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觀看後隨想記

2020-08-21 一雨一森林

羅生門》原自小說《竹林中》改編而成的。

——是日本作家蕎川龍之介所寫的。他一生創作了148篇小說,120多篇小品文和隨筆,以及大量的遊記,評論,詩歌等。

是日本二十世紀前葉文壇上三巨匠。也稱之為鬼才!

不少日本學者以自殺了解自己的生命,如:川瑞康成,三島由紀夫等。

最終,蕎川龍之介也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由於病魔纏身,思想苦悶的結果吧

——1927年自殺身亡。年僅35歲,據說他是頭枕「聖經」而亡的。

電影的主題思想和原著稍有差別,不是太一樣的類型。

尤其是大雨傾盆而下,羅生門的殘敗,新生兒的啼哭……來反折出一個新世界的誕生,或者新的秩序制度的必然降臨的暗示——

主題思想向給我們什麼世界到來的誕生?的確沒有明說,讓我們自己共同進步來思考,本身我們認真的思考,就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回答吧!

我想《羅生門》大家都看過吧。

——是1950年8月25日在日本上演的電影。

圍繞著搶劫事件,各種人供詞的細節描述,表現了人物內心複雜的變化。直到結尾,真像依舊撲所迷離,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真相。

我要首先說明的是,不是真相的重要,而是首先看完每個人敘述的內容,我們自我感覺體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這就是我寫小說「不確定性」的所謂寫作技巧。

結尾通篇都不明說結果的真相與否,讓觀看者自己思考,體會和感悟……

——最後達到作者的主題意圖,也就是說主題中心思想而已。

——我想,這才是一個偉大的作家所擁有的責任和道義!

但是作者肯定知道結果的結果來,也就是說,他要達到什麼樣的一個結果,這才是重要的,才是一個作家想表達給讀者的意圖所在,我想,都在作者的意料之中的。

——這就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吧。

作者設定100個真相和主題,只要人們能看出65%就可以了,都統統在作者的意料範圍之內的。

強盜,樵夫,女人,武士,和尚,實際上都說的合情合理,滴水不漏,沒有破綻,不容置疑。

就好像給你出了一道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真不知道那個說的是真實,是可信的,都想懲罰罪惡,但又不知道誰是罪惡的化身——

我首先選擇強盜的真實來。

——我想說的是語言的真實,豁達明了,無論生死,全然不顧。

他是要滿足於自己最基本的需求來殺人的搶劫的,比那些整條說著假仁假義,但內心一肚子男盜女娼都人要好的多,偉大的多,最起碼敢講真話,光明磊落!

——雖然受到了審判,但敢以在法庭上質問所謂的法官:

——「我雖好是強盜,但比你們那些不用刀殺人,你們是用權利所殺,金錢所殺,或者一句假公濟私的命令,也可以殺人吧。當然了,你們殺人時不會流血……但你們確實殺了人,若要比較誰的深孽深重,到底是你們可惡,還是我可惡,那是無法分辨出來的」。

(原之《密林中》小說,強盜所說的一段話!

有人贊同女人,而女人是弱者,遇到這種丟人的事情,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為她是女人!

有反對女人的,都順女人是不可靠的,是水性楊花之人。看到強盜雄壯有力,反而投懷送抱……悲哀可恥,罵的是狗血噴頭!

有說武士是可憐蟲,妻子曾遭到姦污,反而自己無能為力,又不敢親自殺了強盜,連一句硬氣的語言都沒有噴發出,可憐可悲可嘆也——

……等等,就異曲同工,周而復始,就在此不闡述了。

所以說,我們了解一個故事的主題,必須從原著開始。最起碼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千萬不能像「盲人摸象」,或者「刻舟求劍」般的教條來。

國內好多評論說,當事人是在說假話云云,我想告訴你們的是非也。

而你們總是在誤導人們走彎路——屬於罪大惡極。

——這部電影並非批判人說假話,而是透過當事人所說的話,來展開豐富的想像力,聯想力……由此有自己獨有的判斷事物的真善美。

——這就是一個比喻:原子彈的聚變與裂變的能量……

每個當事人有很多種解釋,但歸根到底,都離不開人性的批判。

——而譴責與批判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所在。

可惜國內很多人還停留在「刻舟求劍」,和「盲人摸象」的境界裡拔不出來,可悲可嘆!

——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影片!正如當事人說過一句話:如果這個世界不再互相信任,跟地獄有什麼分別呢!

