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中蘊藏的超級野心

2021-02-25 北京冠辰管理

「2007年年底,我發現全年72%的投訴,都是來自於物流。」

 

「因為京東賣電子產品,京東的包裹裡不是手機就是數碼就是筆記本之類的。所以全國所有的快遞公司,一聽說來京東的件,嚯,立馬!偷!」

 

「淘寶的貨沒人偷,好不容易打開一個耐克,還是假的,是吧~」

 

「anyway,我們賣的產品,太高值了。所以,我決定一定要做物流。在那個年代,我發現整個中國的物流行業奇差,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服務糟糕。」

 

「既然中國的快遞行業沒有一個像樣的公司,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機會。我做生意有這麼幾個。任何行業有問題,那麼對京東來說就是機遇。如果一個行業很完美,京東是從來不碰的,因為那意味著,對你來講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十幾年前,劉強東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回顧了當初為什麼決定要做自營物流。

 

短短的幾句話裡,除了交代歷史之外,東哥還順帶黑了一把淘寶,diss了整個物流行業,並在最後愣上了一個價值。

 

是幹介個的。

 

 2月16日晚,反覆傳言要上市的京東物流終於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請。

 

這也是繼京東健康、京東數科之後,京東集團分拆出來的第三家擬上市公司。

 

好端端一個企業,非得拆得七零八落,不得不說咱京東確實是反壟斷先鋒。

 

可再仔細一瞧,目前京東物流的股權結構中,有79.12%的權益還是屬於京東集團。

 

另一邊已經上市的京東健康,同樣是81.04%的股權被京東集團間接持股。

搞來搞去依然是同一批高管,反壟斷進行的還是不夠徹底。

 

玩笑歸玩笑。

 

表層原因,主要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和流動性高預期下,2021年後,國內外的資金都在加速向港股湧,使得這一資本市場可以說是處於其歷史最佳階段。

 

尤其是前不久,快手的超預期表現讓人們再一次明確了「錢多標少」的現狀,作為籌備多年的獨角獸,京東物流理應加快上市的步伐。

 

為什麼要拆這麼多子公司,有人說,這就是為了圈資本市場上的熱錢。

 

我覺得這話一點都對。

 

但規則範圍之內的事,其實也沒有太多非議的必要。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健康依然採用的是京東集團的老傳統A/B類雙重股票。其中,A類股每股一票投票權,B類股一股20票投票權。

 

明州一案後東哥作為京東的第二大股東,股票跌成那個熊樣子都能夠穩坐釣魚臺,就是因為他手裡的B股讓他能坐擁80%的投票權。

當時,據華爾街見聞寫道,京東更像是劉強東一個人的王國。

 

即便是在AB股權較為常見的科技公司中,像劉強東這樣對京東的掌控也是較為罕見的存在。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京東內部的公司條款規定,董事會不得在劉強東未出席的情況下,召開正式會議。

也就是說,沒有劉強東在場,京東的董事會就無法正常開會。

 

儘管現在大家都覺得京東和劉強東的個人綁定不像過去那麼緊密了,但從資產結構角度來看,投資京東,依然可以等於投資強哥。

 

說回AB模式,其理論的風險就在於,京東健康拆分上市以後,京東就算是減持到3%,依然還是可以控制京東健康的。

 

同樣的架構,肉眼可見也將應用於京東物流。

這一點我們就說到這,再往深,就是各位對人性和現代商業運行規則的認知判斷了。

 

我這邊只提供一個中立的觀點式信息,即「投資京東,就是投資強哥」。



關於京東物流的招股書,最關鍵的信息有兩個。

 

首先是賺錢問題。

 

關於這一點,京東物流給出的答卷還是相當不錯的。

 

截至最新時間(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還依然在虧損,約為1171萬元。

 

這個不稀奇,在我們的認知中京東物流本來就是這艘巨艦上的「燒油箱」。

以物流的虧損來撐起起整個B2C電商模式的競爭壁壘,以服務質量來獲取高淨值人群的信賴。

 

因此要判斷京東物流的賺錢問題,還是要看毛利情況。

 

招股書披露,2018年,京東物流的毛利潤是10.8億元,毛利率只有2.9%。

 

2019年,毛利潤增加到34.3億元,毛利率提升至6.9%。

 

2020年前三季度,由於疫情原因,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京東物流的補貼力度,在2020年前三季度對京東物流補貼了2.98億元。

 

最終,該期京東物流的毛利潤為54.2億元,毛利率也衝到了10.9%。

 

總體來說,向好趨勢十分明顯。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點,就是賺誰的錢?

