歡就好,要知道,愛的根本是尊重對方,不要給別人造成困擾,對彼此才是最好的,保持一定的距離,也許適當的距離更能產生美。
  • 從戀愛到婚姻本質是什麼?
    宋佳拿出手機給老公打電話:「喂,老公,外面下雨了,小寶生病發燒了,我剛給他看完醫生了,你能來醫院接下我們嗎?」以後我們還會有更好的生活呢!我那天是在你的懷裡,哭著哭著睡著了。嘴裡還不時的有嬰兒的撒嬌聲,要緊緊的抱著你,你那一夜應該睡得不是很舒服吧。
  • 任曉雯:人的本質無法承受不朽
    她受盡孤獨和歧視,也體會過憐憫和愛,最後在敬老院裡默默死去。這故事讓我感動落淚,回想良久,並萌生出一個寫作衝動。於是,幾年後,有了《朱三小姐的一生》。透過朱三小姐的一生,似乎能看到人類生命的荒誕:我們像是被隨意拋到世上,白白承擔勞苦愁煩,然後無意義地消逝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