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將軍與酒的故事

2020-07-16 哥乘弟gechengdi

許世友將軍與酒的故事

許世友將軍英雄海量,嗜酒如命。他的理論是:「酒形似水性似火,實屬陰陽之陽,乾坤之乾,剛柔之剛。長期以來,飲酒者女人為少,男人居多。陽加陽,剛加剛,能飲者,都是十分剛強、十分性烈的人。」

有人曾開玩笑地問過他:「你最多一次能喝多少酒?」許指指茶几上的大茶杯說:「能喝五六杯。」接著他說:「在長徵路上一次喝過一臉盆。」有人作過測算,許世友一生喝的酒,如果用解放牌卡車裝載,起碼要拉上三四車。所以,人們稱他為「酒神將軍」。

許世友的祖父、父親和叔父都是酒場中的豪傑。在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下,許世友也特別喜歡這「杯中之物」。少年時代,他常隨父親上山打獵。父親是位神槍手,每次上山,總能獲得一些雞、兔等野味,作為父親的下酒菜。碰上興奮的時候,父親就讓兒子陪他喝幾杯。然而,使許世友酒量大增並嗜酒成癖的,卻是他的義父——少林寺和尚素應法師。

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將軍在山東喝過一次血酒。哪是在1943年春節前的一個上午,當著部隊官兵的面,剛剛來到膠東軍區擔任司令員的許世友大聲說道:「膠東不太平,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講到此,全場掌聲雷動。隨後,他手起刀落,將之前準備好的雞剁掉雞頭,讓雞血流到酒碗裡,一口氣喝了下去,大聲說道:「今後,膠東再出現『馬石山慘案』這種情況,當殺我許某之頭,就象這隻雞!」許世友將軍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終於領導膠東軍民解放了山東半島。

與許世友將軍喝酒是最難應付的。將軍既有海量,又能強詞奪理。每次吃飯時,將軍必先自己滿飲一杯酒,然後開始勸酒。如果你說不會喝酒,他就會說:「你怕老婆。」如果你說身體不好,醫生不讓喝,他說:「你怕死。」當兵打仗的人那聽得了怕老婆和怕死呢,於是不得不喝。不過許世友又會說:「你明明會喝,弄虛作假,罰酒三杯。」讓人慾罷不能。

許世友將軍的酒量可以稱得上是「戰無不勝」, 特別是盛年時,他和別人喝酒時桌子中間放個大空碗,叫做「滴酒罰一碗」。他身後立一名衛兵,叫做「監酒」,不但「監視」誰「耍滑」而且具體執行罰酒任務,和許將軍同樣級別的上將,衛兵也敢動手得罪,叫做「各為其主」。

一些被強迫吃罰酒的將軍免不了向周總理告狀訴苦。一次許世友到北京時,周總理請他喝酒。許世友一開始認定自己能喝過總理,沒想到周總理細水長流,在談笑間便喝乾兩瓶茅臺酒,許世友徹底服了。在總理的規勸下,許世友答應不再勉強別人喝酒,同時自己每次喝酒爭取不超過半斤。

古代有諸葛「亮彈琴破曹兵」的傳說,今有許世友「喝酒破敵計」的佳話。

1971年秋,全國形勢大好,問題也不少。林彪反革命集團搶班奪權的「571」工程計劃正在黑暗中進行。

9月10日,毛澤東主席從杭州到了上海,作為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馬上趕到上海看望。毛主席說,有人要打到我你要怎麼辦?許世友打到,你放心,在南京軍區的地界我有重兵保護,不會傷你一根毫毛!

外粗內細的許世友請毛主席先走,自己乘坐毛主席的專列回到錦江飯店,立馬宴請林彪反革命集團在上海的黨羽,說是傳達最新指示,實際為暗度陳倉。為了把林彪在上海的黨羽牢牢地困在椅子上,秘書大員、身邊警衛,就連小車司機、炊事班長都一起赤膊上陣,光茅臺酒酒喝掉了16箱,整個錦江飯店可謂一片天昏地暗。

其實,林彪一夥的陰謀是在上海附近炸掉毛主席專列,但不知道專列離開上海的具體時間。他們以為許世友一定會親自為毛主席送行,把這個「寶」全壓在許世友身上了。許世友在開席前順勢放「山音」說道:「今天我重務在身,不能多喝,也不能少喝!」開宴暢飲,估計毛主席早已經遠離上海的時候,許世友才宣布酒宴結束。接著他立即飛往南京與毛主席會面,握手相對。毛主席說:「當年諸葛亮彈琴破曹兵,你這是喝酒顯忠誠。」許世友說:「不全對,我這叫設計破敵謀。」說完,兩人開懷大笑。

