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中國求職:這裡對華裔的歧視比美國多!

2021-03-01 美國打折網

 

  

華裔鄭凱成組建的「一堆老外」樂隊微博截圖 圖源: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時報報導,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出生的華裔鄭凱成(Victor Zheng)來中國發展事業時,與美國人Dylan組建了一支叫「一堆老外」(Dylan and Vic)的樂隊,專門翻唱中國流行歌曲。他們在微博上發布的用英文唱《難忘今宵》的視頻有67萬的播放量,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然而,近日鄭凱成卻髮長文宣布樂隊解散的消息。這是怎麼回事?小編對華裔在中國求職遭遇歧視一事進行分析。

  

因一張中國面孔被取消籤約

  

「原本打算與我們籤約的公司淘汰了我,以我有『一張中國人的面孔』為由,突然取消要和我籤署的合約,」鄭凱成在長微博中寫道。

  

這一次事業發展碰壁,鄭凱成說他體會到了中國對於華裔的「歧視」。

  

在來華發展的各類外國人中,美籍華裔(ABC)是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思維是美國化的,但外表和中國人沒有太大區別。相比其他族裔的外國人,他們在中國的發展似乎面臨更多的不理解和挑戰。

  

「我常常感覺到中國人歧視其他中國人,比如華裔,」鄭凱成說。他甚至認為,華裔在中國遇到的歧視,比華裔在美國遇到的歧視嚴重的多。

  

「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娛樂業,」他說當初計劃與公司籤約時,自己甘願在「一堆老外」組合中充當配角,配合白人Dylan,但公司仍然決定淘汰他,認為他的亞洲面孔對中國觀眾缺乏吸引力,而Dylan作為白人更容易引起關注。

  

膚色比能力更重要

  

鄭凱成的經歷不是個例,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早年的一篇報導,第二代澳大利亞華人黃淑琳2007年來中國找一份英語老師的工作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在北京四處奔波,經過三十幾個面試之後,黃淑琳放棄了,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之下去了湖南農村教書。

  

黃淑琳回憶說,當時的她剛剛高中畢業,一點經驗也沒有,也難怪沒有人想錄用她。但是,她的很多華裔朋友也經歷過同樣的情況,她們都明白這其中的「規則」:不管這種對「純正」的外教的期許來源於學生、家長還是學校自身,對很多學校而言,招聘外教時,膚色比教學能力更重要。他們更願意錄用一個母語是英語、但沒有華人面孔的外國人。

  

此外,在舊金山長大的華裔任麗娜說,在理論上,如果想在中國找實習,會說中文的華裔應該佔優勢。但是她認識幾個華裔朋友,因為他們的面孔,不但沒有這個優勢,反而跟不太會中文的非華裔比處於劣勢。」

  

她也提到,在中國的外國人雜誌上可以看到專門招聘白人職員的廣告。這樣一來,公司可以讓一張白人的面孔出現在公司網站上、讓這個白人陪他們去開會,顯得公司地位高。我有一位白人朋友從一個中國教育機構辭職,因為被錄用之後,他才發現自己大部分的工作不是管理,而是一個「被耍的猴子」(performing monkey)。

  

雙重身份帶來的雙重壓力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種族主義是西方人發明的,從人種學這門今天已臭名昭著的學科中發端,後來擴展至整個白人世界。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的白人科學家認為黃種人比黑或棕種「未開化」人種略好,是「半開化」人種。種族主義傳到中國來的時候,由於帶著「科學」的光環,很容易就被中國知識分子接受了。康有為、梁啓超都很自然地接受了「黃種人」的身份。但他們對白人「唯我獨優」的種族主義進行了改造,把黃種人提升到了與白種人並駕齊驅的地位。中國種族主義來源於此,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述兩個例子中幾名華裔的僱主更願意聘用白人。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不是歧視。中國的崛起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它吸引眾多華裔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華裔「回」到了中國。然而,大部分華裔來到中國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尋找身份認同的答案。可以理解華裔這個群體有著特殊的自我認同,他們的成長過程也有比中國孩子更多的疑惑。美國人和中國人的雙重身份給他們帶來的不是雙重優越,而是雙重尷尬。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也是雙重的。以尋找身份認同為目標來中國求職,難免會遇到困難。

  

鄭凱成來到中國後發現,一些中國人認為華裔非常理解中國文化,和他們有相同的態度和觀點,他們不能理解華裔不會說中文。

  

Mary Peng, 北京新天地國際動物醫院的創始人,也同意這個看法。「中國人認為ABC能認識每個中國文字,能隨意讀、寫、說中文,與他們一樣了解中華文化,歷史和中國文明,」她說,但對英文是母語的ABC來說,這些期望值讓人感到壓力很大和疲憊不堪。「來到中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多麼地道的美國人!」

      

 

