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特權」無處不在,美國不平等根深蒂固

2021-02-19 清風談國際

「白人特權」無處不在,美國不平等根深蒂固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在本月初的美國國會騷亂中,美國白人女子威廉士偷走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筆記本電腦並試圖出售,她因此被捕,但日前已獲保釋。而大約十年前,16歲的非洲裔少年卡利夫·布勞德被控偷竊一個背包,未受審卻被羈押了3年。

  「在美國,有兩套司法系統。」社交媒體上不少人這樣嘲諷美國根深蒂固的「白人特權」現象。當膚色成為關鍵項,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得到笑臉還是冷遇、獲得多少社會資源乃至擁有怎樣的人生,美國社會實在難有公平可言。

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地時間1月6日發生暴力示威。當天拍攝的電視畫面顯示,一名抗議者闖入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有色」之傷

  國會騷亂中警察「雙標」執法,以及此後法庭「寬容」對待涉事白人,讓「白人特權」一詞再度成為美國媒體和輿論聚焦的關鍵詞,引發民眾新一輪怒火與批評。

  美國社交網絡上近日流傳著多組對比照片:去年夏天,不少非洲裔美國人在反種族歧視抗議中被警察粗暴對待;而在此次國會騷亂中,警察對破門而入的白人示威者卻態度平和,甚至一起自拍。「這真是大錯特錯!」美國知名作家唐·溫斯洛感嘆。

  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羅恩·哈裡斯評論說,美國執法者有自己的「判斷」:抗議社會不公的有色人種都是「罪犯」,而襲擊國會的白人只是「示威者」。

  重創美國的新冠疫情也讓不同膚色間的不平等得到凸顯。相比白人,非洲裔等少數族裔遭受了更嚴重的打擊。新上任的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蘇珊·賴斯日前坦言,非白人感染和死於新冠病毒的比例要比白人更高,有孩子的非洲裔和拉美裔家庭在疫情中經歷食品短缺的可能性是白人家庭的兩倍。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自疫情暴發後,美國非洲裔成年人失業率遠高於白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刊文說,當有毒的「白人特權」無人約束,甚至被政客和權貴鼓勵,結果就是美國現在的樣子,「結構性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的膿瘡」。

2020年6月8日,一名男子在華盛頓白宮附近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標語,抗議警察暴力執法致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喪生。(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無處不在

  「白人特權」現象根植於美國建國200多年歷史甚至歐洲殖民者進入北美大陸以來的更長歷史之中,實質上是系統性種族主義的表現。雖然美國在少數族裔的長期抗爭下給予了他們法律層面的平等權利,但實際上的種族不平等早已滲透至社會各個角落,在教育、就業、醫療等資源分配方面尤為突出。

  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援引3名經濟學家發布的報告指出,在過去大半個世紀裡,美國白人與非洲裔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且絲毫沒有縮小跡象。報告顯示,2016年,11.5個非洲裔家庭的資產總值加起來才勉強與一個普通白人家庭持平,而一個擁有高中學歷的白人所獲得的家庭財富幾乎是普通非洲裔的10倍。

  美國教育學者保羅·圖赫撰文說,美國每年高中畢業生中非洲裔約佔15%,而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等美國常春藤名校新生中非洲裔佔比僅為8%。另有數據顯示,僅有三分之一的非洲裔在進入大學後能順利畢業,比例是白人的一半。和白人同學相比,非洲裔學生背負更多學費貸款,經濟狀況也更差,這成為他們輟學的主因。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登了一封由多名有色人種劇作家、導演等文藝工作者寫給「親愛的白人美國劇院」的公開信,揭露了由白人主導的文化機構如何系統性忽視甚至打壓有色人種藝術工作者。信裡說:「我們一直在看著你們是如何假裝沒有看到我們。」

  賴斯也指出,對於太多美國家庭來說,美國經濟、法律、制度中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和不平等讓所謂的「美國夢」遙不可及。

  2020年8月28日,人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參加反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示威活動。(新華社發 阿蘭攝)

痼疾難消

  如何扭轉「白人特權」現象,真正實現種族平等,是美國人長期的追問。美國新總統拜登26日籤署了4項旨在促進美國種族平等的行政令。分析人士指出,總統為種族問題籤署行政令顯示出當前美國種族歧視的嚴重性,但此類措施恐怕很難解決美國根深蒂固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

