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一匹回歸故鄉的蒙古馬 故事讓每個蒙古人痛哭

2020-09-12 遊牧往事

草原上各地都有馬被賣到遠方,自己歷盡艱險跑回來的故事。有一次,有個國際學術交流團體到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開會,期間大家到一個馬場參觀,隊伍中有一個來自蒙古國的學者,馬場中忽然有一匹馬朝他走過來,還留著淚,學者也哭了,同行的人都特別奇怪,問他:「您認識這匹馬嗎?」他說:「不認識,但這是一匹蒙古馬,它知道我是蒙古人,想讓我帶它回家。」


牧民對馬也特別好,被賣的馬如果跑回來三次,就一輩子也不再賣了。有功勞的馬到老了還要養老,並且在死後要在馬頭上繫上哈達葬在山頂上。《成吉思汗》的法典裡規定,打馬頭是死罪,今天牧民仍然不打馬頭,不罵馬。草原上的馬也特別舒服,騎上兩三天就「放假」,牧民會將它放回馬群,再抓一匹換著騎,這樣能讓馬更健康,也有時間和家庭在一起。

獨自奔馳回歸故鄉的蒙古馬

在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幾千年來,就與馬匹相依為命。所以,在蒙古族的諺語中,常說人生的最大不幸,是:「在少年的時候,離開了父親;在中途的時候,離開了馬!」


其實,蒙古馬長得並不高大奔跑時的爆發力也不算最好,但是,它卻擁有一種世界上任何馬也比不上的長處,那就是──無窮無盡的耐力

曾經有學者說過,當年蒙古大軍遠徵歐洲連戰皆捷原因之,就是要歸功於馬隊行軍的速度。在行軍的時候,軍紀不僅只是施行於人,也同時可以施行於馬的身上。如果需要趕路,蒙古馬會採用一種特殊的「走馬」步伐,可以日夜前行不需要長時間的休息,而還能在三十天之內都保持同樣的速度,沒有絲毫改變。所以,當歐洲各國領地的君主以他們自己馬隊的行進速度,來估計敵人的抵達日期時,總會發生錯誤。總是會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被那不可思議真是疾如閃電一般來到眼前的蒙大軍驚嚇到毫無招之力了。

關於蒙古馬的耐力,有許多傳說和故事,我最喜歡的是下面這一則真「馬」真事!

那是哈勘楚倫教授幾年前在臺北舉行的「蒙古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所提出來的論文裡的一小部分。

他那篇論文,主題是從各種不同角度,探討馬在蒙古文化裡的獨特地位。

而這則真「馬」真事,是發生在六十年代中期的蒙古國(那時候還叫做「蒙古人民共和國」)。當時的政府送了幾匹馬給南方的友邦北越政府作為禮物。

這幾匹馬是用專人專車護送到了的地。可是,第二天早上,發現其中的一匹不見了,在附近搜尋了一陣也毫無所獲,只好向上級報告。幸好贈禮儀式已經舉行完畢,也就沒有再深加追究了。

半年之後,一匹又瘦又髒,蹄子上還帶著許多舊傷新痕的野馬,來到了烏蘭巴託城郊之外的牧場上。牧場主人一早起來,就看到它在遠遠的草地上站著,心想這到底是誰家走失了的馬,在那裡踟躕連……

想不到,靠近了之後,才發現這匹馬竟然在對著他流淚,大滴大滴的熱淚不斷滾落下來。雖然是又瘦又髒,不過,一個蒙古牧馬人是絕對會認出了自己的馬來的。

驚訝激動的主人,在想明白了之後,更是忍不住抱著它放聲大哭了。

想一想,這是匹多麼令人心疼的馬兒啊!

想一想,它要走過多遠的路?要經多少道關卡?不但要渡過長江,渡過黃河,還有那許多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河道支流;不但要翻越過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峻岭,還要在連綿起伏的丘陵間辨識方向;不但要經過江南阡陌縱橫的水田,還要獨自跋涉過荒寒的戈壁;有,最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它要如何躲過人類的好奇與貪慾?

在它經過的這條不知道有幾千幾萬裡長的回家的路上,難道從來沒有遇到任何的村鎮和城市?難道從來沒有人想要攔阻過還有捕捉過它嗎?

