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自己幸福的女主角就是壞女人嗎?簡奧斯汀不為人知的女權小說

2020-09-09 巴別塔圖書館

簡·奧斯汀最著名的幾本小說,例如《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中的女性角色每個都個性鮮明,雖說都有那麼一些小缺點,但歸根到底,她們都是一些受過良好教育、性格溫順、彬彬有禮的淑女―――英國中上層階級的婦女典範。



然而奧斯汀有一部作品裡的女主角和她其他家喻戶曉的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截然不同。《蘇珊夫人》,其實是奧斯汀早期作品之一,但是這部書信體小說直到奧斯汀死後將近半個多世紀才被發行出版,出版之後知名度也遠遠比不上《傲慢與偏見》這樣的經典。


然而二十世紀的英語文學評論家們卻給予了《蘇珊夫人》極高評價,讚譽這部小說是「被忽視了的早期女權主義作品」。


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為主,圍繞著一個有魅力的寡婦與她身邊親戚朋友的書信往來展開敘述。書中的蘇珊夫人是個敢愛敢恨的女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放下自己「淑女」的言行操守。


作為一個有女兒的寡婦,不要說是在18世紀英國,蘇珊夫人這樣的人物大概在現在社會都很難得到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奧斯汀選擇創作這樣一個角色,確實需要帶著突破時代枷鎖的女權精神。這也是奧斯汀作品中唯一一個有點「壞」的女主角,但也許,為了自己的幸福而放下自己恪守婦道的淑女形象,正是《蘇珊夫人》的女權精神核心。



【書名】蘇珊夫人(Lady Susan)

【作者】[英] 簡·奧斯汀(Jane Austen)

【譯者】石小竹、陳媛熙

【責任編輯】陳媛熙


作品簡介

本書包括《蘇珊夫人》(Lady Susan)、《沃森一家》(The Watsons)和《桑迪頓》(Sanditon)三個獨立的故事。


《蘇珊夫人》是奧斯汀早期的一本書信體小說。女主人公蘇珊夫人是個風情萬種、工於心計的寡婦。她周旋於梅因沃靈先生和雷金納德·德·寇西先生兩個男人之間,利用自己的魅力將他們迷得神魂顛倒,把這兩個家庭攪得不得安生,又以高超的口才顛倒黑白,將自己裝扮成端莊嫻雅、恪守婦道的淑女和慈母。同時,她還罔顧女兒弗雷德裡卡的反對,執意要將她嫁給愚蠢的詹姆斯爵士。最終,一切真相大白,蘇珊夫人被人識破真面目,如意算盤落空,但結局卻出人意料……


《沃森一家》是奧斯汀的一部未完成小說。故事發生在薩裡郡D鎮。沃森牧師有四個性格各異的女兒,伊莉莎白、佩內洛普、瑪格麗特和愛瑪。女主人公愛瑪自幼被富有的姨媽特納太太收養,但姨父過世後姨媽再嫁,她只好身無分文地回到自己一貧如洗的家中。鎮上富戶愛德華茲一家帶她參加的一次舞會上,她結識了花花公子湯姆·馬斯格雷夫、貴族青年奧斯本勳爵和勳爵的前任家庭教師霍華德先生。於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在幾個年輕人之間漸次展開……


《桑迪頓》是奧斯汀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一部未完稿的作品。故事發生在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海濱小鎮桑迪頓。帕克先生與德納姆夫人合夥投資,力圖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改造成度假療養勝地。在前往威靈登尋找醫生的途中,帕克先生和太太遭遇車禍,幸得海伍德一家慷慨相助,將其邀往自家療傷。帕克先生為感激援手之恩,邀請夏洛特·海伍德小姐前往桑迪頓一遊。接下來,作者便通過夏洛特的視角,將桑迪頓的各色人物和一系列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呈現……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 – 1817),英國著名小說家,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文學家之一,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


奧斯汀的父親是位學問淵博的牧師,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因此,雖然奧斯汀並未接受過多少正規的學校教育,但受家庭影響讀過不少書,自少女時代起就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二三歲時便開始嘗試動筆創作。最初,她寫出的多是一些生澀稚嫩的滑稽模仿之作,隨著年紀漸長、閱歷漸深,她的創作也日漸走向成熟,一部部傳世名作自筆下相繼誕生,不僅在她所生活的時代徵服了包括沃爾特·司各特爵士和喬治四世在內的眾多讀者,而且至今在全世界擁有無數被暱稱為「簡迷」的忠誠擁躉。


