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她是張愛玲筆下最傳神的角色!長大後,才看出來味道

2020-12-02 墨落看電影

《半生緣》這部電視劇播出時,可能是因為年紀小,只覺得虐心,可憐了顧曼楨,好好一顆白菜被豬(祝)給拱了,並不真正懂得裡面對男尊女卑的痛惡,對社會背景的諷刺,對人性的揭示。

長大後,才看出來味道。

最後,經典的一幕,顧曼楨領著兒子過紅綠燈與沈世鈞一家擦肩而過,她看著這個男人領著老婆孩子消失在眼前……就在前不久這個男人還說要和她在一起,自己一定能做到!顧曼楨說你做不到……

這一幕,似乎能聽見張愛玲的冷笑聲,或是根本沒有聲音,只是昂著頭,心下的那一絲輕蔑和悽涼……

顧曼楨與姐姐顧曼璐形成鮮明的對比,清純到了骨子裡,是個女大學生,說是一塵不染的「白蓮花」一點也不為過。但是看看顧曼璐,花樣的年紀卻做了舞女,靠出現色相養活了一大家子人,清澈、單純早已與她絕緣,相反,渾身流露出的是世故、風塵和潑辣……

其實,成年後看顧曼璐更能看出作者張愛玲的犀利和老辣,因為在顧曼璐的身上有更多對於現世的思考和啟示意義。

過度的付出與犧牲

有一種付出,叫中國式的犧牲付出。即便在現代社會家庭裡也是常見。顧曼璐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卻做了當時社會地位低賤的舞女。偉大吧?偉大。

但最後她把自己所有的不順都歸因於自己是個舞女,也由此覺得全家人都欠她的,對所有家人都頤指氣使,掌控一切。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犧牲意味著傷痛,意味著不公,只要有傷痛和不公,就會希望求得心理平衡,獲得代價和補償,一旦獲得不了,就開始覺得全世界都虧欠自己,也會破壞周邊的親密關係。

顧曼璐對自己家人如此,對丈夫祝鴻才也是如此。

過度犧牲,不僅是親密關係的障礙,更是婚戀關係中的一大殺手。很多女性錯誤得認為:當自己為這個家庭,為這個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獻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對方更多的愛。

但最後卻發現,實際上正好恰恰相反!

犧牲一切的女性,反而會面對更多的貶抑與痛苦,生活不幸福。

不要低估了女人的嫉妒心

不要低估了女人的嫉妒心,哪怕是親姐妹,哪怕是高尚到可以犧牲自己的青春、名聲和幸福來養家的人。

電影《東邪西毒》裡曾說:「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嫉妒。」

顧曼璐謊稱自己得了重病「腸結核」,趁世鈞回南京之際,邀請曼楨獨自去祝家。祝鴻才假借酒醉,「走錯房間」,強暴了曼楨……

曾經,在朋友聚會上,有位男士多喝了幾杯,帶著醉意問我,「我很想知道一件事,是不是你們女人嫉妒心都這麼強?」

他說我老婆整天不開心,恨意滿滿。看朋友圈有人秀個結婚鑽戒,比他們結婚買的大,她就一邊抱怨他小氣,一邊又詛咒對方,「鑽石大了不起啊,指不定什麼時候就離婚了呢。」

別人家孩子比他家孩子學習好,她當面誇獎,背後卻酸溜溜地說,「多考幾分也說明不了什麼,沒準過幾天早戀就不愛學習啦。」

幾年不見的同學見面了,看對方容光煥發,過得不錯,她又打翻了醋罈子,「她老公比她大那麼多,還挺有錢,肯定是小三上位。」

你瞧,嫉妒心有多可怕,可以讓一個心平氣和的女孩變成悍婦,人格扭曲。

俗話說「相由心生」,如此扭曲的人格必然也滋養不出什麼美麗的容貌。

莫生氣

顧曼璐最後的結局就是,抱病而終。說到底還是氣大傷身,自己作出來的。你看她那麼容易生氣就知道了,當舞女時和同事菲娜賭氣,結婚後和丈夫祝鴻才賭氣,天天把自己氣個肚飽,不生病才怪呢。

話說我以前有一個女鄰居,年過四十,脾氣特別暴躁,她的口頭禪就是「氣死我了」。她搬來沒幾個月就把整個樓層的鄰居都得罪了,都不跟她說話。後來,果真查出來乳腺癌,整個人也消瘦沒精神,最後回了老家。

