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爐香》:看懂了葛薇龍對待愛情的理智,突然佩服起她來

2020-11-12 地平線聊天

提到《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離不開「虛榮」和「愛情」。

或許她真的因為虛榮而迷失了原本的自我,但是她在對待愛情和婚姻上卻不見得是真糊塗。


01

喬琪從一開始就表明了不會愛她,不會是個好丈夫,她卻還義無反顧地飛蛾撲火,寧願落入姑媽給她編織的網中也要留住他,養著他。

咋看之下,這完全就是一個戀愛腦上頭的,缺乏理智的選擇。

但是,我們從葛薇龍評價梁太太的話中也許可以窺見另一番不同:

她已經老了,她永遠不能填滿她心裡的饑荒。她需要愛——許多人的愛——但是她求愛的方法,在年輕人的眼光中看來是多麼的可笑!


俗話說,哪個少女不懷春?年輕的女孩總是憧憬著絢爛、美麗的愛情,葛薇龍也不例外。

她不願意自己有一天變成梁太太那樣的人。她渴望在年輕貌美的年紀就能夠享受到愛情的歡愉。

所以,在找對象的這條路上,她首先否定了找一個單純有錢,卻沒有共同語言和感情基礎的人做丈夫這條路。

但與此同時,葛薇龍自己也心知肚明,找一個有錢又合意的丈夫幾乎是不可能的。

她必須退而求其次,選個合心意但不那麼有錢的人。


當喬琪承諾可以給她快樂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達到了葛薇龍理想丈夫的標準。

沒錢,卻合心意,而且家庭出身有足夠高的社會地位,是她想要留下的那個社交圈子中天然的一分子。

這不但滿足了葛薇龍對愛情的憧憬和渴望,也能夠給她帶來比她原來生活的階層更高一級的世界的正式入場券。

不再只是梁太太家借宿的,親戚家的小姐,而是喬太太。

葛薇龍很清楚這場婚姻是一個「交易」。所以她可以說出「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這樣的話。


02

其實,葛薇龍的這份理智早在遇見喬琪,被梁太太展現的奢靡生活侵染之前,就已經能夠通過和僕人睨兒的交談看出一二。

只不過那時,她追求的生活還是大學畢業後出去工作的平淡罷了。所以她最初鎖定的目標是大學生盧兆麟。可惜被梁太太橫插了一腳。

薇龍冷笑道:「姑媽這一幫朋友裡,有什麼人?不是浮滑的舞男似的年輕人,就是三宮六嬪的老爺。再不然,就是英國兵。中尉以上的軍官,也還不願意同黃種人打交道呢!這就是香港!」

睨兒噗哧一笑道:「我明白了,怪不得你饒是排不過時間來還去參加唱詩班;聽說那裡面有好些大學生。」


葛薇龍始終是清醒的,哪怕在遭遇喬琪背叛,考慮到底回不回上海的時候也並不糊塗。

她清醒地分析道:

自己「不像從前那麼思想簡單了。念了書,到社會上去做事,不見得是她這樣的美而沒有特殊技能的孩子的適當的出路。她自然還是結婚的好。」

同時她也清楚,在喬琪身上體驗過「不可理喻的蠻暴的熱情」之後,她已經沒有自信去過溫吞、平淡地感情生活了。

像是年輕的叛逆因子被激活後,便上了癮般,再也安靜不下了。

於是,葛薇龍順從了內心的欲望,活在了當下。


03

渡邊淳一在《男人這東西》中說,女人和男人在面臨戀愛和結婚問題的時候很相似。

在戀愛的時候,男人喜歡找交際花型的女人,而女人則會選擇花花公子型的男人,目的都是為了充分享受刺激且富有激情的愛情體驗。

但到了結婚的時候,又都會傾向於功利的考慮。

男人會找賢妻良母型,而女方會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收入、發展前途以及家庭地位等因素。


從這一點看,葛薇龍的行為絲毫也沒有出圈,戀愛的感覺與婚姻的考慮一個不落。

雖然她為了一份虛榮,放棄學業傍上了喬琪家的社會地位,並為之付出了從事特殊工作的代價,被許多人不齒。

但在這裡,我們不說她的「工作」。

就說說她在對待生活、愛情與婚姻的態度。


  • 清楚想要什麼,並努力爭取

葛薇龍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怎麼爭取。

她想留在香港完成學業,但是家裡沒錢,她便擅自瞞著家人向幾乎不來往的姑媽求助。

甚至,後來不惜用欺騙的方式防止父親把事情攪黃。

手段不可取,但那份決心卻是實實在在的。

葛薇龍即使在心中和父親一樣對姑媽心存鄙夷,在空等許久好不容易見到姑媽後又被狠狠奚落,也絲毫沒有影響她一步步實現留在香港上學的目標。


當她意識到自己走不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困局時,立刻開始分析自己在有錢人圈子裡的婚姻價值。

