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夫將軍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黨和國家的未來,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為一代天嬌的英雄,是我們後代無限敬仰和學習榜樣。王亞夫將軍,就是我人生中最為敬佩的傳奇英雄人物之一。
英雄的故裡是黃河岸邊的太裡村,和我們北伏蒙村現為一個社區,抬腳下坡抽袋煙的功夫就能到。英雄的外家,就是我們大巷的曹家。兩個村的大事小情,雙方都曉得個一清二楚。我的爺爺劉印堂,長將軍15歲。小時候經常告訴我:「別看太落(太裡)村碎,卻出了個大英雄王憲武,在外頭的大名叫王亞夫。是咱巷你八婆(麥娃)的親二哥。那可是個槍林彈雨死人堆裡爬出的英雄。」他說話口氣中充滿著敬佩、讚許。那時我年令小,雖不懂英雄的含義,名字也就記不住。但撲閃著的眼晴中,暗暗下決心長大了也要當兵,做一個爺爺看得起的人。儘管當時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般的天真,但愛羨英雄的種子卻真真實實從此紮下了根。
1969年4月1日,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當時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我們這些紅小兵,早就訓練「忠字舞」等節目,準備舉辦慶祝活動。大人們互相傳遞著時任大連警備區司令王亞夫是九大代表參會的消息,我還專門找報紙查名字,終於第一次見到「王亞夫」三字的正規寫法。北京,那時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猶如聖殿般的尊貴,身邊的人能在這裡開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般的高不可攀,又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樣的貨真價實,既為之高興,更為之驕傲,感到無尚的光榮。我也像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似的,本來不關我們孩子什麼事,但亳無理由地將「王亞夫」三字,牢牢鐫刻在腦海裡。
真正知道王亞夫英雄的份量,是我成為一名軍人以後的事。
我是個嗜書如命的主兒,當兵後接觸到許多軍事資料。開始對西路軍鏖戰戈壁灘感興趣,董娠堂為打出一個讓戰友生孩子時間光榮犧牲,令我感慨不己;繼爾研究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決戰,這時候我崇拜的偶像王亞夫在遼瀋、平津兩大戰役中出現,他幾次負傷,九死一生,便隨手摘錄了許多與他有關的資料;在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前夕,我正對抗美援朝戰爭作進一步的探討,小小的一次上甘嶺戰鬥,竟打成朝鮮戰場決定性的戰役,這中間,我又看到王英雄參預指揮的身影……漸漸地我對王英雄的認識發生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質變。他不僅是驍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勇猛戰將,更是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出色指揮官。為保國安民、祖國建設等,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一位難得的傳奇英雄。
原本以為,我和老英雄的緣分僅限於仰慕而己,不會有什麼故事發生。一個是西北邊陲的無名小卒,一個是東北戰區大名鼎鼎的警備區司令,任誰想都會說是風馬牛不相及!老天偏偏又眷顧於我,在沒有任何徵兆的前提下,突然給了我一次和英雄促膝攀淡的機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己退伍回鄉的我在伏六公社機關工作。1983年4月28日早飯時,大家都在食堂外邊用餐。這時走來一位高大魁梧的老軍人,因我主管辦公室業務,來人接待是職責之一,當我上前詢問時,不料老軍人莊重地行了個軍禮,開口說道:「我是在外老兵王亞夫,回鄉省親,特向當地政府報個到。」天哪!我眼前站的莫非就是仰慕己久的傳奇英雄!可事前縣上全沒透一點消息。慌悚中我本能地回了個軍禮,儘管當時未帶帽子,不倫不類的樣子一定很好笑。英雄笑著問:「你當過兵?」我回答:「是的,五年偵察兵,在西北大漠。」將軍握著我的手,繼爾拍拍我的肩膀,「咱都是當過兵的人,我就叫你小鬼好吧!」小鬼一詞,是部隊首長對戰士特有的暱稱,我在部隊時,山丹實戰軍演中師長姬挺壁、師李副參謀長就叫過我小鬼。如今聽到小鬼二字,顯得格外親切,無比激動,仿佛又回到了部隊生活。
我把英雄讓到辦公室,交談中遞上一柸熱茶,隨行的生活秘書見狀,立即返身從小車中取來首長專用柸。將軍沒有接,把我斟的茶特意喝了一口,含在嘴裡品了品,深情地說:「家鄉的水就是甜。」英雄詢問家鄉的基本情況、發展變化,我一一作答。將軍誠懇的說:「我是家鄉赤子,地方上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話,不要見外。」我說:「事前沒得到通知,領導都上縣開會,我回來匯報後,有要幫的忙,一定會與您聯繫的。」縣武裝部陪同的人員是我的熟人,我責怪他們「提前該打個招呼,好留一位領導接待首長?」王將軍揮手打斷了我的話,「是我不讓通知的,探家是私事,怎好打擾你們的正常工作。」談話約摸半小時,老英雄告辭要走。都是出過門的人,我特別理解將軍歸心似箭的心情,便提議讓公社派二名幹部全程陪同,英雄急忙阻止道:「使不得,使不得,我到處轉轉也自由些。」臨出門時,老英雄返身問我:「小鬼,忘了問你,個人還有需要我幫的忙嗎?」我是個文史愛好者,抖膽說了一句,「首長,「我有個不情之請,也不知該說不該說?」老英雄爽朗地一笑,大聲說道:「小鬼,都是軍人嗎,別學得婆婆媽媽,有話直說。」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老首長,您是家鄉人民的驕傲,能不能把您的簡歷留一份,以後編志肯定用得著。」老英雄的面容變得有些凝重,思考了一會才回答,「好,我會考慮的。」對他的隨身秘書說:「把小鬼的名字記下。」臨出公社大門時,握手後我鄭重地向心中的英雄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老首長回禮後坐車去了太裡村。
將軍回部隊後,一直沒有消息。我也漸漸忘了此事。不料1985年的5月11日,傳達室送來一封掛號信,打開一看,原是英雄的親筆回信,字很大,寫得很認真。能想像出這樣一幅情景,漆黑的夜晚,萬籟俱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戴副深度老花鏡,伏在檯燈下的桌案上,奮筆疾書,一幕幕激烈戰鬥畫面在腦海一一浮現……
劉義風同志:
近好?