趙 冰——2020年6月23日於金華市。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羅生門
    不知此後應當如何維持生計的他,茫然無措地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羅生門」原為日語,指代人間與地獄,真相與假象的分解,書中的羅生門處在城內和城外,中心與周邊的劃分空間,仿佛是秩序與混亂,善與惡,生與死的分界線。
  • 《羅生門》:善惡一念間
    短篇小說《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名篇。後人也逐漸因《羅生門》而引申出各種含義的「羅生門」。今天就《羅生門》的原始意義來品鑑一下。一個傍晚,有個家丁在羅生門下避雨羅生門更是年久失修破敗荒涼,成了盜賊流民阿貓阿狗的寄居地。天長日久沒人看管,人們便把無人認領的屍體扔到這裡來。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家丁獨自坐在羅生門最高一級的臺階上,摸著臉上的膿瘡,眼神茫然地看著漸黑的天色,等著雨停下來。此刻他不知何去何從。因為前幾天被主人辭掉了。並不是被炒了魷魚,而是在這災荒強盜肆虐的時代,人人自危,主人都朝不保夕。所以只能裁員。
  • 永遠的故事《羅生門》
    他在1915年發表的《羅生門》小說,就典型體現了他的道德另類。人是否就在撒謊的「羅生門」下棲息的?這是否就是對各類「羅生門」現象的最好注釋?對芥川說的這句話,導演黑澤明也舉雙手贊同:「神不能自殺。我最同情神」。於是,他在1950年將芥川的芥川《羅生門》和《竹林中》兩個故事合二為一,搬上了銀幕。黑澤明想告訴人們的道哽也是: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可是,他也說過:人在描述一件事的時候,不可能不加虛飾,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聊聊「利己主義」的那些事兒
    但是,有些作者的文風卻能牢牢地記在心裡。芥川龍之介就是「有些」裡的其中之一。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在作品中處處流露悲觀、厭世情緒,且赴死如歸家的日本男人,為何會受廣大讀者所喜愛。儘管《羅生門》的書封被設計成明媚的湛藍色(時代文藝出版社),但仍舊掩蓋不住書裡頭瀰漫出來的「芥川灰」。
  • 芥川龍之介忌日之羅生門話題
    本應也是幸福的一家子,但是在他生後9個月,母親精神失常,於是便被送至舅父芥川家為養子,從此更名為芥川龍之介。在他23歲的時候就寫出了《羅生門》這樣的創世奇作,投身到夏目漱石門下。「羅生門」到今日,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是指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用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表述證明或編制謊言。使得事件更加撲朔迷離,讓真相更加難於浮出水面,側面反應的是一個人性的醜陋與貪得無厭。在《羅生門》這部作品中,你能看到也許你一輩子都沒辦法看清的人性,人性到底本惡還是本善,還是兩者並存,你會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答案。
  • 站在羅生門前,你選擇做吃人的惡鬼還是被吃?
    但《羅生門》是個例外。而寫出羅生門的作者,我願稱其為鬼才龍之介。我手上的這篇羅生門是魯迅翻譯的版本,這是羅生門的第一個譯本,同時也是我認為的目前一百多個版本中最好的一個。在一般人看來,語言清晰簡潔的外國文學作品翻譯起來應當是不難,但不幸的是,真相往往有悖於常理,起碼芥川龍之介的這篇羅生門,真的很難翻。
  • 《羅生門》:人性的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
    最早知道羅生門三個字是來自於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羅生門》,這部電影的劇本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兩篇短篇小說《羅生門》和《竹林中》。被主人拋棄的家將走投無路,在羅生門前避雨。此時的他面臨著生存的危機,羅生門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它講述了一種無可規避的惡。我們先看一個問題:「一名女子以魚乾之名將蛇幹賣給禁軍,她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先別急著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加一個前提:「如果一名女子,迫於生計,以魚乾之名,將蛇幹賣給禁軍,她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 豆瓣評分高達9.2的《羅生門》:對惡人施暴,就不算作惡?
    讀完《羅生門》,細品這句話,再對照當下海外暴亂的場景,一陣涼意從背後湧起。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羅生門》這部作品,還有很多媒體會引用「羅生門」這個詞來形容講不清道不明,場面混亂的事件,而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
  • 《羅生門》帶你走入複雜世界:剖析人性——沒有絕對的黑白
    十年前耿耿於懷,十年後念念不忘,誰知對峙才知是羅生門。》,才開始了解《羅生門》的呢?》是黑澤明導演,以龍之介小說《竹林中》的情節事件為主幹和《羅生門》中的環境作為電影敘述的背景,通過全新打造之後推向世界的。