 

招股書披露,京東物流前三季度累計收入達到495億元,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產生的收入佔比達到79.1%。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招股書中京東物流特別提到了順豐,稱:

 

「相比於順豐,京東物流在倉儲及配送服務、大件物品物流服務、物流科技服務等業務上有明顯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

 

否認順豐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自誇的話咱也沒必要細看了,核心賣點就在「供應鏈物流服務」,跟將近八成的收入來源一脈相承。

另一個比例就是來自外部的客戶。

 

招股書顯示,京東物流的外部客戶收入佔比不斷提升,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個月的43.4%。

 

因此,外部印象中,京東物流主要是掙的自己的錢,幹的是「左兜掏右兜的買賣」——這一現象已經開始成為過去式。

結合以上兩點,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京東開始賺外人的錢了,靠的是物流方面的供應鏈賦能能力。」

 

由於京東物流原生於電子商務體系之內,從這一點來說它確實與外部那些發軔於草莽的物流公司,有著基因上的本質不同。

 

其中很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對「庫存管理」的天然追求,和「銷售預測」的數據技術能力。

 

積累良多後,京東物流也開始向外輸出這種能力,幫助B端企業客戶進行相應的供應鏈物流優化。

比如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家電企業,他們全國範圍的鋪貨,原材料配送,最後一公裡安裝,倉儲管理等供應鏈物流需求,京東物流都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但從絕對實力來說,數據顯示,至2020年7月,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已增長至60架,僅今年上半年,順豐全貨機國際航線總計運量就超過了4萬。

 

此外,為了響應外部市場上急迫的防疫物資和其他貨物的國際航空運輸需求,順豐國際快速開通包括中國至美洲、歐洲、以及南亞、東南亞等地區在內的國際全貨機航線18條。

技術方面,順豐科技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物流系統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也已經落地。

 

綜合運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落地業務、助力決策,強化資源整合和物流全過程優化。

專注於物流這一個點,不斷深扎了下去。

 

短期來看,京東物流與順豐的業務模式確實有一定的差異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必將踩踏至對方的服務領地。

 

從戰略思路上來看,京東物流在做一件大而全的事。

試圖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提供一整套一攬子方案。

首先搶的就是蘇寧物流、國美電器的盤子,然後就是快消,比如可口可樂全國配送商等系列渠道方。

最後就是全面滲透進位造業,農業。在原材料,產成品運輸,全國分銷乃至分類包裝等各個細分環節提供服務,共同築造起中國速度3.0。

 

而順豐則只是卯足了勁兒做單點突破,通過飛機和技術手段圍繞著物流運輸加大運力,提升效率,沒有那麼多花活兒故事可講。

 

關於此,我只想講一個企業,小米。

 

一開始,小米的思路是發展生態,搞網際網路模式,手機不賺你錢,靠賣服務賺錢。力求打造生態鏈,長線模式,「攔路搶劫」。

 

但搞到2016年就幾乎要崩潰了,因為市場上以華為為代表的其他對手就很老實,賣一個手機賺一份錢,單品利潤疊加的單點模式,「坐地分贓」。

 

小米認了,把認知留在性價比這一範疇,轉而鋪開行李箱,插線板,充電寶等多項業務,一點一點的攢利潤。

 

另一家企業不肯認,最終「生態化反」到了美國,遲遲不肯回來。

 

京東是一家集權的企業。

 

集權有集權的好處,決策成本低,精英嗦了蒜,轉舵極快——這一點,咱們可太懂了。

 

去年中旬,在京東回港股上市前夕,劉強東進行了大量的戰略反思。

 

5月19日深夜,劉強東發了一封題為「京東是誰」的公開信,長達6000字。

 

我的理解是京東準備放棄流量生意(或者說只做保持現狀的防守),大踏步地向「技術賦能社會」的2B企業路子上邁進。

 

其中意圖比較清晰的原句有:

 

「我們會堅定不移地轉型成為一家技術驅動的供應鏈服務公司。」

 

「京東集團的戰略定位:我們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


經過此後半年多的觀察,我認為東哥不是鬧著玩的,相關的系列落地動作極快。

 

第一個大動作就是給直播電商當帶路黨。

 

在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後,京東不再堅持成交場景必須在自己的網站上,而是在快手電商的模式裡徹底轉向幕後。

從向快手支付導流的廣告費(電商身份),轉身變成了對快手收取供應鏈技術服務費(供應鏈服務商身份)。

 

而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的分拆上市,則披露了更多的信息,展現出京東對外技術賦能的既定成果,並奠定了相應的結構組織。

 

招股書顯示,2020年,京東物流企業客戶數超過19萬,其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覆蓋了快消、服裝、家電、家具、3C、汽車、生鮮等多個行業。

 

京東數科的招股書也提到,商戶與企業數位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位化解決方案,正在迅速崛起為該企業的營收支柱。

 

而這一切,都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圍繞著供應鏈的技術賦能。

 

這是一個過於巨大的藍海市場,從上遊原材料交易到加工成產品,再通過經銷網絡,依靠物流體系將產品送達終端。

 

