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賴家兩兄弟,孝逆有公道(襄陽癩毒山傳說)

2020-09-21 酒歌說文

襄陽的峴山和鳳凰山之間,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名叫癩毒山(襄陽土話,癩毒指癩蛤蟆),山如其名,山體呈黃灰色,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灰色石頭,形狀像極了癩蛤蟆。聽老人家說,背後還有一段離奇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這裡住著一戶姓賴的人家,母子三人生活。老婆婆六十多歲了,丈夫死得早,她又當媽又當爹,將兩個兒子撫養長大。

好不容易兩個兒子長大成人,老婆婆還沒享福,就因為積勞成疾,臥床不起。

兩個兒子雖然都是同胞兄弟,但性格迥異。老大好吃懶做,性子粗野,不務正業。老二勤勞肯幹,心地善良,一家人生活全落在他身上。

賴老二白天上山砍柴打豬草,變賣幾個錢維持著過日子,晚上還得挑水熬藥,洗洗縫縫,伺候老母。

在老二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母親心情寬慰,病情自然減了幾分。誰知賴老大惡性難改,照樣只吃不做,還行兇打罵人。老婆婆又急又氣,時間不長,病又加重了,身子越來越消瘦。

賴老二見母親病情加重,像一塊石頭壓在心裡,越來越沉重。有一次,老二走在砍柴的路上,碰著一個老漢。

老漢見賴老二愁容滿面,關心地問了一句:「小夥子為何雙眉緊鎖?」

賴老二抬頭見是一位長者,一聲長嘆,把心裡的牽掛和擔憂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老漢聽了老二的訴說,被他的孝順所感動,點點頭安慰道:「不要著急,我幫你解難去愁,我這裡有兩個土方子,能幫助你母親早日痊癒。」

賴老二救母心切,一聽到有土方能治母病,立刻喜上眉頭,連連向老漢作揖,求他指點土方。

老漢指著身後的大山說:「治好母親的病不難,關鍵記住在山上採摘百樣花,不管酸甜苦辣,一律放在嘴裡咀嚼成汁,然後用紗布過濾靜置三日,然後每天服用一杯,連服七日,就能痊癒。」

賴老二躬身一拜,再次謝過老漢,從此不辭辛苦,白天黑夜在山上採集花朵,不管是香氣宜人,還是臭氣燻天,眉頭也不眨,就放在嘴裡。

有的花看著好看,可放在嘴裡卻是又苦又澀,咬上幾口渾身上下起麻疹,有的花放在嘴裡酸酸甜甜,可如果吞到肚子裡,要不了多久,就會頭昏眼花打擺子。

為了做出「百花汁」,賴老二吃盡了苦頭,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好不容易採夠了一小罐,用紗布過濾後放在了廚房。

不料,在外面喝醉酒的老大進廚房找水喝,看也不看,就端起了這罐「百花汁」往嘴邊放,剛喝了一口就全部吐了出來,陰陽怪氣地說:「這是些什麼東西,亂喝極了!」當下就把瓦罐砸得粉碎。

賴老二聽到聲音,看見自己的心血被老大毀掉,氣得兩眼冒火,可心裡惦記著母親,無暇與他爭辯,忍著怒火,又上山繼續採花摘草去了。

有道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賴老二又花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再次做出了「百花汁」,為了不給老大破壞,老二抱著罐子形影不離,連睡覺都抱著,等了三天方才小心翼翼給老母餵下,連著喝了三天,果然病情大有好轉,臉上也泛起了紅潤。

老大看見老娘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心裡明白「百花汁」是好東西,起了貪心,想把剩下的湯汁賣給有錢人,趁著老二不在家,不顧生病的老娘,偷偷把瓦罐拿走賣了出去。