在確定不想向梁太太那樣錯過青春,等老了再去體驗愛情後,她果斷把目光轉向喬琪。

即便後來喬琪坦言不會愛她,甚至和睨兒在一起時她有所失控,卻也很快恢復理智。

再一次清醒地問自己,回上海後的生活是否真的是她所願。

每一次的掙扎,葛薇龍都在認真向內探尋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並勇敢地踏出追尋的腳步。


  • 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

在最近關於女性獨立的熱門話題中,謝楠接受採訪時認為女人的獨立不是在錢,而是在心。

葛薇龍可算是其中典範。

她不依賴父母,自己想辦法尋找出路。她雖仰仗姑媽,卻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乖乖當起姑媽的工具人。

愛上喬琪,並結婚後,也是一個不需要依賴丈夫的感情,自己就能哄自己開心的人。

她不要求喬琪對她的感情負責,因為那只是「她的」感情。


從始至終,葛薇龍都是自己做決定,並對自己負責任。

思想獨立、感情獨立,最後經濟也是獨立的。用現代的一句話說就是,「自己掙的錢愛給誰花給誰花。」

不可否認,葛薇龍的選擇帶著無知,缺乏對未來的考量,還有一份人性的墮落。

但身處那樣的環境,又被梁太太那樣引導和算計,見識有限、能力不足的年輕人又能逃到哪裡去?


  • 最後,正一正三觀

我雖然讚賞葛薇龍的理智和勇氣,但作為一個21世紀的女性,仍舊不得不從當下的角度批判葛薇龍的一些行為。

首先是虛榮。

在過去的年代,信息流通遠不暢,一小群人虛榮影響還不是很大。

但現在年輕人的虛榮不僅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傳播,給難以計數的人傳遞錯誤的三觀和成功理念。

還會在欠下巨債後,連累家人、朋友,影響社會信用記錄等等。

這些年光是「被信用卡/X唄/網貸毀掉的年輕人」就喊了好多回,

目的就是為了提醒年輕人不要被虛榮、過度消費蒙蔽了雙眼。忽視了腳踏實地學習、工作與生活的重要性。


其次是葛薇龍過度強調當前的快樂。

固然,像梁太太那樣嫁個有錢老男人,專等他死了再揮霍遺產的行為不可取。

但如葛薇龍那樣,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愛情也同樣危險。就如梁太太說服喬琪娶葛薇龍的那話。

「過了七八年,薇龍的收入想必大為減色。等她不能掙錢養家了,你盡可以離婚。在英國的法律上,離婚是相當困難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對方犯奸的證據,那還不容易?」

如果葛薇龍能夠像她說出的話那般灑脫倒還好,如果不行,那勢必又是一地雞毛。何必呢?


如今的年代,女性已經可以有很多選擇,找個男人結婚早已不是必選項。為愛情不顧一切,燃儘自己成就男人之類,已經仿佛一個笑話。

關於全職太太的爭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全職太太差在哪裡?主要就是脫離社會,缺少成長,失去了自我成就的能力。

她們在成就男人和孩子的同時,完全消耗了自己,結果被社會拋棄、否定。可不就是個笑話?

當然,社會上也不乏類似《三十而已》當中顧佳那樣有水平的全職太太,說到底還是與女人的獨立、成長有關。


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有其積極的意義,能夠減少人們對未來的擔憂與焦慮。

但俗話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適當的人生規劃,對前途與後路的仔細考量還是必須的。