沒有人能夠明白,它是怎麼走回來的?可是,也沒有一個人不會感覺到,這匹馬對家鄉、對主人的強烈思念。於是,驚喜稍定,主人開始大宴賓客,對著眾人展示這剛從天涯歸來的遊子,並且向大家鄭重宣布,從此以後,沒有任何人可以讓這匹馬離開牧,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讓這匹馬受到一丁點兒的驚嚇與委屈。

對於這匹馬來說,這是如童話般的快樂結局。可是,在會後,我不該再追著去問哈勘楚倫教授的,我不該問他,蒙古國政府知道了以後,有些什麼反應?

哈勘楚倫教授說:「聽說政府知道了之後,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又補送了一匹馬給北越政府。」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了,大概所有當時的馬兒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可是我的心裡仍然覺得憤懣平。我想,如果我是當時蒙古國政府裡的主管人員,我一定會下令趕快連夜把其他幾匹困居在北越馬槽裡的蒙古馬,用專車給接送回來,換成其他不管什麼金子銀子珍珠瑪瑙的禮物再送回去。

因為,正是一匹馬的逃脫,才讓我們明白了,其他那幾匹沒有能逃脫的馬匹的心。

我有時候會想,可惜無人能通馬語,否則那匹千裡跋涉的「尤力息斯」也好,那些散居在世界各地遠離家鄉的任何馬匹也好,只要你能開口詢問,它們必定會有說不盡婉轉曲折要告訴你聽的罷。

一匹從越南獨自回到蒙古的馬

1992年,有一個關於蒙古文化的會議在臺灣召開,裡面有一位長輩,發表一篇論文,說蒙古的馬,對家鄉的方向是非常敏銳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蒙古支援越南,贈送馬匹,作為對其抗美的支持。有一次,送了五匹馬,用卡車、火車運到越南。五匹馬到了越南,第二天早上少了一匹,最後沒找到,也就算了。結果,六個月之後,在烏蘭巴託的市郊牧場,牧場主人早上起來檢查馬匹,發現老遠的地方,有一匹馬像野馬一樣在那個牧場的旁邊,想進來卻不敢進來。蒙古的牧馬人的本事是,雖然他有三百匹馬、五百匹馬,但只要是他的馬,每一匹,他都認得。主人到近前一看,是他半年前送到前線去支援越南的那匹好馬。主人就抱著馬頭痛哭。

中世紀的探險家說,蒙古馬出發之前一定抬起蹄子對著家鄉嘶鳴,眼望星象,這樣就不會走不回來。但是,二十世紀的這匹蒙古馬是用卡車、火車運過去的,它要怎麼回來?它要過多少條河流?不要說長江、黃河了,在越南境內還有那麼多條河流,還有好多山脈,還有很多村莊,很多好奇的人、貪心的人……所以它看到自己主人的時候,眼淚就大滴大滴地流下來。

哭過之後做什麼呢?主人大宴賓客,把所有鄰居都找來說,我的馬回來了,我的這匹從遙遠的地方向著家的方向回來的馬,從此以後,不讓它做任何勞務,不準任何人騎它,它永遠在家鄉的草原上。

我問長輩,那匹馬怎麼回來的呢?他說,可能是北方的風吧,北方的氣息,馬聞得出來。所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在二十世紀仍有證明。

