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顧曼璐之《半生緣》:那些為家庭付出全部的女人真的幸福嗎?

2020-10-24 瀟瀟愛讀書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簡單直白,字字句句,通透入骨,這就是張愛玲。

作為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半生緣》從面市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與眾不同:

亂世裡的愛戀,動蕩中少了幾分家國情懷,卻在並不跌宕離奇的俗世情愛間,多了悲憫與唏噓。

初讀此書,為了顧曼楨和沈世鈞肝腸寸斷,扼腕嘆息,待到轉眼而立中年,才驚覺,當初最為鄙視憎惡的顧曼璐卻成為心中最不忍的那抹硃砂,鮮紅奪目卻滴血成疾。

眾人都憎她,放蕩不羈,竟流連於各色男人自願沉淪,卻忘了曾經的她也曾一襲紫衣驚豔了夢中人的青蔥歲月;

眾人都怨她,殘忍自私,竟將親生妹妹送於丈夫褻瀆;卻忘了曾經的她為了支撐弟妹的溫飽甘願只是墜入深淵。

從給予者到掠奪者,從受虐者到施暴者,曾經為了弟妹的幸福甘願犧牲一切的她為什麼又將親手搭建的一切毀於一旦?

顧曼璐這個女人究竟經歷了什麼?她背負了什麼?她的悲劇命運又能給身處的你我哪些啟示?

或許是時候和我一起走進這個叫做顧曼璐的女人了……

有多少不計後果的犧牲,就有多少隱忍艱澀的委屈

一個看似平常的下午,在城市的一隅,原本應該溫馨家,氣氛卻緊張地有些詭異。

那個被左鄰右舍交口稱讚「能幹」、「豁達」、「不惹事」的小潔看著手中的半塊蛋糕,突然就情緒崩潰。

小潔是那種公認的好女人

她爽利能幹,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務,她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她性格溫和,人前人後總是分寸有禮,結婚多年甚至與丈夫都沒有紅過臉。

可就是這樣好脾性的人,卻因為半塊蛋糕暴走失控——

原來,這天是小潔的生日,一大早小潔就忙裡忙外的為家人做好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可是等她收拾完廚房,等著與家人慶祝生日時才發現,迎接她的只有滿桌子的殘羹冷炙。

甚至連蛋糕都只剩下半塊!

更為可悲的是,自始至終沒人想到過她,大傢伙心安理得的享用著她準備的美食。

丈夫和家人錯愕地看著小潔,仿佛不認識般,這些年,小潔從來不要求別人為她做任何事情,幾乎沒有表達過「我想要什麼」或是「我要怎麼樣」。

所以,她的家人就理所當然無視她的付出,並將其當做一種心甘情願。

可是,即使親如父母子女,在一段關係中,誰又不需要被關心、被關注、被看見呢?

顧曼璐或許就是那個一直拼命付出卻一直被有意忽視的人。

「他們都大了,用不著了,就嫌我丟人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我嫁給誰呢?」

那是曼璐的第一次對著母親坦露自己苦楚與怨憤。

曾經,她和妹妹一樣,清淡潔淨,典雅溫柔,她擁有過夢想,擁有過愛情,但是父親的死,改變了這一切。

那個艱難的世道,那個涼薄的年代,一家子孤兒寡母沒有經濟來源無異於死路一條。

所以,即使糾結,即使猶豫,曼璐還是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捨棄了清白,放棄了愛情,孑然一身甚至一腔孤絕的成為了大上海的舞女。

她用一個女人最寶貴的貞潔自覺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這樣的犧牲是沉重的、甚至帶著幾分悲壯的滋味。

但是,卻沒有人真正明白的她的心酸與苦楚,多年的付出換來是社會上的唾罵和鄙視,那些捧她場的男子,可以隨意侮辱輕賤她;那些被她折損了顏面的婦女,更是明裡暗裡將她唾棄。

曼璐無法反駁,世事也不容這個弱女子辯白,所有的情非得已在家人的溫飽面前輕如鴻毛,她只能放任在欲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可是即使身陷其中,她內心也並非麻木,她還是存著一絲希望的,那份希望就是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家人應有的尊敬和體諒。

但是她錯了。

從她踏上風塵路的那一刻起,何止埋葬的是她自己,還有曾經的親情。

隨著家庭狀況的好轉,妹妹顧曼楨也有了工作,曾經依靠她賣身過活的顧家人便認為可以靠著曼楨過上「體面」的日子,而曼璐這個舞女則成了家庭的恥辱與負擔——

「倒是你,你的事情我想起來就著急……幹這一行是沒辦法,還能做一輩子嗎?自己也得有個打算呀!」

母女連心,顧老太太的話明著關心,實則嫌棄,身為女兒的曼璐又怎麼聽不出?她方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付出在母親眼中輕如草芥,這怎能令她不委屈,不崩潰?

