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伊利潘剛「失聯」事件: 自媒體人承認寫小說影射潘剛 涉誹謗罪被批捕

2021-02-16 中國奶業協會

一個多月來,因深陷「被帶走協助調查」傳聞,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長潘剛,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4月30日下午1時左右,多名媒體記者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與久未露面的潘剛進行了一次視頻通話。

據伊利此前聲明,潘剛目前在國外就醫。視頻通話時,潘剛表示,3月26日,在通過同事、親朋好友等了解到謠言後,他和公司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生病期間,他在國外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方式,開展公司經營管理。

近日,記者也從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了解到伊利案件的來龍去脈:撰寫「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自媒體文章的鄒某某,以及以「盤先生」為主人公「寫小說」的劉某某,已被呼和浩特公安機關抓獲,並於4月9日以涉嫌誹謗罪被呼和浩特市檢方批准逮捕。

據劉某某供述,是他向鄒某某透露「潘剛回國接受調查」。劉某某還供述,「我寫的這篇文章是在影射潘剛」。呼和浩特市檢方表示,鄒某某、劉某某前後撰寫的四則文章嚴重不符合事實,從誹謗信息點擊和轉發次數標準看,其行為「情節嚴重」,涉嫌誹謗罪。此外,誹謗信息被大量轉發,混淆了視聽,蠱惑了群眾,引發社會秩序嚴重混亂,因此適用於公訴案件。 

視頻通話

潘剛:謠言造成巨大損失,我第一時間報案

3月26日10時04分,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發布題為《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或「失聯」》的文章,引發關注。

文中稱,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有關部門帶走並被要求協助調查」,「潘剛缺席多個本應由他本人參加的多項活動和會議」。

同日上午,微信公眾號「天祿財經」發布題為《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的文章。這篇自稱「小說」的自媒體文章這樣描述,「小盤盤還是乖乖回來,一下飛機就被檢察機關帶走去調查協助」。

伊利公司當日午間發布公告稱上述文章內容系謠言,4月7日發布聲明稱潘剛因患「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出國接受治療。

「3月26號,當時網上出現我被帶走調查這樣的謠言,當天公司員工同事還有一些親朋好友通過多種方式說了這個情況。謠言發生後,給伊利集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記者4月30日從與潘剛的視頻通話中了解到,謠言發生後,潘剛和公司第一時間報了案。

潘剛在其報案材料中寫道,自媒體文章嚴重與事實不符,「我看到該不實文章後,非常氣憤」。他表示,因工作需要和看病,一段時間在國外正常辦公,作為公司法人代表一直在正常履行工作職責,公司的運營也持續穩健發展,不實文章謠言稱其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並「失聯」的情況純屬捏造,惡意誹謗。

記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公安機關調查發現,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剛於2017年9月5日出境,至今未有入境記錄。因此認定,微信公眾號「天祿財經」和「光祥財經」發布文章內容與事實不符。 

作者供述

「我也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真實的」

3月28日,也就是自媒體文章發布2天後,「光祥財經」公眾號創始人鄒某某,在其北京家中被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依法傳喚。

「是我發的。」鄒某某當場對警方表示,這篇文章系他原創。

鄒某某曾從事新聞工作,自稱目前「做投資」,「有時候為其他媒體做一些評論和新聞報導」 。

據鄒某某供述,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有一定原因是看了「天祿財經」24日發布的《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的故事,「群裡的記者都在討論說這個就是寫的伊利公司潘剛的事情,然後我在3月25日加了劉某某(該文作者)的微信,向劉某某求證這個消息。」

呼和浩特公安機關提供的一份《內蒙古允正聲像資料司法鑑定所司法鑑定意見書》中,有警方依法從劉某某手機中提取的二人25日的聊天記錄:

「潘還滯留美國吧?」鄒某某問。 

「他最近回來了,下了飛機在機場就被帶走去調查。」劉某某回復道。

在文章發布前,鄒某某以投資者身份向伊利公司電話了解潘剛近況,被告知「潘剛總裁現在還在籤發文件,關於潘總的消息是謠言」。

為何在被告知系謠言後,鄒某某依然「冒險」發表該文章?

