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色在美國,真的很敏感——談美國種族歧視

2021-02-15 今瞭望

過去的幾個月裡,美國人可以說是過得一波三折。疫情爆發的問題還沒解決,又因黑人男子佛洛伊德遭受警察暴力執法導致死亡的事件,在美國多個地區掀起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隨著程度的加劇,示威活動在許多地方已經演變為衝突,而且衝突不斷升級。在2020年8月23日下午5點左右,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又一美國黑人被警察槍擊,還是從背後連開7槍!  

     近日,正處在疫情陰影下的美國,突然發生大規模暴動。這件事情源於George Floyd的不幸離世。

羅格斯大學社會學博士Edwards,把近幾年警察暴力執法的案件統計了一遍。結果發現黑人男性因警察暴力執法死亡的概率,是白人男性的2.5倍。

美國種族歧視從未消失

美國多地爆發了反種族歧視的遊行和示威,不只是為了弗洛伊德,更是為了反對在美國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不但對黑人,也對黃種人。

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可為什麼黑人如此容易成為美國警方打擊的對象?美國某大學的一份期刊文章指出,關於黑人暴力犯罪的宣傳過於誇張,很多言論在誤導人們,少數族裔是造成毒品泛濫的原因。甚至還有一則廣告,把黑人小販變成了毒蛇的形象。

比如,一位黑人和一位白人同時進入一家服裝店購物,但是導購只去服務白人女性,黑人女性看衣服的時候只不過咳嗽了幾聲,導購就微笑對她說「如果您不舒服請離開這裡。」

膚色在美國,實在太敏感。明明在自己的國家生活,卻要遭受種種歧視和猜忌。他們痛苦,卻又無可奈何。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警察殺死的是一位白人,又或者這位警察是黑人,事件是否會發酵到如此程度?我想不會。一切都是因為膚色給整件事情增加了無限衝突的可能性。

種族歧視的背後,更是利益

無論是種族歧視,還是其他形式的歧視都是被用來確保某部分的人利益最大化。以種族歧視為例,這確保納稅人的錢更多的用於白人社區。所以,沒有任何一種歧視是僅限於膚色和文化上,歧視最終都是要訴諸於經濟的。在美國, 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很大程度上由出身決定。運氣好出生在中產家庭,有足夠的錢讓孩子上大學,進入社會工作,最後安居樂業。

而如果家境一般甚至不太好,孩子上大學的唯一的辦法是貸款,畢業之後父母也沒有辦法資助,孩子也沒有存款和房產,還要為住房還貸。

當貧富差距過大混合上膚色,讓一切變得更加危險。黑人總統歐巴馬的當選只能證明美國社會的巨大變化,並不意味著美國已經超越種族主義,更不意味著問題的解決。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

真正的平等,不僅可以促使文化發展,更能促進經濟繁榮。有學者認為, 經濟狀況越好,社會對種族問題越寬容。就像民權運動發生在20 世紀60年代, 當時經濟狀況相對較好, 白人不覺得自己損失了很多。

但是到20世紀80 年代經濟蕭條時期, 這種「寬容」已不再。如今在疫情陰霾下的一系列動蕩,也契合了這一理論。

衝突和動蕩,更是對疫情和經濟的一種宣洩

受疫情影響,美國失業率大增。美國今年4月份的失業人數達到了2050萬人,失業人數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紐約時報》形容,「失業率是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據美國勞工部日前公布的數據,美國4月份失業率飆升至創紀錄的14.7%,《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稱,此番失業潮的速度和規模超乎尋常,幾乎是2007年至2009年整個金融危機期間失業潮的兩倍。

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發布失業率數據的後一天,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就預測稱,全美失業率預計將在6月超過20%。

所以,當經濟形勢不樂觀,人們也不再慷慨, 因為這個時候的慷慨意味著放棄利益。美國的這場動蕩不僅僅是種族歧視的問題,更是對由疫情、經濟所帶來壓力的一種宣洩。

04

在美華人也在經歷歧視甚至暴力

在美國, 亞洲人尤其華人總體上被貼上吃苦耐勞、重視教育、友好和諧、沒有暴力傾向。這樣的社會印象使得華人整體的收入不僅遠高於黑人,而且遠高於白人和全美平均水平。

這種優勢也是一種威脅。尤其體現在疫情下。

 自3月19日以來,美國全國至少收到近1500份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報告,一些人經歷了辱罵和攻擊,一些人的房屋和店鋪遭到蓄意破壞。

美國華人已經開始囤槍,華人社區也組織起巡邏隊,以求在可能發生的暴亂中保衛家園。美國的亞裔群體正經歷著辱罵、騷擾和暴力。

4月13日,華裔球星林書豪發文感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見證了人性中最好和最壞的一面。」

誰推動了美國社會針對華人乃至亞裔的歧視和仇恨?

