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開局一戰,教科書級神還原,秦軍虎狼之師果然名不虛傳

2020-12-04 蒙羽其藝

《大秦帝國》第四部《大秦賦》正式開播,這是億萬秦迷的天大福音。

目前來看,雖然還不知能不能趕上第一部封神之作,但起碼強於二三部。

尤其是裡邊的髮式造型,那是妥妥地還原兵馬俑。

拋開別的不說,單說戰爭戲,就很是精彩。

本劇以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保衛戰開始,展現了很多壯觀大場面。

但更重要的卻是期間的一場小戰。

即呂不韋帶著嬴異人逃離趙國時,半路碰到秦軍百人小隊相救,秦軍列陣迎戰趙國追兵。

短短十分鐘,但有頭有尾,完美還原了歷史記載,再現了虎狼之師的強大戰力,堪稱精彩絕倫。

百人小隊是秦軍的基本作戰單位,大體相當於現在的一個連,設的百夫長一名。

步兵百人小隊,有戈兵,有盾兵,有弩兵,有的還有車兵。可以根據作戰需求,集結成不同的方陣。


據史料記載,秦軍戈兵手持手持7米戈矛,將它端平,可以依靠它很長的優勢刺傷敵兵。這一點,電視劇幾乎是1:1再現。

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達10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武器,甚至還擁有一套自己的瞄準系統,秦人在作戰時,在沒有短兵相接的時候,就通過秦弩重創敵人的主力。

方陣中弩、步、車、騎的規則分布,根據地形地勢,敵我方力量優勢對比,方陣的統帥擺陣布兵,時而嚴陣以待,時而機動靈活地調整著陣法的變換。


下面圖解此次小戰的全過程:

收到預警後,百夫長下令列陣

盾兵分散,護住兩翼,戈兵向前,正面抵擋

整體呈三角形,將人保衛在中間,最後是指揮官和備用兵

臨時組成防禦工事,盾兵為基,戈兵刺,弩兵為火力先鋒

步兵對騎兵,而且趙國經胡服騎射後,戰力強悍,以戰以防為主

經過第一波趙軍衝鋒,秦軍截殺、射殺後,百夫長下令變陣

隊伍化整為零,互為犄角,便於相互支援

又經過一波騎兵攻擊,雙方互有死傷

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方陣被衝散,連備用兵都用上了

百夫長下令,剩餘力量重新結陣

雖然只剩下二三十人,但隊形依然不亂,戰力仍舊保存

秦軍大部隊到來,得到支援,小隊得救

這是一場極為精彩的戰鬥。

整個過程,秦軍在各方優勢都不存在的情況,面對強敵人,靈活變換隊形,嚴防死守,堅持戰鬥,其虎狼之師的稱號果然名不虛傳!