  • 《羅生門》:如果世界充滿惡意,什麼是最優生存策略?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或許能給我們些許啟發。小說的名字「羅生門」源於一個叫羅生門的地方,此地位於平安王朝都城的主幹道朱雀大路通往的城門正門。連續不斷的天災導致了平安王朝的衰亡,由於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狀態,羅生門失去了往日的威嚴,淪為藏汙納垢之地。故事就發生在此。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失去生計的僕人。他被主人解僱後,衣衫襤褸,飢腸轆轆,在生死邊緣垂死掙扎,物質匱乏導致了道德危機,他想依靠一身武藝成為盜賊。但他並未真正走上搶奪別人生存物資的道路,因為他內心深處的道德感不允許他作惡。
  • 《羅生門》人性的善與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決定
    羅生門又名羅城門,本為日本京都羅城的城門,位於京都的南邊,常年因為戰亂,許多屍體扔在了這裡,又如同生與死的邊界,亦同「生」,便又名「羅生門」,而人們也似乎不願在靠近羅生門旁。而作品則是由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創作而成,他被譽為日本文學界的鬼才,擅長寫短篇小說,他的作品,展現出了極其強烈的藝術感與文學的原始魅力。
  • (影史)黑澤明和《羅生門》70年前背後的故事
    電影《羅生門》1950年上映上映至今已整整70年是電影大師黑澤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我們不聊電影,聊聊那段70年前的故事在奈良森林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芥川的《竹林中》描寫的是
  • 《羅生門》:一個人由好變壞,需要多長時間?
    01《羅生門更可怕的是,看到證據後的網友們開始紛紛轉移陣營,輿論被扭轉了。這些社會事件,真正地說明了人性本惡。在極端的情況下,我們通常只關注人性善的一面,而人性光輝後的陰暗卻很少人去探討。人們通常把對自己不利的一面隱藏了起來,群體中惡的底線往往會變得更低,甚至於無。
  • 張莉作品 ||《笑傲江湖》隨想
    文| 張莉 圖| 網絡  《笑傲江湖》隨想
  • 《羅生門》通往人性的路上是個分叉口?走那一條依你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等。一個家丁被辭退後,為了謀生,在羅生門搶劫了一個小老太,最終走上強盜的路子故事。事實上作者想通過這篇小說揭示的「善」與「惡」的問題。但人性的變化是一個自己與外部環境的共同結果,並非一開始就有善惡之分。 今天我就從求生、負罪感、低價值、心理描寫這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
  • 連載:沈巍開口說真相(3)高科事件陷入羅生門,真相撲朔迷離
    第三回 高科事件陷入羅生門,真相撲朔迷離,究竟怎麼才是真正的真相?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前兩回的主要內容,筆者前兩回談及兩個話題,一是開口講真相很難,二是同性戀真相。如果是筆者文章發表後這一兩天的截圖,二人顯然有串供之嫌,不排除合謀陷害沈巍的可能性。第二,這只是互餵單方面說辭。如果截圖是真的,沈巍的手機裡面一定會有同樣的內容,否則就是偽造,在沒有得到沈巍本人確認之前,此圖存疑,筆者期待沈先生本人的回應。如果是偽造證據,互餵先生的麻煩更大,筆者相信他不敢。
  • 《嘆息橋》:生活原本的樣子,就在一場又一場細碎的羅生門中
    一部多重視角、記憶偏差、層層反轉、破第四牆的高分人性神劇 高中的時候看過1950年黑澤明的《羅生門》和2010年湊佳苗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我做不到的就不會答應別人,因為我知道期待落空後會有多失望。我爸媽那時候答應過我,如果我背書有10次滿分就可以搬到大房子裡。最後他們走了。Thomas也這樣,他答應會飛回來和我慶祝生日。最後還不是留在比利時20年。」一句Thomas也這樣,連接起她的過去和現在。在她的感受裡,自己小時候被辜負,長大了還是被辜負。人生是一場歷史重演。長大是小時候的縮影。
  • 《謀局》電視劇完整版觀看,當貝市場分享完整版觀看方法
    這部《謀局》共24集,情節緊湊,高度的還原了小說《高智商犯罪》裡面的情節,作為一部懸疑劇,這部《謀局》在拍攝過程中為了讓效果真實,貼近現實,頂著35度的高溫在港口、街道、高速公路服務站等地現場實拍,劇組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把最好效果呈現,我想播出後觀眾們也會很喜歡這樣的一部懸疑燒腦劇
  • 《至愛梵谷》,梵谷究竟怎麼去世的,這是一出羅生門
    這幾年附庸風雅,開始喜歡繪畫藝術,一直對梵谷情有獨鍾,在看過陳丹青的《局部》後,愈加喜歡他了。這樣的看法,在看了這部電影後發生了改變。影片發生在梵谷去世一年後,送信人魯蘭按照父親的意願,來到梵谷去世時生活的小鎮,走訪了與梵谷相關的人們,包括旅館的女老闆、加歇醫生一家、馬澤裡醫生、釣魚人、警察,等等。從這些人口中,梵谷的風評不一,發生的事情也不一樣,隨著調查的深入,魯蘭的疑問也逐漸加深。真相是什麼呢,就像黑澤明的那部經典電影《羅生門》一樣不得而知。
  • 《馭鮫記/馭妖》作者:九鷺非香(很不錯呀,玻璃渣裹著糖)
    《馭鮫記/馭妖》作者:九鷺非香(馭妖師和鮫人,兩人之間無配角,甜虐適宜可入手, 男主慘完女主慘,結局是和,不要擔心被虐到,畢竟不屬於現言走心派, 所有的人物空間你都知道是虛構的,所以代入感不強,但是架構還是沒毛病的,埋線一個接著一個,劇情幾經反轉看的也很過癮)簡評:男主是深海鮫人,在海上救下遇險的公主(超級大反派)送回岸邊時卻反被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