奧斯汀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和多部中、短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和《勸導》這六部長篇小說。她的作品主要關注英國鄉紳家庭中年輕女子的愛情、婚姻和日常生活,以女性的敏感細膩和作家的生花妙筆,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由於生活圈子比較狹窄,奧斯汀的作品題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紳士淑女們的日常起居、社會交際、鄉村舞會、走親訪友……在每一部作品中,你似乎都能隱隱約約地瞥見其他作品的影子。但正是通過這些看似平凡的瑣事,奧斯汀以其詼諧幽默的格調、辛辣諷刺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富有喜劇性衝突的精彩畫面,塑造出一個個或美麗聰慧、或溫柔善良、或愚不可及、或勢力虛榮的鮮活人物形象,在「二寸牙雕」上以小見大,向讀者呈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的社會風貌和人情世態。對奧斯汀備加推崇的沃爾特·司各特爵士就曾評價說,「這位年輕的女士很擅長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見之中最高妙的」,並稱她為「英國攝政時期最敏銳的觀察家」。


1816年初,奧斯汀身患重病,1817年5月被送到溫徹斯特接受治療,同年7月18日去世。她終生未婚,死後被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

相關焦點

  • 網絡小說《前任遍仙界》:阻止男女平等不只是男人,更是女人自己
    故事就是傳統的打怪升級流,比較特別的點是女主角的感情歷程:不同於一般網絡小說裡女主角的從一而終,或者沒有感情線的大女主文,這個故事裡女主角有好幾段感情,隨著她的成長和際遇,一段感情結束,另一段感情開始。是不是更像現實生活中的人生?我相信,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初戀修成正果的幸運兒,還是不婚不戀的新女性,都只是少數。
  • 原創作品【適逢三八話女權】作者:焦野
    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好多節日都和女性的消費有關,女人會期待紅包,會期待禮物! 三八節,這是世界公認的國際婦女的節日,祝賀女人節日快樂的同時,說說女權,當然說女人就必須帶上男人。 這個世界,男人女人各一半。如果說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祖先,他們是各佔一半的。
  • 消失的愛人,興起的女權運動,這世界欠女性的太多了
    今天,想透過一部電影《消失的愛人》跟大家聊一聊女權主義的歷史。看過《消失的愛人》的朋友,想必大家一定對女主的高智商犯罪所印象深刻,這部被稱為&34;裡面滲透著女權主義的影子。在電影中以艾米的自白表述了,男性希望女性成為&34;,以及接受男性的各種行為等觀點,以艾米這個角色表現了女性不願屈從男性壓力,迎合男性的價值觀。
  • 女權角度分析《包法利夫人》被控訴的原因,並談資本對愛情的毒害
    成為包法利夫人後,她產生疑惑:「一個男人(夏爾)不該無所不知,多才多藝領著你去品嘗熱情的力量,生活的三味,人世的奧秘嗎?」艾瑪嘗試去改變夏爾,但夏爾麻木地以為艾瑪像他一樣幸福,他卻不知道艾瑪早就厭煩得難以附加。艾瑪不僅抱怨而且虛榮,這兩條就是她最終悲劇的導火索。一次晚宴中,艾瑪遇到了真正讓她心動的人,欲望開了個閘門,就停不下來了。
  • 從《末路狂花》到《金智英》:28年後,女性生存狀態變好了嗎
    因為早些時候看過原著小說,所以《82年生的金智英》有資源後,反而沒那麼著急去看。但無論是之前看完小說,還是後來看了電影,都覺得應該寫一些東西。無論是因為電影,還是因為現實。上一部讓我對女性生存環境產生極大恐懼和反思的電影,還是1991年的《末路狂花》。從《末路狂花》到《金智英》,28年過去了,關於女性的很多事情,好的、壞的,都在發生著。
  • 《82年生的金智英》:一部人人喊打的「女權」小說
    早早就聽說有這樣一本暢銷書,男人看得,女人看不得。男人看是有想法、尊重女性,女人看是有邪念、倡導女權。這樣的傳言並不是無中生有:韓國總統文在寅、國民主持人劉在石、BTS團長南俊都曾表示自己在閱讀此書,並推薦大家閱讀,大眾普遍都是讚揚聲。
  • 《父母愛情》:過得幸福的女人,都有三個共同點
    這句話放在女人身上也是一樣,過得幸福的女人,都有著相似的特點,比如上進,努力,有獨立思想。最近在看經典電視劇《父母愛情》,女主角安傑就是那個人人羨慕的幸福女人。安傑出生在文革時代的資產階級有錢人的大家庭,當時資本家被排斥。
  • 他懲罰了她,然後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最後他們又在一起了,並且從此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是1980年左右,美國一個小鎮的女性讀者所描述的某一浪漫小說中的情節。當然,她非常不喜歡這個情節。但是,這個橋段,是不是有點熟悉呢?譯林君看到第一眼,腦海中立刻蹦出一個詞:霸道總裁愛上我。如今這種題材時常佔據著我們的視線。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恐婚?事業型女人追求怎樣的幸福