在此過程中,連結製造商、供應商、經銷商和終端的功能網絡,都屬於供應鏈範疇。

 

如今,凡是數得著的大小巨頭們,從網際網路到物流到零售到硬體廠商,或多或少都在該領域積極布局。

 

有的是研究院模式(阿里、騰訊),有的是單點突破模式(華為、小米、順豐),也有的早就將這一體系內化做了自己經營範疇,持之以恆地不斷精進著(沃爾瑪、蘇寧、蘋果等)。

 

但京東的戰略意圖,顯然比其他人來的要更堅定。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夢。

 

或許,京東將成長為最底層的技術服務商,京東物流幫助每一家企業都順利實現JIT(零庫存生產方式),京東數科則為每一家企業安裝上算法優化的大腦,所有企業都將離不開它。

 

又或許,京東將只能成為中小企業的拐杖,稍長大一些,就會被一腳踢開。

 

「空氣的獨家售賣商」確實前景無限,但也有點嚇人了,不是嗎?

相關焦點

  • 京東物流,超級夢想
    十幾年前,劉強東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回顧了當初為什麼決定要做自營物流。 短短的幾句話裡,除了交代歷史之外,東哥還順帶黑了一把淘寶,diss了整個物流行業,並在最後愣上了一個價值。  2月16日晚,反覆傳言要上市的京東物流終於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請。
  • 「乙方」京東物流
    此時,分布各地的「亞洲一號」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相繼投入使用,京東物流體系步入成熟期,與用戶之間逐漸建立起高濃度的信任感,無論從品牌,還是運營系統來看,均已成熟。京東物流透露出的野心在於,如果只跟著商城走,今時今日的京東物流系統未免有些大材小用。走出京東,給第三方共享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利用規模效應帶來的將是雙贏的局面。因此,出圈勢在必行。
  • 京東物流的「一二三四五」
    產業網際網路、供應鏈產業平臺、5G智能物流平臺……可以說,峰會沿襲了京東物流一貫的風格和打法,同時在戰略布局上有許多新看點。今天,老鬼就和大家「數一數」這些新看點。按照慣例,峰會主題演講由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負責。他今年演講的題目雖然只有「平臺共創 產業互聯」八個字,但信息量真不小。「平臺共創」是對京東物流發展歷程的總結。早在2007年,京東就開始自建物流體系。
  • 拼多多「新物流」技術平臺的野心
    京東有京東物流,阿里有菜鳥網絡。那麼,未來拼多多在物流上將如何布局? 成立之初,京東物流和菜鳥更多的是基於提升消費體驗去打造的物流平臺,更多的場景在於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到快遞員送貨上門。 但隨著供給端的商業主流業態趨勢由原來B2C到C2B轉變,在產業互聯的趨勢下,菜鳥和京東物流紛紛開始打造產業端的供應鏈平臺。
  • 阿里物流帝國的野心:從光明頂到黑木崖
    圍攻光明頂雖然阿里在快遞界攻城拔寨,天網建成在即,但在物流另一個領域的天網夢想卻失敗了。曾經的阿里離一統醫藥流通領域只有一步之遙,但最終還是倒在了 「六大教圍攻光明頂」事件中。進步、拒絕開放、無視用戶。
  • 揭密京東物流核心競爭力
    任何行業有問題,那麼對京東來說就是機遇。如果一個行業很完美,京東是從來不碰的,因為那意味著,對你來講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十幾年前,劉強東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回顧了當初為什麼決定要做自營物流。短短的幾句話裡,除了交代歷史之外,東哥還順帶黑了一把淘寶,diss了整個物流行業,並在最後愣上了一個價值。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場,預計2025年的物流支出總額將達19.1萬億元。
  • 攬收難救京東物流
    「如果這麼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的」,劉強東在發給配送員們的內部信中絲毫不掩飾京東物流所面臨的虧損困境。2013年至2017年,京東的履約費用率分別為5.90%、7.00%、6.80%、7.20%、7.10%,未見隨規模增長而明顯下降的趨勢。
  • 眾包物流狼煙滾滾!美國亞馬、「京東眾包」、「達達」來勢洶洶!
    CEO 蒯佳祺曾任易傳媒 VP 、安居客 VP,MIT物流工程碩士畢業,有多年研究物流背景。蒯佳祺曾對我表示過類似沉浸在「物流之美」中無法自拔的意思(你們能想像嗎!)。團隊的CTO則是Facebook早期三位華裔工程師之一(最早的趙海平剛被挖到了阿里)。昨晚,36氪獨家獲知「達達」配送已完成超過 1 億美元的C 輪融資,此前達達曾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 物流周報Top10 | 騰訊官方回應「企鵝物流」,中國民航將打造世界級超級承運人