鄒某某供述,「我認為上市公司的答覆不完全可信。」而當被問及是否向其他有關部門求證過時,鄒某某表示並沒有求證過,「我也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真實的,我只是把我聽說的傳聞編造到一起然後寫成了這篇文章發出來了。」

此外,鄒某某還供述,他之所以使用「安國」的名字發布該文,是因為「這篇文章比較敏感可能會出問題」,「這篇文章涉及了伊利集團的總經理潘剛,我通過網絡搜集過潘剛的資料,我知道他是國企伊利集團的董事長以及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加上我的這篇文章我不能保證100%的真實性,我就沒敢用自己的名字。」

「我的這篇文章博人眼球,關注度也上升了,」談及撰寫並發表這篇文章的目的和效果時,鄒某某如此說道。 

操作手法

「信源不紮實、只能用小說的形式寫」

「匈奴股份是上市公司,董事長離崗半年時間不回來……」3月24日,劉某某在「天祿財經」公號寫下第一篇「小說」——《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

記者了解到,38歲的劉某某(現無業)曾是一名記者,2011年以來,曾在多家媒體任職。

劉某某供述,這三篇自媒體文章,「主要是根據聽說的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的事情寫的。」「而他3月26日發布的《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是在影射潘剛」。

為何他要將「矛頭」對準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

據了解,劉某某在某單位工作期間,重點負責酒水醫療和乳業上市公司的報導。劉某某在接受訊問時還說道,在今年3月北京某處的一次談話中,他聽說「潘剛在國外已經半年了」,「我說這個消息我聽說過,然後晚上我就有了寫『出烏蘭記』的衝動」。

為何這位前記者,突然開始創作「小說」?

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依法從劉某某手機中提取的一份聊天記錄顯示,劉某某與一位有合作意向的媒體人董某在3月24日就「寫小說」問題有過這樣的溝通:

劉某某說,「不是惹不起,是信源不紮實」、「只能用小說的形式寫」。董某表示,「可以搞一個小說系列,不好寫還沒實錘的都用小說手法寫」,「把黑料一個個爆出來,不行就小說體。」

劉某某還供述,之所以發布這3篇文章,目的是「想引起公眾的注意,做大公眾號,讓天祿財經公眾號火起來之後,我也可以成為社會名人,就有人給我投資廣告了,這是我的贏利點。」

劉某某供述,「對伊利公司的聲譽和潘剛的名譽帶來損害」,「我覺得造成這個局面很痛心、很後悔,也很後怕,我沒想給伊利公司以及潘剛帶來這麼大的影響」 。

批准逮捕

檢方:點擊570萬屬情節嚴重 涉嫌誹謗罪

記者了解到,目前,鄒某某、劉某某二人,都以涉嫌誹謗罪被呼和浩特市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依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

北京通達法正司法鑑定中心3月28日和4月2日分別出具的2份鑑定意見書顯示,鄒某某在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發布的《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或「失聯」》文章,在100個網頁連結中發布,點擊數達574.5萬次,評論數19900次。

劉某某在「天祿財經」發布的《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出烏蘭記—童話故事》三篇文章,經鑑定在30個網頁中連結發布,點擊數達10993次。

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處檢察官邢浩宇表示,本案中鄒某某、劉某某誹謗信息點擊量分別達到570餘萬次和1萬餘次,遠遠超過點擊5000次和轉發500次的標準,「情節嚴重」,涉嫌誹謗罪。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刑法規定,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也就是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才適用公訴程序。

對此,邢浩宇表示,上述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應當認定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而在本案中,誹謗信息被大量轉發,混淆了視聽,蠱惑了群眾,引發了社會秩序嚴重混亂,因此本案適用於公訴程序。