第一推手,非川普莫屬


在美國,民主黨極度擁護政治正確,並將其定義為普世價值。但政治正確在川普眼裡,什麼都不是。川普歧視除白人以外的所有人。

 墨西哥人在他眼裡,等於毒品和犯罪。他乾脆在南部州修了一道牆,把墨西哥人隔絕在國境線之外。

中國人在他眼裡,代表對手和競爭。疫情期間,公然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煽動白人反華,導致華人在美國飽受攻擊。 

就連民主黨4名國會女議員,在川普眼裡也都是「社會主義者」,「支持恐怖主義」,要她們「從哪兒來就滾回哪兒去」。

存在美國多年的種族歧視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就一個黑人弗洛伊德的死,也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改變。在它背後,涉及到政治、歷史、文化、經濟、輿論等許多複雜的因素。

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中寫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在追求人權的路上,美國已經走了200多年,但現在來看,距離真正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人說,對待種族歧視,矯枉必須過正。但是歷史的痕跡不能被矯正,如果曾經留過任何汙點的人和事物都要被掩蓋和消除,難道不是自欺欺人?

只有正視歷史,正視當下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希望在未來,不會有人因為膚色而被嘲笑,不會有人因為種族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能自信地說出,我是誰。

部分數據圖文來源網絡

編輯:鳴倩

相關焦點

  • 真實才有力量: 美國黑人遭遇的「種族歧視」, 看完本文你就懂了
    下文,能幫助你認識一個更真實的美國。請耐心閱讀。【轉】關於美國黑人族群的問題,思考幾個最直接簡單的問題,就可理清是什麼性質的問題了。完全不必搞得高深莫測、上綱上線、進入剪不斷理還亂的抒情模式問1. 當今的美國有無制度性歧視?答:沒有。
  • 種族歧視讓美國「不能呼吸」
    同時近幾個月來,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導致180多萬民眾感染新冠肺炎、超10萬人死亡所累積的不滿情緒,由此一併爆發。這口「鍋」過於沉重,由種族歧視混合諸多社會痼疾打造而成,某些美國政客無論如何也甩不出去了。  弗洛伊德不是第一個,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種族歧視受害者。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前洛杉磯湖人隊球星卡裡姆·阿布杜爾·賈巴爾長期以來投身於反種族歧視活動,在接受採訪時,賈巴爾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民主』對黑人並不適用」,「我們(黑人群體)在社會中永遠都是最後才被僱傭的,但卻是最先被開除的。我們對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有著另外一種期許」。
  • 一個黑人死亡導致全美33城騷亂,美國種族歧視為何無解
    以下為文字稿。5月25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的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死在了白人警察的鐵膝下。弗洛伊德是一家餐館的保安,兼職當司機。那一天,他正在超市買煙,收銀員懷疑他的20美元紙幣是假鈔,於是就報了警。警察很快來到現場,想把弗洛伊德帶上警車。但他聲稱自己有幽閉恐懼症,隨後倒在地上。
  • 美國的種族問題,無解的死結
    一個黑人,因為被懷疑使用20美元的假鈔,被警察鎖喉8分鐘,最終去世。這次的種族衝突,主流媒體把責任推到川普身上。說他激化矛盾。美國主流媒體,天天罵川普威脅援引《叛亂法案》要用美國軍隊鎮壓抗議者。美軍將領也紛紛發表聲明反對。 但1992年,同樣因為白人警察對黑人的不公平對待,發生了洛杉磯騷亂。那時就是用軍隊鎮壓的,並不是沒有先例。
  • 萬萬沒想到,數學也能和種族歧視掛上邊......
    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話題,卻刺激了美國民眾關於種族歧視的敏感神經,把「數學」和「種族」這倆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結合在一起進行了一番熱炒。獨立245年來,伴隨著對土著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以及對黑奴、華工等有色人種的奴役、壓迫而不斷發展演變,白人至上「種族優越論」已深刻融入美國資本主義體制。黑人是美國在種族歧視問題上邁不過去的坎,而現如今黑人在美國已經成為「犯罪」的代名詞。
  • 可口可樂曾被控歧視黑人,如今又被曝歧視白人?!太難了....
    她的第一本書《每個人真的平等嗎?「膚色一換,罵聲過萬。儘管可口可樂否認公司曾歧視過任何人,但答應給予2000名黑人員工總值高達1.925億美元作為被歧視的賠償,並同意讓外來組織全面檢討他們的僱用政策。當時代表工人的律師團表示,這是種族歧視集體訴訟案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和解。
  • 美國種族歧視事件接續發生 亞裔民眾凝聚力量抗爭到底
    美國賓州費城僑界近日組織了一場「反歧視、反暴力、反霸凌、安全城市」遊行集會,數千名華僑華人聚集在費城市政廳外,手舉「停止亞裔歧視」「保障公共安全」等標語牌遊行至費城市教育局。紐約華僑華人11月30日在紐約法拉盛圖書館門口舉行集會,譴責對亞裔的歧視與偏見。
  • 黑人反歧視,美國的美白產品不敢賣了,黑人牙膏也要下架了
