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頭是一個海灘的名字,也算是那一片海域之名稱。我有時會有給山川草木取名字的癖好,如果對方己經有了名字,我就會想知道名字的由來。
龍鳳頭的名字由來想來因為海邊的兩座山:一座叫龍頭山,一座叫鳳頭山。但這兩座為啥叫龍頭山和鳳頭山?這大概是源於中國人的龍鳳崇拜心理吧。當然,這大概與海也有關係,海中有龍王與龍子龍孫嘛。這考證癖一發作,果然又讓「考證」到一個意外收穫,這龍頭山與鳳頭山也是有來歷的。科學上的來歷當然是地質運動的結果,除了科學來歷,民間傳說也很有趣。
說來,龍鳳頭是我無意邂逅的一片藍海,的確曾讓我的內心為之驚嘆。且不說那一片深幽藍綠,如同天外從容而來,大多時候,看似靜靜地,但其實潮聲洶湧,那一片讓人內心安靜的藍綠,遠遠地看著它,有一條分明的界限,近處藍綠,遠處灰藍,美得讓人發呆,那長長的海岸線和一片銀灘,安穩雄健,是大自然的傑作。
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其實更是那一段民間故事,這是一段原汁原味、充滿海島氣息的美麗故事。故事的開始,是英俊的龍太子和美麗的鳳仙子相愛了,他們有時一起漫遊,有時互相思念。我有時會神遊漫思,想像這二位攜手在充滿山野氣息的海邊閒遊的畫面,我想像他們應當也會越走越遠,從那一條通向古老縣城的路一直走,身後,是藍綠的大海和海灘邊生野的黃花月見草。他們想必攜手走進古老的南街,穿著古老的公子與小姐的服飾,淺笑吟吟,年輕的面容顯得生動鮮活。他們經過書信代寫鋪,經過首飾店,經過裱褙店,龍公子可能會給鳳仙子買個素淨的珠釵之類的,也許有人會看一眼他們,因為他們長得甚是養眼,雖說南街上來來往往也不缺少有顏值的,但是他們實在太般配太年輕了,看吧看吧,他們就是顏值在線的龍公子和鳳仙子。走進縣城,走進古街,走進人群,他們的故事就多了人間煙火氣,他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因為故事本來就是從民間來的。
當然,他們也許離開熱鬧的街市,或許也會騰雲駕霧來到君山,他們攜手漫遊君山,然後再從君山飛至王爺山,是巡遊吧,他們經過流水嗎?經過北港和平原吧?他們是否也逢著那個曾大鬧龍宮的「牛山王」?他們也會飛過茫茫東海呢,來到東庠島的葫蘆澳邊,品嘗葫蘆仙留下的仙酒,那兒,碧波清澈、佳木迭翠,葫蘆澳的蝦兵魚將裡也許有龍公子的崇拜者,當它們認出龍公子時,奮遊相告,高興地互相轉告:「龍公子來了,還帶著鳳姑娘了。」
當然,他們不會忘記回到大海與天上。因為故事賦予他們另一個身份,海裡的龍太子和天上的鳳仙子,身份也甚是般配哪。都說神仙好,日子多逍遙。但神仙故事也是有曲折與風波,想來,故事若沒有曲折與風波,總讓人覺得過於平淡,於是,反面角色來了。反面角色是來給故事增添色彩與味道的。故事裡的反面角色有時總是更吸人眼球。大海也是章魚的家,這個反面角色安排給了章魚同學,故事中稱之為「章魚精」,章魚精同學化成的野和尚見到在灘頭等待龍公子的鳳仙子,見此女子容顏俊秀服飾清雅,垂涎三尺,想要調戲鳳仙子,卻被駕船而來的龍公子瞧見,公子勃然大怒,與章魚精打了起來,原本大概可以打得過章魚精,但一時大意,章魚精使計,用它的無敵章魚腳變成妖繩把龍公子和鳳仙子都給纏死了。
我總是有點疑惑,這個故事裡的反面角色章魚精,膽子可真是肥呀,小小的章魚精,竟然如此色膽包天。也罷,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就讓這個情節成立吧。但是,為什麼龍公子竟被殺死啊?章魚精真有兩下子,這種厲害的章魚在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裡也出現,差點把那個急躁的加拿大魚叉手纏死,還絞死了尼摩船長手下一名水手。章魚同學真不可小覷啊。總之,一對神仙璧人就這樣死了,死後化成龍頭山和鳳頭山,守護著這海島上的居民。那麼美好的一對人兒被變成石頭,惡魚也當有惡報啊,結局是色膽包天的章魚精被玉帝派來的雷神爺三下五除二砍死了,化成東海邊的雷劈石,唉,這是不是說明龍公子的功夫比不上雷神爺?