我們都是普通人,免不了都有七情六慾,不然都成仙成佛去了。別小看這情志,這是現代人得病,尤其是得癌症的最大的一個原因!中醫講「外感六邪,內傷七情」,可見這情志導致的病是內傷,並不好治。

其實,話說回來,人活著很多困難都可以找外人分擔,唯獨這疾病,痛在自己身上時才會明白,再親近的人也理解不了和感同身受那種疼痛,只有自己承受。

女人到了中年,有一個好身體好心情太重要了。錢財再多也不過身外之物,愛情再珍貴,也是靠兩個人製造的,需要緣分。

婚姻雷區

婚姻的雷區是什麼?之前的文章裡寫過很多女人容易掉進去的3大「婚姻雷區」,你一定要學著避開!,簡而言之,就是較真、嗆火、吵架。常言道「打是親罵是愛」,夫妻感情這東西,卻是越打罵離你越遠。為什麼說感情要培養呢?就是因為它太嬌貴了,本身面臨時間和慣性的摧殘,已經風雨飄搖,這時候你要再來個外作用力,轟然便倒塌了。

你不服也好,不信也好。結過婚的人會深有體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婚姻裡的生活哲學。較真,鑽牛角尖那一套,只適合在戀愛時期。

求桃抱李,口是心非

明明自己喜歡的是張豫瑾,卻非要輕賤自己和祝鴻才結婚。

有個故事我在以前的文章提到過,我的一個女朋友因為受了初戀的情傷,找了一個並沒有那麼喜歡的老實人嫁了,她當初給我的解釋是「和誰結婚都一樣,免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會吵架鬥氣,還不如把真愛束之高閣,留下一份美好回憶呢。」

多年婚姻生活下來,她再也不說這句話了。

顯然,顧曼璐也有這樣的心思,在她心裡是極其看中張豫瑾,卻非要嫁給祝鴻才,因為覺得自己是舞女……她們的內心沒有安全感,害怕一個人,很渴望有人可以來愛自己;但是一旦有人靠近,又顯得很迴避。

人在感情裡口是心非的次數是最多的。

明明很想得到,卻偏偏說不要。明明不覺得自己錯,偏偏還要搶著去認錯。

可最後結果怎麼樣呢?祝鴻才並不珍惜她的「低就」,反而惡意中傷輕賤。

在遭遇家暴後,她笑了。笑自己傻,丟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所愛,口是心非,終究落得雞飛蛋打,什麼都沒有得到。

終於明白,愛錯一個人,是生活;愛對一個人,才是餘生。


(作者:墨落)