同時,這又是一場非常實用的戰鬥。

當小股力量遭受重創時,保存實力,爭取時間至關重要。如果秦軍一開始就自亂陣腳,一定支撐不到援軍的到來。

由此可見,大秦殲滅六國,一統天下,絕非歷史的偶然。

相關焦點

  • 關於《大秦賦》,本文有劇透
    電視劇《大秦賦》熱播,這些問題可能困擾著觀眾們——秦軍戰鬥力如此強悍,背後的法治邏輯是什麼?這和第一集製作精良的秦軍圍攻邯鄲戰爭鏡頭有直接關係。這些鏡頭完美還原了秦軍超強的戰鬥力,妥妥的歷史正劇範兒。戰國末年,秦軍戰力天下無雙,有「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之說。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原因揭秘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成了《大秦賦》?這個系列的作品評價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正劇,但第四部卻改了名,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卻在開播前改成了《大秦賦》。雖然《大秦賦》的名字也很好聽,但是沒有《大秦帝國之天下》那麼大氣磅礴,霸氣側漏,有點跟劇情不搭調。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
  • 鹹陽文化界熱評歷史大劇大秦賦,看看他們怎麼說?
    中國人民銀行作家協會副主席、鹹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董信義認為,電視劇《大秦賦》塑造人物、刻畫人物、勾勒人物,以史為本、以景烘託、以情蘊味,使宏達敘事聚光凝神,給大秦帝國有了客觀定位,讓觀眾對歷史產生敬畏,對一統的江山深愛無限。
  • 《大秦帝國之天下》開播,戰國七雄最強兵種各是啥?你知道幾個?
    大家盼了幾年的《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於12月1日在央視八套開播。從《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縱橫》,再到《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的評分都很高,得到一致好評,相信《大秦帝國》的終章《大秦賦》(《大秦帝國之天下》)也不會辜負大家。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螢屏前,兩千年前的老秦人面對茫茫戈壁再度唱起《秦風》。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
  • 大秦賦:辛柏青詮釋出冷酷的嬴異人,也詮釋出有血性的大秦男兒
    電視劇《大秦賦》開播了,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個人還是很期待的,前幾集都劇情,段奕宏的呂不韋有智謀且滑頭,不夠這滑頭的感覺恰到好處,沒有過,而且呂不韋這個角色的巔峰期還沒有到。而《大秦賦》中嬴異人得知呂不韋根本就沒有打算救趙姬和嬴政後
  • 洗眼睛系列來了,《大秦賦》終開播,這才是中國史詩劇該有的水平
    大秦帝國之崛起》評分8.5分。這次的《大秦賦》,我看了六集,只能說穩了。絕對個頂個的好演員,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扛起一部劇,卻全部扎堆在了《大秦賦》這一部電視劇裡面,群像演技,炸裂啊!再說製作班底,四位實力導演執導,其中之一便有《大秦帝國之裂變》的導演延藝,更有《大秦帝國之縱橫》的編劇李夢操刀。
  • 《大秦賦》正在熱播中,張魯一距離真正掌權、東出,還需要闖3關
    這一場權力爭奪戰中,華陽夫人、楚國一脈將會被斬草除根,成蛟也在這一戰中被殺害。這個時候嫪毐該登場了,《大秦賦》開局給呂不韋駕車的那個士兵。他成為了趙姬的男寵,還與他生下了兩個孩子,最終產生了奪權的心理。在這場宮闈淫亂、朝臣當道的時候,嬴政先是以鐵血的手段鎮壓了嫪毐、趙姬,隨後又將呂不韋貶為庶民,半路上賜予毒酒、殺死。
  • 《大秦帝國》口碑一部不如一部,《大秦賦》能否力挽狂瀾?
    盼了好久終於盼到今天,《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賦》終於要上映了。然而,期待之中,又有些擔心。《大秦帝國》依託小說為藍本,並不需要重新構思劇本,並不存在過於倉促的因素。而孫皓暉先生的原版小說《大秦帝國》六部都很精彩,並沒有狗尾續貂之嫌。按說有如此基礎的《大秦帝國》系列應該不會重蹈覆轍,然而事實好像並沒有這麼樂觀。
  • 《大秦賦》:戲妖段奕宏和百變張魯一,或也無法阻止它成續貂之作
    2009年,根據孫先生這部浩瀚淵藪的小說系列第一部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在各大衛視首播。一經播出立刻囊獲無數好評。大氣磅礴、還原歷史、遠見卓識、場景恢弘…對於這部劇,連刁鑽的影評人都不吝溢美之詞。在某專業影評網站上,四萬多人綜合評分9.3分,三萬兩千餘人給出了五星評價。
