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心事(民間故事)

2020-08-30 溜溜球的春天

爺爺定過娃娃親,女方六歲就夭折了。奶奶過門前不知道,沒想到,這個事成了她一輩子的心事。

我們這兒老一輩有規矩,夫妻百年之後合葬,定娃娃親那個人,要排在她前面,甭管子孫輩上是誰熬下來的。從我記事起,奶奶就不接受這個事實,她常嘮叨:「死了,堅決不和那老騙子合葬,我可不給別人當小老婆,陽間陰間都一樣。」

爺爺去世那年,我剛滿兩歲,奶奶還不滿四十歲。

我老家門前有一棵梧桐樹,寬厚肥碩的葉,堅挺筆直的幹,它是我出生那天奶奶親手栽下的。當我高矮能給奶奶當拄棍時,梧桐樹已有水桶粗細,有事沒事我會在上面爬上爬下。更多的時候,我會猴在奶奶身邊,看她做針線活,聽她講皮貨子精,笤帚嘎達和炊帚嘎達的故事。聽她一遍又一遍數落:「栽下梧桐樹,不愁鳳凰來,你永遠不愁找不到好媳婦。長大以後,千萬別把我跟你爺爺葬在一起,他在陰間有老婆了,我不去當小。」

我們的村子大,七百來戶三千號人,奶奶的手工活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冬閒時節,村裡的大閨女小媳婦都來大樣把小樣,跟著奶奶學。她從不保守,隨到隨教,教會隨走。

每月初二、初七,村裡都有個小的集市。麥收過後,奶奶就會用麥秸草和棒子皮編成一些小玩意,拿到后街大集上去賣,換個零花錢。一個小腳女人,扶著個半大小子在那裡擺攤賣貨,後面有時候還跟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黃狗,成了那時的一道風景。大街上,奶奶的貨總是最搶手。看著奶奶的手工換成幾張毛票,張著沒幾顆牙齒的嘴笑,就是我莫大的快樂,

有一段時間,我最打怵深秋季節的到來。傍晚的雨,斜打到寬大的梧桐樹葉上,聲音傳得幽深長遠,深深的雨幕裡,總覺得有數不清的眼睛在盯著我們。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的眼神就越發空靈,嘮叨那些生老病死的事特別多。最後,總忘不了囑咐我們,她死了,是萬萬不能跟那個老騙子葬在一起。他那邊已經有老婆了,她不去當小。漸漸的,那成了我最不願意聽到的一句話。

我離開家那年,梧桐樹一個人已經摟不過來了,它成了村口的一大景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那年村子裡集中規劃宅基地,把它作了標誌物。樹梢上綁上一桿紅旗,一下子把父親辛苦蓋的八間瓦房劈成了兩半。搬家時候,奶奶堅持要下了那棵樹幹做了壽材。

奶奶守寡五十多年。在一百歲生日前一天,她讓家人給洗了個澡,乾淨地躺在床上,安詳地閉上了眼睛。明事理的人說,這是修來的福分,老太太一輩子都要強,走的時候也不給家裡人添麻煩,那麼爽快。

那天,天上下著濛濛細雨,我連夜從外地趕了回來。我看到,奶奶的臉上非常潔淨,耳朵上整整齊齊掛著那副娘家陪送的銀耳環,貂皮做成的帽子上嵌著一塊綠瑩瑩的藍寶石,閃著幽幽的光,很像小時候我常常看到的,她無怨無悔的眼睛。

奶奶去世前,曾讓父親攙著,歪著小腳去看了爺爺的墓穴。爺爺的墓建在村東邊一個向陽的山坡上,下面是一片窪地。她說:「這頭枕山,腳踩灣是好墓穴哩,保著子孫旺像。為你們好,我就跟他葬一起了。到那邊,當小就當小吧。」