老二得知以後,壓在心頭的怒火升起,和老大理論,要他把瓦罐拿回來,可老大說什麼也不願把到手的銀子退還,惱羞成怒之下,抄起了一塊石頭就砸到了老二的頭上。

剎那間,老二血流如注倒在地上,抽搐了幾下就沒了動靜。老大這時才明白自己闖下了大禍,當即腳底抹油,收拾了行李就跑了出去。

老婆婆斷了藥,也沒人照顧,病情復發,沒過幾天就斷了氣。

很快,這件事就傳開了,大家紛紛指責無情無義的賴老大,同情孝順的賴老二。土地爺打抱不平,就把這件事稟告給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一聽,也是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拍桌子罵賴老大不是東西。為了懲惡揚善,玉皇大帝派天兵天抓住了賴老大,罰他變成癩蛤蟆,露宿荒坡野嶺亂草叢裡,終日不得溫飽。

從此之後,襄陽就多出了一座「癩毒山」。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關注「酒歌說文」,了解更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

相關焦點

  • 流傳襄陽的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故事 原型 地名
    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傳說故事在襄陽,不少地方都傳說有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的故事。古代女英雄(網絡圖片)【金黃小姐傳說故事1】傳說,襄陽鄉下有兩戶人家,一家姓金,一家姓黃。【金黃小姐傳說故事2】 還有一個傳說。金黃小姐曾在漢江東岸蘇嶺山(鹿門山)上安營紮寨,操練兵馬圍困襄陽城。金黃小姐的父親臨死時說:「我死後,墓地百步之外不能有住戶,百步之內不能有墳墓。」
  • 故事:襄陽傳說:老龍廟
    從前,襄陽漢江沒有大河堤,只有一條小埂,傳說還是當年大禹開河留下的老堤。由於年久失修,每到漢江漲水的時候,洶湧的江水就會漫進城內,將良田淹沒,將房屋衝毀,老百姓家破人亡損失慘重,叫苦不迭。聽大家說新堤好,心裡有怨氣,第二年就發大水專門衝這條堤。河堤衝垮了,襄陽城又被淹了,老百姓氣得直罵天,可這有什麼用呢?罵完之後,還是得修堤。可沒想到,到了來年七月,漢江又發大水,這新建的堤又被衝垮了。就這樣垮了修,修了垮,年年築新堤,可年年都發洪水把堤衝毀。
  • 故事:蛤蟆精鬧漢江,菩薩搬石祖師送鍾
    在湖北襄陽有一座山名叫癩毒山。山上光禿禿,遍布大大小小的石頭,遠遠看去還真像一隻趴在地上的癩蛤蟆。聽老人家講,背後還有一段傳奇故事。話說很久以前,這裡有一隻修行千年成了精的癩蛤蟆,每月十五都會從山裡鑽出來,吸食月華騰雲吐霧,而到了每年的八月十五,更是烏雲捲起漢江巨浪侵襲兩岸,橫行鄉裡,殘害生靈。
  • 聊齋故事之曾友於:曾家兄弟們的恩怨
    曾孝聽了卻不屑一顧,時常聯合曾忠、曾信辱罵友於、曾仁和曾義。友於儘量能躲就躲,不正面和他們發生衝突,曾仁和曾義年齡小更不敢輕易招惹他們。曾孝有一女兒嫁到本縣周家,後來因病去世,曾孝認為女兒因受婆家的孽待才病死的,他就喊著著曾忠和曾信去周家鬧事,但後來又感覺三兄弟力量小,就讓友於三兄弟一齊過去助威。
  • 爐邊夜思:大舜之孝,乃聖人之孝,實非凡人所能為
