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孫皓辱佛,失火酬神

2020-08-16 滄海一粟247791399

孫皓辱佛

東吳時期,在建業的後園裡得到一尊金佛像,應該是周初育王塑造的(沒搜到這個育王是誰)。因為從秦漢到魏朝末期,佛教還沒傳到江南一帶。孫皓本來就不信佛,得到這個佛像後,命令放到廁所裡,把廁紙放到佛像手裡。


四月初八(佛祖誕辰日)那天,孫皓上廁所,惡作劇說:「今天初八,是給佛洗澡的日子。」然後往佛像身上撒尿。回去後全身就腫了起來,疼的喊叫。星官佔卜說:「冒犯了一個很大的神。」祭拜了所有的神,都沒效果。宮女有信佛的,說:「佛就是很大的神,陛下侮辱了佛像,是不是佛祖降罪呢?」孫皓相信了,趴在枕頭上懺悔,願意皈依佛祖,非常誠懇,不一會,就痊癒了。於是,他把沙彌僧會接進宮裡,用香湯清洗佛像,厚厚布施建安寺。

(這個故事不稀奇,也是不尊重佛像被懲罰的老套路。奇在孫皓敢這麼對待佛像,還說是浴佛,肆意妄為到了極點。孫皓是東吳最後一位君主,很殘暴,動不動就挖人眼睛,剝下臉皮。但是被俘虜到晉國後,還是表現出一點才智和氣節。他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炎指著一張臺階下的椅子說,我給你設置這張椅子很久了。孫皓回答,我在江南也給您設置了同樣的椅子。

另外,對於神靈,我的態度是不可不信,不可強信。就算不信,為什麼要去詆毀呢?也不要太愚迷,有個笑話裡講,某人被坍塌的土牆壓住,兒子來救,某人大叫:「不可,今日不能動土!」)

【原文】吳時,於建業後園平地獲金像一軀,討其本緣,即是周初育王所造,鎮於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有佛法南達,何得有像埋瘞於地?孫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於廁處,令執屏籌。至四月八日,皓如廁,戲曰:「今是八日浴佛時!」遂尿頭上。尋即通腫,陰處尤劇,痛楚號叫,忍不可禁。太史佔曰:「犯大神聖所致。」便遍祀神祗,並無效應。宮內伎女,素有信佛者,曰:「佛為大神,陛下前穢之,今急,可請耶?」皓信之,伏枕歸依,懺謝尤懇,有頃便愈。遂以馬車迎沙門僧會入宮,以香湯洗像,慚悔殷重,廣修功德於建安寺,隱痛漸愈也。


失火酬神

吳地人煙稠密,房屋相連,都是木質的,由柱子支撐,和廣州的不一樣,容易發生連續的火災。只要燒起來,就會一次燒掉很多房子。每次火災後,倖免的人家就會齊錢僱戲班,叫做:「謝火安神」。

過去有個延祥鄉,有一百多家住戶聚集而居。有次火災,一半人家被燒,沒受災的人家合計齊錢演戲,有個老婦說:「我的房子那麼小,也不值錢。就算燒了還能怎麼樣?還能把我也燒了啊?我不拿錢!」還有一個強橫的年輕人也說:「我素來不信神,你們怕火,我不怕,我也不拿錢!」

鄰居們不能強求,聽之任之。過了一個月,老婦點燈紡線,腳邊放著一個火盆,暖烘烘的很舒服。忽然竄起火苗燒著了裙子,她亂蹦亂跳,腿被燒傷,一個多月才痊癒。

而那少年,晚上聽到某處起火,想趁亂搶些財物。趕到火場搶了點東西,很不滿足,再次衝進火海。火勢迅猛,沒法出來,在後園靠牆站著被燒死。挪開屍體入殮,牆上印出一個人形圖案,用水衝,用工具刮,都去不掉。原來是這人被火燒,身上的油脂都沁入磚裡。後來聽說這年輕人的鬼魂經常作祟,房主很不安生。