相關焦點

  • 《童養媳》之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下) (原創作品)
    《童養媳》___萍常心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下)這鮮花存在主意,便動了心思。她平日裡走動最多的是奶奶家,還有一處她也經常去的,那就是張家祖宅。她和姣姣姑娘沒有來往,卻和張二公子、張三公子的婆娘交好,因是本家同宗,妯娌兩個對鮮花印象不錯,對她都是客氣的。於是,鮮花在此後的半個月中便比平日跑得勤,一會兒說是描個花樣,一會兒又送些自家做的豆腐。
  • 「今日作家」許蘇 ‖ 老五奶奶的心事(小說)
    老五奶奶的心事文/許蘇兒子覺察了媽的心事,敞開雙臂量了量樹幹,笑了:「媽,您放心吧,兒就用這棵樹呀,給您做口好壽材。」老五奶奶噗呲一聲,差點笑出鼻涕來,直擺手道:「不成,不成。媽哪來這個福?」兒子請了三個幫手,不出半天就放倒了棠李樹。大樹轟然倒地的一剎那,樹梢上的山喜鵲一家失魂落魄地驚叫著,翻騰著。
  • 《童養媳》之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上) (原創作品)
    《童養媳》——萍常心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上)林大先生病逝後,奶奶和大先生及林氏族人把林大先生埋進林家祖墳,入土為安。又請了和尚道士施放焰口,鐵罐施食,各種繁瑣的佛事一場接一場做下來,總共七七四十九天之後方才結束。
  • 《童養媳》之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中) (原創作品)
    《童養媳》___萍常心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中)水榭風廊,茶香荷氣。林家大院圍廊盡頭是一處荷花池,此時已是六月,池內荷花正是盛開之際,卻也有的紅衣半卸,露出蓮房來了,南風吹過,一陣陣荷香沁人心脾。這荷池邊上還有一方打磨精巧的青石板臺面,底下是四隻同樣精美的石鼓凳,這是林家祖上專為賞荷配置下的,年數久遠。
  • 童年生活散記—聽百歲奶奶講那遙遠的故事(散文)
    我的奶奶整整活了100歲,走過整整一個世紀。現在,我將從奶奶那裡聽來的傳說分享給大家。前幾天,一位朋友在農村野塘裡釣到一條十多斤重的黃鱔,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發文求助。我建議他放生或送到林業部門,並給他講了奶奶給我講的故事。
  • 故事:妖姥串門(奶奶講過的老故事)
    文/小田原創民間故事,抄襲必究!今天給大家說一篇在我小時候那會兒,我奶奶給我講過的一則民間小故事。友情提示:故事有些離奇,也有些驚悚,膽小的朋友們慎讀。不過在這篇離奇的民間小故事背後,也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從前,在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個劉寡婦。
  • 民間故事:媽,我三妹呢?奶奶:在「缸」裡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奶奶是盼來個孫子,而招弟是覺得自己終於有個弟弟或者妹妹了。招弟清晰地記得,那段時間是她過的唯一幸福的幾日。奶奶總是拿著糖坐在母親身邊喊自己的名字,「招弟,招弟。」只要她答應就有塊糖吃,仿佛這樣就能從母親肚子裡喊出個弟弟一樣。她很不喜歡奶奶,但無法抗拒老太太的威嚴,況且哪有小孩子能抵禦得了糖的誘惑。
  • 「姑鳥」的傳說(民間故事)
    在我們鄉下,在晚上偶爾會聽見「姑姑姑…」的鳥叫聲,我記得以前每當聽到這種鳥叫聲後,奶奶總會特別驚恐,會馬上叫我上床睡覺,甚至當這鳥靠得近叫的時候,奶奶會出門拿小石頭往鳥叫聲那邊扔,試圖以這樣的方式嚇跑它。
  • 民間故事:奶奶見那人離那人愈來愈近
    哈嘍各人好,接待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爺爺的古書》,故事素材來源於收集,由小於品詩說文拾掇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6期,如果您喜好,不妨給個關心!很高興又到了給各人講故事的時間了,今日我們來說1篇產生在以前的民間小故事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故事  女孩的心事兒  (小小說)