    停靈所用壽材,繪二十四孝故事之全部或一半,視仙去之人身份而定。二十四孝故事,首一個便是虞舜(本文及其後所引故事,以日本龍谷大學藏《新刊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為底)。虞舜,即舜,又尊稱為大舜,是傳說中的聖人及帝王。二十四孝故事將其列為首位。詩云:「對對耕春象,紛紛耘劃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 故事:瑤池仙女下凡塵,以身餵蟒救黎民(襄陽傳說)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仙女洞,湖北襄陽下面的南漳縣也不例外,在蓮花頂有一個仙女洞,然而有關「仙女洞」的傳說故事卻鮮為人知。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住著一個財主,名叫楊萬才,家裡富得流油,仗著舅官在衙門裡當差,在當地欺行霸市,無惡不作,依靠強取豪奪的卑劣手段,佔據八成以上的土地。
  • 逆生長(幽默故事)
    爺爺開心地說,就是,我說我逆生長,你們還不信。爺爺看著窗外傾瀉進來的陽光,眼睛眯了起來,說,這陽光真好哇,現在的日子越過越舒服了。我曾問過奶奶,爺爺說的戰爭故事是不是真的?奶奶說,肯定是真的,你爺爺左小腿肚上有一個槍眼,可別人不相信,說那是一個瘡疤。我又問,為什麼爺爺講上海話?奶奶搖了搖頭,說,你爺爺從不提他的過去,有可能是出生在上海,後來離開部隊來蘇州教書的。
  • 林之孝兩口子對賈璉夫婦態度天差地別,背後隱藏著榮國府最深的痛
    林之孝兩口子很特別,是賈府排名第三的管家,正月裡請吃年酒,賈母給面子去的幾家下人裡,就有林家。 排在林之孝前面的管家是榮國府的賴大和寧國的賴升(有說是賴二),賴家牛掰到什麼程度?緊排在賴家之後的林之孝兩口子,男的跟著賈璉在外面辦事,女的隨著
  • 故事:為什麼要「披麻戴孝」,傳說兩兄弟做了這件事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條規矩呢?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則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大概在太行山一帶,有一位老婆婆,人稱徐氏,很年輕的時候就沒了丈夫,拉扯著兩個兒子。徐氏擔心兒子被嫌棄,一直沒有再嫁,既當爹又當媽,含辛茹苦把兩個兒子拉扯大。眼看兒子們成了家娶了媳婦,徐氏心想自己終於可以喘口氣,安享晚年。誰知這兩個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一個比一個不孝順,嫌棄老娘人老不中用,把她當作了累贅。
  • 故事:孝文帝防腐(文史故事)
    一日早朝,孝文帝在大殿中央放了好多一尺半高的鐵桶,個個狀如水罐,外面繪有彩漆。看到這些鐵桶,殿下站列兩廂的王公大臣們都面面相覷,不知皇上要做什麼。」孝文帝面有怒色,說:「那鐵桶是用上等好鐵製成的,堅固耐久,怎麼連一百天都沒到就壞了呢?如此糟蹋賜物,實乃對聯不恭不....
  • 故事:兩兄弟分家,弟弟只得一條狗,善心自然好事連連
    聽老人家講,很久以前,襄陽鳳凰山下有兩兄弟。哥哥名叫來福,為人尖酸刻薄,貪財刻薄,弟弟名叫善根,心地善良,性情耿直。兄弟倆沒分家,哥哥來福總喜歡佔弟弟善根的便宜,想到大家都是親兄弟,弟弟雖然吃了虧,但忍氣吞聲不計較。
  • 故事:兩兄弟救老人,換來一本天書,行善作惡各不同(新聊齋)
    世人都想成為神仙,擁有法術,然而有了法術,誰能保證自己只做善事不作惡呢?這個故事是一次下鄉採風,聽老一輩講的。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對堂兄弟,分別叫做趙有才,趙有福,兩個人同年同歲,跟著一個老師讀書,天資都很聰明。兩人每日一同上學一同放學,一路上有說有笑。這日下大雪,兩人頂著寒風,踏著積雪往學校走。