3月26日上午,伊利公司股價發生異常波動。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信息顯示,當日開盤價為28.44元/股,收盤價27.30元/股,下跌 3.53%;當日市值較前一個交易日(3月23日)減少了60.78億。

此外,有奶農以及伊利員工表示受到此次謠言事件的影響。

「從2009年到現在,我先後投入1800萬左右了,如果伊利出問題,我和伊利牧場的合作會受到影響。」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國興牧場奶農王國興表示,2009年起他與伊利合作,生產的牛奶專供伊利。在其看到伊利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後,開始擔心牧場和伊利的生意,因此在3月份停蓋了新的奶房,這個消息嚴重擾亂其生活和投資計劃。

伊利公司液態奶事業部行政管理部員工郭凱表示,「從員工的角度還是有一些擔心,我們在公司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如果影響繼續深遠發展下去的話,我們失業的可能性都存在。」

呼和浩特市檢方表示,鄒某某、劉某某的行為涉嫌誹謗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公訴程序,檢察機關依法對二人批准逮捕。 

[焦點]

「跨省抓捕」有無問題?寫小說是否構成誹謗?

伊利「謠言案」發生後,有公眾不解,警方為何「跨省抓捕」?「寫個小說怎麼就構成誹謗?」

從法律角度而言,學者對記者表示,誹謗不以「指名道姓」為必要,只要一定範圍內的人可以「對號入座」,就有可能構成誹謗。此外,只要履行相應的程序和手續,公安機關就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抓獲,討論「跨省」在這個案件中並不重要。

學者稱跨省不是實質問題

3月28日、4月2日,鄒某某和劉某某二人分別在北京的家中被呼和浩特公安機關帶走。

「跨省抓捕」,一度成為輿論討論的話題之一。

呼和浩特公安機關表示,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對此依法立案偵查。

該案辦案民警表示,該案立案偵查嚴格遵守相關程序。「我們帶著傳喚和刑拘的文書去了北京,也請求了北京警方的配合,聯繫當地派出所配合辦案。見到犯罪嫌疑人後,也出示了相關法律文書。」

有學者對南都記者表示,「討論跨省在這個案件中並不重要,它只是一個程序問題。 公安機關只要履行相應的程序和手續,那麼無論犯罪嫌疑人在本省也好,外省也好,甚至國外也好,都不是障礙,跨省並不是實質問題。」

例如,就在上個月,中國公安機關組織天津、河北、廣西等地公安民警,從菲律賓押解78名犯罪嫌疑人回國。而公安機關跨區域辦案、異地辦案,更是常見。

誹謗不以「指名道姓」為必要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勿將現實人物對號入座。「在每篇小說的開頭,劉某某都會寫上這樣一句話。

聲稱自己寫的是小說,並且內文當中並未「指名道姓」,是否就能免責?

有學者告訴記者,誹謗不以「指名道姓」為必要,有很高的概率能猜測出來(指的是誰),一定範圍內的人可以「對號入座」,也可能構成對特定人的誹謗。

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處檢察官邢浩宇表示, 誹謗是指針對特定人員捏造的虛假信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行為人雖然沒有直接提及被誹謗人的姓名,但從誹謗的內容足以推知被誹謗人明確身份的,可以認定為誹謗。

他表示,劉某某的3篇文章雖未直接提及潘剛及伊利公司,但從文章中足以推知其所指即伊利公司及潘剛,且劉某某本人供述「我寫的這篇文章是在影射潘剛」,因此符合誹謗的構成要件。

有學者表示,自媒體時代,一方面,我們要給言論一定空間,不能影響網絡發揮輿論監督、傳達信息的功能;但在網絡發表言論,如果有損害他人名譽、發布虛假信息等行為,也要考慮到其負面影響。因此一定要謹言慎行、有所顧忌。

[回應]