    故事 女孩的心事兒 (小小說)宋雲霄春天,像一位優秀畫家,勾畫出一副美麗的圖畫
  • 故事:民間故事:家裡出現紅衣女,古書救下祖孫二人,奶奶:是你爺爺啊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爺爺的古書》,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此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 我的爺爺奶奶!(2)
    爺爺和奶奶結婚也是奶奶的爸爸和她親姑姑湊合的,(就是我外太公和新的太奶奶,新的太奶奶是外太公的親妹妹,)因為那個艱苦的年代生存都非常困難,外太公和外太婆生了很多小孩,但是只有奶奶生存了下來,在那個年代又是在農村,家裡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是很抬不起頭的,不過我外太公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所以明面上也沒人敢說我外太公什麼話,(這是我聽姑姑他們對外太公的評價,我雖然見過外太公,但是那時候年級很小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8(淄博孝婦河的另一個傳說)
    已經是初冬,天氣有點寒意了,故事不能在村頭的大槐樹下講了,聽故事的人吃完晚飯後,陸續的來到老奶家裡,老奶住三間東屋,大家都在裡間,有的座在炕上,有的坐在交叉上,老奶悶上壺茶水,和大家拉會家常,見來人差不多了,就說今天給大家講個另一版的顏神奶奶,孝婦河的故事,關於顏神奶奶的故事很多,有多種說法
  • 故事:民間故事:喊魂
    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農村合作社時候的故事。大爸(我們那裡對爸爸一輩的稱呼)是我爸的堂兄,聽說他有個哥哥,被國民黨拉去當兵了,去了幾年沒有回來,大奶奶(大爸的媽媽)以為大兒子沒了,就按家規改二兒子為長子,就在改長子不久,大兒子回來了,大兒子聽到自己已經除名了,連夜離開了我們村,後來聽他們說大兒子在外面有了家室,在這期間也沒有來探望過大奶奶,聽說娶妻後沒幾年就死了,大奶奶自此以後天天以淚洗面。
  • 民間故事:傍晚敲你門的不一定是熟人,奶奶說還可能是「鬼敲門」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無論是詭異的鬼敲門,還是老太爺遭遇的鬼唱戲,都讓人感覺毛骨悚然,聽著奶奶講完這個故事,我也被嚇到了。
  • 把魚留給柳奶奶(民間故事)
    柳奶奶愛吃魚,每天都要吃上一條魚,有刺的沒刺的,有肉的沒肉的,大的小的,只要是魚,柳奶奶總要吃上幾口。柳爺爺說柳奶奶前輩子是貓,走起路來沒有聲,說起話來慢騰騰,可是一見了魚就原形畢露了。柳奶奶吃的每一條魚都是柳爺爺親手做的,煎炸燉換著花樣,每一條都讓柳奶奶吃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回家吃飯,柳爺爺做上一大桌子菜,但總有一條魚要擺在柳奶奶面前,柳奶奶一伸筷子就能夠得著。
  • 奇招降惡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燦燦1.吳家有後清道光年間,安徽太和有一大財主,此人姓吳,名天長,人稱吳員外。家有良田千頃,騾馬成群。他早就對吳家美若天仙的少奶奶垂涎欲滴,此番是故意吸引少奶奶的眼球。月娥正要伸手關門,一雙像鉗子一樣的手抓住了她,她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按到了床上。此時月娥十分清醒,她想此刻要是聲張出去,自己不但壞了名聲,而且就她這小身板,說不定小命不保。想起婆婆的話,月娥從了石頭。幾個月後,月娥發現自己懷孕了,把這事告訴了婆婆,婆婆一聽高興壞了:「蒼天有眼,我們吳家不該絕後。」
  • 朝花夕拾——小時候聽奶奶講過的故事(續)
    李三的故事2(原創)李三站在路邊,又等了一會,那個乞丐老婆婆再也沒有出現。心想奶奶還在家等著我呢,我先回家吧,買棉花布匹的事等下次趕集的時候再說。奶奶已經摸索著起來,坐在簡陋的炕沿上。聽到李三進門的響聲,就問到:「是三回來了嗎?」李三說:「嗯,是我,奶奶,我這就給你做飯,一定是餓了吧?」「我不餓,三,我剛吃過。」奶奶回答到。「什麼?奶奶你吃過了,吃的啥?」李三急忙問到。「三,不是你讓人捎回來的燒餅嗎?又熱乎,又萱乎,挺香的,我剛吃了倆,還有兩個放在桌子上,你趁熱快吃了。」奶奶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