  • 故事:一天夜裡,兩兄弟做了相同的夢,次日醒來朝著後山走去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從前,小山村裡有兩兄弟,靠著上山打柴為生,過著清苦的日子。秋鳳說她家就住在山腳下的那間小木屋裡,父母相繼離世後,家裡就只剩下她一個人了,她每天都來山上採蘑菇,然後拿到集市上去賣,勉強能維持生計。之後的日子裡,兄弟倆上山砍柴,經常能遇見秋鳳,他們一起聊天,嬉鬧,每天都過得十分開心。
  • 故事:天佑孝兒媳
    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故事大體講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媳,為了救婆婆,她不惜捨棄自己的性命。她的這份孝心感動了蒼天,兒媳婦起死回生,一家人得以團圓。若蘭家裡家外料理得十分到位。沒有一個鄰居不讚揚若蘭孝順的。卻有一日,村中忽然燃起大火。待到若蘭發現時,大火已經將她們包圍。她趕忙跑到公爹公婆房內,將她們喚醒。
  • 寧波孝聞街的傳說:是哪個孝子名聞天下?
    寧波城裡有一條街叫孝聞街,舊時,這條街自中山西路起直至永豐路,南北走向,也不算太長,但頗有特色。此街由長七八尺、寬一尺多的堅實石條鋪就,靠東邊是一條內河。這條河不寬闊,一兩丈光景,幾經曲折能與西塘河、北鬥河相通,倒為沿河居住的人家提供了不少方便。過去住在河邊的大多是富裕人家,也有不少書香門第。著名藏書人家馮氏的跗伏室就在這裡。就是在這條不長的街中,至今還流傳著一段美好的傳說。
  • 逆時偵查組:輕科幻懸疑打開的一道門縫
    遠遠的山坡上,有兩道綠光晃動。媽媽說:「快進屋,有土豹子來了!」說完跑進屋裡,拿了一個二踢腳(雙響炮仗),用洋火(火柴)點著,拉著我們跑進屋裡,用木棍頂住門從收到殺人預告開始,進入全天候保護狀態,並在5天之內逆時回到從前把故事中人物命運變更,
  • 淄博民間故事三則
    (一)徐氏母子五尚書 在淄博地區流傳著「徐氏母子五尚書」的故事。傳說,郭小姐之父郭宣與公子徐突之父,在元朝末年曾皆居官金陵。郭小姐才貌雙全,性情剛強,胸懷大志。她在閨閣中寫的文章,被她父親的同僚閱後贊為奇文。當時金陵仕宦之家,無不為郭小姐之才華所傾慕。郭父以廉潔正直為擇姻條件,終與徐家成親,婚後得四子。後數年,徐氏家族因受權臣陷害,又遭一把天火,遂遷返原籍江蘇省崑山縣。後又遷徙於山東淄博傅家鄉,立村為大徐村。
  • 「姑鳥」的傳說(民間故事)
    有一次,我終於按耐不住好奇心問奶奶,為什麼會怕那隻鳥,為什麼總要把它趕走?奶奶摸摸我的頭,坐在我身旁,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舊時候,有一年因天災人禍,到處鬧饑荒,人人吃樹皮、挖樹根吃。為了一口吃的,人們已經紅了眼。
  • 百孝故事裡的大荔人
    原創 | 王小民大荔襟山嶽而帶三水,因了土的厚重和水的靈性,這裡的人民至善至孝,千百年來在中國孝道文化史上留下一串串不可磨滅的印跡……梁武帝感到非常驚奇,但卻認為一個孩子能有如此孝心,可能不是自己甘願,而是有人在背後出主意。於是就命廷尉蔡法度在公堂上擺滿繩索刑具,厲聲審問吉翂是什麼人指使他這麼做。吉翂回答說:「我雖年幼蒙昧,但怎麼會不知道死的可怕呢?我不忍心看著父親被處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所以,能用我的性命換回父親的命,我無怨無悔。這是我自己的主意,怎麼會是別人指使的呢?」
  • 故事:仙鶴報恩|襄陽傳奇
    在湖北襄陽,流傳著這麼一段離奇的民間故事。以前,在谷隱山下有一戶人家。家裡只有一個年輕小夥,名叫有福。有福名字好,但命運多舛,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吃百家飯長大。因為沒有土地,成年之後,有福以砍柴賣柴為生,日子過得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