「黑網站」有償刪發帖「抹黑」伊利 目前6人已被批捕

記者從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了解到,近期,他們還偵辦1起利用網絡散布虛假信息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編造事實,利用「黑」網站有償發帖刪帖,散布針對伊利公司的虛假信息。目前涉案6人已被呼和浩特公安機關抓獲並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2018年3月8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接到伊利公司報案稱:「中國資訊報導」網站(屬未按照相關規定備案的「黑網站」)刊登一篇題為《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如此欺壓奶農,誰來保護弱勢奶農利益訴求(以下簡稱「伊利欺壓奶農」)》的文章,兩天內被70多家網站轉載,點擊數1萬餘次。此文與事實嚴重不符,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先後將犯罪嫌疑人蘇某某、陳某某、郭某、侯某某、史某某、郭某某抓獲,打掉一個利用「黑」網站有償發帖刪帖,散布個人、企業、政府機關的虛假信息,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的網絡「惡」勢力。

經查,郭某某因與伊利公司合作中違反合同約定,被伊利公司停止收購其奶源供應,在向伊利公司索賠400萬元未果後,郭某某支付給史某某好處費1.5萬元,委託其起草並發布《伊利欺壓奶農》一文,以達到向伊利公司施壓並索要賠償的目的。文中所稱伊利公司工作人員受賄、籤假保證書、強制購買設備等情節均為郭、史二人編造。郭某某進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賠1600萬。

其後,史某某聯繫到侯某某,支付其4000元授意發布該文;侯某某又聯繫陳某某,向陳某某支付3000元,委託其通過網站發布。陳某某在讓其丈夫郭某發布的同時,又聯繫蘇某某通過網站發布,並支付蘇某某1000元。蘇某某將該文發布在自己掌握的包括「中國資訊報導」在內的多個網站。後伊利公司聯繫蘇某某,聲明文章與事實不符,要求刪除此文,蘇某某提出刪帖一條需要200—300元,實施敲詐勒索。

據了解,目前,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蘇某某、史某某、侯某某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檢察機關批捕,郭某、陳某某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批捕。