作者說:信神的人,對神必然尊重,不信的人,不要逞強說褻瀆的話。就算是無心的笑談,也要慎重。

【原文】吳地煙火相連,民居稠密,瓦屋鱗鱗,俱以木成,非若廣東之有牆無柱也。一至冬寒風冽,天旱物枯,所慮者惟火耳。不燒則已,燒必百家,或千家。故遭回祿後,凡倖免之家,必斂銀演劇,名曰:「謝火安神」。昔有金匱延祥鄉,歸家壩頭,毗鄰而居者,百有餘家。一時失火,焚烈其半。彼受驚而未遭火害者,均議各出分金,演劇酬神,眾皆樂從。內有一老嫗不允,曰:「吾以僅可容膝之居,所值無幾。火能燒我蛙房,其能燒我之物乎?吾不出銀。」

  又有一強橫少年曰:「吾素不信神靈。爾等畏火,吾不畏火矣,亦不出銀。」

  各鄰不能強以相從,聽之而已。越月,天寒,老嫗挑燈紡棉,以缶爐養火,蒸於裙下。暖氣薰薰,體暢神怡,手不釋棉而紡。忽火焰燒裙至褲,遂立亂跳;火得風而焰起,裙褲竟燒,身盡受火傷,號痛呼苦。月餘乃愈。而少年一夕聞某處起火,圖搶財物,直前赴場。已獲微贓,猶不足欲,復又進搶。火勢燎原,一卷而盡。少年不得出,避入後園,直豎於牆而斃。移屍殮埋,而人印在牆,儼同生形;雖洗刮殆盡,而猶不能絕其跡。是蓋以少年一身之脂膏,逼透磚內。後聞時時作祟,令建房居此者,不能安閒於暮夜焉。夫守正不阿者為神,非欲盡人而敬之也。彼人信神之靈,自必肅然起敬;彼不信者,不敬則已,何復以褻語慢之?無怪加之以禍。今即如其褻語而報應之,神欲使人知天報之奇,凜乎不敢再犯焉。世之言出招尤者,當知奮然自改,即無心談笑,亦當慎而出話可也。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那兩個人太入神,並沒抬頭,接過去就一邊吃喝一邊玩。酒快喝乾了的時候,他們的遊戲也結束了。北邊坐著的人抬頭看到了彥子,忽然大怒,說:「你這個小子,我讓你早點離開,為什麼不聽?現在已經過了午時,怎麼還在這倒酒遞肉?」彥子只是磕頭,不敢回答。另一人說:「就這樣吧!凡是吃人一頓飯,就得給人一些薄面,吃兩頓就得給人出力。他從早晨伺候我們到現在,哪還能讓他死?」北邊的人說:「文書已經寫好,怎麼辦?」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白馬寺,支法衡
    有個大臣回答說:「聽說西方有個神名字叫佛,形象和陛下夢見的一樣,是不是佛呢?」於是派使者去天竺,請來佛像,從皇上到王侯,都謹慎的供奉。大家聽到佛教理念說人死後精神還在,都很驚懼。第一次去西域的使者叫蔡愔,他迎回的佛像是西域和尚迦葉摩騰等畫的釋迦牟尼像,和皇帝夢見的一樣。於是找畫工又臨摹了幾幅,放在南宮清涼臺及高陽門供養。又建造了白馬寺,在寺廟牆壁上畫了很多佛教形象,流傳下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和尚婆心,神賭
    這個故事裡真生為什麼頓悟我沒看懂,只是因為醜陋嗎?但是醜陋和富貴相比,應該是微不足道的。這裡有些話還是很經典的,比如求富就不要惜命,沒經歷過挫折,就不應妄談佛法空慧等等。【原文】泰和真生,年弱冠,貌極豐美,而卓錐無地,寄居招提寺東剎。時西院來一顛僧,有奇術。私謁之,且訴其貧。僧曰:「讀書人貧亦何病?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鼠食仙草
    先是吹了一口氣,變成一片煙霧,一個金甲神出現在煙霧中,金甲神指示道士來到樓上,指了指房梁,然後消失。片刻後,房梁上扔下幾十個小人兒,道士揮劍砍去,小人兒都被砍死,裝了一竹筐。道士說:「我雖然遠道而來,但不需要酬謝,只是驚擾了神仙,需要多多的穀物祭拜,你趕快去辦。」隨後離開。華家主人想:「除妖是正義的事,因為除妖而要東西,這也是妖。」於是什麼也沒做。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王生