  • 《大秦賦·東出》:一個時代的巔峰,一個系列最後的落幕
    》開播於2009年,減縮了原著的章回名字,定名為《大秦帝國之裂變》,主要故事線索則是商鞅變法為秦國崛起的轉折點前後,舊勳與新理念之間的衝突與妥協,商鞅定下法度,最後為了踐行法度慷慨赴死,奠定了整個大秦發展的基調,實現了大秦的崛起。
  • 深度「魔改」的《大秦賦》,還能算是歷史正劇嗎?
    《大秦賦》是大秦系列劇中的第四部,也是熱度最高、爭議最大的一部。雖說電視劇都有虛構的成分在,但依照大秦系列前三部的製作水準和初衷,《大秦賦》理應算在歷史正劇的範疇內,事實上劇方也的確在分類的時候給自己貼上了古裝歷史劇的標籤
  • 張魯一版嬴政惹爭議,《大秦賦》依舊夠「彩」
    講述大秦一統天下的歷史劇《大秦賦》正在央視八套播出,劇中秦王嬴政的「人設」讓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整體而言,不論是精美的服飾道、恢弘的戰爭場面,還是飽滿立體的人物呈現,《大秦賦》在全年的電視劇作品中,配得上一個「彩」。
  • 草根劇評·民間視角·探析大秦崛起
    根據孫皓暉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共三部,分為《大秦帝國之裂變》(51集)、《大秦帝國之縱橫》(43集)和《大秦帝國之崛起》(40集),三部總集數是134集。有一支虎狼之師秦軍是「虎狼之師」,在那個時期幾乎是公認的。秦國怎麼造就了這樣的軍隊呢?分析有以下因素:一是地理環境。秦人作為當時地處邊疆地區的人群,靠近遊牧民族,也可以說是在這些遊牧民族的包圍中發展起來的,而遊牧民族基本都是一天打到晚,這個對秦國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耳濡目染就形成了這種崇尚武力的民族精神。
  • 歷史的回聲 圖強的史詩——觀《大秦賦》有感
    原標題:歷史的回聲 圖強的史詩——觀《大秦賦》有感 觀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令人震撼。這是一部盪氣迴腸的歷史正劇,也是一部創業圖強的史詩作品。整個劇情緊湊有致、懸念不斷、險象環生、傳奇感人。沉澱在這部電視劇之中,極易使人產生很多想法。當下熱播熱議,也在情理之中。
  • 大秦賦是收官還是爛尾
    大秦賦做為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從裂變,縱橫,到崛起可以說一氣呵成,眾所周知,最後一部就是始皇帝一統天下,起名大秦帝國之天下,合情合理,卻在搬上影屏時改成大秦賦,總感覺導演腦子是不是進水了,一二三後面加個FOUR,不倫不類。
  • 高開低走的《大秦賦》,10集加旁白就滅六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要說2020年,「最受觀眾期待」的年度歷史大作,當屬《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續作,熱度和知名度都非常高,所以只要不做的太差,那麼和前面幾部就可以一較高下,沒想到「出身」這麼好的《大秦賦》,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 大秦存亡之際,曾徵服百越的50萬秦軍卻興兵絕道?原因令人慨嘆
    譬如,孫皓暉老先生所創作的《大秦帝國》這部小說,便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文學作品。甚至,該小說更是成為了許多歷史愛好者的必讀之選。但是,這一情節只不過是孫皓暉老先生的杜撰罷了(遺詔之說純屬子虛烏有)。至於當時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為什麼嶺南的秦軍會選擇興兵絕道而沒有北上勤王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從歷史真相的角度來看。秦始皇身為一代帝王,他最重視的一點必然是秦朝千秋萬代的傳承和延續了。
  • 《大秦賦》劇中有一個伏筆早就暗示了冬兒的意外結局,個人觀後感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情中,仔細分析《大秦賦》的劇情和劇中的人物性格,我們會發現劇中有一個伏筆早就暗示了冬兒的意外結局。在《大秦賦》最新的劇情中,燕國太子丹出使秦國,商議秦燕兩國一同討伐趙國的事情而大秦賦裡為了描寫呂不韋和嬴政的矛盾,編劇杜撰了一個太子丹入秦,邀秦國一起攻打趙國,而嬴政在呂不韋的謀劃下,沒有配合太子丹的計謀,導致燕軍慘敗,太子丹怨恨歸國的故事。史記沒有提到兩人關係交惡,是因為太子丹怨恨秦王背信棄義,沒有按照約定,一起攻打趙國,導致燕軍慘敗。這個交惡的原因是電視劇虛構的,至少史書上沒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