美國同城網榮譽出品商務合作:ad@21usca.com

美國城市快報

微信號  

簡介

21us活在美國

21us紐約日報

21us洛杉磯日報

21us舊金山日報

21us休斯頓日報

21us芝加哥日報

21us達拉斯日報

美國打折網

www21uscom

ny21us

la21us

sf21us

houston21us

chicago21us

dallas21us

love21usdeal

活在美國

紐約同城網

洛杉磯同城網

舊金山同城網

休斯頓同城網

芝加哥同城網

達拉斯同城網

美國打折網

友情提醒:長按複製微信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購買連結哦

相關焦點

  • 反歧視!加拿大華裔二代講述被歧視的亞洲移民生活
    在全世界經濟金融學家的眼中,中國是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然而在很多地方卻依舊聽得到對中國的非議和偏見。當然通過這一次杜嘉班納事件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國人的奮起和反歧視,儘管兩位設計師公關說自己的帳號被盜,但小編想說帳號被盜永遠都不是萬能的藉口。其實身處國外的留學生被歧視已經不是罕見的新聞,很多留學生因為語言不好不能及時保護自己。
  • 明尼蘇達華裔一家車庫被噴漆種族歧視詞語,針對華人的歧視依舊形勢嚴峻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華裔熊先生一家,搬新家才不到兩個月,還沒好好享受就遭遇到非常惡劣的種族歧視事件。這詞帶有極強的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色彩。同時他們一家的麵包車也被噴上類似詞語。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在19世紀末,美國出臺的「排華法案」,「Chink」一詞開始逐漸盛行,演變為對早期華裔移民的種族歧視象徵代表詞。
  • 民調顯示加拿大不少華裔感受到種族歧視
    加拿大非盈利民調機構Angus Reid研究所與阿爾伯塔大學聯合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自COVID-19病毒肺炎疫情開始以來,不少加拿大華裔感受到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言論或行為
  • [爆料]雅詩蘭黛涉嫌歧視華裔!中國留學生買東西卻收到辱罵賀卡......
    21世紀的今天,在北美這個匯集了各個種族的移民土地上,種族歧視並不只是那些叫囂白人至上者的「專利」,普通民眾歧視少數族裔的事件其實屢見不鮮。12月19日,中國留學生在微博上爆料,她在美國化妝品品牌雅詩蘭黛的官網給媽媽買了一件眼霜作為禮物,希望在卡片寫上「love you mom」。結果,收到的卡片中,卻出現了「FCK U」的侮辱性字眼。
  • 郵報網友評ABC《澳大利亞華人如何分辨「真假」歧視?》——嘉賓被質疑滿嘴仁義道德
    華人政治人物屢屢被沒根據的質疑,這種雙重標準也是一種歧視。華人自己的種族歧視確實應該反思。華人對其他有色人種的歧視是錯誤的。也讓華人在政治上非常孤立。蕭十一狼:華人之間的歧視確實不少,因為政見不一,被人喊滾回中國的事幾乎每天都發生。這屬於政治歧視。歸根到底還是屬於種族歧視,以及看不起自己的種族。極端者還要殺中國人為目標。
  • 美國種族歧視事件接續發生 亞裔民眾凝聚力量抗爭到底
    美國賓州費城僑界近日組織了一場「反歧視、反暴力、反霸凌、安全城市」遊行集會,數千名華僑華人聚集在費城市政廳外,手舉「停止亞裔歧視」「保障公共安全」等標語牌遊行至費城市教育局。紐約華僑華人11月30日在紐約法拉盛圖書館門口舉行集會,譴責對亞裔的歧視與偏見。
  • 在華裔姓名中加「新冠病毒」;新世界商場保安衝華裔吼「說英文」「這裡是美國」
    法拉盛新世界商城(New World Mall)11日再遭民眾投訴,稱保安對華裔顧客大喊「說英文」、「這裡是美國」等歧視性語言。法拉盛新世界商城遵循政府防疫規定,近日仔細劃分入口及出口動線,但仍有部分顧客不小心出錯,引起糾紛楊愛倫說,「聽到對方朝華人顧客說『講英語,這裡是美國』,實在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 膚色在美國,真的很敏感——談美國種族歧視
    美國種族歧視從未消失美國多地爆發了反種族歧視的遊行和示威,不只是為了弗洛伊德,更是為了反對在美國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不但對黑人,也對黃種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可為什麼黑人如此容易成為美國警方打擊的對象?
  • 絲芙蘭Sephora歧視中國郵箱終於賠償!給堅持維權的華人點讚!
    昨天,很多人都收到了郵件,2014年「Sephora歧視中國郵箱」案件提出和解方案,最多可獲$125現金或$250代金券的賠償!兩年多以來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沒有忘記、沒有放棄,站出來為華人維權的四個華裔女生和所有支持過她們的人,幹得漂亮!
  • 華裔科學家在美屢陷「間諜門」 忍無可忍!華裔科學家郗小星家人起訴FBI
