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太黑暗了!原著裡根本沒有木星危機,英雄全被處死!

2020-08-28 一點宇宙

你選擇的是人性,而我選擇的是生存。」這句冷酷的話,是劉慈欣12年前說的。如果拿這句話來評論《流浪地球》電影,很容易就會發現電影的設定與劉慈欣原著設定之間的矛盾。

電影裡所展現的,不僅是科技的勝利,也是人性的勝利。甚至應該說,是人性勝利之下的科技勝利。

在地球要被木星吸住並毀滅的時刻,地球上的人類沒有放棄希望,努力自救。在棋差一著的最後時刻,吳京出演的英雄父親劉培強駕駛空間艙撞向地球發動機火焰,拯救了地球。

而劉慈欣的原著裡,沒有木星危機,但有人類叛亂:屈服於軟弱、黑暗人性的人類,殺死了地球的英雄。

地球通過木星加速,成功逃逸太陽系後,人類發現太陽日復一日,依然正常,並無爆發演變成紅巨星的跡象。於是,人性幽暗面開始如野草蔓延,人類開始懷疑這一切都是陰謀,是聯合政府為了統治人類而製造的陰謀。

叛亂開始了。很快,連政府軍也加入其中,要從聯合政府手裡奪回地球發動機,重返太陽系。

最終,叛亂的人類成功攻佔聯合政府,並把為地球發動機正常運轉而堅守的最後5000人,殘忍地扔到零下一百多度的冰海面,凍成冰雕。

勝利反叛的人類在岸上高唱《我的太陽》,然而,5000個人類英雄被處死後一個小時,太陽開始氦閃,開始熄滅,開始走向末日。叛亂的人類全傻眼了。

小說和電影的結局一樣,英雄死了,人類活了。

但劉慈欣的原著,是一個非常殘忍的故事。故事裡,人性是不可靠的、忘恩負義的、殺死英雄並製造絕望悲劇的。人性的結局是灰暗的。

而在電影裡,人性是高尚的、帶著希望的,英雄為人類而死,是主動的、壯烈的。

人性的結局是光明的。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不,我們還有辦法,我們還能救回地球。我們已經沒有什麼不能失去的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命到底。劉啟,李一 一等人開始行動。「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是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鬥,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
  • 《流浪地球》:吳京讓中國的科幻片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由郭帆指導,吳京、吳孟達等演員主演的影片。 其故事設定在2075年,由於太陽的急速老化,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聯合國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全世界人民共同合作,耗費幾個世代,「大興土木」,人類在地球上裝上12000座行星推進器,並將地球推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人類為了生存做出大膽的逃亡計劃:第一步,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飛出太陽系;第三步,流浪時代I,在外太空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流浪時代II,使地球重新自轉,開始減速;第五步,新太陽時代。
  • 曾被稱為開創中國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影片
    影片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的背景下,人類歷經生死危機而成功將木星 的氫氣點燃,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地球》漫畫版:劉慈欣授權,比電影更宏大,結局令人心碎
    》的繪者,義大利漫畫家史蒂芬諾·拉弗雷,為了讓自己在創作時不受影響,至今都還沒有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尊重原著,完美再現原著精髓不同於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對原著小說的篩選,漫畫版《流浪地球》可以說基本上完全還原了原著。
  • 《流浪地球》:如果地球真的快要毀滅,你牽掛的人是誰
    比如:點燃木星之後,那個波真的有那麼大的衝擊力從而推動地球嗎?那把地球撞飛之後,地球不會又撞到別的星球上去嗎?太多太多這樣的問題,很抱歉,我的知識儲備不太夠。也希望有影迷朋友能給我解答這兩個問題。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 《流浪地球》不是裡程,而是起點,「中國科幻」電影該如何定義?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作家的同名小說,但看過電影和原著的網友都認為,電影只取了原著的一些核心部分,基本上是一個原創故事。關於電影中出現的木星引力推動地球但來到木星軌道之時因引力相吸,地球正快速地被推前到木星與之相撞
  • 讀劉慈欣《流浪地球》,掩卷後的思考
    看過吳京主演的電影《流浪地球》恢弘大氣的畫面而佩服,也為人類面臨毀滅時,那種敢於犧牲的精神,那種不到不到最後時刻決不放棄的精神而感動。在疫情期間,困在家裡讀劉慈欣《流浪地球》,沒有電影感動的場面,也沒有電影激動人心的時刻,而處處流露人類生存的無奈,也顯示出人類在艱難可貴,希望是多麼難得可貴。