來源:南方都市報 採寫:南都記者 嵇石

相關焦點

  • 伊利潘剛:要實現自身價值,就要為社會創造價值
    2021年領導力峰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發布伊利四大價值發展新目標時表示,面向2030年,除了實現既定全球乳業第一的中長期目標外,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實現四大價值領先戰略目標,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一行到我盟考察奶業振興項目
    10月19日下午,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副總裁徐克一行到我盟考察奶業振興項目。
  • 潘剛用三個故事道出了真相
    從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由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提出的「全球智慧鏈」,成為了媒體報導的焦點。作為一個傳統行業領軍企業的掌門人,為何會提出「全球智慧鏈」這樣一個充滿未來科技感的構想,伊利又是如何將這一構想一步一步變為現實的呢?
  • 伊利榮膺新浪微博母嬰類企業最佳口碑獎
    經過眾多微博用戶的慎重投票,伊利榮膺母嬰類「微博年度企業最佳口碑獎」。3月14日,由新浪微博主辦的「共建消費新生態——2017微博3·15論壇」活動在北京舉辦。經過眾多微博用戶的慎重投票,伊利榮膺母嬰類「微博年度企業最佳口碑獎」。 網際網路+」時代,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行為轉移到了網絡。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正逐漸成為消費者表達心聲、維護權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引導消費決策的重要平臺。
  • 蒙牛去年生產銷售額800多億,伊利市值破2000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公告涉奶粉,加拿大乳企薩普託設中國公司,奧利奧出爆米花
    伊利股份股價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總市值突破2000億(新浪財經) 今日早盤,伊利股份盤中漲逾1%,股價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 2020年呼倫貝爾伊利綠色智能示範項目計劃完成投資3.8億元(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據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官網近日消息,呼倫貝爾伊利綠色智能示範項目,總投資20億元,計劃新建250ml夢幻蓋生產線5條、250ml苗條裝生產線2條、250ml標準裝生產線2條。項目達產後,可實現日產奶產品658噸。
  • 伊利網際網路思維讓消費者觸摸「智能化的品質牛奶」
    線上展現與交互方面,雙方將利用百度百科的全景技術,將伊利的液奶、奶粉、牧場等代表性的全球產業鏈,進行全景取景,並利用無人機等技術,將伊利品牌的開放態度通過技術最大化的進行傳播,為用戶呈現出一個「全面透明」、「智能交互」的線上全景伊利全球產業鏈。
  • 伊利的全球健康之路
    而這也正是伊利多年來一直努力踐行的企業發展創新之路。數據顯示,2018年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伊利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營業總收入231.3億元,同比增長17.1%;淨利潤22.8億元。沿著一帶一路,伊利的「健康絲路」迸發生機,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構建了全球健康產業的新格局,實現了互惠共贏發展。
  • 伊利正在用非常規手段,搶奪21世紀最重要資源
    伊利深知這一點,在此之前,已經實現了三次股權激勵計劃。其中2016年那次的「五強千億」目標,股權激勵就為伊利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2014年。當時乳製品行業正處於轉型期,市場同質化嚴重,飽和度高,伊利當年收入只有477.79億,利潤32.01億,利潤率只有6.7%。雖然處境艱難,但伊利還是迎難而上,提出了在2020年實現「五強千億」的目標。
  • 自媒體人的七大刑事風險!
    自媒體人的七 大 刑 事 風 險!自媒體洶湧,眾聲喧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自媒體的地方也有法律。刀與筆,有風險。目之所及,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誹謗罪,侮辱罪,敲詐勒索罪,誣告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等,都是自媒體需要注意規避的刑事法律風險。施某開了個微信公眾號「創業傳奇」。
  • 伊利的夢想是什麼?
    10月15日,在「聚勢勃發,創領未來」為主題的伊利集團2020年領導力峰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正式發布2025年挺進「全球乳業三強」的中期目標及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的長期戰略目標。夢想與現實,那個更美好?
  • 伊利X小米聯合發布「白科技」!可為你的身體個性化匹配牛奶
    伊利X小米全民科學飲奶計劃發布會圖片來源:伊利伊利和小米一起為你揭秘:一個型似SpaceX火星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營養艙,四面各分布一個小「艙門」。手指輕輕放在營養艙上,2-3秒內它就會「知道」你的各項身體數據,「砰」地一聲,特定艙門彈出,根據你的身體需求提供牛奶。這一幕,是不是很科幻呢?
  • 21世紀傳媒原總裁沈顥被批捕的幕後隱情
    拿起紙和筆,回首20餘年的從業道路,曾寫出「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的沈顥,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繼21世紀網總裁劉冬、理財周報發行人夏日等人被上海檢察機關依法批捕後,備受關注的21世紀報系新聞敲詐案又有最新進展——11月20日,21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沈顥、副總裁陳東陽、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樂冰等人被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依法批捕。
  • 如何評價文章《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
    事實上,蒙牛與伊利的糾葛自1983年便已被埋下。但這些都不是最毒的,恐怕蔣衛鎖最想不到的,是這起三聚氰胺事件,不僅沒有提高國內奶製品水準,反倒成了蒙牛和伊利降低奶製品質量的藉口。  4 惡之花蔓延  自蒙牛伊利佔據壟斷地位後,一切都開始變得不對勁了。他們可以綁架行業標準,可以惡性競爭打擊對手,可以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悄然隱退,還可以不思進取。
  • 新華社:原21世紀總裁等人被依法批捕的背後
    編輯丨劉強繼21世紀網總裁劉冬、理財周報發行人夏日等人被上海檢察機關依法批捕後,備受關注的21世紀報系新聞敲詐案又有最新進展——11月20日,21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沈顥、副總裁陳東陽、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樂冰等人被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依法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