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與酒的故事

2020-09-04 哥乘弟gechengdi

韓先楚與酒的故事

韓先楚韓先楚的軍旅生涯,一直從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一步一個臺階,登到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和福州軍區司令員的高位。的軍事指揮生涯從無敗績,所向無敵,堪稱軍事奇才。

韓先楚和許多將領一樣,也愛喝酒,喝酒來了豪情便便開始論武,「喝茅臺,酒流到哪兒,哪兒就覺得舒服,有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不刮喉,不像別的酒滿嘴鑽。」

韓先楚有好幾個酒友,比如說許世友、陳再道、王必成等都是其要好的酒友。他們幾個人湊在一起喝酒非常有意思,「酒場如戰場」,和打仗沒什麼兩樣,誰都不服誰,而且紀律嚴明。各自隨身帶著警衛員,喝酒的時候,警衛員就站在他們身後「督酒」。酒桌正中間擺放著一個盛滿酒的大海碗,相約,誰撒一滴酒,或是耍賴的話,就罰他這碗酒!

這些警衛員也十分認真,「各為其主」,個個擼胳膊,挽袖子,互不相讓。時不時逗得將官們開懷大笑,而且不喝到盡興不罷休。

韓先楚「膽大包天」、「越級告狀」的故事,民間流傳不少說法。江青曾說:「軍隊有兩霸,一是許世友,二是韓先楚。」有人問許世友,在中國眾多將領中,你最欽佩的是誰?許世友道:「韓先楚。」再問為什麼,回答是:「他有勇有謀。」

1950年4月,穀雨時節將至,韓先楚心急如焚,朝思暮想、夜不能寐。一天,四野首長鄧華請韓先楚吃飯,鄧華介紹說這是上好的虎骨酒,酒杯還未端呢,韓先楚便說:「等我登上海南島就喝這個酒。」開口就是海南島。鄧華讓他先喝酒,吃完了飯再談行不?可韓先楚非要鄧華表態不可。

韓先楚唯恐錯失戰機,求戰心切也是難能可貴。但為此二人出現了矛盾,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而且是面紅耳赤。韓先楚還要越級向「野司」報告。最後發展到了拍桌子,摔杯子。這頓「酒宴」就這樣不歡而散了。當然了,他們為的都是勝利的目標。

正是由於韓先楚特有的戰略眼光,以及毛主席在關鍵時刻,對韓先楚鍥而不捨、執著求戰意圖的理解和支持,才是新中國避免了一次重大挫折。

海南島是1950年5月1日解放的,之後不到兩個月韓戰就爆發了,6月27日美軍第7 艦隊進入臺灣海峽。若是將解放海南作戰時間推遲到6月以後,美軍同樣也會切斷青州海峽,那麼海南島就成了「第二個臺灣」。

英雄們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的精神風範、卓越貢獻,普潤萬物、惠澤天下!