曼璐為了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其實他或許才是最愛這個家的人,表面上的堅強,表現是的不需要關心,不需要關注,任勞任怨的付出背後,藏著一顆渴望被認同的心

但或許是傳統教育使然,絕大多數的中國婦女很少會提及自己的這份需要,他們總是習慣被動的等待,主動的給予,渴望用付出去換回別人的一絲真心。

但結果呢?往往事與願違。

於是,我們看到了崩潰的小潔、憤怒的曼璐,還有千千萬萬遊走在理智邊緣的你我。

「我還不是過一天是一天,我要是往前看看,我也就不要活了!」

字字句句,滿是悲悲憤與無奈,悲憤於親人的涼薄,無奈於人世的不公,即使時隔多年再讀來,曼璐當時的滿心荒涼依然躍然紙上。

世人都說曼璐驕縱、放蕩,和她那陰晴不定的暴脾氣,卻很少人看到這個弱女子遊走於聲色場間的焦慮疲憊;很少人明白她甘心付出一切後卻被人家人拋棄的荒涼

她也想往前看,可是前方有路嗎?那路是她能走得了的嗎?

此時的曼璐或許也在期盼,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或許自己可以重來一次,那樣她就可以像曼璐一樣清白,一樣擁有未來。

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忍,時光不能倒流,而她也終究回不了頭了

從委屈到瘋魔,所有的爆發源於不愛自己

曾經曼幀是曼璐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份期待,一份美好,為了她將自己碾落塵埃,只為護的妹妹周全。

所以,當祝鴻才提議讓妹妹曼幀「出來做」時,她憤怒地把鏡子向桌上一拍,大聲道:

「別胡說了,我算是吃了這碗飯,難道我一家都註定要吃這碗飯?你這叫門縫裡瞧人,把人看扁了!」

她或許比誰都在意妹妹的幸福,那是她曾經擁有卻不得不放棄的幸福,那時的她多麼希望妹妹可以替她好好的生活下去,或許那樣她也能從中喚起一絲對幸福的渴望。

但是與初戀情人張豫謹的再度重逢,卻在她和妹妹之間深埋了一根刺,一碰就汩汩流血。

她穿了張豫謹曾經最愛的紫旗袍,他曾為之迷戀的,甚至喚她「紫衣的姐姐」,那是他們青梅竹馬的回憶,也是曼璐慘澹的人生中僅存的一絲溫暖。

但諷刺的是,張豫謹把這一切都否認了,她所珍視的回憶,他已經羞於承認,而更令她悲哀的是,她發現張豫謹已經對自己的妹妹曼幀動了情!

「我沒有待錯她呀,她這樣恩將仇報。不想想從前,我都是為了誰,出賣了我的青春,要不是為了他們,我早和張豫謹結婚了,我真傻,真傻。」

愛之深,恨之切。

曼璐對家庭、對妹妹付出了一切,曾經她以為只要家人好,哪怕是阿鼻地獄,她也敢闖一闖。

所以,她忘記了曾經的愛情,和平行不端的祝鴻才結婚,她忘記了曾經的夢想,讓自己在這個骯髒的世界裡沉淪。

她以為妹妹是懂她的,是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但是張豫謹的移情讓她失望了。

那本是她在這個世上對美好的情感的唯一回憶,是支撐她在艱澀的生活裡的精神支柱,卻因為妹妹,這可憐的一點回憶也被糟蹋了,變成了一堆刺心的東西,碰都不能碰。

而就在此時,她唯一可以依賴的婚姻也岌岌可危

多次的流產,已經讓曼璐不能生育,而多年的風月場上的生活和婚姻的不順心早已將她曾經美麗的容顏變得枯槁,祝鴻才的變化她當然知道,這讓她惶恐不安。

為什麼幸福總是離她遠去?為什麼她付出了一切卻得不到上天的一絲垂憐?

