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被爺爺用八抬大轎迎娶過來的。
奶奶的娘家在距爺爺家不遠的鄰縣,奶奶在娘家排行最小,也是父母的心頭肉,陪嫁自然也儘量豐厚些。除了當時陪嫁的大紅棉花被子,麻布帳子等一應床上用品外,奶奶娘家還請木匠打了一套家具,床鋪大櫃箱子籠子桌椅板凳,連馬桶都用紅紅的油漆漆好,俗稱紅漆馬桶!爺爺是同村子裡一些壯年男子一起,敲鑼打鼓吹著喜慶的嗩吶抬著八抬大轎迎娶奶奶的,這也成了奶奶一生最愛回憶的事,同時也是她引以為榮的事!奶奶年輕時長得漂亮,又會女紅,上門求親的踏破門檻。當時奉行的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她的父母之所以看中爺爺,是因為這個後生確實長得不錯,又聰明能幹,能寫會算,還寫得一手好字!爺爺家境一般,迎娶了奶奶是她莫大的榮幸!
奶奶在娘家自小裹著小腳,她身材苗條,走路婷婷嫋嫋,煞是好看,這讓同村不少的壯年小夥羨慕爺爺的福氣!成婚以後,兩人非常恩愛,當時又沒有計劃生育,這讓他們迅速的有了一堆孩子。我的大姑媽桂英在奶奶十六歲那年出生。接下來奶奶又接連生下桂香雪梅玉梅三個女娃娃,中途生了兩個男娃娃都不幸夭折了,這讓姥姥很不滿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奶奶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好在她在最後又懷了一胎,她四處求神拜佛,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她求福菩薩保佑,並給男孩取名福保,而這個男孩就是我的爸爸!
家裡只有一根獨苗苗,爸爸自然從小就深得寵愛,他是奶奶的命根子!好吃的好穿的,都是爸爸獨享,其他姑娘們只能看一眼,而我這些善良的姑姑們,也從小受父母影響,對爸爸同樣寵愛。這本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可不幸卻在奶奶三十六歲那年發生了。
爺爺聰敏過人,他在村子裡的智慧可是出了名的,文章也寫得特別好,這讓很多後生對他非常崇拜!每一人都有著各自的命運,爺爺在一次跟大家歡聚之後大醉而歸,不幸失足跌入萬古橋下,落水而亡!這一年爸爸只有七歲!
丈夫的突然死去,這在當時的舊社會對奶奶何等打擊,家裡失去了主心骨,她一個小腳女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如何撐起一個家?
好在奶奶在娘家就有一手好活計,她會織布,做鞋子,剪紙,做衣裳,她日以繼夜的紡紗織布,幫人做衣服鞋襪,哪家有喜事少不了她的剪紙,老人們會提前請她做壽鞋,壽衣,就這樣,她硬生生的把家庭撐了下來,也有人勸她改嫁,她堅決不肯,村子裡的人都對她非常恭敬,只差沒給她立牌坊了!
姑姑們相繼出嫁,父親也已成家!打土豪分田地,家裡分了三間大瓦房!大瓦房成了父親的新房,我們也在這裡相繼出生!
母親前三胎是女兒,這讓奶奶非常嫌棄,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影響了她的一生。姐姐出生她還抱一下,我出生她就把我剪短頭髮,把我打扮成男孩子。到了第三胎還是個女娃娃,她乾脆看也不看一眼,妹妹小時候她從不理睬,不去抱也不去帶,月子裡也不給母親做一點營養的吃食,妹妹吃不飽,從小就十分瘦弱,母親淚往肚裡咽。這時候外婆會經常走路過來送一點比如雞蛋之類的吃食給母親。奶奶成日裡指桑罵槐,對母親沒有一點好臉色,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母親懷上第四胎!
母親第四胎肚子特別大,懷的是雙生子,非常辛苦,奶奶請人看了看肚子,覺得這胎與前面有些不同。那個時候照例是奶奶請了接生婆在家裡接生,其時我已經六歲了,也已經懂事了!大人們忙著生火,燒水,母親臨產,疼得在床上叫喊,聽得接生婆喊道:"二娭毑,恭喜你,是個男孩"!奶奶喜從天降,用棉布縫的小被子顫抖著手包紮好弟弟,趕緊求神拜佛,拜謝祖宗!母親在床上又疼得叫喊起來,過了幾分鐘,又生下一個男嬰!
巨大的驚喜讓奶奶高興得腳不惦地,三寸金蓮不知怎麼就跑得飛快,一對雙生子男孩呀,這讓苦盼了多年又守寡了多年的奶奶怎能不激動。她稟告神明祖宗,又稟告祖宗,再又喊爺爺的名字:"二爹,我屋裡保伢子有後了,一對伢崽呀……"她高興得語無倫次,幾乎落淚!一雙眼睛重又煥發了神釆!
周圍鄰居都聽到了我家生了雙生子的大好消息,來跟奶奶道喜,一時間,三間大瓦房裡擠滿了人,有人提議打地花鼓,就是本地唱花鼓戲的人不化妝直接唱戲,拉二胡打鑼鼓的在旁邊伴奏,整個場面還是等同唱了一臺花鼓戲,我記得當時唱的第一齣戲是:三喜臨門!整個家裡喜氣洋洋,熱熱鬧鬧,鄰居們來幫忙遞茶倒水,奶奶把她壓箱底的錢拿來買了一堆吃的,花生瓜子麻花根,還有芝麻豆子茶!這在當時是大出手了!一直唱到晚上十二點,眾人這才漸漸散去!
