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第四部《大秦賦》正式開播,這是億萬秦迷的天大福音。
目前來看,雖然還不知能不能趕上第一部封神之作,但起碼強於二三部。
尤其是裡邊的髮式造型,那是妥妥地還原兵馬俑。
拋開別的不說,單說戰爭戲,就很是精彩。
本劇以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保衛戰開始,展現了很多壯觀大場面。
但更重要的卻是期間的一場小戰。
即呂不韋帶著嬴異人逃離趙國時,半路碰到秦軍百人小隊相救,秦軍列陣迎戰趙國追兵。
短短十分鐘,但有頭有尾,完美還原了歷史記載,再現了虎狼之師的強大戰力,堪稱精彩絕倫。
百人小隊是秦軍的基本作戰單位,大體相當於現在的一個連,設的百夫長一名。
步兵百人小隊,有戈兵,有盾兵,有弩兵,有的還有車兵。可以根據作戰需求,集結成不同的方陣。
據史料記載,秦軍戈兵手持手持7米戈矛,將它端平,可以依靠它很長的優勢刺傷敵兵。這一點,電視劇幾乎是1:1再現。
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達10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武器,甚至還擁有一套自己的瞄準系統,秦人在作戰時,在沒有短兵相接的時候,就通過秦弩重創敵人的主力。
方陣中弩、步、車、騎的規則分布,根據地形地勢,敵我方力量優勢對比,方陣的統帥擺陣布兵,時而嚴陣以待,時而機動靈活地調整著陣法的變換。
下面圖解此次小戰的全過程:
收到預警後,百夫長下令列陣
盾兵分散,護住兩翼,戈兵向前,正面抵擋
整體呈三角形,將人保衛在中間,最後是指揮官和備用兵
臨時組成防禦工事,盾兵為基,戈兵刺,弩兵為火力先鋒
步兵對騎兵,而且趙國經胡服騎射後,戰力強悍,以戰以防為主
經過第一波趙軍衝鋒,秦軍截殺、射殺後,百夫長下令變陣
隊伍化整為零,互為犄角,便於相互支援
又經過一波騎兵攻擊,雙方互有死傷
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方陣被衝散,連備用兵都用上了
百夫長下令,剩餘力量重新結陣
雖然只剩下二三十人,但隊形依然不亂,戰力仍舊保存
秦軍大部隊到來,得到支援,小隊得救
這是一場極為精彩的戰鬥。
整個過程,秦軍在各方優勢都不存在的情況,面對強敵人,靈活變換隊形,嚴防死守,堅持戰鬥,其虎狼之師的稱號果然名不虛傳!
同時,這又是一場非常實用的戰鬥。
當小股力量遭受重創時,保存實力,爭取時間至關重要。如果秦軍一開始就自亂陣腳,一定支撐不到援軍的到來。
由此可見,大秦殲滅六國,一統天下,絕非歷史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