此時,祝鴻才告訴她,如果要他不走,就將自己的妹妹曼幀許給她做小老婆,他就一定不會走;而母親顧太太也告訴她只有孩子才能拴住這個男人的心——

「媽說的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這個人最好是妹妹,一來是鴻才自己看中的,二來,到底是自己的妹妹,容易控制些!」

於是,曾經那位善良無私的姐姐喪失了理智,她的關心、她的愛護,轉瞬成了嫉妒的刀刃,將曼幀也將她自己刺的體無完膚。

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當初她為了家庭不至於墮落選擇了自己的墮落,而當這個家庭走向了正軌,妹妹即將得到幸福的時候,曼璐又親手毀了這一切……

曼璐的一生是可憐、可恨以及可悲的一生。

她的悲劇性在於她將全家人的幸福一肩抗下,試圖用不斷的付出去贏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但是,她的可悲在於她始終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母親依靠她卻厭棄她;妹妹多年來受著她的幫助,卻從來也沒有跟她說過感激的話,甚至譏諷她離了男人活不下去。

她那一刻應該是絕望的吧。

「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的姊妹兩個,憑什麼我就這樣賤,你就尊貴到這樣的地步?」

那一刻湧出眼底的淚,或許更是從心裡淌出的血吧!那麼的委屈,那麼的不甘,那麼的悽苦……

可是,誰又會在意呢?

曼璐親手將一道道沉重的枷鎖束縛在自己的人生之上,又怎麼會有人願意幫助她逃離呢?

說到底,曼璐的悲劇在於她愛這個家,愛母親,愛妹妹,可是唯獨偏偏不懂得愛自己。

大師兄在《比句點更悲傷》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自己的功課,要把自己的功課做好,才能去幫別人寫功課,而每個人拿到的功課是不一樣的。」

的確如此,如果你從來不曾好好的愛自己,別人又怎麼會珍惜你付出的真心?

任何一段關係絕不會因為單方面的付出而更加深刻,就算你把自己感動的痛哭流涕,也無法擁有雙向奔赴的生活和愛情!

所以,女人啊,不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不要為了挽回感情就忘記初心,你的幸福只能停留在你自己用力的掌心……

曼璐的人生沒有辦法回頭了,但你我並非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希望從這一刻開始,你在為了別人付出的時候,問一句:

「我有沒有好好愛自己!」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你是否也在家庭中無底線的付出卻沒有得到回應?對此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互動哈!

