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衛嬿婉從侍女到皇貴妃,恩寵不衰的原因解讀!如懿輸很慘

2020-09-10 宮廷學者

衛嬿婉從一個小小的四執庫宮女,成功上升為執掌後宮的皇貴妃。


一路走來,她做了太多壞事,害死了太多無辜的生命。最後如懿聯合太后,終於在皇上面前揭開衛嬿婉的真面目。皇上得知那麼多皇嗣都是被衛嬿婉所害,又震驚又生氣又心痛,甚至流下了眼淚。

而衛嬿婉死前,對皇上說了這樣一句話:


皇上聽了氣急敗壞,吩咐下人趕快將衛嬿婉拖出去。

皇上估計腸子都悔青了。自己恩寵不衰 親手一步步提拔上來的人,竟然有著如此惡毒的心。

那究竟是什麼讓皇上對衛嬿婉恩寵不衰呢?小廷來給大家解讀一下。

1.衛嬿婉的長相

衛嬿婉長得很漂亮,還有點像年輕時的青櫻雖然跟如懿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但衛嬿婉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來的靈動乖巧,卻和還是青櫻格格時的如懿有些相似。衛嬿婉比如懿更柔軟一些,她的眼神更是嫵媚動人。尤其是在跟皇上撒嬌的時候,頗有一番勾人魂魄的滋味,不然皇上也不會寵不膩她。


2.衛嬿婉總是及時抓住機會

衛嬿婉還是個宮女時,有次在花園碰到皇上,皇上問起衛嬿婉的名字。

衛嬿婉說:

皇上聽了反問她:「你讀過書?」

衛嬿婉回答:

就這樣三言兩語,衛嬿婉便讓皇上記住了她。一個地位低賤服侍別人的宮女竟然讀過書,皇上自然對她印象深刻。

衛嬿婉這番操作的厲害之處,並不僅在於她作為一個宮女讀過書。而是她在與皇上有說話機會的時候,及時地向皇上透露出她讀過書這件事,加深皇上對她的印象。

皇上有那麼多嬪妃,自然有人獲得恩寵就有人被冷落,衛嬿婉成了嬪妃被皇上冷落的時候,沒有像其他嬪妃那樣自怨自艾。

皇上去木蘭圍場狩獵,她抓住這個機會,打扮成宮女出宮,然後溜進皇上的澡堂子,又是扮可憐又是唱歌,皇上哪裡招架得住,衛嬿婉便成功地重獲恩寵

3.衛嬿婉順從皇上

衛嬿婉雖長相與年輕時的如懿有幾分相似,但性格卻完全不同。如懿孤傲清冷執拗,凡事有著自己的主張,認為自己沒有錯的事,便不會輕易向皇上低頭。

而皇上作為一國之君,最看重的是別人對他的服從。而衛嬿婉呢,她總是說一些順從皇上的話,做一些順從皇上的事。皇上身體虛弱時,偷偷準備太醫不贊成皇上喝鹿血酒;皇上南巡杭州時,進獻歌妓給皇上。凡事都從皇上的心意上來,皇上自然寵愛她。