    中國商標總局官網信息,騰訊公司正在申請商標「企鵝物流」,疑似進軍物流領域。騰訊方面表示:「企鵝物流」是騰訊公司採購部註冊的一個商標,僅用於承接騰訊公司內部的物流業務,為騰訊內部需要物流產品的團隊統一提供物流相關業務的服務,作為一個平臺,整合了順豐、DHL、EMS等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資源。既不存在「自營」的產品和業務團隊,也沒有任何對外服務的計劃。
  • 京東、菜鳥物流模式理性分析
    不過,有一點當初老漂沒想到,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現在都比當初更加重視物流的建設了,物流在他們的體系中也不僅僅只是一個為電商業務服務的輔助部門,而是一個可盈利性的獨立發展戰略部門。4年前老漂就提出菜鳥將會「挾貨主以令諸侯」,的論調,今天看來,這點似乎一點沒錯。
  • 攜程/京東物流,哪個先?
    小結:行業龍頭,而且國內的旅遊經濟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增長,對於龍頭來說現金和獲利也就持續增加,是個利好,雖然是二次上市,但是中籤率相對較高,所以市場預測小利潤還是有的京東物流2月16日晚間,京東物流向港交所正式提交招股書,估值約為400億美元,有望成為「中國物流科技第一股」。京東物流本次IPO的聯席保薦人包括美國銀行、高盛、海通國際等。
  • 京東杯大學生物流仿真大賽圓滿舉辦,京東物流助力物流行業人才培養
    創新是物流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不僅是本次大賽所要宣揚的精神所在,更是京東物流長期踐行的方向。京東物流致力於智慧物流的創新實踐,在多年的運營和創新實踐中,積累了優質的大數據資源。通過應用大數據、LBS、機器學習、雲計算、智能自動化設備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智慧物流的科技布局。
  • 評測|順豐 菜鳥 京東三巨頭大比拼 物流技術哪家強
    物流行業總費用佔國內GDP15%以上,總規模超過11萬億,可以說是一個超級大蛋糕,經過多年的廝殺,行業已由第三方快遞、電商自建物流、及菜鳥平臺三股勢力把持。這三大勢力分別是怎麼賺錢的?行業競爭格局會如何變化?這次,我們就拿順豐、京東物流和菜鳥平臺做一個比較研究。
  • 無界零售大勢所趨,京東物流的商流啟示錄
    目前而言,京東物流不僅僅是京東集團最為厚實的資產,更是京東連接消費者、產業端、促進品牌商和中國整體實體商業體系的流通引擎。事實上,京東所言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中,十分強調對信息流、商品流、技術流、資金流的整合與銜接。在無界零售時代,京東物流成為這一個工程的整合前鋒戰艦,將在傳統時代的物流服務,升級成為更具現代商業文明的商流,進一步發揮物流的基礎設施效應。
  • 不想成為亞馬遜的物流電商,不是好京東.
    馬雲曾評價稱:「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管好100萬快遞員」在京東2014年上市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從2009年到2013年,其在物流上分別投入了1.44億元、4.77億元、15.15億元、30.61億元及41億元。
  • 京東物流華東區-2021卓越之星 真硬核,正當燃
    京東集團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2012年註冊物流公司,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東物流集團。
  • 京東全球購啟動超級品牌日項目,聯合雀巢跨境打造年度狂歡
    本次盛典,是京東全球購首次聯合雀巢跨境,立足於雀巢多樣化產品,攜手京東超級品牌日打造的全新合作模式,是圍繞「精細餵養」為主題合力打造的年度輔食狂歡。此外,本次活動中,京東全球購聯手京東超級品牌日,推出了專屬於京東全球購細分品類的營銷項目。作為網購新高地,京東超級品牌日通過營銷能力、大數據能力、運營能力、金融能力、品牌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強強聯合,整合多種傳播渠道和方式,為「超級品牌日」當天品牌提供24小時的全平臺戰略資源投入,強視覺曝光,全方位連結消費者,拉動商品銷售,加強品牌認知。
  • 京東在沉默中爆發
    近兩年格外低調的劉強東悄悄地成了「IPO 收割機」。
  • 連結京東
    目前,京東已將自身能力進行對外開放。無論是優化商家供應鏈,到全AI參與的C2M反向定製,甚至上溯至AI柔性生產,京東均存在自己的思考,亦發揮自己的價值。「通過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進行產業變革是當前最大的確定性。」周伯文指出。過去京東的故事停留在垂直零售,如今面對新的十年,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真正到來,京東的「野心」也在向外延伸。
  • 家樂福宣布與京東物流達成合作 後者將提供分揀配送等物流服務
    【TechWeb】6月21日消息,日前,家樂福宣布與京東物流展開合作,後者將為家樂福提供跨境進口、清關、分揀、配送等物流服務。據悉,未來,京東物流與家樂福的合作將擴展到更豐富的商品,並探索其他創新性的物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