    ,眾多的美國公司開始調整產品宣傳,一些可能跟黑人運動衝突的產品和宣傳,都要改,或者直接下架。強生在聲明中表示,」過去幾周對話凸顯出,部份去黑斑產品表達出這個意見,無暇或是白皙的肌膚,比你自身獨特的膚色更好,這是不對的「。強生表示,」這從來不是我們的本意,健康的膚色就是美「。強生表示,網站正在更新去除產品,以後會關閉生產線。
  • 強生下架停售美白產品、黑人牙膏改名……為反種族歧視,他們都拼了
    」路透社稱,高露潔公司的這一回應,正值美國針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的抗議活動持續數周之際。5月初,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白人警察將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跪殺」後引起了大規模抗議活動。1985年,美國高露潔公司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50%股份,成為好來化工的合資夥伴後,黑人牙膏品牌也傳到了歐美國家,但不久後即在美國引發種族歧視爭議。
  • 美國公交現歧視華人言論,為了不讓乘客感覺「身在中國」
    而且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歧視,像你不是我們國家的人、你的膚色和我不一樣、你的語言和我不一樣....在美國,近年來關於種族歧視越發的嚴重了,從黑人到華人...真的是鬧事不嫌事小,這封「道歉信」再次引發輿論聲討。
  • 對於黑人,中國人有種族歧視嗎?!中央表態:將認真評估永居條例
    不少這方面的討論,甚至被貼上了「種族歧視」的標籤。其實對於不少中國人來說,根本不知道「種族歧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就把這個詞套在了自己同胞頭上,這是種非常不理智的做法。世界很大。在不同的文明環境下,不同的宗教信仰甚至生活習慣和歷史成因,都會導致隔閡和誤解。例如,有一個英文單詞「sick man」。
  • 深陷「種族歧視」風波,頂級醫學期刊連遭重批,當事副主編辭職,主編接受調查
    在節目開始時,Livingston表示,早在1960年代種族歧視就被認為是違法行為,「既然如此,種族歧視怎麼可能在社會中廣泛存在,甚至被稱為「結構性」的?」他認為,我們如今「討論的並不是種族歧視……這與他們的種族、顏色無關,真正關鍵的是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
  • 這些種族歧視電影,你看過多少!
    最近的美國可謂水深火熱,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的暴力執法,短短一周內引起了大規模的抗議,再次將美國難以彌合的種族矛盾撕裂於世人面前。蘋果CEO庫克說,在美國,種族不平等現象一直存在著,存在於「刑事司法系統」中,存在於「有色人種社區中不成比例的患病人數」中,以及經濟不平等和教育機會不平等造成的種種問題中。
  • 「白人特權」無處不在,美國不平等根深蒂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刊文說,當有毒的「白人特權」無人約束,甚至被政客和權貴鼓勵,結果就是美國現在的樣子,「結構性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的膿瘡」。2020年6月8日,一名男子在華盛頓白宮附近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標語,抗議警察暴力執法致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喪生。
  • 哪天消停了,美國就危險了
    從黑奴到「自由黑人」,從種族隔離到《平權法案》,黑人的反歧視鬥爭之成果得來不易。如今,美國黑人在法律上已獲得平等的地位,但根植於人們內心的不平等與歧視依然存在。這是為什麼?又該如何化解?本文從經濟學角度,透過意識形態與道德批判,冷靜地分析種族歧視問題及反歧視鬥爭。
  • 谷歌副總裁宣布退出Black Hat,稱「黑帽」涉嫌種族歧視
    所謂的更加中性的術語,在Kleidermacher看來,是不涉及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用語。比如「黑」和「白」的詞彙容易讓人覺得涉及黑人、白人的種族歧視,而MITM(man-in-the-middle中間人)中的「man」容易指向「男人」,應該更改為「people」這種所謂中性的詞語。此言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 Anna Wintour 會因種族歧視被辭退嗎?
    最近,歐美國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原因是非洲裔美國人 George Floyd在明尼蘇達州被警察拘留時遭到暴力對待而不幸身亡。這個事件成了美國此次大規模抗議示威和騷亂事件的導火索。為了支持黑人平權運動,各行各業的人士紛紛表態支持。時尚行業也被這場運動波及了,許多人被翻了舊帳。
  • 逆向種族歧視導致亡國的案例分析
    (二)美國社會逆向歧視問題日益嚴重  毋庸諱言,美國有過種族歧視、特別是黑人備受欺壓的歷史,但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便判定公立學校必須消除種族隔離,實現種族混合;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反對當地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度,標誌著黑人民權運動全面爆發。
  • ABC中國求職:這裡對華裔的歧視比美國多!
    小編對華裔在中國求職遭遇歧視一事進行分析。  因一張中國面孔被取消籤約  「原本打算與我們籤約的公司淘汰了我,以我有『一張中國人的面孔』為由,突然取消要和我籤署的合約,」鄭凱成在長微博中寫道。  這一次事業發展碰壁,鄭凱成說他體會到了中國對於華裔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