    愛自己,這多少最為合適?多了,自私。少了,對不起自己。那麼,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時之間考慮不周?那就多思考,多總結。人生的修行,就是這樣的不斷完美。她根本沒有看清楚,絆倒自己的到底是什麼。還以為,失敗只是命運之神開了小差。殊不知,更大的危機等著自己。好吧,這下子就是不折不扣的蛋打雞飛。感情,一敗塗地。事業,一蹶不振。這能怪誰?李思雨,她固執的不管不顧。
  • 三十而已:三個女主角分手或離婚後都過得更好,說明了什麼?
    真正值得品味的是那3個30歲的女主角:顧佳、鍾曉芹和王漫妮,她們離婚或分手後找回了自己,比任何時候都過得更好、更通透了。她寫了小說,發了一筆大財,買價值上千上萬的東西也不再糾結,甚至後來復婚之後,她自己一個人悄悄地回山西給婆婆買了房,在幾天時間內就完成了一般人考慮幾個月也未必能下決心的買房大事。這才是我憧憬的婚後女人的樣子,有錢有主意,做事不拖泥帶水。雖然明知是戲,但架不住大腦浮想連翩,正所謂: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 風靡全球的燒錢大戲,《權力的遊戲》,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趣事
    粉絲們肯定心中充滿著激動吧,畢竟自己的聲音能被自己喜愛的影片收錄,可不是誰都能有的福利啊!因為血色婚禮注入了他太多的心血,其實在寫小說的時候曾將這一部分跳過,先寫了小說的其他部分,而將血色婚禮留到了最後,理由是因為他對書中的人物投入了過多的情感。而製片人也曾表示看到了血色婚禮部分是讓他決定將小說拍成電視的原因之一。
  • 《射鵰英雄傳》黃蓉最大的聰明,就是知道一個女人的幸福是什麼
    而且,在眾多的女主角裡,她可謂是生活的最幸福,也最美滿的一位。 黃蓉和郭靖 我覺得,黃蓉最大的聰明就是認清了,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角色,並且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女人想要的幸福是什麼 而且,黃蓉的頭腦中一向被灌輸的思想就是,這世上沒有可信之人,誰對自己好都是有目的的。即便是愛,也是有償的,比如父親愛自己的條件,就是自己要絕對服從他的安排,聽他的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價值條件。
  • 《一生》:女人婚姻的幸福與不幸,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通過一系列的事情後,約娜看清了於連的真實面目,但是約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接受虛偽、吝嗇的丈夫。很多人讀完《一生》會覺得約娜的人生悲劇,是接受了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稀裡糊塗地過完短暫的人生。但在我看來,約娜人生的不幸大多是原生家庭造成的。通過《一生》這本書,我們來分析:女人婚姻生活的幸福與不幸,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 夜話聊齋之《俠女》:一個復仇故事,闡明「女權」最重要的3點
    不過她非常有原則,那就是她想要的時候就來找顧生,不想要的時候,顧生絕不可強要。都是骨子裡自帶的生理需求,男人睡很多女人就是風流,女人睡很多男人卻叫淫蕩。所以欲求平權,先爭取「性」的主動權,至關重要。其二,是尊嚴,即發脾氣的權利。文章裡的俠女無疑是有脾氣的,且脾氣不小。狐妖對她言語譏辱,諷她表面冰冷,暗地裡卻和人大被同眠。俠女一怒之下,飛劍砍他頭。
  • 《幸福過了頭》:性別災難下,是不屈的女性之光和多重的幸福定義
    小說是由門羅的十多篇中短篇組成的小說集,裡面的故事大多講述的是女性,有孩童時期、青春時期、婦女時期以及老年時期的種種女性生活的描述。而其中《幸福過了頭》是整部同名小說中的壓軸作品,今天我們也著重講述《幸福過了頭》所帶給我們的一些關於女性成長的歷史、過程以及從中所得的感悟。
  • 小說:為我的女人爭取
    當初,白可欣指名要顧世勳來做手術,就是為了求他保住這個孩子。顧世勳買通了整個手術室的醫務人員,並且告訴宇凌風,白可欣已經永久不孕,打消他再次報復的念頭。正是為了這個孩子,白可欣才會果決的跟宇凌風離婚,迅速逃離A市!兩人緩緩地走出小院兒。白可欣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心存感激的:「多虧你才保住這個孩子!」
  • 《三十而已》:女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
    ,兩個人的幸福甜蜜些就是了;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兩個人好好過就是雙倍。」 前不久,楊麗萍因為不願意生孩子,而被人嘲諷說:「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沒一個兒女。」或許,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看來,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失敗,甚至夫妻生不出孩子,也是女人的錯。 什麼時候,女性就被「物質」成是「生育工具」呢?為什麼結婚就一定要生孩子?生了孩子的女人一定會幸福嗎? 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