相關焦點

  • 《傾城之戀》《半生緣》到《第一爐香》:張愛玲,許鞍華的情意結
    但張愛玲的文字,什麼時候都沒有讓人失望。多少年過去了,只要想到這是張愛玲的文字——心裡,就會有著莫名其妙的寒意。當年的張愛玲,年紀輕輕。雖然與胡蘭成花好桃好,實際上卻依然沒有得到最多的寵愛。她將最多的悲憫、最多的恩慈都留給了筆下的人物,專門塑造出來讓你們心疼、讓你們憐愛。然而,同樣憐惜這些女子的還有許鞍華。
  • 從張愛玲經典中走出的傾世魅影,為什麼《半生緣》會成為熒幕經典
    但故事的轉折,也是對無奈現實的控訴,最終顧曼楨的歲月靜好還是丟了,她悲劇的溯源到底姐姐曼璐還是色魔祝鴻才?無論誰是真的推手,結局的悲哀在於,張愛玲賦予角色最初的美好,終究還是被毀掉了!,當別人樂享其成在她的悲哀中時,顧曼璐內心的仇恨卻在點點累積,最終爆發為,充當祝鴻才的幫兇,因為她認為妹妹的孤傲全部來源於純潔,只有必須像自己一樣變得骯髒和墮落,才不會在兩者的對比中,照現出自己的悲劇。
  • 張愛玲如果看了《情深緣起》會氣死嗎?
    拍出來自己也知道跟《半生緣》八竿子打不著,臨播才心虛地改名《情深緣起》。巧了,《十八春》裡的曼楨就是這鳳毛麟角——明知自己最可能的出路不過是和當時的大部分女孩子一樣,做個「女結婚員」,她卻非要自立自強,打著一份工,夜裡還要出去替學生補習,擠電車擠得絲襪都破了。這份強韌的反叛命運的個性,也有張愛玲自己的影子——她母親從小給她的教育,留下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遺產不可靠,教育才可靠。
  • 張愛玲真的好會寫女人,陸曼這個人物除了生動更多的是難以捉摸
    演好張愛玲筆下的女郎,真的就這麼難?電影版本的《半生緣》,梅豔芳和吳倩蓮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大美人,卻最神似原著。,近看便覺得面部猙獰。《傾城之戀》裡面陳數飾演的白流蘇,是張愛玲筆下最有女人味的一個角色。可年紀大了才發現,除了有男人以外,總還可能有別的。
  • 張愛玲《半生緣》:什麼樣的人會和不愛的人結婚?讀懂後眼眶溼潤
    張愛玲《半生緣》況且,在第一份的愛情裡受過傷的張愛玲,又怎能繼續敞開心扉,重蹈覆轍呢。所以與其說她嫁給賴雅不是為了愛情,不如說,她嫁給了合適,縱然她不夠愛他,他給自己的關心、給自己帶來的益處,也都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 張愛玲《半生緣》:相戀14年,為何只換來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悲歡離合情未了,回首已是半生緣。後因想到曼幀會去,才又僱車趕了過去。一種朦朧的情愫在他們之間蔓延開來。後因曼幀的姐姐生病,她和母親前去探望。不曾想這一去,竟是進了魔爪的牢籠。曼璐為了挽回名存實亡的婚姻,出賣了自己的妹妹。串通好讓自己的丈夫鴻才去欺佔曼幀,並把曼幀囚禁家中。
  • 《半生緣》:張愛玲通過它,把通俗小說升華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序!
    《半生緣》:張愛玲通過它,把通俗小說升華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序!----《半生緣》很多年前,看電視劇版的《半生緣》,因為看得斷斷續續,也就無甚感慨。印象最深的一個橋段是,林心如飾演的曼楨陷入姐姐姐夫的惡毒圈套,那種痛不欲生的慘狀,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年的紫薇格格遭受容嬤嬤嚴刑逼供時的模樣,讓心痛又憤恨。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沒錯,即便忽略劉嘉玲已過了飾演顧曼璐的年紀,忽略蔣欣過於壯碩與小說中顧曼楨的形象不符,忽略港普、上海話、普通話與「灣灣音」的混亂原聲配音,《情深緣起》也是對不住張愛玲原著的——除了沿用故事框架、角色名字,其形、其神都與《半生緣》已無多少關係,真真是浪費了一眾好「食材」卻烹飪出一道難以下咽的「黑暗料理」。
  • 《半生緣》:祝鴻才真的是拆散世鈞和曼楨的"罪魁禍首"嗎?
    14年後的顧曼楨和沈世鈞再次相見的時候,許多話都已經到了嘴邊但各自已經成家生兒育女,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這是張愛玲的第1部長篇小說《半生緣》裡的臺詞。一:以親情之名的愛的操控遊戲才是愛情中最大的悲劇1:無用的男人沈世鈞和顧曼楨都是在張愛玲筆下為數不多的健康的男女,相貌堂堂老師敦厚孝順長輩對朋友熱心腸,然而也就是這樣一個好好先生,在對待女顧曼楨的愛情上卻是優柔寡斷。
  • 《半生緣》: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讀了她的《金鎖記》,看了她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欣賞了她的《半生緣》,那裡面的結局終究都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我看《半生緣》的感受最強烈。怪只怪他們誕生在張愛玲的筆下,註定要有一個不能皆大歡喜的結局! 有人曾經說過,張愛玲寫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外就沒有好的結局。我細想一下,其實儘管《傾城之戀》裡兩個人的愛情最終修成了正果,但也並不是純潔的愛情。也許這些到底不重要吧,至少二人能夠白頭偕老了呀!
  • 《半生緣》:患猩紅熱夭折的祝鴻才原配之女,才是全書最可憐的人