晚年患肝病,醫生勸其戒酒,許世友說:「不喝酒,無寧死!」將軍病重期間,常出現昏迷,醫生想盡辦法均無效,後來用棉花球蘸茅臺酒,輕輕地搽拭其嘴唇,將軍竟一下子就醒來了。可見,酒對許世友將軍的特殊作用。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一杯酒的神奇力量使久臥病床的他奇蹟般地站了起來。最後,他倒在醇香的酒液中,直到生命盡頭也沒離開酒。


許世友將軍生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冷酒傷肺,熱酒傷肝,沒酒傷心。戒飯可以,戒酒不行。」


相關焦點

  • 韓先楚與酒的故事
    韓先楚與酒的故事韓先楚韓先楚的軍旅生涯,一直從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一步一個臺階,登到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和福州軍區司令員的高位。的軍事指揮生涯從無敗績,所向無敵,堪稱軍事奇才。韓先楚和許多將領一樣,也愛喝酒,喝酒來了豪情便便開始論武,「喝茅臺,酒流到哪兒,哪兒就覺得舒服,有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不刮喉,不像別的酒滿嘴鑽。」韓先楚有好幾個酒友,比如說許世友、陳再道、王必成等都是其要好的酒友。他們幾個人湊在一起喝酒非常有意思,「酒場如戰場」,和打仗沒什麼兩樣,誰都不服誰,而且紀律嚴明。
  • 《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原型許光:許世友長子,替父行孝一生清貧
    許光先生的父親是著名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雖是開國大將之子,可他一生中過的生活卻是布衣一般。當時許世友和新婚妻子結婚不到五天,父親許世友便踏上了回部隊的路,在那個年代,國家正戰亂,身為一名軍人,許世友在關鍵之時選擇了拋棄小我,毅然決然的扎入到了國家救亡之中。
  • 我的放羊老鄰居,名字與名將同名,小人物一生故事多(徐善義)
    許姓,名世友,村鄰冠以稱之為「上將許世友」,一時調侃多年。此世友,為人誠實,體格健碩有力,年輕時走南闖北,那也算是個老江湖。想想我的兒時,朦朧之中聽父親講過許世友的傳奇故事,將軍出身貧苦,出家少林寺,後來投身革命,一生戎馬,為新中國的解放可謂是功不可沒,後來官至上將。
  • 故事與歌,沒有酒:將軍的忠誠
    而他是一位威名遠揚的將軍,英俊瀟灑。他的副官感慨地說:「世界上最美麗的少女才配得上將軍啊!怎麼一個色衰婦人就能把他迷住?」連她自己都不相信,大名鼎鼎的將軍會愛上她。她說:「如果你是同情我,那請你走開,我不需要同情。」將軍很鄭重地向她行了一個軍禮,然後拔出腰間的佩槍,讓槍口對著自己的腦袋說:「如果我背叛了你,就讓我死在自己的槍口下。」
  • 故事:民間故事:東平將軍
    時縣中有人建祠,裡面供奉的是個武將,號東平將軍,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人。建成時,居民舉辦了很隆重的典禮,置辦的祭祀之物繁多,酒肉蔬果不計其數。王凡和李開武從不相信鬼神之說,當天兩人喝酒到夜深,醉意已有了七八分,王凡眼見酒盡菜無,乃對李開武言道,酒和菜都沒有了,然而我與兄長都還沒有盡興,該怎麼辦呢?
  • 民間故事:無頭將軍
    這時店內有個老人同情他旅途奔波勞累,對他說:「我們正在準備酒菜招待遠徵歸來的將士,沒有多餘的酒請你,右邊有間小廂房,你可以臨時住一下。」接著,就把他領進房內。湖北商人由於饑渴過度,怎麼也睡不著。忽聽得外面傳來人馬喧鬧聲,他犯了疑心,就起床從門縫中察看動靜。他看見外面密匝匝的人,都是當兵的。
  • 故事:民間故事:怕死的將軍
    話說,木老二與使者兩人到了酒店,叫小二為兩人安排點酒飯木老二聽了,知道真的是大事情,自己還真不能因為吃飯而誤了重要事情,只好對使者說:「使者大人,看來這酒是沒法子喝了啊,我去看看了,你自己在這兒喝吧,帳算我的。」
  • 將軍與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1期■侯擁華將軍與王,相逢於亂世。此時,小道士已經立下無數戰功,成了將軍。但將軍仍然伴王左右形影不離。那是一場最為兇險的戰鬥,王親率部隊徵戰,哪知敵方狡詐設下圈套,將王的部隊重重包圍。王寡不敵眾,身陷囹圄。將軍伴王左衝右突,試圖為王殺出一條血路,怎奈圍者眾多,將軍的那把利劍總有砍不完的人頭。