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著實是會為大自然的山水與草木增添趣味,不過大自然的山水與草木本來就是有靈性的,想像力是人類神奇的翅膀,想像的運用使故事多了擬人色彩,這卻是人類的浪漫與樸素的藝術創作。值得為人類的想像力點個大大的贊。
故事不單單是想像了一個美麗的傳奇,也不單單是以一個質樸美麗的故事解釋山川風物的來歷,也寄託島民一種美好的願意。這是個海島城市,有大量以討海為生的漁民,這兒風浪大,夏秋之季颱風成災害,風沙肆虐,人們希望有庇護他們的神靈,英俊清正的龍公子與清秀柔美的鳳仙子化成兩座山,紫氣時時縈繞,亦是一種守護與庇護。
古代勞動人民的想像力著實豐富,山川草木、石頭蟲鳥皆有出處,固然是以想像力去解釋,卻也不失為一種探索精神,面對大自然的造化神功,質樸生動的想像賦予它們靈性。
一片海灘、一叢黃花月見草、一段美麗傳說,鮮活的角色,傳奇的故事情節,奇幻與真實相交織的自然環境。使我一度真對這個故事著了迷,總痴心妄想把它改成一出閩劇,題目就叫《龍哥鳳妹》,但我不是戲曲專業的,也沒有寫劇本歌辭的天賦,只想想便打消念頭。而且說不定己經有這個劇本。我未曾探尋過,但一直有好奇心,是否這個故事已有戲劇版本?
龍鳳頭一年四季都美,但我對冬天的龍鳳頭情有獨鍾,也許因為那時它最安靜,一種凜冽中的安靜與從容。並非寥無人跡,其實最冷的時刻依舊有人漫步其上,在蒼渺的天際之下,在純粹澄靜的一片幽藍邊,有時是知己,有時是情侶,竊竊私語,看潮來潮去,天地蒼渺,山島聳峙。如若是年輕的情侶,就無異傳說當中的龍公子和鳳仙子吧,當然,沒有章魚精了。只是不知那漫步的年輕男女,他們是否也聽過那曲折動人的傳說。
冬天的龍鳳頭海灘,的確是天地蒼茫,海浪在輕訴溫柔誓言,也會覺得它會有幾分禪意,潮來潮往,千古悠悠。《明鏡菩提》的音樂聲竟與這坦蕩通透的大海相互映襯,甚有意境。
這灰藍大海是雄闊壯美的,這關於龍太子與鳳仙子的傳說是奇異有趣的,這海灘所屬海島也是歷史悠久的。關於它的記載,從秦漢時就有,唐代是牧馬場,關於唐代的牧馬場,一種官辦公署,到了宋代,設了牧馬監,以前海島環境甚是惡劣,出島須坐渡輪,甚為不便。這兒素來民風剽悍,是有雄闊風氣的海島縣城也,它風俗獨特,景致優美,當然,現在己經建成跨海大橋,成為交通便利的海島城市,從空中俯瞰,其狀如同麒麟,它有正式的行政名稱,但我甚愛它的暱稱和美稱,暱稱是嵐,美稱是麒麟島,縣城就叫嵐城。
作者簡介
林海燕,女,現居福建。喜歡聽音樂、看電影、以文字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