    據報導,美國著名華裔教授郗小星的妻子和大女兒和郗小星,共同起訴聯邦調查局在調查中歪曲核心證據並且摻雜種族因素。當然,他們說出來的就是給中國提供這些技術,而且他們把這個技術說成是很玄妙、很高精尖似的。一位在這方面最具權威的專家說這(口袋式加熱器)一點也不革命性,因為起訴書說口袋式加熱器會給「二鏰化鎂超導薄膜製備領域帶來革命性發展」,這是早就有的技術,完全不是像政府說到那麼玄秘、那麼高精尖。Q:我們注意到,這也是美國司法部今年第二次撤銷針對華裔科學家的指控?
  • 黑人歌手鼓動搶劫華裔!然並卵,美國人都被華裔女人嚇尿了2333
    不久前一段音樂視頻發布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引起了華人們的注意,加上華裔女人一個人對抗三個黑人劫匪的英勇事跡,華人的安全問題和種族歧視問題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文|主頁君部分內容來源於知乎、帶你遊遍美國微信號:weloveusa這兩天,一段來自美國的黑人說唱音樂視頻,不僅惹怒了美國的華人,更引起了國內群眾強烈關注。。。
  • 【華裔探員被歧視】布碌侖八大道警局驚人內幕更多細節曝光!!
    ﹐EEOC)投訴長期遭到紐約市警歧視。廣東籍的梅國威是通過曼哈頓Fred Lichtmacher律師樓,於24日在曼哈頓的紐約南區聯邦法庭提出這項聲稱因自己是華裔而遭到NYPD歧視,而在投訴後卻遭到報復。
  • 華裔玩偶,成為2022「年度美國女孩」
    針對日益高漲的反亞裔情緒,「美國女孩」(AmericanGirl)將一個華裔玩偶定為2022年的「年度女孩」,以此教導兒童反對種族主義。
  • "你這中國黑鬼!"美國白人地鐵上大罵亞裔, 還扇耳光!
    我看過太多次,遇到這種事情,警察三言兩句就把白人的錯給「對付」過去了,而對於有色人種呢,他們會職責的更多。美國網友:我更憤怒的是那些默默走開,冷眼旁觀的美國人美國網友:華人受歧視仍是普遍現象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近年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華人在亞裔中受種族歧視的感覺是最強烈的。有16%的華人認為種族歧視對他們是個大問題,56%認為是個小問題,認為種族歧視成問題的比例高達72%,在亞裔各族群中是最高的。
  • 「別問我 問中國去」川普再嗆華裔女記者,網友炸了……
    但誰想到,5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因兩名女記者提問發火,歧視華裔女記者,還把新冠的髒水往中國潑,提前結束問答環節憤然離場,讓全場記者驚愕不已。與此同時,「去問中國」、「中國」、「華裔美國人」、「川普崩了」等相關話題當天衝上推特熱搜。
  • 美國亞裔:"我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人的一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愈發嚴重,生活在美國的亞裔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歧視與攻擊,這可能正揭示了一項關於「美國身份」的殘酷現實。
  • 快看中國哪省份的人在美國最多:普查局公布最新美國華裔人口
    人口普查局指出,截至2016年最新數據,亞裔美國人已達2141萬9159人,其中加州繼續以661萬多的亞裔人口居冠,其次為亞裔191萬多的紐約州和153萬多的德州。依照族群,華裔依舊以508萬1682人居首,包括逾488萬華裔(不包括臺裔)和19萬3642臺裔;其次分別為412萬多人和391萬多人的印度裔和菲律賓裔。
  • 華人喜劇演員黃西線上分享遭歧視經歷:疫情後亞裔處境或更難
    不過,這位著名的笑星卻表示,過去十多年來,在美國脫口秀屆或者演藝界裡面,對華人歧視的現象一點都沒有改變。黃西指出,美國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一直就存在,只不過大家不願意去正視。和許多美國第一代華人移民相類似,黃西在上世紀90年代赴美留學,他坦承當時自己對美國的認識中很少有關於美國真正的歧視是什麼樣的,對於種族歧視根本沒有概念。
  • 華裔AI專家在美被捕,美國開始構築科技「島鏈」?
    美國媒體認為,隨著目前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和發展,美國對中國AI人才的監控、技術封鎖和企業打壓造成美國的「技術歧視」(tech discrimination)現象,這一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川普政府對中國人工智慧的焦慮,長期來看,對雙方都會帶來傷害。
  • 美國公交現歧視華人言論,為了不讓乘客感覺「身在中國」
    而且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歧視,像你不是我們國家的人、你的膚色和我不一樣、你的語言和我不一樣....在美國,近年來關於種族歧視越發的嚴重了,從黑人到華人...像你一樣的乘客,你在我們的車上將不會感覺自己在中國。就連美媒都稱,它的廣告語暗示著乘客不會和中國學生乘坐同一班車。據統計,現在在伊利諾伊大學有超過12%學生是中國留學生,而且還有更多的中國人也生活在這裡,這個言論引發華人與眾多的校內中國學生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