  • 酒故事 | 他居然就用幾杯酒,解決了將領間的內訌危機
    結果董襲卻大怒說:「我受孫將軍的重任,在此處防備敵人,怎能委身而去?誰再說要逃走便立斬!」沒辦法,沒人敢勸他了。當夜船沉,董襲淹死。這就是深情款款一杯酒的功效。董襲淹死,但是濡須依然要守,孫權派周泰前往抵抗。
  • 道士雙關對將軍
    有一天,藍大將軍聽說鐘山住有一個道人很是特別,整天戴一頂鐵絲編的帽子,人稱「鐵冠道人」,他要親自會會這個奇人。鐵冠道人聽說藍將軍帶著一壇好酒來了,並未特別熱情接待,只見他穿一身髒袍子,趿拉雙破草鞋,微微點頭,將藍玉迎了進來。威震朝野的藍大將軍還沒有受過如此冷遇,一肚子委屈,又不好當即發作,只好既來之且安之。
  • 故事:當眾親了帥將軍後,她抬聘禮到將軍府「親都親了,你娶我」
    本故事已由作者:雲古,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屋子裡全都是空酒罈子,丁瑤抱著一壇酒,醉醺醺地對自己面前的空氣拳打腳踢,「算本小姐瞎了眼!才會看上你這麼個狼心狗肺的東西,都說買賣不成仁義在,我對你這麼好,就算你不喜歡我也不用這麼羞辱我吧?「我活了快二十年,都是別人費盡心思地哄我,你真的是不知好歹!
  • 小故事大道理:將軍與上校
    小故事大道理:將軍與上校連綿的戰火一直攪得民不聊生,英勇善戰的沙林帶領戰士們一鼓作氣將敵人打回了老家。由於戰功赫赫,他很快從一個小團長升到了將軍之職。將軍同志,有事直說,不必客氣。」「是我的一點私事。」
  • 故事:微小說:噓,將軍的小夫君生氣了,一直不理咱將軍,將軍正愁著呢
    「將軍!」「將軍!」阿大聽不得這樣的話,如今秦家,就剩將軍這一脈,男兒郎都已經戰死了沙場,將軍若是有個萬一,老將軍怕是也會跟著去。「柳軍醫,你該知道,將軍對朝陽國意味著什麼,若是這會將軍出事,你猜滿涼國會不會再次突然對我們發出進攻?」
  • 故事:將軍與小老闆
    這是將軍來小酒館只點一壺清茶就坐一整天的第八十三天,小老闆很鬱悶。將軍帶兵打仗保家衛國也就算了,偏偏還長了一張人見人愛的臉蛋,搞的城裡的姑娘們老往他這跑。有了姑娘客人就更多了,讓他更鬱悶的是,總有調戲姑娘的客人,弄的店裡雞飛狗跳,還碎了好幾個瓷碗呢,可心疼死他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樊事真,京師節女,王將軍,王上舍
    樊以酒酹地而言曰:「妾若相負者,當刳一目以謝君。」  無何,有權豪子來。其母既迫於勢,又利其財。樊始毅然,終不獲已。後周至京師,樊語曰:「別後非不欲保持,卒為豪勢所逼。昔日之誓,豈徒設哉!」王將軍東都朱七娘是個倡女,她和王將軍以前來往密切,後來漸漸少有來往。開元年間,王將軍因病去世,過了半年朱七娘都不知道。這年七月的某天,王將軍忽然來到七娘這裡,呆到傍晚,將軍問:「能跟我回家嗎?」七娘答應,二人同乘一匹馬來到王將軍家,歡好如故。
  • 故事:將軍的兒子
    清早,石州城將軍府上下亂作一團,將軍的兒子,可愛的小公子阿松,被管家阿福挾持,出了城,投靠了城外的叛軍。「阿福就是個畜生!」所有人都這麼罵。作為扼守南北交通咽喉的石州城,已經被叛軍圍困了三個月。能吃的東西都吃了,樹皮,青草,老鼠,甚至是人。所有人都明白,沒有援軍,也不會有援軍,石州城城破人亡,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 故事:杜康造酒劉伶醉
    編者註: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杜康、劉伶,這兩位屬於中原下八仙,他們的故事進入滿洲民間,應該是非常晚的事情,是滿洲接受道教文化後,而且具體情節跟中原的故事近似,可能是外傳故事,只是用自己的話來講故事。
  • 嶽中換酒的故事
    黃老漢與嶽中(右)在大同鼓樓換酒故事(文:嶽中)現在看到超市有一種小米酒,由東北一些酒廠做起,現在山東也有酒廠在做,這使成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山東的酒廠大多是用地瓜幹和小米糠皮做酒,這是我一次換酒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