我是小廷,關注宮廷學者,每天為大家分享有趣有料的宮廷冷知識。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巴林.湄若如懿的最強輔助之一
    巴林·湄若,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如懿傳》電視劇版中貫穿中、後期的主要人物之一,出身高貴、性格單純、活潑爛漫,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及忻貴妃戴佳氏。原著小說中為分開的兩個角色:忻妃戴湄若(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忻貴妃戴佳氏)及穎妃巴林·豔拂(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電劇版中把兩者合併。
  • 如懿傳和甄嬛傳同為流瀲紫的大作,為什麼如懿傳不如甄嬛傳叫好
    講一下如懿傳最不討觀眾緣的地方吧:女主的性格:我相信如懿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大部分人無法感到共鳴的主要原因。如懿可以為了別人搞一石三鳥之類的計劃,到了自己頭上就是各种放棄各種忍讓,到了絕境才知道反撲;和後期復仇的甄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如懿傳》中,如懿心機謀略不輸甄嬛,為何沒有當上太后?
    《如懿傳》中,如懿心機謀略不輸甄嬛,為何沒有當上太后?《如懿傳》中如懿幾乎沒有算計過他人,但在劇中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懿的心機和謀略並不輸甄嬛,那為何如懿沒有當上太后呢?甄嬛是誰也不信,到後來時,許多剛入宮是姐妹的人,最後都被她算計了,連皇后都被她推翻了,而如懿卻是憑藉皇帝的一顆心在深宮生存
  • 如懿傳:衛嬿婉與和敬公主的恩怨,像不像清宮版的顧佳與太太圈?
    而《如懿傳》中炩妃衛嬿婉的一生,卻堪稱是「成也和敬,敗也和敬」。在衛嬿婉嬪妃生涯的最低谷、幾乎性命不保的時候,是和敬公主璟瑟救了她一命,並助力她東山再起。但在衛嬿婉獲封皇貴妃、春風得意之時,也正是和敬公主在皇帝面前的幾句話,斷絕了她「更進一步」的希望、並在皇帝心裡種下了對她的失望與懷疑。和敬公主的態度轉變如此巨大呢?到底是因為衛嬿婉變了,還是和敬公主變了呢?
  • 《如懿傳》:因這11件事,青櫻與弘曆從牆頭馬上到蘭因絮果
    如懿進冷宮,再出冷宮,成皇貴妃,繼而為皇后,終於站在無人之巔。她不是為了皇后的權力,而只是希望與皇帝「生同寢,死同穴」。但是,正是這些情誼與奢望,使得他們隔閡漸生,越走越遠:1、 皇帝賜舒嬪作胎藥。舒嬪一片真心對待皇帝,皇帝卻因其為太后所舉薦而處處懷疑、防範。皇帝獨賜舒嬪作胎藥以示恩寵,殊不知這其實為不能讓女子有孕的藥物。如懿心知此事,卻也不好名言,只能時時勸解舒嬪放寬心少用此藥。
  • 揭秘《如懿傳》中如懿為何一怒剪髮 導致皇帝和如懿徹底決裂
    看到如懿跟皇上大婚時,兩個人眉眼間都是濃濃的情意,想到後面兩人的懷疑撕裂,就忍不住心疼如懿。畢竟,如懿在乎的就只是皇上的心意,而皇上擁有的則是三千後宮。皇上懷疑如懿了,芥蒂如懿了,大可以去找其他的妃子去排遣寂寞,而如懿卻只能死守著這一份感情。
  • 如懿沒有甄嬛精明,但如懿的境界比甄嬛更高