    這個故事在《剪燈新話》叫《渭塘奇遇傳》。沒緣分的人,真的也會變成一場夢,有緣的人,夢也回成真!貌瑩寒玉,神凝秋水,姿狀甚美。眾以「奇俊王家郎」稱之。年二十未娶。有田在松江,因往收秋租,回船過渭塘,見一新肆。生泊舟岸側,登肆沽酒而飲。肆主亦富家,其女年一十八,而知音識字,態度不凡。見生在座,頻於幕間窺之。或出半面,或露全體。去而復來,終莫能舍。生亦留神注意,彼此目視久之。已而酒盡出肆,怏怏登舟,如有所失。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閻王恭敬的說:「聖僧證佛果的日期不會很遠了。」當時老秀才和乞丐都已經躲避到堂下鬼群裡。和尚挨著看了一下群鬼,指著這二人說:「這是兩個孝子,請出來相見吧。」(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
  • 成語故事之旅 |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前方到站: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典故 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檄梁文》古時候有座城,護城河裡生活著一些小魚。有一次,城門失火,其中一條魚就對大家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我們快逃走吧!」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鐵人為邪,天魔祟
    作者說:鐵人的靈性可能來自日月精華,既然能守護一方水土,享受祭祀,就是山神。為什麼要做妖祟人呢?釘住腳只是小小的懲罰,如果任它作怪,必會天地不容,受到雷擊。其能靈守疆圉,保護寸土,使一方崇祀,香菸不絕,即可為是山之神。乃作邪迷,為害未久,故釘足以示小罰;若任其為怪,其禍愈大,天地不容,當必有雷擊之歟。天魔祟泰和末年,雷希顏到壽州去看哥哥,他哥哥在那做防禦判官。有個叫阿香的官妓被妖魔魅惑,整天神情恍惚,有時候一睡好幾天。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仔細看看這個神的信眾,都是短衣襟,矮帽子,蛙頭鞋子,滿嘴的官話。接下來的祈禱文詞中有『願神靈保佑,上自督撫,下至州縣,看門的有權,紅包加重』等等。張某更加迷惑不解,就打聽這是什麼神,回答說:「這是嚴嵩門下的班頭牛二太爺。」張某大怒,說:「嚴賊當年私賣官爵,陷害忠良,就是這樣的人助紂為虐。連嚴嵩在史書上都是壞名聲,這樣的奴才怎麼成了神?」上前想要打神像的耳光。
  • 《太平廣記》志怪故事:午橋失火案
    被押之人嘴巴似乎被外力撬動著,結巴地說道:「我就是午橋失火案的兇犯,特意前來自首歸案!」在午橋失火案當天,這被押之人,夥同其他四個人,劫掠了午橋這戶人家,得到了一堆財物。因恐怕他們事後報案,便將這一家七口人全部都殺死了,並且連帶著房屋一起燒了,造成失火的假象,讓大家都以為他們是被焚燒致死的,這樣就沒有人懷疑了。事後,這五人將財物攜帶到了城內,找了一處地方將財物藏好後,五人便外出,想躲一段時間,等風頭過了再回來取財物。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富貴死生定數
    接著聽到神問為何多了一人。有個聲音大聲報告:「這個是南部的人,不應該死在這裡。」神說:「送他上岸。」就感覺有人推著他前行,睜開眼,已經趴在瓜州的沙灘上了。劉大爬起來往回走,見人就問南部是什麼官職。有人告訴他:「南部屬於一個部門,好多轄區,從尚書往下的官職都有。你不是讀書人,怎麼能做南部的官?」又有人說:「當兵立功也可以提撥成官吏。」劉大聽後很高興,親戚們幫他入了伍。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鄭四妻子,張知縣婢祟,沈博年