遵囑將我的簡歷寄來。僅供你們編寫鄉地方志參考,請勿外傳。
我的現名叫王亞夫,(原名王憲武),生於1921年1月,八、九歲時,在本村私塾讀書,後入坊鎮高小、合陽縣初中讀書,在校期間看過一些進步書刊,和在實踐中看到國民黨的法西斯統治,對內鎮壓進步力量,對外屈膝求和,廣大人民群眾十分憤慨,激發了我決心走上革命的徵途,為國獻身。
1936年楊虎成將軍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聯合張學良共同發動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楊、張這一正義行動,鼓舞了民心,促進了國內大團結。我們多數同學都很贊成,非常高興。同學們自發組織起了農村宣傳團,下鄉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動員群眾團結起來抗日。1937年初,在農村宣傳團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先鋒隊,繼續宣傳動員人民群眾,擁護國共合作,實行抗日。蘆溝橋事變後,在同年的十二月,離開合陽中學,經本縣黨組織介紹,我和張煥鼎、習全強三同學去涇陽縣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
1938年2月,由戰時青年訓練班介紹到延安陝北公學院學習,四月轉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十月畢業後分配到八路軍12O師工作。隨部隊進到晉西北嵐縣,後又調到挺進軍工作,跟隨肖克司令員開赴河北宛平、淶水縣地區,成立挺進軍司令部時,分配到司令部任參謀。四零年調到平北(即北京以北地區)分區司令部任參謀。在熱河省戰鬥負傷後留到昌、延(即昌平、延慶縣)縣大隊,先任政治指導員、後任中隊長。四二年縣大隊合編到八團、四十團,後在團政治處任組織幹事。四三年初夏分區成立敵後武裝工作隊,又調我到武裝工作隊任隊長。四五年五月又調到延慶縣支隊任副政委。在抗日戰爭中,參加過開闢平西、平北抗日根據地,反日寇對平西根據地的十路圍攻,解放張家口和周圍縣城等大的戰役行動。
韓戰爆發後,帶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當時我在火箭炮火第21師任副參謀長,後任副師長兼參謀長。五三年停戰後,回國入瀋陽高級炮校學習,畢業後任炮兵第10師師長。
六零年九月調任瀋陽軍區炮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八一年六月任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被當選過中國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以上是我的簡歷。
中國人民解放軍81501部隊司令部
地址:遼寧省大連市
王亞夫
1985年4月22日
收到將軍來信後,按照「不要外傳」的要求,我在當天的日記中抄錄後,把原件密封歸檔,從未向外界提及過此事。當晚,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將軍那樣一位大英雄,能在日理萬機的百忙中,為一個小鬼親筆寫信,滿足我那幾近天真的要求,令我十分動容。這時,和將軍見面的情景,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反覆出現,他尊重地方、熱愛家鄉、平易近人、關心群眾、沒有絲毫官架子等,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印象深刻。從將軍的成長經歷中,我進而悟到,真正的英雄,並非高不可及的千金塔頂,也非虛無飄緲的海市蜃樓。凡人與英雄,其實並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銅牆鐵壁,英雄是平凡熔爐煉出的鋼,只要通過艱苦奮鬥,堅持不懈努力,付出超出常人千倍萬倍的代價,不管成功與否,你就是英雄!你就了不起!陽光總在風雨後,理想的彼岸,在經過無數次驚濤駭浪的考驗,終是會到達的。孟老夫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凡英雄承大任者,都是從困苦中奮鬥出來的,無一例外,莫不如此。第二天,我把這些感想寫出來,冒昧地寄給將軍,權當回信。1988年老英雄去世後,我懷著深深的哀思,才把這封信交給縣誌辦,讓將軍的英雄事跡公之於眾。
王亞夫將軍,家鄉人民無限熱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