    雖然如懿沒有甄嬛精明,甚至有人認為如懿比甄嬛蠢,因為如懿的結局比甄嬛慘,如懿把一手好牌打爛,把自己弄成一個悲劇。但我認為如懿的境界比甄嬛更高,我更喜歡如懿,更佩服如懿。我認為,甄嬛的境界很容易達到,而如懿的境界少有人達到。如懿和甄嬛有三處不同,這些如懿和甄嬛不同之處就是我認為如懿比甄嬛做人境界高的原因。
  • 《如懿傳》全劇城府最深的衛嬿婉:她的慘死,毀於不該把事做絕了
    《甄嬛傳》主要的悲劇色彩會比《如懿傳》稍微弱一些,而且還比《如懿傳》更加讓人欣慰一些。但是,《如懿傳》真的太悲慘了,整個劇情都沒有什麼讓人覺得高興的氛圍,是以後宮各位嬪妃的悲劇人生,來反襯人性的薄情寡義啊!
  • 《如懿傳》鞠躬盡瘁的凌雲徹:一生錯愛兩個女人,死的不值
    對如懿的感情,凌雲徹不像對衛嬿婉那樣簡單,畢竟,如懿的身份,不允許他有分毫的逾越。凌雲徹對如懿,發乎情而止於禮。他對如懿更多的是守護,關心,但又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一生到最後,也是默默守護的一個過程。但在如懿的安排下,凌雲徹又到了弘曆身邊,做御前侍衛,從此,他與如懿見面的機會增多,甚至,後來幾乎每天都能和如懿相見,也是弘曆安排他護送永璂下學的緣故。於情於理,凌雲徹和如懿都不可能在經常見面的情況下,忘記在冷宮時的各種困難和恩情。後來,在長久的相處中,他的確也對如懿動了情,但他也是隱藏著,從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困擾。
  • 如懿傳原著:從琅嬅喪禮,皇帝發作永璜永璋,看如懿失寵真正原因
    不是這兩位皇子不會裝哀戚,而是早就中了海蘭和金玉妍的招,永璋極力想表現「穩重、不為悲喜左右」的儲君風範,而永璜,因為「孝賢皇后謀害他的生母哲憫皇貴妃」,心中滿滿都是恨意,哪裡還哭得出來?後文中皇帝同如懿提到過,永璜和永璋的事,固然有他們不孝之處,但他也明白,兒子們不孝,也有孝賢皇后自己的過失在裡頭,怪不得兩個孩子。孝賢皇后有什麼過失呢?一、吩咐阿哥所「精養」永璋,以至永璋自小呆呆笨笨,說話走路都晚於常人,不得皇帝喜愛;二、永璜生母哲憫皇貴妃暴斃,宮中傳言是孝賢皇后動的手腳,因為先有庶長子,是孝賢皇后最尷尬處。
  • 《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差距在哪裡?
    結果……如懿為什麼看上了渣龍我一直沒想明白。是圖他勾搭她的陪嫁還是圖他放任後宮欺負作賤她。還是圖批發的牌匾,知道她被人陷害所以安慰她送她冷宮三年遊。別人話連語氣助詞都信,如懿的話連標點符號都不信。前面如懿被人欺負巴啦一堆人家出身如何父兄如何動不得。一有苗頭威脅到自己分分鐘告訴他們什麼叫渣龍發瘋。
  • 《如懿傳》凌雲徹真的愛上了如懿,這份愛也害慘了如懿!
    凌雲徹真的愛上了如懿,這份愛也害慘了如懿!進了冷宮的人,大都心灰意冷,只有如懿想著出去。那時的凌雲徹,滿心都是衛燕婉。第一次,衛燕婉和他分手,他喝的爛醉如泥。一個是棄妃,一個是失戀的男人。如懿安慰他,他是不屑的,但那些話,他都聽進去了。如懿和凌雲徹的感情是從救命開始的。冷宮中如懿被害,每一次都是凌雲徹救的她。豁出性命那般去救,早已和上面的命令沒有關係。
  • 《如懿傳》中的白蕊姬:一顆棋子的悲慘人生
    《如懿傳》中,玫嬪的人生就像過山車,剛爬上坡頂,便一路俯衝向下。她一朝成為寵妃,最終卻被賜了毒酒,落了個悲慘的結局。如懿和海蘭將心中疑惑說出,玫嬪卻不識好意,覺得嘉貴妃只是單純的好心而已。但還是用銀針試了試毒,銀針並沒有變色。玫嬪沒有食慾,她弄了點米飯給鸚鵡吃,如懿和海蘭還沒走出去屋門,就聽到了玫嬪的驚呼,結果發現那隻鸚鵡死掉了。玫嬪這才意識到有人想她死,她感謝如懿的好心提醒。