    張知縣又找來林某作法,林某是他大舅哥,曾經驅除過一個妖怪,這件事我在另一個故事中講過。林某有點駝背,走路佝僂著身子。婢女嘲笑他說:「一片芭蕉葉,我不怕你。」林某也治不了,只好離開。張知縣又找了商日宣法師和梁緄一起來驅邪。梁緄先到,他問妖魅:「你以前在誰家住過?」妖魅附在婢女身上說:「住過很多人家,只有你家我不敢去,門口有穢跡神兵守護,站隊排列,我都不敢正眼看。」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王玉英
    作者(明代馮夢龍)說:「這個故事有些不符合邏輯。女鬼王玉英既然能生孩子,為什麼又要扔掉?能抱著去,就不能抱著回來嗎?而且衣帶上預言十八年歸來,也沒實現。還有,她能用一句話就治好韓生的疾病,卻保佑不了其他的,這麼大的神通,連四十兩銀子都沒辦法。這個故事很一般,為了告訴大家掩埋屍骨功德大,所以我把它保留下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天禧丐者,周寫貌
    這個故事和《神仙感遇傳·維楊十友》差不多。【原文】天禧中有丐者,莫知姓氏,往來闤闍間,每至之處,亦不妄取。衣雖弊陋,形且充澤。祁寒暑雨,未嘗改易。人或呵叱,俛首便過。均約其值,與十數年日贈之數恰相酬也。生方悟其神仙,悔恨無地。尋再詣其處,則迷而莫知。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無錫木匠,嘉魚龍珠,郭某
    一客來買數種,酬價已定,客曰:「偶不曾將錢來,願同往家中取直。」遂引行。穿一曲巷,夾路皆竹籬,到水濱巨宅,門外有櫃坐。張欲入,客曰:「不須入去,待我自取。」久之不出,張睡於柜上。行人過者識之,正在枯草水旁大木下,呼之不醒。為報其家,厥子奔往扶叫,始得歸。視向之宅乃大木,竹籬乃枯草。白晝鬼迷人於邑市,異哉!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趙生,李某
    雖然不能理解書裡精妙的宗旨,但至死不改志向,不辱沒先人。至於仕途,我不敢奢望了。」老翁嘆息說:「唉!這孩子真有志向啊!老夫雖然沒辦法幫你,但你可以去拜訪我散散心。」趙生問老翁住址。回答說:「我是段氏子,住在山西面的大樹下。」說完不見了。趙生很奇怪,以為遇到了妖怪,去山西面尋找,果然看到一棵大椴樹,枝繁葉茂。趙生說:「這就是段氏子吧?」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義牛傳,償債犬
    牛聞之,大怒,抖擻長鳴,飛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歡飲,牛直登其堂,竟觝佛生,佛生斃;復觝二子,二子斃。客有持杆與牛鬥者,皆傷。過了幾個月,某人家中不慎失火,當時是夜間,全家都在熟睡。狗到寢室門口,邊狂叫邊撞門。家人驚醒,把火救滅了。這條狗死後,主人弄了一個棺材把它安葬。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潮神撮合
    細看碑文,上面記載,潮神名叫石瑰,唐朝時捐錢修堤壩擋水,落水而死,被奉為潮神。樂和心想,夢中見到的必是這個神。就回去告訴父親,想去喜家提親。大家一起拍打呼喊,過了一會兒,兩個人都醒過來,一點也沒有困頓的樣子,就像有神在保佑他們。喜某不敢違背自己說過的話,選了個吉日把女兒嫁了過去。一對多情的人,如果沒有潮神撮合保佑,思念到死也不能在一起。【原文】南宋時,臨安錢塘門外樂翁,衣冠之族。因家替,乃於錢塘門外開雜貨鋪。有子名和,幼年寄養於永清巷舅家。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道術
    懋驚異之,曰:「先生一何神耶!今日得遇於先生,願無惜以相傳」。道人笑而言曰:「夫黃白之術,促天地陰陽之數,非積功累行不可。苟求設,或得之其速,汝禍非吾敢傳,後五十年當相尋於茅山之下,子得之矣。」道人又呼執扇者曰:「住扇。」取爐中之藥,已成丹矣,有五色光異。道人曰:「此丹點化無窮,服之則羽化。」遂自吞之,收簇子於懷中,翩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