  美國社會學家佩吉·麥金託什認為,在西方社會,白人普遍獨享一系列特殊優勢,這是「與生俱來的隱性利益」,擁有特權的人或許意識不到,更多時候也不願承認。

  美國媒體人羅克珊·瓊斯說,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普遍存在,白人要比非洲裔「更有價值」是一種「文化」,美國社會的每個角落都試圖將這種「文化」合法化。

  南非大學塔博·姆貝基非洲領導力研究所專家塞爾傑斯·喬尤·卡姆加指出,美國存在著「有色編碼、黑白分明」的意識形態,而這又被美國法律以形式平等所掩蓋,使得美國在解決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問題時面臨多重困境和挑戰。

相關焦點

  • 不平等是否就是不公正?
    無論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如何,只要在美國任何一個城市兜一圈,就能看到這種論斷的現實性。美國社會和政府似乎建立在普遍不平等基礎上,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而不是像宣稱的理想那樣。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的言論, 與我們親眼所見的現實之間的鴻溝, 需要一個解釋。
  • 在黑人與白人之間,帶南部口音的中國女孩
    為了處理好因種族不同而產生的區別,當沒有被邀請到白人同學家裡參加派對,或沒有參加高中畢業舞會時,他們就選擇相信這些都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每當我和別人聊起件事,總有人反問:「所以...你媽媽就不能去參加她高中的舞會?」 但我立馬反應過來,不是那種警察會把她拖出去的「不能」。我說的「不能」是一個大家都遺忘的「潛規則」:亞裔美國人曾經被剝奪了與白人親善的「特權」。
  • 「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
    假如,那個貴婦人在報紙登的廣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一美元買豪車,而是限定白人可以買,黑人不能買,或帥哥可以買,醜男不可以買。那肯定會引來一片「不公平」的指責聲音。——這就是機會平等或不平等的意義所在。雖然機會平等了,但結果不一定平等;而且結果都是不完全一樣的。
  • 從"白人優勢"到"白人至上",幾步之遙?
    五年的英美文學助教是怎麼混過來的,我基本不記得太多,但這個回合,從來沒有忘掉過。因為當時就想,哦,這事好像有點敏感,這些年輕人根本不願意面對現實中的種族問題,真的是白白用《奧賽羅》換《哈姆雷特》了。回想那以後至今的教書經歷,無論是在公立大學還是在私立大學,難免會出現關於種族問題的話題。尤其是,種族問題並不只限於美國本土,源頭更是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莫三比克社會學家埃利西奧·馬卡莫說,「儘管美國憲法賦予每個美國人公民身份,但其政治和經濟體系對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人仍存在偏見。」「結構性種族主義從未成為美國總體政策論述的一部分」。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刊文指出,為什麼在這個被其國歌稱為「自由之地」的民主國家中,種族不平等的現象如此根深蒂固?
  • 倡導「平等」的美國剛廢了一條平等法則
    一向高舉「自由」和「平等」的美國現在卻要決定廢除「網絡中立」這一「平等」法則。這一對看似自相矛盾的主張,其實有著一致的內在邏輯。為了理解這個邏輯,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網絡中立」政策的實際效果和美國式「平等」的本質。
  • 還「驕傲」不?加拿大這招,揭美國「傷疤」……
    據加拿大公安部部長比爾·布萊爾介紹,當天被認定為「恐怖主義實體」的組織共有13個,分為白人至上主義組織、新納粹組織和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三類。「驕傲男孩」作為「白人至上主義」組織之一位列其中。加拿大方面認為,「驕傲男孩」在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騷亂中的煽動和組織已經具有了「恐怖主義」性質。
  • 可口可樂曾被控歧視黑人,如今又被曝歧視白人?!太難了....
    其他的幻燈片中還顯示了這樣的數據:「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社會的薰陶下,白人會因為他們是白人而感到天生的優越感。」「而且研究還表明,3到4歲的孩子就已經知道了成為白人似乎更加好。」她的第一本書《每個人真的平等嗎?
  • 美國白人工人階級最悲觀---美國鏽鐵地帶窮孩子耶魯畢業後,寫下排名第一暢銷書
    此外,我還想讓人們認識到我自己不久前才意識到的一個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實現了美國夢的幸運兒來說,那些我們經歷過的惡魔一直就在身後不遠處窮追不捨。在我的故事背景中,有一個關於種族的問題需要解釋一下。在美國這個種族意識很強的社會中,我們的詞彙往往局限於人們皮膚的顏色——黑人(blackpeople)、亞洲人(Asians) 和白種人特權(whiteprivilege)。