相關焦點

  • 為家庭付出全部的人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就像《半生緣》中的顧曼璐
    由張愛玲小說《十八春》改編的《半生緣》屢次被搬上熒幕,小時候顧曼楨被姐夫祝鴻才囚禁的鏡頭簡直就是童年陰影,那時都在譴責顧曼璐的狠心與自私,同情顧曼楨的不幸遭遇,長大後再看《半生緣》,才懂得&34;的道理,顧曼璐傷害自己的妹妹是事實,可顧曼璐早就被她的家人傷害過千萬遍
  • 再看《半生緣》發現,自私又無能的顧太太,比顧曼璐還可恨
    文/羅小可都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她的宿命。看張愛玲《半生緣》小說的時候,心裡無數次在思考同一個問題:顧曼璐和顧曼楨這一對姐妹花,到底誰的命運更悲情呢?那個面慈心善的顧太太,說出的每一句話都似乎是「為你好」,但她心裡對於顧曼璐的付出卻只有壓榨和利用。
  • 《半生緣》顧曼璐:竭盡「努力」,不過追求一個平凡的家
    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又名《十八春》,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以顧家為中心的悲慘故事。故事的主線是青年男女沈世鈞和顧曼楨深愛著對方,曼楨的姐姐曼璐設計困住了曼楨,世鈞和曼楨生生被隔斷,直到人到中年他們才得以重逢,但卻再也回不去了。
  • 《半生緣》姐姐逼妹妹嫁給姐夫,毀妹妹一世清白僅為借腹生子?
    顧曼璐看過《半生緣》的讀者們都知道,顧曼璐和顧曼楨是一對感情非常要好的姐妹,姐姐顧曼璐更是為了全家人的幸福,犧牲掉了自己,她當舞女,當妓女,把妹妹培養為冰清玉潔的大學生。顧曼璐與母親顧曼璐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被逼著付出,付出,不斷的付出。
  • 《半生緣》顧曼璐逼婚祝鴻才,讓我看到女人悲哀後面隱藏著的真相
    隨著年齡的增長,顧曼璐在百樂門的頭牌標籤逐漸被人替代,而她又是一個十分要強的女人,根本接受不了這樣的殘酷事實。 同行姐妹背後的嘲諷,讓愛面子的顧曼璐憤怒到了極點,既然搶不過這些更年輕的舞女,那就索性華麗退出。
  • 情深緣起顧曼璐結局是什麼?顧曼璐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情深緣起》中劉嘉玲飾演的顧曼璐結局是病死了,因為這部劇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改編翻拍的,所以人物的結局大概都跟原著一樣。顧曼璐,原來也是單純、善良、好人家的女子;她原本可以嫁給心愛的初戀張預瑾,有個很美好的人生。可這一切都隨著爸爸的去世而破滅,因為年輕漂亮,因為嘴甜會來事,顧曼璐成了舞廳裡的頭牌。
  • 顧曼璐至死不知,為什麼犧牲幸福和大好前程,卻養了一群白眼狼?
    性格善良,長相漂亮,又和青梅竹馬的張豫瑾訂了婚,本該有著幸福和大好前程的她,卻被逼迫著做了舞女。那麼,顧曼璐犧牲自己個人幸福和大好前程,換來一家老小優渥的生活,為什麼全家人都不對她抱有感激之情,反倒認為她是恥辱?這個原因,顧曼璐到死也沒能明白。
  • 《半生緣》:顧曼璐——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只因太好強!
    看《半生緣》,很多人對顧曼璐褒貶不一,有人說她自私,有人說她可憐,也有人說她可恨!要我說顧曼璐可恨,但是更也可憐。她變成這樣,只因她太好強了。一入舞行,想要翻身真的太難了!沒有哪個男人願意娶一個舞女為妻,即使自己願意,父母也不肯,家族也不會允許的!
  • 「情定今生:半生緣,一生情」——《半生緣》
    然後還想了想,想自己也果然真的就是欠虐,明明就是這麼悲傷的電影,我還要去書本裡面品嘗更加深刻的悲傷....看來我還真的是妥妥的欠虐。 電影裡面顧曼楨有一個姐姐,叫做顧曼璐。 兩姐妹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於是顧曼璐淪落成為了一個風塵女子,養活著自己的父母弟妹,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男人,一個人悽悽慘慘地做了表面風光的歌舞女...(不過想在此說明,到底有什麼高低貴賤呢?
  • 張愛玲《半生緣》:這種性格的人,在愛情裡很容易吃虧,願你不是
    《半生緣》裡,其貌不揚的祝鴻才年紀不小,賺錢不多,卻覺得娶顧曼璐為妻是在抬舉她。明明那麼普通,他卻如此自信。張愛玲的初戀情人胡蘭成,無論是名氣還是口碑,都遠遠落在了張愛玲身後,卻還可以厚著臉皮在張愛玲面前耀武揚威。
  • 宿命——《半生緣》中所有女人褪不掉的人生底色