相關焦點

  • 一匹回歸故鄉的蒙古馬 故事讓每個蒙古人痛哭
    草原上各地都有馬被賣到遠方,自己歷盡艱險跑回來的故事。有一次,有個國際學術交流團體到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開會,期間大家到一個馬場參觀,隊伍中有一個來自蒙古國的學者,馬場中忽然有一匹馬朝他走過來,還留著淚,學者也哭了,同行的人都特別奇怪,問他:「您認識這匹馬嗎?」
  • 《忘羨篇:了願》第62章 百歲+ 蒙古 大草原
    蒙古包越來越近,炊煙嫋嫋,煙火氣十足。但與整片大草原毫不違和,雖然像是落入了草原仙境的凡品,但卻為這些仙境增添了很多點綴之色,讓整個大草原都豐滿鮮活了很多。草原上的蒙古包有獨特的美感,宛如粒粒珍珠在柔軟草絨布上閃閃發光,更仿佛是在碧綠草原上綻放的一朵朵白蓮花。走近一看,包外的花紋更加清新美麗,給人一種視覺美感。蒙古包呈圓形,無稜無角,四周側壁分成數塊,用條木編圍砌蓋。
  • 【達斡爾傳說故事】戰馬返故鄉的傳說
    戰馬返故鄉的傳說是清乾隆年間的傳說。傳說清乾隆時,部分達斡爾族人奉調遠徙新疆伊犁時,從家鄉騎走的一匹戰馬,在一年以後自己返回了家鄉。 這匹馬因千裡跋涉,日夜奔跑,回到布特哈故鄉時已變得皮包骨頭當馬主的親戚認出此馬,給馬卸鞍時,該馬脊背上的皮已黏結在馬鞍墊上。馬主親戚嘆道,連馬都思念故鄉,更何況是遠離故土的親人啊。 清乾隆年間戰事頻仍,較大戰事都有大量達斡爾族子弟離家遠徵,此傳說反映出達斡爾族人對無休止的戰爭的無奈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 射鵰三部曲的暗線,就是一部完整的蒙古帝國崛起和衰亡史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射鵰三部曲自蒙古人崛起大漠、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講起,至朱元璋起兵江淮、驅逐蒙古人結束,可以說這三部曲的暗線便是一部完整的蒙古帝國崛起和衰亡史。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在斡難河召開大會,被群臣上尊號為「成吉思汗」,蒙古人的時間來了。《射鵰英雄傳》雖然以宋金之爭開始,但暗線卻是蒙古人的崛起。因為丘處機經過牛家村的時候,金國的國祚其實只剩下30年了,公元1234年,金國被蒙古人所滅。金國和南宋都走向了末世,而蒙古人正冉冉升起。
  • 《射鵰英雄傳》反映了金國末期與蒙古和南宋的關係
    完顏洪熙的作風簡單而粗暴,沒有政治頭腦還傲慢無禮,激怒了蒙古人。幸有完顏洪烈從中協調,才沒能釀成禍患。 他們二位出巡時,恰遇到另一蒙古部落前來進攻鐵木真所在的乞顏部,來犯之敵是鐵木真部落的十倍。此時金國人稱不必驚慌,他們派出親兵回燕京通報,莫說來犯之敵區區三萬,就是三十萬,在大金國眼裡都是小菜一碟。
  • 隨筆:英雄馬
    這幾日,人們都在談論著一個關於馬的故事。幾個騎手騎著馬衝到海裡,勇救落水兒童;兒童最終得救,而那幾匹馬卻因吸入海水,導致肺部感染,咳嗽不止,最後死去了。騎手是英雄,馬是英雄,英雄之舉感天動地。此事仿佛一股清流,流過人們的心頭,流過這個燥熱的季節。在這個少有馬的榮光的時代,居然有駿馬入海救難之舉,表明馬的體內還是湧動著勇敢的基因。
  • 陸榮廷盜馬的故事
    故事陸榮廷還是土匪的時候,潛入龍州提督蘇元春的馬棚裡將一匹馬偷走,事後被發現抓住,在蘇元春審案的時候,蘇說,你真是膽大包天,敢偷本提督的馬,難道你不怕殺頭嗎?沒想到,這個陸榮廷毫無懼色,把頭一歪,答到,哼,一般人只有一匹馬,偷了,人家就沒有了,而你有那麼多的馬,我偷一匹又怎樣?就不怕人家笑你小氣嗎?
  • 成功座駕是勤勞馬、智商馬、公司馬、愛好馬、產品馬還是他人馬?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可是我沒有珍惜……你考上一所大學,是大學給了你一次機會;你進入一所公司,是公司給了你一次機會;你談了一次戀愛,是對方給了你一次機會。有人把握住了,他就上了一個臺階。小臺階或者大臺階。很多小臺階都把握住,無論如何他都會上一個大臺階。
  • 塗舍故事丨35.塗舍、不想做一匹「黑馬」
    這方面他確實做的很成功,回歸喝酒本身,喝酒喝的還是酒,酒的品質還是根本。回頭再來看「茅、汾、五、盧、古」等白酒頭部企業,他們也很重視網際網路,但是他們沒有依賴網際網路,他們的故事沒有那麼動人,但是品質、品牌、文化卻深入人心。 營銷重要嗎?很重要,可是品質卻才是根本!