人們評價兩任「小燕子」趙薇和黃奕時就常說,趙薇是聰明的,她在成名後適時轉型導演、投資人。

當作為女演員接近40歲無戲可拍的時候,她能夠從容地坐上導師的席位。

而黃奕,卻陷入兩段不幸的婚姻,站到了趙薇臺前,學員的位置上。


相似的起點,不相同的結局。

也許與原生家庭有關,也許與年代和生活環境有關,

但最終,還是與自己的關係最為緊密。


這裡是

歡迎和我一起讀讀書,聊聊天

分享你們的所思所想。

相關焦點

  • 《第一爐香》:知性的葛薇龍,為何愛上浪子而自甘墮落?
    《第一爐香》葛薇龍《第一爐香》是張愛玲22歲時寫的第一部作品,以戰亂的香港為背景,描述一個女孩葛薇龍愛上一個浪蕩子喬琪喬,從天真、純良的女孩自願變成交際花。 葛薇龍一個學生,在梁太太的不受待見中,沒有退縮,反而沉下心來應付自如,沉穩、理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不會因為別人的態度而改變自己的初衷,想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適當做出了委屈求全。
  • 《第一爐香》根本就不是什麼愛情故事啊
    從項目伊始就備受爭議的《第一爐香》,首發預告來了,毫不意外,全是吐槽……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早期的小說作品,於1943年在《紫羅蘭》雜誌上發表,講述的是上海女中學生葛薇龍的故事。知乎上有人提問,葛薇龍為什麼會愛上喬琪喬?這個問題根本無解,因為《第一爐香》的世界,從來就和愛情無關啊。 在這裡就不去贅述整個故事情節了。縱觀整個故事,姑媽梁太太、喬琪喬,他們原本追求的就不是愛情,只有欲望和虛無。有人說,梁太太的人生很瀟灑啊,有錢有貌,享受年輕肉體。但她和我們說的獨立女性,差了十萬八千裡。
  • 《第一爐香》預告片被嘲:究竟誰能演出葛薇龍的庸俗和靈氣?
    回家的路上,看了《第一爐香》的預告片,冷鬱華重的色調是對上了,可演員們些許粗笨的氣質,將張愛玲筆下幽微又華麗的氣場攪得稀碎。我一直覺得《第一爐香》裡面的愛情,只是葛薇龍下滑到欲望世界的一小點光芒,是張愛玲給她命運的一點粉飾。葛薇龍如何臣服於自己的欲望,選擇苟活,才佔了她命運裡的巨幅筆墨。
  • 《第一爐香》丨為什麼說這些美人比馬思純更適合演葛薇龍
    最近微博上很「火」的電影《第一爐香》預告出來了,男女主角因為形象與原著極其不符合而被網友們討論得沸沸揚揚。今天,喵哥就來講講這部電影,不過在這之前,我要先說下小說《第一爐香》本身。「八一三事變」後,上海落魄中產家庭的少女葛薇龍跟隨家人來香港避難,物價飛漲,家人打算離港返滬,葛薇龍卻渴望留下來繼續讀書,身無分文地去找富有寡居的親姑母梁太太求助。
  • 從弗洛伊德3重人格理論分析《第一爐香》中葛薇龍的人物形象
    —— 張愛玲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初載於1943年鴛鴦蝴蝶派雜誌《紫羅蘭》,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港督統治時期,一位美麗清純的上海女孩葛薇龍去香港上學, 去向定居香港的有錢的姑媽梁太太尋求資助以完成學業
  • 《第一爐香》:誰能拯救葛薇龍?
    (1)張愛玲有部小說《第一爐香》,女主角是上海女學生葛薇龍;為了繼續學業,不得已求助姑母梁太太,希望她能幫助自己;而這位本家姑媽,之所以能在香港立足,也是通過不正當競爭,把婚姻當事業,從小老婆上位,獲得丈夫留下來的財富
  • 她是張愛玲筆下的美麗女孩,陷入愛情不能自拔——葛薇龍
    絕大多數女孩子都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當然,愛情和麵包能夠同時擁有的話就更是一件美事兒。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她本來是一個單純的女學生,卻因為沉迷於物慾與她幻想的愛情而走上了交際花的道路!葛薇龍愛上一個不該愛的花花公子,她對姑媽的低估,都讓她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 你看不懂的《第一爐香》
    書中描繪了女大學生葛薇龍是怎樣一步一步被交際花的姑媽誘拐,成為高級交際花的過程。女主角葛薇龍腦子聰明,人也漂亮。她一開始就警惕著交際花姑媽的各種糖衣炮彈。她知道自己身段好,模樣俊,也嚮往著更好的生活。姑媽有錢,但年老色衰,她名聲不好,家族和她幾乎斷了來往。
  • 張愛玲《第一爐香》:被欲望支配的人性,逐漸走向墮落
    01引言:&34;這句愛情名言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第一爐香》。故事講述了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卻被梁太太利用,當做誘餌來吸引男人。早是年老珠黃的姑母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她為了&34;從而收留葛薇龍,心裡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盤。
  • 《第一爐香》:物慾橫流下的墮落,飛蛾撲火的愛情是沉淪還是覺醒