  • 觀《流浪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今天,我重溫了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被稱為「中國科幻片的裡程碑之作」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人類為了自救提出了「流浪地球」計劃,傾盡全球之力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為了完成這個宏偉的計劃,中國太空人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時候離開,前往國際空間站,跟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的重責。
  • 我竟不知道小狼的讀書品味如此獨特 | 流浪地球
    這兩天,我在看《流浪地球》的漫畫。漫畫是忠於原著的,和電影版非常不同。電影版的人物和情節很多都是原創的。我斟酌了一下,原著比電影更難,小狼應該看不了。畢竟事關全人類的整體生存,還有無比宏大的星球移民計劃。這種為地球操碎心的事兒,一個四五歲的娃,咋能懂?至少也得小學,或者初中?我不打算給他看了。但是,小狼在書堆裡瞅見了,問我,媽媽這是什麼?我說,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
    ,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 《流浪地球》丨帶給人心靈震撼的科幻片
    由於太陽核心的老化,地球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為了拯救地球,聯合國制定了一個計劃,用數萬個「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從而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但是經過木星時,由於木星的引力,發動機停止運轉,地球即將撞上木星。在千鈞一髮之際,劉啟和救援隊盡了最大努力,但仍無法挽救家園。
  • 《流浪地球》:去貝加爾湖釣魚嗎?2500年以後那種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 流浪地球,短短兩萬字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一)
    與電影同時火起來的,還有劉慈欣的原著小說《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就是改編自這一同名原著。因此也有不少影迷在觀影后有種一覽原著小說的衝動同時,在電影大火後,製作方也表示,會有後續電影跟進。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大膽來猜一下,流浪地球的後幾部應該怎麼拍,拍什麼?
  • 流浪地球:科幻之路的裡程碑之作
    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觀的感受是:太空真美,人類真渺小。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核心特質是將極致空靈的想像力與厚重的現實結合,對人類發展和未來命運始終飽含著深沉的關切。而《流浪地球》是一部關於死亡與希望的電影。對每個人說,死亡是最終極的哲學命題。
  • 《流浪地球》為何不用飛行器運火石?看到國產造的這輛車,我懂了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首部大型科幻片,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爆棚雙豐收,讓許多科幻迷看見了未來國產片拾的曙光,不過有些&34;情結也引起了不少爭議。電影故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運載車運送火石去啟動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 流浪在地球,科幻所預知的世界
    流浪在地球,小說中提到的地球表面到處是冰雪,所有城市被冰雪所覆蓋。人們所生活的地方在地下城。當看電影時,這些場面所給的震撼遠不及對原著小說中的解讀。流浪在地球,是一種科幻的悲劇。流浪在地球,科幻所預知的世界,一點兒也不好玩。
  • 《流浪地球—求生之路》:宏大的科幻類桌遊,純正的本土科幻佳作
    《流浪地球—求生之路》,和原著小說高度重合的語境,縝密設計出的玩法和規則,採用《流浪地球》漫畫原畫作為遊戲插畫。由於原著故事的硬核,名聲雖大,卻讓國內的玩家們感到有很深的文化壁壘。,遊戲背景和設定上,更是迎合了末世危機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更為科學合理的設想,也投射了《流浪地球》片中隱而不現但始終橫貫的家國主題。
  • 北歐版《流浪地球》,拍出了我們最怕的未來世界
    19年的春節檔,一部《流浪地球》大爆特爆,不但收穫了國產片的現象級票房,還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流浪地球》,但它講的卻是跟《流浪地球》完全相反的故事——《安尼亞拉號》電影改編自同名科幻小說《安尼亞拉號》,原著雖然是小眾科幻,但卻來頭不小——原著小說用詩歌寫成,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獎的詩歌小說,被稱作太空版的「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