相關焦點

  • 爭執不下,韓先楚:投票不好使,就按我的打!給林彪發天書電報
    頭一次參加戰鬥的韓先楚,雖然沒有戰鬥經驗,但是卻知道這時候絕不能後退,不能被敵人氣焰壓倒,要用勇氣、膽量戰勝他們,否則後退一個捲走十個,十個就能捲走一百個。看到戰士敗退逃走,韓先楚居然急的一下把槍頂到遊擊隊長頭上:你要負責,不能讓他們當逃兵,跟敵人拼了。隊長馬上命令大家不要逃跑,指揮大家隱蔽,組織抗擊。後來戰鬥結束,大隊長不僅沒有生氣,還表揚韓先楚十分勇敢。
  • 故事:杜康造酒劉伶醉
    編者註: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杜康、劉伶,這兩位屬於中原下八仙,他們的故事進入滿洲民間,應該是非常晚的事情,是滿洲接受道教文化後,而且具體情節跟中原的故事近似,可能是外傳故事,只是用自己的話來講故事。
  • 嶽中換酒的故事
    黃老漢與嶽中(右)在大同鼓樓換酒故事(文:嶽中)現在看到超市有一種小米酒,由東北一些酒廠做起,現在山東也有酒廠在做,這使成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山東的酒廠大多是用地瓜幹和小米糠皮做酒,這是我一次換酒知道的。
  • 我和酒的第一次故事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我第一次喝酒的故事。那得是很久了。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做生意,我和他們一起住,我們當時是在貴州省赫章縣的可樂鄉。那個時候,媽媽忙完店裡的生意就會給我和爸爸做好吃的,記得媽媽那天炒的菜特別辣,我看到桌上放了一碗白色的「水」,我立刻端起來一大口就喝下去了。爸爸一直在旁邊笑,說:「這是酒啊」,醉了沒有,我說還好啊,沒想到我第一次喝酒酒量就這麼好。
  • 許世友將軍與酒的故事
    許世友將軍與酒的故事 許世友將軍英雄海量,嗜酒如命。他的理論是:「酒形似水性似火,實屬陰陽之陽,乾坤之乾,剛柔之剛。長期以來,飲酒者女人為少,男人居多。陽加陽,剛加剛,能飲者,都是十分剛強、十分性烈的人。」有人曾開玩笑地問過他:「你最多一次能喝多少酒?」許指指茶几上的大茶杯說:「能喝五六杯。」
  • 故事:韓湘子造酒開花
    隨即命他當眾表演造酒開花的法術。韓湘子拿過一隻大空酒樽放在酒席宴前,上面蓋上一隻金盆,便做起法術來。過了一會兒,人們將酒樽打開一看,裡面果然裝滿了香噴噴的美酒,把酒倒在杯裡,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人們都迫不及待地喝起來,只覺得醇香甘涼,回味無窮。人們齊聲稱讚:真是好酒,好酒啊!
  • 故事:竹葉青酒的傳說
    喝完酒,汗消了,嗓子眼也不冒煙了,可望望壇裡的酒,這夥計倆傻眼了:只剩下半壇兒酒,怎麼去交差呢?還是年長的夥計有心機:「我說兄弟,咱哥倆還是抬著趕路吧,反正咱家酒不好,等走到有水的地方,滲上點水,你不言,我不語,混過去就是了。」小夥計一聽也是理,便和年長的夥計抬起罈子就走。
  • 輝哥酒故事之劉伶醉酒
    舉杯者為廣東富潤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999酒故事作者——陳松輝先生掌柜的用手一捋鬍鬚,微笑著說道:二位,杜某人說話從不吹牛杜掌柜抱起酒罈子倒滿一碗,對劉伶說道:客官,請試酒。酒香四溢,劉伶早就饞了,他端起碗來一口就喝光了整碗酒,只覺得這酒特別甘美,不由地贊道:真是好酒,請再倒一碗。
  • 輝哥酒故事之劉伶戒酒
    原來,因為每次都喝的酩酊大醉,身體早就被酒搞垮了。於是,夫人就將酒和錢都給藏起來,還囑咐酒館不得賒酒給他喝,如今喝不到酒了,比死還難受,所以,他就想上吊。輝哥嘆口氣,說:劉大哥啊,要是在我們那個時代,我請你到富潤酒業集團喝個夠,可是,在你們這個時代,我身無分文不說,就算是有錢,我也不會花啊。
  • 文君贈酒,諸葛亮醉酒識人,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酒的故事
    ——《春夜宴桃李園序》外公今年88歲,每頓飯必喝二兩小酒。一個小酒杯,一碟花生米,一盤小肉乾,抿上一小口,重孫輩的就擠過去,大家都知道,外公又要開始講故事了。小時候我也是這樣,只要外公一抿嘴,就搬著小板凳湊過去。