    張愛玲發表於1943年的文壇處女作《第一爐香》,最近由於許鞍華拍的電影又火了起來,這部作品講述了從上海來香港投奔姑媽的女大學生葛薇龍從清純懵懂走向物慾橫流的上流社會,在紙醉金迷中漸漸失去本真,最後淪落為姑媽和花花公子喬琪喬賺錢工具的故事。
  • 三大奇女子張愛玲名篇《第一爐香》,當愛情遭遇金錢,誰主沉浮?
    張愛玲的著作總是能帶來深層次的思考,《第一爐香》的故事緩緩道來,開篇便具有明清小說遺風的氣質,這也是張式小說的奇特之處,也可能是張愛玲幼時深愛紅樓夢的原因吧。>《第一爐香》中故事針鋒相對的刻畫出人性的思考。
  • 從《喜寶》到《第一爐香》有感:想做喜寶的女人,卻活成了葛薇龍
    喜寶對於自己的認知,是通透的,她知道很多事情都不能兩全,但至少要擁有一樣,來慰藉平生。可是,張愛玲筆下《第一爐香》裡的葛薇龍卻沒有那樣幸運了,她一直在夢想和現實之間苦苦掙扎,甚至於奢望愛情。其實,她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只是一步錯步步錯,葛薇龍的每一步,都走上了錯誤的岔路口。
  • 《第一爐香》原著:葛薇龍自甘墮落,終究是忽視了人性
    她的第一部公開發表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女主葛薇龍,同樣是個比較有爭議性的人設。《第一爐香》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姑娘葛薇龍,如何從一個清清白白的單純女學生,最後一步一步墮落成為社會交際花的故事。悲慘的地方在於,葛薇龍自始至終是有選擇逃離這些淤泥生活的,但是她沒有。因為背後有姑媽的算計,也有愛人的推波助瀾,最後終於成為了姑媽和丈夫的棋子,沒有退路。
  • 讀《第一爐香》 ——葛薇龍的出路在哪?
    《第一爐香》也正在拍攝,我也想湊個熱鬧,於是認認真真地把這篇小說讀了幾遍,現在把自己看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背著父親跑到華貴的梁家大宅,請求已與她家中斷了聯繫的姑媽(已經守寡的梁太太)幫助。 葛薇龍來找姑媽,動機很明確,就是想借點兒錢,以便繼續完成學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第一爐香》:戀愛腦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第一爐香》什麼樣的小說才是一本好的小說?而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則是一個令人醉生夢死的香爐,迷途的人不經意吸入一口,便恍恍惚惚地被困在煙霧中,再也逃脫不開了。文中的女主角葛薇龍也是如此。在走進姑媽的洋樓之前,她還以為能保持內心的清醒,但燈紅酒綠的生活、喬琪喬的風流卻讓她逐漸迷失了身心,淪為姑媽和喬琪喬的「工具人」。愛情是否真的有這樣的魔力,能使人變成另一個人?這樣做是否值得?
  • 《沉香屑·第一爐香》:葛薇龍等人為什麼自願走向墮落之路?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他們眼裡,親情、友情、愛情全部都是用錢來維持的。就像梁太太一樣,她毫無感情可言,重頭到尾都是算計和交換。然而,事實卻不是不這樣的。在她擁有了很多很多的錢之後,她卻一輩子都沒有能夠擁有愛情。
  • 《第一爐香》:充分利用性別優勢的葛薇龍,為什麼抓不住幸福?
    歲月不寬宏,那是從《第一爐香》開始就註定了結果。葛薇龍她始終求而不得,從最開始的想讀書——求而不得;再到後來的嫁人求安慰——還是不能夠。你說,如果她乖乖回到上海是不是就沒有了後來的這些個故事呢?非也,非也。在那個紙醉金迷的大上海,同樣可以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 《第一爐香》裡的「第二代交際花」葛薇龍:她,被親人推進了火坑
    第一代的交際花,是她的姑姑梁太太。梁太太是某富商的四姨太太。為了結這門親事,梁太太跟葛薇龍的父親葛豫琨反目成仇。葛薇龍第一次上門,梁太太便說了這樣的狠話:有一天葛豫琨壽終正寢,我乖乖地拿出錢來替他買棺材。
  • 從《第一爐香》到《傾城之戀》:張愛玲女郎,憑啥越活越聰明?
    但,馬思純怎麼看也不像葛薇龍、彭于晏怎麼看也不像是喬琪喬。我不敢說《第一爐香》是《第一爐鋼》,可有什麼區別?她睡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可是身子仿佛坐在高速度的汽車上,夏天的風鼓蓬蓬的在臉頰上拍動。可是那不是風,那是喬琪的吻。」這是葛薇龍喬琪喬的親熱片段。是不是特別唯美?《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處女作,「葛薇龍」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女主角。然而,葛薇龍也是最風雨飄搖的一個。
  • 小說《第一爐香》:在清醒中走向墮落,在欲望中步入深淵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說《第一爐香》,全文僅僅三萬多字,卻讓她在文壇一舉成名,出名要趁早,張愛玲用行動做出了解釋。小說《第一爐香》,寫的是一位美麗的女學生,在清醒的狀態下,一步步走向墮落,她心甘情願在欲望中沉淪,用愛情和婚姻作為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