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從來都是正義,多年播到碧蓮給寶山挑明關係要嫁給哥哥仕林,我媽就說:"她為什麼不嫁寶山啊!寶山多帥!"
碧蓮為什麼不嫁給寶山,是很多人的意難平。
為什麼我們不忿碧蓮嫁給仕林?為什麼寶山都放下了,我們仍然這麼執著?
1、
首先,碧蓮嫁給仕林,違反了我們現代人的認知,挑戰了我們的婚戀觀。
古人親戚之間聯姻叫作"親上加親",尤其是豪門旺族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維護現有的階層,都喜歡從親友裡給下一代挑選對象。
比如《紅樓夢》裡老太太極力撮合寶山和黛玉,這在古代是常事,但在現代就是怪事。
大家都憂慮,近親結婚生的孩子健康嗎?
除了從科學方面為他們下一代的健康隱患擔憂,在情感上也不能接受。
雖然從觀劇的過程中,我們比寶山更早地知道碧蓮和仕林指腹為婚。但真正從碧蓮口裡聽到她要嫁給仕林時,還是和寶山一樣的震驚:"那可是你親哥哥呀!"
對!雖然血緣上只是姑表親,但是以親兄妹的關係一同長大,現代人都知道習慣的力量有多強大。
當碧蓮和仕林習慣用親兄妹的心態看待枕邊人,還怎麼生得出男女之情?
雖然大多數夫妻之間,剛開始是愛情,久了,維繫兩人關係的多半是親情和責任。
但這樣的過程才符合大眾的認知啊!
老話說得好,自古黃河向東流,設想一下,哪天黃河改道向西流,那該是多麼天翻地覆的事情。
所以仕林和碧蓮從親人過渡到夫妻,從科學和情感兩方面都大大違背了現代人的認知。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認知失調",是由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
當我們的認知,包括想法、態度、信念、意見與事實不一致時,我們內心就會感覺不舒服,不愉快,就會拒絕、修正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的這件事。
因此,我們才會那麼耿耿於懷碧蓮居然不嫁給寶山。
2、
其次,比起我們心理上的不舒適,我們更遺憾碧蓮和寶山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
寶山對碧蓮的情義一直像山泉水一樣,清晰可鑑。
他初見碧蓮,就被她出水芙蓉般的容貌,活潑可愛自帶小辣椒屬性的性格所吸引,一見鍾情。
晚上第一次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碧蓮嬌憨又兇巴巴的模樣,雖然還不知道她的名字。
他不僅對碧蓮百依百順,而且體貼入微。那麼粗拉拉一個人,瞧出碧蓮不喜歡媚娘,他就很小心地在她面前不提起這個人。
碧蓮是寶山前進的動力,為了她,他從一個只知道打獵的粗人學著踏實努力,七尺男兒放下臉面跑去賣豆腐,後來因為一身好功夫成了鏢局總教頭。
為了將來讓碧蓮過得好,他什麼苦都吃得下。
而碧蓮對寶山,看似厭煩,實則非常欣賞。
她主動替寶山向父親李公甫求取衙門差事,因為覺得寶山功夫好,到衙門當差,派得上大用場!
如果這算是義兄妹之間的情份,那麼當寶山內心忐忑不安,猶豫糾結了很久,才扭捏著向碧蓮提出,請她去自己家中玩時,碧蓮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就是她喜歡寶山進一步的證明。
寶山只邀請了碧蓮一人,女子願意去喜歡自己的男子家裡做客,意味著什麼,大家都知道,所以寶山才會歡喜到忘形。
碧蓮約寶山在郊外告訴她自己要和仕林成親,既是碧蓮對她和寶山感情的第一次正面回應,也宣告兩人關係的正式結束。
得知碧蓮要嫁給仕林,寶山驚訝之餘還有氣憤,他覺得自己被碧蓮愚弄了,質疑碧蓮。
碧蓮說:"如果我不喜歡你,就不會跟你在一起了!"
寶山追問:"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嫁給我?"
碧蓮只能神色黯然地回應,"時間久了你會明白的……"
碧蓮最終嫁給仕林,有她的情非得已。
作為女子,自小被指腹為婚,又是李家唯一的血脈。她既無力也羞於為自己爭取幸福,選擇真正心愛的人。
碧蓮在得知真相後,她的隱瞞、她的等待,在最終無可挽回時才向寶山挑明關係,就是她能為自己和寶山這段感情能做的最多的努力。
3、
我們意難平的第三個潛在原因,是因為他倆的結合是建立在拆散碧蓮和寶山、仕林和媚娘兩對戀人的基礎上。
雖然媚娘和仕林最終不可能有結局,但是觀眾總會主動去同情弱者。為角色難過、遺憾,編劇的初衷不也是靠這種不得已來吸引觀眾,拔高收視率的嗎?
除此之外,大家還覺得虧得慌。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世俗的稱,這種組合分明是四人組合裡的最低配置。
拆散兩對真心相愛的戀人,拼湊成一雙並不相愛的夫妻,就跟用一丈長的錦鍛做了兩隻鞋襪一般,是筆虧本又浪費的買賣。
再者,仕林自承擔起營救母親白素貞和父親許仙的責任那天起,他就不再是原來那個單純、自在的少年。
他的這種蛻變,好似《大話西遊》裡為救白晶晶戴上緊箍咒的至尊寶,自此他再不是許仕林,而是身負重任的文曲星君。
從今以後,他做什麼,選擇什麼,所遵從的都不再是自己的本心,而是眾人的需要。
一起被迫長大的還有碧蓮,她將從此收起她所有少女的任性、潑辣,與仕林一起,擔負起許李兩家的未來。
我們敬佩,也疼惜仕林和碧蓮的這種蛻變式的成長。從他們身上得到共鳴,我們通過與他們共情,撫摸自己的傷痛,與年少的自己和解。
生而為人,沒有誰是完全自由的。 仕林必須營救親身父母,抱答李公甫夫妻的養育之恩,才算德行無虧。
碧蓮必須讓情感屈服於理智,履行指腹為婚的約定,寶山必須學會放手,才不會同時失去愛人和結義兄妹。
結語:大自然用堅硬的骨骼塑造、支撐我們的身體,卻用柔軟的血肉來豐滿,是想教會我們,在意志不能自由選擇的時候,要學會放軟姿態,退而求其次來尋求其他途徑的圓滿。
心情鬱結時,不妨想想這句話"既然上了生活的賊船,索性做個快樂的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