  • 靈異故事:消失的牧民
    所謂牧點,就是蒙古人放牧,居住的地方。現在的蒙古人,雖然有很大一部分放棄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搬到了鄉裡縣裡,但仍有一小部分依然保持著這一生活方式。哪裡水草豐美,他們就去哪裡。而那水草豐美的地方,就自然形成了一個牧點。一個牧點的人很少,最多也就四五十人。人多了,容易發生爭搶草地的情況。 由於牧點是流動的,所以找到這些牧點,是老孫遇到的最大困難。
  • 順子的故事(1):那馬
    順子是一匹獨馬,棗紅色。順子的馬不敢跟得太緊。馬幫停順子停,馬幫走順子走。順子期待這四五天就這樣走下去。這一趟也可說在試水,檢驗自己的能耐,如能適應馬幫的日子,以後加入一家正式的馬幫,爭取用五年八年時間在馬幫裡混上一個「二鍋頭」的角色就滿意了。
  • 故事:草原上遇兩匹餓狼,他殺掉一隻,多年後另一隻令他家破人亡
    「剛才你二爹給我託夢,說是白狼叼走的,叫我上後草地找一個蒙古人,叫什麼?我想不起來了,反正就是這個意思。」「哎呀,二媽,我還以為是找到人了,您這是傷心過度,太想我二爹了,哪有什麼白狼?還有什麼蒙古人?夢不能當真。」「海軍,是真的,你二爹生前有個蒙古人的朋友,我就是一時想不起來他的名字了,你快去給公安局打電話,叫他們不要瞎找了。」
  • 《錦衣之下》番外89:蒙古公主要私奔,陸繹今夏要成全有情人?
    等她高高興興地坐到自己位子上,爹爹悄悄對娘親道:「看來我們的今夏果然是人見人愛,連蒙古可汗最寶貝的嫡親公主都要跟你做姐妹。」如果蒙古人真的想對大明不利,我與蒙古公主做了姐妹,這不是自找麻煩嗎?」爹爹笑,悄悄在桌下握著娘親的手:「放心,我不會讓任何麻煩找上你。」蒙古使臣與皇帝交談的時候,爹爹一直陪同在一旁,表現並無任何異常,還進貢了不少寶物給皇帝。只是爹爹發現剛剛還一派天真的薩金公主此刻卻似乎有些坐立難安,她一直在用餐具劃著盤子裡的食物,卻沒有要享用的意思。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馬五則
    獸醫說道:「你的馬和韓幹(唐代畫家,善於畫馬)畫的馬一樣,真馬裡沒有這樣的。」隨後他讓來人牽著馬在街上走一圈,他在後面跟著觀察。正巧碰到韓幹。韓幹也很驚訝地說:「這匹馬的顏色和我調配的一樣,真是隨心所畫,造物就有相同的東西啊。」說著上前撫摸馬脖子。那匹馬忽然失了前蹄差點跌倒。韓幹回家後,看到他畫的一匹馬的腳有缺陷,這才知道,大街上看到的就是自己畫的馬通靈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馬變婦人,韓晞馬,江東客馬,陳璋馬
    張全益州刺史張全養了一匹駿馬,非常愛惜,除了張全,其餘的人都不準騎,還安排了兩個人早晚伺候這匹馬。某天,這匹馬變成了一個女人站在馬棚裡,超乎尋常的漂亮。手下人趕緊報告了張刺史。幾年後的一天,我忽然醉倒,變成一匹駿馬,向南奔馳了千裡,被一個人捕獲,輾轉來到您這裡。很幸運得到您的愛惜。我經常因為變成了畜生而悔恨,眼淚滲入地下,土地神上報了天帝,給我恢復了原形。回想變成馬的這些年,真是恍然一夢!」張刺史非常驚訝,把這婦人安置在家裡。十多年後,婦人要求回家,刺史沒答應。婦人仰天大叫,忽然倒地變成一匹駿馬,跑出門去,不知去了哪裡。
  • 郭靖從小長在蒙古仍舊心懷大宋,而楊康為何從不承認是大宋子民?
    完顏洪烈勾結段天德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郭靖和楊康的雙方父母,四人從此被衝散路過的蒙古人救了郭靖母親李萍,被帶到了蒙古,而楊康的母親則被完顏洪烈帶到了王府之中。所以郭靖在蒙古長大,而楊康則在王府長大,那麼同樣是大宋子民的郭靖和楊康,成人之後對自己的原來的身份的反應完全不一樣呢?
  • 因耶律齊投靠蒙古,小龍女舊傷復發
    只因耶律齊投靠蒙古,小龍女舊傷復發。那麼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且聽我細細說來。而那個時候,蒙古大軍圍困襄陽,眼看襄陽朝不保夕,當時襄陽城內人心浮動,就這樣耶律齊背叛了郭靖,投降了蒙古,在郭靖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一掌重傷了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