    張愛玲的《半生緣》中,幾乎全員悲劇,每個人似乎都充滿了不幸。曼璐為了養活家人犧牲自己下海做了舞女,最終被那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掉;曼楨在姐姐曼璐的設計下被姐夫祝鴻才強暴生下孩子,與愛人世鈞錯過了一生;叔惠與翠芝相知相愛,卻由於家境原因無法相守一生;就連渣男祝鴻才也要遭遇命運的起伏,亦有其可憐之處。若要說全書最可憐之人,這些人都算不上,而是祝鴻才與原配的女兒招弟。
  • 張愛玲《半生緣》: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最好的結果只有一種
    張愛玲《半生緣》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所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年少的世界很單純,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相愛的兩個人只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才是人生最應該有的結局。可長大以後才發現,生活不是童話故事,不是所有劇情都會按照我們想像的那樣發展。如果事事都能如我們所願,世間怎會有那麼多的愛而不得和痴男怨女呢?
  • 《半生緣》:18年後才懂,嫁給沈世鈞的石翠芝,也許才是大贏家
    》是由張愛玲的小說翻拍成電視劇的,劇中所有的愛到最後都帶著一絲悲涼,命運的捉弄,劇中的愛情讓人覺得有點遺憾,或許有遺憾才是最值得難忘的吧。沈曼楨也明白,沈世鈞是不會為了她放棄現在的一切的。果然,沈世鈞回到家後,看到老婆和孩子,又開始心軟了,最後也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沈世鈞很愛曼楨,但是他卻不能為她做出犧牲。因為沈世鈞的家庭背景很好,所以當他知道顧曼楨的姐姐是個舞女的時候,他一直沒有勇氣告訴父母曼楨的存在。同時,他也接受不了曼楨的家庭。
  • 《半生緣》:成年後這才發現,有些婚姻怎麼選擇都是錯
    ,為什麼還是《半生緣》翻拍次數這麼多?02之前說過,我最開始接觸的是張愛玲的散文張愛玲的散文,懶洋洋的卻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果然是作家,思考問題的方式、觀察事物的角度與人不同。我們看著過癮,並且也會被她帶著思緒一起飄飛。接著,我是看到趙薇和蘇有朋的《表妹吉祥》。故事情節,我幾乎忘得一乾二淨。但還是記得,趙薇在那些梧桐樹下、幽幽念著張愛玲的那句話。可,她又沒有告訴我——這句話的出處。
  • 《半生緣》:被姐姐和母親毀了一生的曼楨,為何選擇原諒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有顧家兩姐妹顧曼璐和顧曼楨、沈世均、祝鴻才。張愛玲的小說大部分是用悲劇揭示人性,《半生緣》也是一部悲劇。沒過多久,祝鴻才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開始花天酒地、拈花惹草,還覬覦著曼璐妹妹曼楨的美色。曼楨是獨立的女性,這時候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她與沈世均很快就陷入了愛河。
  • 張愛玲《半生緣》中哪個男人最愛曼楨
    張愛玲《半生緣》中顧曼楨是一個有顏值,自立自強,性格溫柔,並知書達禮的女人,最值得男人愛的女人,如果被娶為妻子,她一定是個「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賢妻良母,然而她的命運很悲慘。有四個男人,許叔惠、沈世鈞、張豫瑾、祝鴻才。哪個是真正愛曼楨呢?
  • 張愛玲《半生緣》:這種性格的人,在愛情裡很容易吃虧,願你不是
    《半生緣》裡,其貌不揚的祝鴻才年紀不小,賺錢不多,卻覺得娶顧曼璐為妻是在抬舉她。明明那麼普通,他卻如此自信。張愛玲的初戀情人胡蘭成,無論是名氣還是口碑,都遠遠落在了張愛玲身後,卻還可以厚著臉皮在張愛玲面前耀武揚威。
  • 張愛玲《半生緣》:成年人結束一段關係,最好的方式只有這一種
    張愛玲《半生緣》這一生,我們會和很多人擦肩,也會和些許人相遇現實生活中的她,在心灰意冷後選擇與胡蘭成分手,沒有糾纏,也沒有怨恨,悄無聲息地給自己的初戀劃上了句點。成年人結束一段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好的那一種,從來都不是拖泥帶水,藕斷絲連,而是悄然離場、體面分別。
  • 宿命——《半生緣》中所有女人褪不掉的人生底色
    看張愛玲的文章,總是不自覺的壓抑,她的筆觸太過真實,每一個人物從一開始就劃定了結局,容不得角色的半點忤逆。不然她不會捨得讓自己的女兒出去賣,來維持自己所謂太太的體面顧太太靠女兒靠的看似愧疚難當,實則心安理得,女兒是生兒子得來的附屬品,也是為兒子續命的法寶。如果老公尚在,母愛尚存,老公都沒了,不好意思,只能犧牲女兒了,這樣兒子才能長大,自己老了才會有依靠。顧太太是精明的,對自己的宿命看的也是清清楚楚,如同沈太太一般。
  • 重溫《半生緣》發現,張豫津半生坎坷錯過顧曼璐,大結局最圓滿
    文/羅小可一直覺得,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中顧曼璐最後黑化,很大程度是因為初戀男友張豫瑾。雖然張豫瑾這個角色在小說中筆墨並不多,但他讓顧曼璐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脆弱和不堪,才把對人生的失望情緒轉移到妹妹顧曼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