  • 窮人心理學:社會不平等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是個人的特質造成的,還是環境、制度或結構使然?圖片來源:圖蟲創意作者 | 經濟觀察報 書評 熊易寒 有時候,我們感覺貧困像是一個強有力的磁場或者黑洞,一旦掉入貧困的陷阱,便很難擺脫?是個人的特質造成的,還是環境、制度或結構使然?
  • 哪天消停了,美國就危險了
    如今,美國黑人在法律上已獲得平等的地位,但根植於人們內心的不平等與歧視依然存在。這是為什麼?又該如何化解?本文從經濟學角度,透過意識形態與道德批判,冷靜地分析種族歧視問題及反歧視鬥爭。廢奴之後,黑人雖然獲得了人身自由,但是美國依然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美國不少州的法律規定,黑人與白人的生活區域是隔離的。比如,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過的法律規定,白人和有色種族必須乘坐平等但隔離的車廂。這就是所謂的「隔離但平等」政策。
  • 膚色在美國,真的很敏感——談美國種族歧視
    結果發現黑人男性因警察暴力執法死亡的概率,是白人男性的2.5倍。美國種族歧視從未消失美國多地爆發了反種族歧視的遊行和示威,不只是為了弗洛伊德,更是為了反對在美國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不但對黑人,也對黃種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可為什麼黑人如此容易成為美國警方打擊的對象?
  • 「1%」和「99%」:兩版「美國夢」
    然而近年來,美國的貧富差距從少量巨富力壓多數平民的「金字塔」結構,升級為高、低收入階層均面臨內部再分化,居於中產的「安逸階層」加速萎縮的「雙鑽石」結構。更糟糕的是,川普政府主張的「市場福利制度」持續加劇勞資失衡和貧富懸殊,不平等早已不局限於物質報償,而是放大為一種長期的、廣泛的、能夠自我維繫的內生性社會秩序。
  • 社會不平等左右你的人生
    相信陰謀論的人,往往在思想上更固化,固執己見,喜歡接受簡單明了、非黑即白的信息,排斥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試圖用思維定式來應對一切未知狀況和信息不對稱。佩恩指出,不平等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而行為上的差別又會擴大不平等(第180頁)。人們在美國這種高度不平等的國家做出錯誤選擇的頻率,比在加拿大這種不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要高。
  • 我們是美國的新貴族
    你經常會聽人說這些數據都不重要,因為在美國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飛躍:經濟流動性賦予不平等以正當性。這個觀點從根本原則上就不成立。而在美國,這個觀點說的也並不是事實。與流行的說法相反,經濟流動性在這片機會之地上不僅不高,而且還在降低。
  • 什麼是美國白人?
    歐美社會學家通常把這一縮寫解釋為具有北歐和西歐血統的美國人,與其權力和地位等級無關,在語言分析中,不僅美國的精英當權派,還有美國大量的曬不黑而會被曬紅的白人「redneck"(紅脖子)都是WASP。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也有同樣稱謂,一般指當地社會精英。
  • 白人女性嫌中國傳統太土,打造「美國麻將」?網友:吐了!
    「麻將線」是由三個美國白人女性創立的品牌,她們聯合一個名叫O&H Brand Design的公司重新設計了中國傳統麻將,試圖將這個有著數百年歷史的中國遊戲變得更潮流,要「尊敬地」去更新、改變它,目的是把它推向「時髦人群」.聽起來非常迷惑了。
  • 粗暴執法致非裔男子死亡的美國前警察被逮捕
    詳細>>>  聯合國人權高專譴責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死非裔人士 新華社日內瓦5月29日電(記者聶曉陽 陳俊俠)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28日發表媒體聲明,譴責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導致一名非裔男子死亡,呼籲美國當局在調查這一事件時正視種族歧視這一「根深蒂固的問題」,並採取切實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亞裔,在美國最不可能升職!然鵝,「三哥」是個例外……
    佛洛依德之死引發席捲全美的BLM猶在眼前,企業界的不公平現象就體現在了有色專業人士職業機會的不平等上。在美國可以看到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也在不斷增加,受害者遭到毆打、言語攻擊,更有甚者遭到殺害。為此,許多公司開始實施「多元化、公平和包容」項目,旨在重新調整辦公室文化,更加支持少數族裔員工。是的,這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無論是誰:熟人或同事把自己誤認為是另一個髮型相同或名字相似的人。