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愎自用、自私涼薄的皇帝映襯之下,凌雲徹痴情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是痴情用錯了方向,就是殺身之禍。
凌雲徹的死,一點兒都不冤。
一雙雲紋靴子,本是如懿感謝他冷宮歲月裡兩次救命之恩(毒蛇、大火),光明正大的饋贈,最終卻成為他們「姦情」的證據。
往往,滅亡是自取的。
凌雲徹的滅亡,緣於他的三個拎不清。
一、對於拋棄他的初戀,當斷不斷
魏嬿婉拋棄凌雲徹,前後兩次。第一次被拋棄,冷宮侍衛凌雲徹買醉解愁,越解越愁。當攀高枝失敗的初戀可憐兮兮出現在他面前,凌雲徹幾乎是欣喜的。
他完全不顧及魏嬿婉為什麼拋棄他,又為什麼撿起他,只顧著跑去求嫻妃娘娘替魏嬿婉換個差事。
分手的戀人複合,或者說離婚的男女復婚,一定要想清楚,當初導致你們分開的根本原因解決了嗎?如果根本原因還存在,那你們再次分開的概率很大。
凌雲徹就再次被拋棄了。
他的嬿婉妹妹羨慕瓊樓玉宇的風光,再看不上寒門草屋。
本來,人走了,茶就該涼了。分手的初戀,從此陌路是最好的選擇。
偏偏凌雲徹當斷不斷,對受金玉妍欺壓的魏嬿婉經常要去暖暖心,以至於晉到嬪位仍未遇喜的魏嬿婉動了妄念——迷情焚香、薄紗覆身,意在借種。
凌雲徹強撐著逃出永壽宮,魏嬿婉的心裡有了疑竇:莫非雲徹哥哥另有所愛?
分手後不夠決絕,導致魏嬿婉生出妄念,繼而導致疑竇產生,從而埋下禍根。
二、明媒正娶的妻室,不曾好好相待
皇帝賜婚,雖是隨手一指,對於尋常侍衛宮女來講,這是榮耀。
凌雲徹巴不得推掉這個榮耀,可是他不能推,因為「君有賜,臣不敢辭」。
作為一個妻子,茂倩或許有種種不足,可到底無大錯,而且他們的婚姻中連婆媳矛盾妯娌是非都沒有,何其省心!
可是這個省心的婚姻並不讓茂倩開心,別說開心了,連婚姻中最基本的安心都找不到,因為凌雲徹根本就沒有心!
能住在宮裡,凌雲徹就不回家裡,就是人在家中,也同茂倩不大有交集。
按茂倩的說法:成婚這些年,兩人真正做夫妻,不過十幾日。
這十幾日,並沒有製造出一個孩子,否則多多少少能拉回些凌雲徹的心,也能使茂倩有一個生活的重心。
而別人家先成婚後戀愛的故事,並沒有發生在他們身上。
一個冷暴力的丈夫,一隻鎖起來的箱子,幾句夢中囈語。茂倩的心中有半噸火藥,只待有人來點燃導火線。
三、別人的妻子,他夢裡都惦念
凌雲徹深愛的,是他根本不能愛的女人。
到底是什麼時候愛上了如懿,怕是他自己都不清楚。
是從永壽宮逃出,腦海中浮起清凌凌一張臉的那晚?
還是魏答應初侍寢,如懿言語敲打他那夜?
或者更早些,將她從冷宮大火中救出那一日?
凌雲徹不知道。
暗戀別人的妻子,哪怕她是皇后,其實並不要緊。但既然是暗戀,就得「暗」哪,不能「明」哪。結果凌雲徹的愛情,魏嬿婉看出來了,海蘭看出來了,如懿又何嘗不知?
替皇后盡心盡力辦差事,這是為臣之道,可是一個御前侍衛,坐在皇后宮裡談自己在讀的詩,什麼「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這成何體統?而他接下去說的話,近乎表白了——他說希望能一直在皇后身後,走皇后娘娘走過的路,看皇后娘娘看過的風景……這個這個,是要與子偕老的意思?就差執子之手了!
海蘭問過如懿,與凌雲徹究竟是什麼情分?如懿的回答是她這一生只愛一人,與凌雲徹,早已超越男女。看,如懿的回答是「超越男女」,而非「無關男女」。
後期宮中流傳出來一樁皇后與侍衛私通的豔聞,在組織後衛魏嬿婉的指揮之下,豫妃打前鋒揭發,茂倩助攻,結局看似查無此事,關押了豫妃,沉河了茂倩,其實皇帝心中早就坐實了這樁姦情。
凌雲徹冤不冤?半點不冤。他就是看上了皇帝的女人,掩飾不住的愛慕。
看看前朝的溫太醫、果郡王,覬覦皇帝的女人,哪個有好下腸?
凌雲徹更是集二人之和——先閹後死。
對於被淨身這回事,凌雲徹似乎並不感到恐懼和絕望,能被派到皇后宮裡服侍,他甚至有些歡喜。
如果一生都能留在翊坤宮粗使灑掃,於凌雲徹,只怕是幸事。
然而皇帝怎能容得下他的「幸」?
隨便按個偷盜的罪名,就把他下了獄。
為著如懿,海蘭去賜死了凌雲徹,能用自己這條殘命為如懿換得轉圜餘地,凌雲徹甘之如飴。
凌雲徹為愛絕了命,可是這樣的人生態度實在不足取。
生而為人,就該好好活著,而不是你傾盡所有,在別人那裡不過半瓢冷暖。
如果對於變心的初戀,能夠及時切斷;如果對於別人的妻子,只在心裡悄悄地愛慕;如果對於自己的媳婦,試著每天談談,或者凌雲徹,也能獲得自己的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