    分析完沈家的三個女人,我們再看一下顧家的女人和女孩們.其實對於生活在底層的女人們來說,老公以及兒子同樣也是他們一生幸福的籌碼。顧曼璐的父親不過是個教書先生,但是她的母親卻敢一直生,生完兩個女兒兩個兒子還要生,直到自己的老公英年早逝。她不顧一切的生孩子為了什麼呢?為的就是綁住自己上半生和下半生的幸福。
  • 《半生緣》:強暴曼楨的不是姐夫,是女人的嫉妒心
    《半生緣》裡,顧曼楨不但長相漂亮,更為寶貴的是她獨立能幹、自力更生。這些品質,讓顧曼楨成為男人們心儀的對象,也是曾經那個純情的顧曼璐的樣子。或許,沒有家庭變故,父親沒有離世,顧曼璐和顧曼楨可以一直這樣美好下去,直到成人,然後找到一份普通卻稱心的歸宿。又或許,顧曼璐不是長姐,她就不必向拮据的生活妥協,就不必背負養家餬口的重擔,也就不必淪為舞女,變成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 《半生緣》:祝鴻才真的是拆散世鈞和曼楨的"罪魁禍首"嗎?
    那要是如果沒有祝鴻才那他們兩個真的一定能修成正果嗎?如果沒有別人,沒有祝鴻才,沒有沈世鈞的父親,沒有漫璐,也沒有石翠芝,他們兩個人還會在一起嗎?或許換個想法,沈世鈞他配得上顧曼楨嗎?沈世鈞並無過錯,可是借用圍城的一句話來說,他,全無用處。即便是當沈世鈞向顧曼楨提出想結婚的時候,為的也是照顧家裡面的老母親和弟弟妹妹。
  • 重溫《半生緣》發現,張豫津半生坎坷錯過顧曼璐,大結局最圓滿
    文/羅小可一直覺得,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中顧曼璐最後黑化,很大程度是因為初戀男友張豫瑾。重溫《半生緣》發現,無論主角還是配角結局都不盡完美,但半生坎坷的張豫瑾卻最圓滿幸運!生活的風霜雨雪從此刻寫在這個少年的身上,張豫瑾無可奈何,只能將對顧曼璐的喜歡和愛慕默默地藏在心底最深處。而這一藏卻是整整幾十年,期間張豫瑾一直等著顧曼璐,三十歲出頭都沒有選擇結婚生子。
  • 委屈、不甘和嫉妒讓女人心理扭曲,強迫妹妹為丈夫生孩子
    而在張愛玲的經典小說《半生緣》裡面,姐姐顧曼璐把妹妹顧曼楨關起來,讓妹妹給丈夫生孩子的情節,所反映出來的也是人物畸形的心態。裡面,蔣勤勤把顧曼璐這個角色的變化演繹得很棒,從剛開始一個一心為了家庭付出自己,在中學畢業前一年就輟學,放下面子去舞廳陪客人跳舞,掙快錢拿回家養活全家人。
  • 《半生緣》:被迫生下姐夫的孩子,女人和愛人無奈錯過,懷念半生
    顧曼璐靠著男人得到一切,甚至連住的房子也是以前的情人張魯生送的。可是這樣的日子是不安穩的,果不其然,張魯生跟顧曼璐翻臉,找人來收回房子。顧曼璐不願意還,因為她覺得自己付出了,這是她應該得到的。張魯生找的人準備鬧事,被經過的祝鴻才看到,祝鴻才解救了顧曼璐。
  • 《半生緣》:被姐姐和母親毀了一生的曼楨,為何選擇原諒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有顧家兩姐妹顧曼璐和顧曼楨、沈世均、祝鴻才。張愛玲的小說大部分是用悲劇揭示人性,《半生緣》也是一部悲劇。《半生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姐姐顧曼璐為了維持家裡的生計,在上海歌廳當舞女,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愛情,而後又被祝鴻才的「
  • 《半生緣》中顧曼璐為什麼會對妹妹下手?
    《半生緣》是張愛玲寫的一部小說,又被拍成電視劇,我們讀書的時候經常看。大概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顧曼璐和顧曼楨是一對同胞姐妹。家中奶奶和母親都孀居在家,沒有什麼收入,全家老小7口難以維持生計。身為家長女的顧曼璐,正是青春。可是她沒有什麼文化,找份工作不容易。
  • 《半生緣》:她是張愛玲筆下最傳神的角色!長大後,才看出來味道
    ,清純到了骨子裡,是個女大學生,說是一塵不染的「白蓮花」一點也不為過。過度的付出與犧牲有一種付出,叫中國式的犧牲付出。即便在現代社會家庭裡也是常見。顧曼璐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卻做了當時社會地位低賤的舞女。偉大吧?偉大。
  • 被丈夫外遇刺激,女人不惜利用妹妹,借肚生子,企圖留住變心男人
    每回看影視化的《半生緣》,看到蔣勤勤扮演的顧曼璐從一個為原生家庭xi牲的女子,變成心理扭曲的病入膏肓的女人,都覺得很悲傷。顧曼璐是顧家最大的女兒,父親在世的時候,一家人的生活過得還可以,可是父親突然離世,把家丟給幾個女人,顧曼璐的奶奶和母親又是老式家庭婦女,沒法找工作養家,還在讀書的顧曼璐,為了謀生,去舞.廳做舞.女,拿著從男人身上得到的錢,養活一大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