大弟從此隨著奶奶帶,他除了吃奶就是奶奶抱著,心肝寶貝樣的疼,一歲開始隨奶奶睡,直到他長大!她還把兩個弟弟拜在我們村子裡的古塔惜字塔的據說是神仙的代公三爹名下,她說有神仙保佑,弟弟一生無病無災!
奶奶這下甘心情願的為家裡做牛做馬了,對母親也有了好臉色,只是她依然封建思想嚴重,一個人扛過艱難歲月人也就非常強勢,在家裡說一不二,都要服從她的教導。而她自己也以身作則,辛勤勞動,一家人過得和和睦睦,鄰人無不誇讚!
奶奶因為一雙小腳不會下地,可父母去田間勞作,她包攬了家裡全部的家務活!光洗衣就一大盆,全家大小八口人,洗的衣服一大堆,她拿著棒槌拎著木桶去大屋塘裡洗衣裳,那時候還沒有洗衣粉,只有馬頭肥皂用起來心疼,用棒槌槌打衣服比較容易把衣服裡的髒水髒東西槌打出來,槌打幾下,又用手按壓在石板上揉搓,再翻過來槌打,再揉搓,一件衣服要翻來復去幾次,再像撒網一樣的在塘里舖展開來,搓,洗,擰開,反覆幾次,衣服才算洗好,回家用竹蒿晾乾!這只是其中一宗事!
做飯也是奶奶的日常,當時土灶上有兩口鍋,一個鍋裡煮飯一個鍋裡炒菜,中間是個甕壇,甕壇其實就是個瓦罈子,砌灶的時候砌個甕壇在中間燒火就有熱水,甕壇用個木頭蓋子蓋上,一來擋灰,二來木頭不燙手!奶奶煮的飯總要熄一層噴香噴香的鍋巴,這就要求火候掌握到位。煮飯開始,用的是大火,飯將要熟,就要小火了,到後面只留一丁點柴火燒剩的火赤灰催熟催起鍋巴!
奶奶做菜很是小氣,當然這也怨不得她,那時候物資匱乏年代,大家都是艱苦度日!她發明了一種吃法叫吃"貓婆食"!意即像貓一樣小口小口的吃東西。她給我們示範,比如吃一塊菜,用牙齒咬一丁丁還不如指甲崩子大小,剛好嘗到菜味,又馬上放回碗裡去,埋頭扒飯!她最愛吃魚,有一條寸多來長的小遊魚,吃了三餐!我想,這哪裡是貓婆食,貓比這吃得還多了去了!
我們從小到大,衣服,鞋子,都是奶奶親手做的,她是本地著了名的巧手!她的小小篾簍子裡,放著針線剪刀頂針,還有一些碎布片,這些碎布片是她幫別人做針線活掙來的,她用來幫我們縫補丁,還有就是做鞋子!先根據我們腳的大小剪好鞋樣,鞋底則要趁天氣用米糊把硬殼紙和布片粘在一起,再一針一針的納鞋底。納鞋底必須要用頂針和大針婆,小針婆是穿不進去的,頂針是用來助力的,有時候奶奶會用大針婆在她的頭髮裡劃拉一下,沾點頭油,針婆就好比加了油一樣的鋒快些,針婆劃拉的穿過頭髮,翻起了奶奶的白間青的頭髮,像一陣風拂過在水面掀起一層波浪!也像一陣風一樣翻動著她從年輕到年老的日曆!
奶奶的剪紙也是村裡一絕,一張紅紙一瞬間在她手裡就變成了一個個大大的"喜"字,還有一隻只的蝴蝶,振翅欲飛!村子裡有喜事都要來找奶奶剪紙,辦喜事的人家會給她拿來一大包糖果,這讓我們這些小饞貓吃得非常開心!當然,吃得最多的是弟弟!我們現在一直後悔當時怎麼只顧著吃糖而沒有去跟奶奶學剪紙這門民間藝術!
而那些老年人,總是把布料送過來,央著奶奶給他們做壽衣,壽鞋,奶奶不知做了多少雙,當然這一技藝也被她給帶走了,我們壓根沒想去學這些東西!
除了這些,奶奶還要紡紗織布,養豬養雞,曬穀子收衣裳,招待人客,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農閒時節,她也會帶著我和姐姐去遠嫁湖北的女兒家住一住,又或者去汨羅女兒家住住,一段時間後就夾雜著大包小包的女兒家的吃食回來。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是吃不飽飯的!
奶奶漸入老年,她的女兒們相繼走了三個,她在號淘大哭之後又堅強的活下來,一輩子身體無災無痛,活到九十三歲,安然而逝!她平日裡總在她的房間裡用一個瓦罐煨些紅棗黑豆桂圓乾當歸,要是便秘就囑咐姐姐去買些胖大海泡水喝,我想,這是不是她長壽的秘訣呢?
奶奶現在已經走了十幾年了,她這一生,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大梁,用她的小腳走過了漫長的人生。她是一代老人們的真實寫照!沒有她們哪來的我們,莫嫌老人老,都有老年時,尊敬老人是我們永不可忘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