  • 《如懿傳》原著——為妃當如魏嬿婉,遠大前程自謀取
    魏嬿婉作為《如懿傳》中女反一,她的人生,竟是后妃之中最成功的。雖然她生七公主時已年近三十,可之後,肚子就沒停歇過,十年六個娃,這叫什麼?恩寵不斷!身後有著蒙古四十九旗的穎妃領著一眾蒙古嬪妃不去應酬她,無甚恩寵的愉妃海蘭、婉嬪陳婉茵,也只管自己清靜度日。至於容嬪寒香見,別說根本不去給她請安了,就是魏嬿婉要改一下如懿時期的舊例,寒香見都要冷冷懟她,最好遵照翊坤宮娘娘的舊例,莫要惹惱了皇帝。新寵汪芙芷,頂著一張「青櫻臉」,已經讓魏嬿婉百般不適,偏還在背後笑話她不過是這個紫禁城的管家婆。
  • 甄嬛傳中難得三位嬪妃旗頭全副點翠,如懿傳裡的點翠卻人人都有份
    甄嬛傳中,滿頭點翠的嬪妃只有三位,到了如懿傳全體后妃皆奢華,點翠人人都有份。而到了姐妹篇《如懿傳》,成套的點翠頭面仿佛爛大街了,放眼霍建華的後宮但此時的衛嬿婉並不得寵,也沒有子嗣和功績。如懿當皇后期間,戴的點翠鈿子居多,鈿子上全部是點翠。
  • 盤點《如懿傳》中十五位主兒結局:4被冤,3自盡,3位頤養天年
    黃綺瑩2、索綽倫·阿箬原為如懿陪嫁侍女,阿瑪桂鐸善治水而引起皇帝注意,後背叛如懿,成為皇帝妃嬪。在前往木蘭圍場之時,被衛嬿婉利用陷害,指證如懿與凌雲徹有私。在如懿被證清白後,被關入慎刑司,不死不能出。劇中,衛嬿婉為得到皇后之位,不惜傳出如懿與凌雲徹的種種流言。皇上疑心,處處為難嘲諷如懿;如懿心死,眼前之人已非昔日。記憶中的青櫻紅荔,兩兩相忘。如懿斷髮,證明自身清白之後,拒絕服藥而病逝。
  • 《如懿傳》原著:魏嬿婉對如懿,究竟恨從何來?
    魏嬿婉對如懿的恨,從什麼時候開始?很早很早,早到她自己都未察覺。這使魏嬿婉第一次失去皇帝歡心,以她的性子,不恨如懿是不可能的。而如懿,確實是故意的。,她長跪養心殿門口,力挺嫻皇貴妃之清白,在如懿洗冤翻身後,魏嬿婉憑這個「功勞」成功進入如懿團隊。
  • 重看《如懿傳》,發現我們都錯怪了如懿,她才是大獲全勝
    第一次看《如懿傳》,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看慣了甄嬛那類大女主一路升級打怪,怎麼忍受得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然而再次看《如懿傳》,竟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在與帝王的婚姻圍城裡,她展現了一個女子最好的樣子。後宮更是這樣一個地方,但如懿的身邊總有一群真心真意的人。
  • 如懿傳:凌雲徹去世當晚,炩妃兩子雙雙暴斃,不是報應是人為!
    標題:如懿傳:凌雲徹去世當晚,炩妃兩子雙雙暴斃,不是報應是人為!實則以如懿的性格,是不適合成為皇后的。她太過良善,了解後宮的爭鬥卻不願意參與其中,只是一心想與自己青梅竹馬的弘曆長相廝守。後宮之中最要不得的,就是如懿這般將皇上的感情看得太重。
  • 《如懿傳》原著:如果皇后是一種罪……
    ,再到猜忌厭惡,大致為如下幾個原因:一、他知道了鐲子的秘密;二、高晞月臨死前揭發,以硃砂謀害皇嗣並栽贓嫻妃,是皇后指使;三、冷宮放火,意圖燒死如懿;四、因不忿哲憫皇貴妃先生下長子,趁她二度有孕,飲食上做手腳,一屍兩命害死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