  • 故事:民間故事:舉酒解鬼
    葉生見狀並不慌張,他對商人說,有帶酒嗎酒喝完後,都有些醉了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老父親和酒的故事
    對酒,他有著很高的要求,他很少喝外面的瓶裝酒,說不是那個味。前些年,自己家還沒有釀酒的時候,都是去合作的朋友酒廠直接接二婁酒。老父親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白鐵皮生意,當地很多酒廠的設備都需要他製作和維修。所以,這一輩子,他一直和酒都有交集。很多朋友和我講,你父親一天一斤白酒,會不會超量了?其實我也有點擔心,但目前檢查身體三高正常。父親自己也說,我自己的酒我自己知道,不喝才難受。
  • 《一則關於酒的故事》
    >2 跟誰喝酒很重要有些人對酒有一種天生的領悟力,鼻子一聞便能體會到酒的美妙,嗜酒如命,逢酒必去。在我看來,愛酒之人之所以喜歡喝啤酒,一在味道,二在感覺。酒的味道自不必說。懂酒之人,最追求酒的原味。要喝的酒,自然一定得是好酒。然而喝酒的感覺同樣也很重要,尤其是跟誰喝。
  • 大成的酒事(民間故事)
    酒在巷口三春家的小店打,散裝糧食酒,十元一斤,打上二兩,兩元錢。許多年前這酒不值錢,六角一斤,漸漸地漲價,漲到了十元一斤,算是固定了下來。飽了,鐵飽了,大成想起小時聽過的故事。說是,世上使牛、車水最快樂,唱著幹。喝酒最痛苦,齜牙咧嘴加皺眉。大成就大笑不止,還有比喝酒更快活的事?一天大成的活幹得不順。早出門,看到三春趴在小店櫃檯上,想和他打招呼,大成生氣,昨晚酒竟加三成水,就甩過臉不搭理。
  • 青島鄉下張大爺的酒故事
    張大爺卻無酒不成歡,每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必須喝兩口。  買酒不得花錢啊!   氣人不?  第二天,張三哥來張大爺家串門,剛好張大娘沒在家,說起醉酒的事,張大爺說道:「都是一樣的酒,咋你的勁大啊。」 張三哥拿起張大爺裝酒的瓷缸,用「提」提出一些酒,允吸了一小口,咂摸咂摸,笑了,說道:「怪不得呢,你的酒估計是讓弟妹摻了水了。」
  • 民間故事:酒虎
    白詩龍休息了一會,覺得好多了,於是又想去拿酒喝,卻發現酒罈裡已經沒酒了,一滴也不剩。朋友們都覺得十分奇怪,明明剛才還有半壇酒,為什麼突然就沒有了呢?眾人只能敗興而歸。每次白詩龍都要喝下好幾壇酒,一天不喝酒,就覺得十分難受。家裡人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於是就將白詩龍關了起來,想要強行給他戒酒。但是沒喝上酒的白詩龍,就像小孩子一樣,一直在地上打滾撒潑,還捂著肚子大叫好疼。
  • 戀愛小故事,酒壯英雄膽
    下次約會前,喝上幾杯老白乾,酒壯英雄膽,保證你什麼話都能說得出來。也沒有其他辦法,小李心想可以試一試,萬一有效果呢。下周后,小李鼓起勇氣給靜靜打了個電話,約靜靜一起共進晚餐。待菜上齊後,又點了一瓶老白乾酒。
  • 酒的來歷:神話故事
    為何此水喝多人會嘔吐喝瘋瘋癲癲的,傳說跟三滴血有關;一個是秀才的血、我們喝酒通常第一階段,都是舉杯互道賀詞,好似秀才呤詩作對般文氣十足,第二滴血是武士的血,所以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時,話不多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豪爽慷慨激昂。第三滴血是杜康自己的,由於杜康瘋瘋癲癲的、邋遢不愛乾淨,令人作嘔,所以酒喝到第三階段時,酒醉人瘋,到處隨地嘔吐,瘋言瘋語的,不知羞恥。
  • 兩個老者的「酒與故事」
    A大叔說緊追不捨,「什麼時候的酒,你不愛喝酒,就有存酒。愛喝酒的人家裡放不住酒,不愛喝酒的人不曉得什麼時候喝勝了就丟在半邊了。」兩個人一起拍拍屁股走了,一個拿菜,一個提酒。也不管路人和小區業主,坐在大榕樹的臺子上喝了起來。邊抿邊擺龍門陣,十分愜意。酒罷場散,各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